、烘焙食品行业产业链分析
烘焙食品是以面粉、酵母、食盐、砂糖和水为基本原料,添加适量油脂、乳品、鸡蛋等辅料,通过高温焙烤工艺定型、熟化的各种易于保存、食用方便的食品。烘焙食品营养丰富,种类繁多,既可作为茶点食用,也可作为主食。
中国烘焙食品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市场参与者为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主体为烘焙食品生产商,下游涉及销售渠道和消费者。
烘焙食品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我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我国人均食品烟酒消费额逐年增长,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至6084元,同比增长8.04%。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国烘焙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烘焙食品从台湾、香港引入中国大陆并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当前烘焙行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烘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317亿元,同比增长13.97%。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分品类看,2019年中国烘焙市场,蛋糕占比42.37%、糕点占比38.91%、面包占比17.44%、其他甜点混合产品占比1.28%。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均消费量方面,据统计,2013-2019年我国烘焙食品人均消费量从5.4kg/人提升至7.8kg/人。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烘焙食品人均消费量仅为7.8kg/人,而墨西哥、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烘焙食品人均消费量分别为133.4kg/人、116.1kg/人、87.8kg/人、75.8kg/人、51.4kg/人、43.1kg/人、22.3kg/人、17.9kg/人,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增量巨大。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烘焙食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我国烘焙行业目前仍处于大行业小公司的行业格局中,市占率排前五的企业分别为达利园、桃李、盼盼、奥利奥与徐福记,市占率分别为3.7%、3.3%、1.4%、1.3%、0.9%,其他企业市占率为89.4%。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我国烘焙行业CR5集中度为10.6%,对比成熟市场,我国烘焙行业集中度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烘焙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部分烘焙行业外资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唤醒了国内市场,国内一批厂商品牌快速崛起,并且借助本土化的优势,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从销售收入来看,2018年曼可顿、好丽友、面包新语、山崎面包、宾堡在中国地区烘焙食品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亿、20亿、12亿、1.2亿、5亿。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烘焙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人均消费量偏低,提升空间巨大,虽然近年来我国烘焙食品行业增长迅速,但人均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较大差距,未来存在提升空间。未来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人均消费量还存在提升空间。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消费体验的要求提高,单价提升也会带动烘焙行业规模的上涨。
2、年轻一代饮食习惯西化推动烘焙行业发展通常居民的饮食消费方式分为主食消费、休闲消费和节日消费三种,其中主食消费为最主要的消费形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休闲消费和节日消费的比重在快速提升。
3、安全、营养、健康以及现烤产品成为烘焙行业发展趋势,在消费者更加注重安全、营养、健康的背景下,烘焙食品也在发生变化。烘焙食品一般可分为预包装产品及现烤产品两类,预包装产品保质期较长,需要使用一定的防腐剂;而现烤产品保质期非常短,新鲜出炉从而口感及香味更佳。因现烤产品具备安全、营养、美味等多个优点,烘焙食品不断由预包装产品向现烤产品进行发展。
