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消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购买瓶装水或桶装水。矿泉水、天然水、蒸馏水……市场上的各类饮用水名目众多,让人挑花了眼,这些不同名称的水有什么区别呢?
市场上的瓶装水和桶装水都属于包装饮用水,目前常见的包装饮用水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纯净水、天然水或天然泉水以及矿泉水。
纯净水
饮用纯净水是将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净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市面上的蒸馏水也属于纯净水。
纯净水在处理过程中去除了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等有害成分,硬度较低,口感较好,可以直接饮用,烧水时也不会形成水垢。但在处理过程中,也去除了钾、钙、锌等对人类有益的矿物质。
天然水/天然泉水:
饮用天然水和饮用天然泉水都是以未经过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不同之处在于天然水的水源可以来自水井、山泉、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山等,而天然泉水只能来自地下泉水。
这两类水只需要最小限度的处理(如过滤、臭氧或者等同的处理),即去除了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又保留了水中原有的对人类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同水源地的天然水/天然泉水其矿质元素构成和比例不同,口感和水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矿泉水
我们日常所说的矿泉水,主要是指的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矿泉水本质上属于天然水,但天然水不一定是矿泉水。矿泉水必须是深层地下水,其含有的矿物质或二氧化碳等成分必须达到国家标准中界限指标里的一项或一项以上。一般来说,矿泉水水质稳定、微生物含量很少,并且含有一定量的人体所需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锌、硒、锶等。
也就是说,辨别各种包装饮用水,关键看其水源和执行标准。
从水源来看,纯净水的水源来自公共供水或非公共供水,天然水、天然泉水和矿泉水的水源则来自非公共供水。
从标准来看,纯净水、天然水和天然泉水执行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标准,天然矿泉水执行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标准。
不同的包装饮用水因含有的成分不同,其水质、口感都有所不同。
那我们日常饮水,应该选择哪种水呢?
以健康的角度来说,水中天然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宝贵的营养和健康资源,因此水并非越“纯净”越好,应尽量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天然元素,并去除有害成分。
科学研究显示,水中适量的钙、镁对于心血管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尽管水所提供的镁只占到人体需要量的2%-4%,但对于那些轻度缺镁的人,如因为高血压、心脏病等服用利尿药物而导致镁过度排泄的人来说,通过饮水来补充镁仍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与食物中的镁相比,水中溶解性离子状态的镁更易被人体吸收。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长期饮用不含矿物质的水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机体对有益矿物质的低吸收甚至零吸收。
因此纯净水不宜作为单一的日常饮水长期饮用,可以偶尔喝或者和其他类型的饮用水交替饮用。
虽然纯净水不宜长期饮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泡茶时,其不含“杂质”的特征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常言道“水为茶之母”,好茶需要适宜的水冲泡才能相得益彰。科学研究表明,水中矿物质含量、pH、电导率等是影响茶品质的主要因素。较高的pH值会使茶水颜色变深;矿物质容易与茶叶中的某些滋味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茶的颜色和味道。纯净水的pH较低、矿物质含量最少,用来泡茶时汤色明亮、香味纯正,最能体现出各种茶的本味。
那么矿物质含量越高,就对人体健康越有益吗?水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可能对某些慢性疾病,如消化道疾病等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矿物质含量过高的水并非人人皆宜,某些情况下“过犹不及”,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如有研究认为,婴幼儿肾脏发育不成熟,如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会加重肾脏负担;
儿童和肾功能衰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高龄老人等)应避免长期单一饮用含锶过高的水,因为在低钙摄入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这类人群骨骼健康的风险。
其实除了包装饮用水,普通人最健康经济的日常饮用水就是煮沸的自来水,也就是白开水。自来水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饮用水,它取自地表或地下的天然水源,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净化消毒后输送到千家万户。
我国对自来水水质有着严格的要求,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自来水是安全可靠的。
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去除了部分对人体有害的部分,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不过由于市政管线距离比较长,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建议大家烧开后饮用。
自来水经过煮沸,既可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又能有效去除余氯、卤代甲烷等易挥发的物质。喝白开水是我们中国人世代流传的好习惯。白开水价格低廉、制取简单、方便快捷,是满足人体健康、最经济实用的首选饮用水。
除了喝对水,足量饮水也很重要,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1700毫升。喝水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只有养成科学的饮水习惯,才能共享健康生活,生命之源才能真正滋润到我们每个人。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消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购买瓶装水或桶装水。矿泉水、天然水、蒸馏水……市场上的各类饮用水名目众多,让人挑花了眼,这些不同名称的水有什么区别呢?