4、烘焙食品种类、销售渠道不断多元化随着我国消费者对烘焙食品的接受度不断上升,其对烘焙食品的需求也愈发的多元化。烘焙食品口味不断进行丰富和创新,使能够提供多种风味的酱料产品得到广泛使用;面包产品也由吐司发展到牛角包、甜甜圈等;而慕斯蛋糕、芝士蛋糕等蛋糕新品的流行,突破了生日蛋糕的食用场景,烘焙食品种类日益多元化。
5、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稳步上升烘焙市场中除内外资的大型连锁烘焙品牌外,还有大量中小型烘焙企业,这些小企业产品品类相对较少、质量参差不齐,且生产效率不高。
近年来,在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以及消费升级的驱动下,烘焙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随着消费者加大关注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国家持续规范行业标准和监管力度,行业集中度未来将持续提高,龙头企业有望继续增加市场份额。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边是面包甜点门店一年减少10万家;另一边,星巴克、喜茶、肯德基等餐饮大牌却纷纷盯上了面包甜点市场。而且,在供应链端,头部品牌千味央厨也开始进军烘焙产业。就在昨天,它宣布推出全新的独立烘焙品牌“焙伦”。 烘焙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餐饮老板内参 于聪聪
1. 国内最大的速冻米面供应商也要进军烘焙业了
2月28日上午,餐饮供应领域,国内最大的速冻米面食品供应商千味央厨有大动作,宣布要进军烘焙业,推出烘焙品牌。
< class="pgc-img">>说起千味央厨,大家可能更熟知它的油条、芝麻球、地瓜丸、卡通包等产品。
它的合作企业中,不乏肯德基、呷哺呷哺、杨国福、华莱士、富士康、魏家凉皮这样的行业巨头。
实际上,在烘焙方面,千味央厨也颇有经验。
自2002年起,千味进入肯德基供应商目录,开始为其供应原材料,其中包括葡式蛋挞速冻挞皮,成为国内最早生产工业化速冻挞皮的企业之一。2017年,千味成为中国手工挞皮最大的生产商。
原麦山丘CEO姚天接受内参君采访时,曾说过:“烘焙这个大品类的体量已达5000亿。我估计烘焙这个品类今年的增长应该还在20%左右。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千味央厨此次推出新品牌“焙伦”,正是看中烘焙产品巨大的市场空间,想做进一步深耕。
千味央厨总经理白瑞说:“未来烘焙类产品的供应趋势,一定是冷冻面团半成品,或者预烤半成品。千味央厨组织专业研发小组做研发,投资上千万筹建生产线,做烘焙产品的生产落地。”
目前,“焙伦”品牌主要提供5个系列的产品,分别为:葡式蛋挞皮、美式派(红豆派、香芋派、菠萝派)、超级酥(老婆饼、一口酥、榴莲酥)、披萨饼底和预烤华夫。
< class="pgc-img">>千味央厨曾经成功把油条的销售场景,从传统的早餐拓展到中西连锁快餐、酒店自助早餐、外卖、火锅麻辣烫、团餐等更多维度的场景。
对于在西方同样是街边小食的蛋挞、华夫饼等,千味央厨的新品牌焙伦能复制在油条上的成功吗?
千味央厨拓展部渠道总监张娟表达了信心,“我们积累了十几年的优势经验技术,相信不管对烘焙品牌,或者延展更多的消费场景,焙伦都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
千味央厨营销副总钟辉坦言,“焙伦品牌起步时已有一定销售规模,接近两个亿,也有很多西式烘焙的合作案例,比如肯德基、汉堡王等。我们的愿景就是着眼全球,服务中国,把全球化的、真正的西式点心带入中国。”
2. 门店数一年减少10万家,大牌却在加速布局
《中国餐饮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美团点评上的面包甜点店铺收录数,全年都在走低,从年初的65万家,年底变为55万家,减少10万家。
店铺数是餐饮品类的晴雨表。烘焙产品看起来好像没落了。
但是,从其他维度看,却并非如此:
首先,面包甜点客单价一路走高,从2016年的42元,涨至2017年的49元,涨幅甚至高于大热的饮品类。
< class="pgc-img">>其次,星巴克、喜茶、肯德基等大牌也盯上了面包甜点,有的在悄然布局,有的则大张旗鼓开拓市场。
跨界入局烘焙市场的饮品品牌,更不在少数。
继奈雪的茶“茶+软欧包”模式后,喜茶也开卖软欧包,CoCo都可门店新增松饼产品线,乐乐茶开卖舒芙蕾等烘焙产品。
< class="pgc-img">>而且,从发展速度上看,烘焙类、饮品类产品的增长速度也十分可观。《中国餐饮报告2018》显示,2017年甜点饮品外卖订单量增长 195%,订单金额增长208%,是外卖大分类里行业占比最快的大品类。
烘焙产品并没有没落,之所以出现店铺数衰减,是因为,随着这些年餐饮行业的发展,消费需求升级,倒逼烘焙产品走出传统的面包甜点门店销售模式,走进了饮品店、便利店、西式快餐店等。
调查显示,除了连锁甜品店和甜品单店,餐厅成为甜品消费的第三大场所,分别占81.9%、63.9%和49.7%。
烘焙产品正在变得越来越日常。
3. 正在变得日常的烘焙产品,哪些餐饮商家能从中获利?
当面包甜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里,除了烘焙品牌,还有哪些餐饮商家能抓住机会,在市场竞争中收割一波红利?
1、饮品店“茶饮+甜品”模式
这两年,随着喜茶、奈雪等新茶饮品牌纷纷跨界,以“茶+甜品”的模式,在烘焙市场分一杯羹。
它们门店的排队盛况,也促使很多品牌开始关注“茶饮+”的模式。
< class="pgc-img">>继软欧包之后,华夫饼、美式松饼、舒芙蕾等都成了和饮品搭配的尝试对象。
2、西式连锁快餐店和西餐厅,烘焙产品提升客单价和体验感
快餐场景的售卖多以单点或套餐的形式销售。
在肯德基,一个原味蛋挞售价7元,平均单店每天能卖出150个蛋挞。
< class="pgc-img">>千味央厨长期为汉堡王等西式快餐品牌供应挞皮,仅蛋挞皮的销量,就能过亿。
在肯德基甜品站,单店销售原味华夫饼日均88个,月贡献营业额2.3万元。
< class="pgc-img">>数据显示,肯德基烘焙类产品的营收增长,要远高于门店整体的营收增幅。据悉,目前已经有1100家甜品站的肯德基,未来将持续发力咖啡甜品业务。
调查显示,西餐厅71.4%的人会经常点甜品。蛋挞、松饼等小甜品,也成了西餐厅丰富产品,提升客单价和体验感的利器。
3、便利店等零售门店,甜品是主要盈利点
如今,便利店甜品,正在以好吃、性价比高攻占消费者的舌尖。
有调查显示,在便利店的销售品类中,甜品和鲜食类食品的毛利高、购买频次也高,是主要盈利点。
日本专业调查机构曾提供了一组数字:在对便利店1000名顾客进行抽样调查中,经常(周购买二次以上)消费甜品的顾客高达74.6%。
4、酒店餐饮和团餐企业,烘焙类半成品是必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餐饮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团餐市场的高速增长,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酒店餐饮和团餐对产品的丰富性要求很高,为提高效率和保障食品安全,大多会选择半成品,蛋挞、美式派、华夫饼等烘焙类产品,则是必选品。
5、在咖啡馆,华夫饼逐渐成为标配
数据显示,咖啡馆也正在成为甜品消费的主要场所,有41.3%的消费者在咖啡馆会选择购买甜品。
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华夫饼已成为咖啡馆标配,每个城市甚至有专门针对华夫饼的门店排名。
< class="pgc-img">>而且,华夫饼极具想象空间,可搭配水果、奶油等其他食材,做出更多创新融合的产品,提升价值感。
小结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也说过:在新的消费升级浪潮席卷而来时,烘焙产品仍将是餐饮品牌实现变革的桥头堡,是门店俘虏新中产的抓手。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潜力,谁能抢先抓住机会,谁就能在这场争夺战中收割第一波红利。
><>上海、北京一样,深圳也是餐饮人一直想要征服的风水宝地。
深圳作为广东省的标杆城市,甚至是中国的标杆城市,一直倍受餐饮人喜爱,那么深圳的餐饮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深圳各业态市场份额分布情况如何?深圳餐饮在广东省和全国分别处于怎样的地位?深圳餐饮的商圈是如何布局的?深圳商圈各自竞争力强度如何呢?
《2017深圳餐饮大数据研究报告行业趋势篇》为您一一揭晓答案。
深圳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1、深圳经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2016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为19492.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受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进入2014年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2016年的同比增长率仍高于全国(6.7%)。
2、深圳外籍人口占全市人口约三分之二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深圳市常住人口中多数为外来人口。
截至2016年底全市常住人口1190.8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84.5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2.3%,非户籍人口806.3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67.7%。
3、深圳居民消费需求不断上升
2016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12.76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其中住宿餐饮业占比11.49%(高于全国的10.8%),批发零售业占比88.51%。
4、深圳居民在食品烟酒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
在“民以食为天”和餐饮大众化的背景下,食品烟酒仍然是人们日常消费性支出中占比最大的支出。
2016年深圳居民日常人均消费中,食品占比最高,为32%。其次为居住和交通通信。
受国家整体经济环境影响,深圳居民在食品烟酒方面的支出也有所波动。
2014年居民在食品烟酒方面的支出同比有所下降,但在2015年快速回升,同比增长8.4%。
深圳餐饮产业发展现状
1、深圳市餐饮收入平稳增长
近两年来,深圳餐饮收入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增速有所放缓。
受国家政策、经济等环境影响,2013年深圳餐饮收入比上年稍有下降,但进入2014年后又快速回升。2016年深圳餐饮收入达633.44亿元,同比增长7.6%。
2、中式餐馆仍然在深圳占据主要位置
根据餐厅菜系国别、就餐方式、烹饪方式等的不同,将深圳不同类型的餐厅分为中式餐馆、小吃快餐厅、轻餐饮和外国餐厅四大类。
其中,中式餐馆的占比最高,为42.2%。受深圳生活节奏快、人群年轻化的影响,小吃快餐厅占比较高,为34.36%。