市场上的瓶装水和桶装水都属于包装饮用水,目前常见的包装饮用水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纯净水、天然水或天然泉水以及矿泉水。
纯净水
饮用纯净水是将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净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市面上的蒸馏水也属于纯净水。
纯净水在处理过程中去除了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等有害成分,硬度较低,口感较好,可以直接饮用,烧水时也不会形成水垢。但在处理过程中,也去除了钾、钙、锌等对人类有益的矿物质。
天然水/天然泉水:
饮用天然水和饮用天然泉水都是以未经过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不同之处在于天然水的水源可以来自水井、山泉、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山等,而天然泉水只能来自地下泉水。
这两类水只需要最小限度的处理(如过滤、臭氧或者等同的处理),即去除了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又保留了水中原有的对人类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同水源地的天然水/天然泉水其矿质元素构成和比例不同,口感和水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矿泉水
我们日常所说的矿泉水,主要是指的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矿泉水本质上属于天然水,但天然水不一定是矿泉水。矿泉水必须是深层地下水,其含有的矿物质或二氧化碳等成分必须达到国家标准中界限指标里的一项或一项以上。一般来说,矿泉水水质稳定、微生物含量很少,并且含有一定量的人体所需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锌、硒、锶等。
也就是说,辨别各种包装饮用水,关键看其水源和执行标准。
从水源来看,纯净水的水源来自公共供水或非公共供水,天然水、天然泉水和矿泉水的水源则来自非公共供水。
从标准来看,纯净水、天然水和天然泉水执行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标准,天然矿泉水执行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标准。
不同的包装饮用水因含有的成分不同,其水质、口感都有所不同。
那我们日常饮水,应该选择哪种水呢?
以健康的角度来说,水中天然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宝贵的营养和健康资源,因此水并非越“纯净”越好,应尽量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天然元素,并去除有害成分。
科学研究显示,水中适量的钙、镁对于心血管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尽管水所提供的镁只占到人体需要量的2%-4%,但对于那些轻度缺镁的人,如因为高血压、心脏病等服用利尿药物而导致镁过度排泄的人来说,通过饮水来补充镁仍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与食物中的镁相比,水中溶解性离子状态的镁更易被人体吸收。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长期饮用不含矿物质的水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机体对有益矿物质的低吸收甚至零吸收。
因此纯净水不宜作为单一的日常饮水长期饮用,可以偶尔喝或者和其他类型的饮用水交替饮用。
虽然纯净水不宜长期饮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泡茶时,其不含“杂质”的特征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常言道“水为茶之母”,好茶需要适宜的水冲泡才能相得益彰。科学研究表明,水中矿物质含量、pH、电导率等是影响茶品质的主要因素。较高的pH值会使茶水颜色变深;矿物质容易与茶叶中的某些滋味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茶的颜色和味道。纯净水的pH较低、矿物质含量最少,用来泡茶时汤色明亮、香味纯正,最能体现出各种茶的本味。
那么矿物质含量越高,就对人体健康越有益吗?水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可能对某些慢性疾病,如消化道疾病等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矿物质含量过高的水并非人人皆宜,某些情况下“过犹不及”,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如有研究认为,婴幼儿肾脏发育不成熟,如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会加重肾脏负担;
儿童和肾功能衰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高龄老人等)应避免长期单一饮用含锶过高的水,因为在低钙摄入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这类人群骨骼健康的风险。
其实除了包装饮用水,普通人最健康经济的日常饮用水就是煮沸的自来水,也就是白开水。自来水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饮用水,它取自地表或地下的天然水源,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净化消毒后输送到千家万户。
我国对自来水水质有着严格的要求,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自来水是安全可靠的。
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去除了部分对人体有害的部分,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不过由于市政管线距离比较长,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建议大家烧开后饮用。