另外,轻餐饮在深圳的占比也较高,为19.09%,仅次于小吃快餐厅占比,并且明显高于外国餐厅的占比。其他餐饮的占比仅为1.24%。
在中式餐馆中,粤菜占比最高,为29.91%。
其次为火锅。湘菜和川菜的占比也较高,在所有菜系中合计占比约32%。
另外,东北菜、江浙菜、潮汕菜在深圳也比较受欢迎。
在小吃快餐厅中,快餐简餐小吃的占比最高,为74.45%。这与深圳的生活节奏快有关。
其次为烧烤,占比为7.6%。披萨、自助餐、小龙虾等其他品类在深圳小吃快餐店中占比较少。
在轻餐饮中,甜品饮料占比最高,约占轻餐饮门店总数的41.12%。
其次,面包蛋糕在深圳的轻餐饮门店的占比相对较多,在轻餐饮门店总数中仅占比29.62%。而咖啡厅、面包甜点、茶馆、西式甜点的占比较少。
在外国餐厅中,相比较而言,日、韩料理占比较高,合计占外国餐厅数量的54.88%。
其次为东南亚菜,占比接近 6%。而牛排、法国菜、意大利菜等欧美品类的占比较低。其他外国餐厅占比约为三分之一。
3、深圳餐厅网点在中心市区集中较多
据辰智科技中国餐饮大数据研究中心数据库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餐厅总数为124534个。
从餐厅网点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来看,2016年宝安区的餐厅网点最多,为28710个,占餐厅总数的23.05%。
其次为龙岗区,餐厅数量为24025个,占餐厅总数的19.29%。
而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大鹏新区、盐田区这四个区相对离市中心较远,人口也较少,其餐厅数量较少。
从深圳不同区餐厅网点(街边店)与商业综合体餐厅门店的对比来看,深圳光明新区的商业综合体餐饮门店较少。
光明新区街边店与商业综合体餐饮门店的比例是273:1,意味着光明新区每一个商业综合体门店对应273个街边店。
而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的商业综合体餐饮门店较多,每一个商业综合体门店对应的街边店在17-27个之间。大鹏新区目前还没有商业综合体餐饮门店。
深圳餐饮与全国餐饮对比分析
1、深圳人均餐饮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二
2016年我国餐饮收入35799亿元,其中,广东省为3496.59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一。
其次是山东省和江苏省。
深圳市2016年餐饮收入为633.44亿元,与全国平均值(1158.58亿元)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万人餐饮收入来看,深圳2016年每万人餐饮收入为0.466亿元,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7),在全国排名第二。
这表明深圳居民在餐饮消费中的花费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次于天津市。
2、深圳万人餐厅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从餐厅数量来看,2016年深圳餐厅数量为124534个,低于全国平均值(194583个)。
在全国餐厅数量排名第一的为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经济较为发达,且人口较多的省份。
从万人餐厅数量来看,2016年深圳每万人餐厅数为109.6个,与全国各省相比排名第一。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的44个,这表明深圳餐饮网点密度非常高。
深圳餐饮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从深圳各类餐饮细分市场近四个季度的发展趋势来看。小吃快餐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从2016年第三季度的占比26.75%上升至2017年第二季度的38.02%。
而中式餐馆的占比与2016年第三季度相比呈现下降趋势。
在深圳占比较多的轻餐饮在近一年来的占比稍有下降。而外国餐厅近一年来的占比基本保持不变。
深圳餐饮商圈布局分析
1、深圳主要餐饮商圈分布
随着深圳政治、经济地位的逐步凸显,在1992年的宝安、龙岗、南山、福田、罗湖五区的基础上划分为现在的包括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大鹏新区在内的10个区。
据辰智科技中国餐饮大数据研究中心数据库数据显示,深圳各类餐厅共计124534个。
宝安区、龙岗区、福田区、南山区、龙华新区五个区的餐厅数量最多。合计占比超过80%。
其中,宝安区最多,占比23.05%,龙岗区、福田区、南山区、龙华新区次之,占比在10%-20%之间。最东边的大鹏新区餐饮网点最少,占比不足1%。
2、深圳商圈竞争力分析
结合各区餐厅网点、人口、面积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对深圳10个区的竞争强度和商业机遇进行排名,将竞争强度和商业机遇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从而分析出深圳各区餐饮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
高竞争高商机区:福田区、罗湖区
中竞争低商机区:南山区、龙岗区、龙华新区、宝安区
低竞争低商机区:坪山新区、盐田区、光明新区、大鹏新区
3、商圈竞争力分析案例
以福田区益田路某一点500米范围内为例:
该区属于商业区商圈,整体繁荣指数较高。其中餐饮业态占比68%,购物占比9%,服务和休闲共占比21%。该区人口聚集、交通便捷、客群消费指数都较高。
以该点为圆心,500米范围内有竞争对手1468家,人均消费72元,餐饮菜系包括中式快餐、中式正餐、简餐、小吃、西式简餐等,品类比较齐全。
客群分析:该点500米以内,主要客群为大学本科学历,以20-30岁的年轻上班族为主。
本文数据来源:辰智(chenzhi_CZC),由餐饮界(微信ID:canyinj)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