自来水经过煮沸,既可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又能有效去除余氯、卤代甲烷等易挥发的物质。喝白开水是我们中国人世代流传的好习惯。白开水价格低廉、制取简单、方便快捷,是满足人体健康、最经济实用的首选饮用水。
除了喝对水,足量饮水也很重要,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1700毫升。喝水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只有养成科学的饮水习惯,才能共享健康生活,生命之源才能真正滋润到我们每个人。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记者 郭佳 统筹/满羿
摄影/记者 柴程 刘畅
大戏看北京
春节后上演《茶馆》是北京人艺的老传统。值纪念老舍125周年诞辰之际,正月十三,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再登舞台,龙年首演后,《茶馆》演出总场次达到735场,火爆的票房再次印证着“经典”常新的活力。
老裕泰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已经“开”了60多年。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如何在秉承前辈艺术家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让这部经典话剧既能保持传统,又有新的味道,已经成为北京人艺新的课题。
生活里,茶水越续越淡,但是舞台上,《茶馆》里的“茶”却要越续越浓,北京人艺的“续茶”之路,走得难,却也坚定。
时间之难
如何展示未曾经历的
《茶馆》以老裕泰茶馆为背景,用三幕演出跨越近半个世纪,以诸多小人物的命运悲欢,讲述了时代变革。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以小见大”,通过一个茶馆的故事展现了旧中国的没落和百姓的境遇,其中既有旧中国的历史与时局,也有老北京的风土与民情。
这原本就是对戏剧艺术家们的一次挑战。经过六十多年的打磨,这种挑战性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变得更难。此次复排的艺术指导,剧中秦二爷饰演者杨立新说,1958年,这出戏创排时的艺术家们都经历过民国时代,对旧社会的生活有亲身感触,而现在距离那个时代已经遥远了,演员们不可能像老艺术家们那样具有直接的源于生活的认识。
“演员是感性的,越是自己经历过的,越好体会,越好进行表演创作。如果只是看文字凭借想象,表演还是会有距离感。但是现在观众对演员创作要求很高,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作为生活在当下的演员,我们的表演如何能够与观众的历史回忆和想象产生共鸣,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戏越精彩越难演。我们的目标就是带着大家持续打磨,扎实地生活在舞台上。”杨立新说。
创新之难
在前人的基础上,是否敢于否定自己
中国剧协主席,饰演常四爷的濮存昕这样形容一年一度的《茶馆》,“经典作品常演常新,观众也是新的,每一次像爬山一样,往顶峰爬,再回到原点,我们都是从世俗生活中走到后台,每一场都要从自己的生活尽快进入戏剧的生活,进入作品。”在他看来,这是每轮演出都要面对的课题,首先要进入这道门。
20多年的演出,在濮存昕看来,如今和2000年自己刚演《茶馆》时完全不一样,“那时很青涩,我诚恳地向黄宗江先生征求意见,他坚决不发表评论,只是说‘不容易’。我知道他有惆怅,是对老前辈演的《茶馆》的留恋,他们深深地迷恋于前辈演出的景象中,一下子变成这些后生们,包括新的舞台设计,他们不接受。”
在濮存昕看来,当时《茶馆》的导演林兆华是一位为艺术可以“否定”自己的艺术家。作为已经成名的话剧导演,林兆华在2005年复排《茶馆》时,恢复了焦菊隐的版本。但这不是对创新的放弃,也不是对现实的低头。实际上,在当时的排练中,林兆华将他对作品的认识与解读潜移默化地注入演员的表演中,帮助演员在表演上有了新的提升。提到当时的创作情景,濮存昕对林兆华充满了敬意。
濮存昕说:“大家是怀着真诚去传承前辈创作的艺术水准,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有了一些进步,但直到今天也依然在寻找前辈演员曾经达到的水准和风采。我们一直在攀爬那座高峰,即使现在《茶馆》里很多角色已经由年轻演员接替,但对于我们来说,依然要求自己尽可能去接近高峰,接近前辈们的背影。”
挖掘之难
太多的细节,从历史到原作
再演王掌柜,已经演了三百多场的梁冠华仍然觉得有无限可挖掘的东西,“演《茶馆》还是有压力的。”于是他早早就开始了准备。如果说这一次演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那就是,“演好每一场戏,就是对老舍先生最好的纪念。”
“观众会在戏剧舞台的画框中像翻阅一本书似的看它曾经的面貌和我们这个民族曾经的历史细节,以及角色处境命运的艰难,我们只有竭尽所能有品质地完成好这部戏。”濮存昕说,“我们有一个愿望,就是尽最大可能把我们能够攀登到的高度呈现给观众。”
换代之难
接班不达标,《茶馆》或停一两年
虽然已经成为北京人艺的院长,但是冯远征依然格外珍惜松二爷这个角色。当年,由于自己跟黄宗洛饰演的松二爷外形相去甚远,对角色比较有“抵触”,但20多年演下来,他不仅让人们接受了新的松二爷,也对松二爷这个角色有了感情。无形之中,他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对前辈艺术家的传承。
“今年一些年轻演员进入剧组饰演龙套角色,也是一种传承,让他们感受《茶馆》剧组的氛围,更为日后的接班作铺垫。”冯远征说。
面临新老交替的《茶馆》,何时接班,如何完成?“冯远征”们这两年一直在思考着。冯远征提到了“换代是否丝滑”的问题,所谓“是否丝滑”也就是后续演员能否符合原著要求,能否顶得上接演的角色,能否得到业内业外的认可。“如果说换代不那么丝滑,很可能中间会停个一年两年。”冯远征说。
在冯远征看来,《茶馆》的经典性既有剧本的经典,也有老艺术家表演的经典,“我们这一代到今天也成了传承这部经典的中间力量,而观众喜欢的正是演员对角色的阐释。每年演出都不一样,都会有新的认知、新的进步,人物的酸甜苦辣表达也会更加清晰。”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