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红茶是世界三大红茶之一,其产地斯里兰卡也是全球三大产茶国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斯里兰卡人用来剔除茶叶杂质的色选机,大部分是从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的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采购的。而经过10多年的发展,捷迅光电也凭借其领先的技术,成为色选机市场中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 class="pgc-img">锡兰红茶
>高科技色选机热销全球
捷迅光电成立于1999年,2006年更名为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逐渐成为专注于研发、生产智能色选设备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日前,捷迅光电副总经理高光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研发的色选机,是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设备,可以从运动的颗粒流中将杂质识别并喷除,将成批量物料中的杂质和不良部分有效剔除,“可以用于粮食、种子、矿物、珠宝、茶叶的精选,提高了批量物料的整体质量和外观。”
据介绍,目前捷迅光电的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还出口到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巴西、俄罗斯、印度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知名企业如雀巢、日清、星巴克等世界500强,均与公司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销售收入也逐年攀升,“2011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8年销售收入达3.46亿元,出口额连续3年突破亿元。预计2019年销售收入达4.5亿元。”
< class="pgc-img">>坚持创新首创鹰眼技术
捷迅光电的成功,得益于10多年来的创新坚守。高光楷告诉记者,色选机之所以能快速将大批量细小的粮食、农作物的杂质剔除,是因为集成了很多高科技,“比如我们在全球首创的鹰眼技术,还有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据介绍,捷迅光电首创的鹰眼技术,将云图像采集技术和多光谱分析技术及特殊算法融合,可以满足杂质剔除、形选、微色差分级等不同需求。“借助这个技术,我们攻克了大米浅水黄无法筛选、茶叶霉变无法剔除、小麦毒芽无法筛选等世界性难题,赢得了客户的认可。”高光楷说。
高光楷告诉记者,公司的研发实力非常强大,“截至2018年底,公司总人数达586人,其中技术研发中心人数为237人。”据介绍,目前公司研发试验基地有8000平方米,先后承担了20多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还起草了《茶叶色选机》等行业标准,并得以实施,“截至2018年底,我们申请专利528项,已授权351项,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核心技术企业之一。”
< class="pgc-img">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为捷迅光电颁发特别贡献奖。
>斯里兰卡总理亲自颁奖
有了过硬的技术和产品,捷迅光电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市场的开拓上,也走得更加顺畅。高光楷告诉记者,在2011年国际茶叶论坛上,日本、韩国色选厂商是最受瞩目的座上宾。但在2013年云色选机诞生后,捷迅光电用领先的技术征服了国际客户。2016年,当捷迅光电再次来到斯里兰卡参加国际茶业论坛时,获得了官方高规格接待,“原因就是我们给当地企业带来巨大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其他企业创造不了的价值。”
在论坛上,斯里兰卡总理还亲自授予捷迅光电“斯里兰卡茶产业突出贡献奖”。韩国一知名色选机公司的大股东更是抛下了橄榄枝,主动选择成为捷迅光电的代理商。高光楷说,未来捷迅光电还将专注于色选机,打造更好的产品,“用我们的技术来实现‘让天下人享用最优质的食品’的美好愿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项磊 见习记者 徐琪琪
>山毛峰、祁门红茶、汀溪兰香、白云春毫、云南普洱、湖南安化黑茶……省内外名茶荟萃;“传奇安茶、世界共享”品牌推介论坛、“三茶”统筹发展高峰论坛、茶产业“双招双引”项目签约、第二届安徽十大最美茶旅线路展示……活动精彩纷呈。8月18日,2022第十五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展会将持续至21日,为期四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展商、采购商、观众会聚一堂,品茶韵、论茶道、话茶事、谋茶业。
< class="pgc-img">>“双招双引”签约30个项目
近年来,安徽茶产业不断发展,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作出重大贡献。
茶博会组委会主任,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吴良斯介绍,近年来,我省坚持把茶产业打造成绿色生态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2021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综合产值近615亿元;茶叶出口量居全国第二;9个县入选全国茶业百强县,13家企业入选全国茶业百强企业;茶业从业人员达300多万人,主产区茶叶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40%以上,实现了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业增值、茶区繁荣。徽茶逐步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
本届茶博会签约项目30个,总金额15.26亿元,其中,岳西县罗源场茶叶产业园项目、池州市茶叶及其他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体项目、泾县智慧茶旅融合项目等10个项目在开幕式现场集中签约。
< class="pgc-img">>安徽十大最美茶旅线路公布
开幕式上,2022第十五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还公布了第二届安徽省十大最美茶旅线路,分别是:庐江县万山镇的“云山茶海品香茗——茶乡风情体验之旅”;霍山县的“别山秀水品茗之旅”;“金寨县环鲜花湖六安瓜片茶旅精品线路”;泾县的“鉴涌溪火青 赏儒商文化”;宁国市的“那山 那水 那茶”;东至县的“尧舜圣境话茶乡 三美东至品茶经”;岳西县的“云上岳西 多彩茶乡”;太湖县的“朴初故里 文润茶香”;休宁县的“中国有机茶乡——新安源茶之旅”;黄山市黄山区的“沿着红色茶旅印记 探寻名山名水名茶奥秘”。
据了解,本次十大最美茶旅线路的评选共收到来自合肥、黄山、六安、安庆、宣城、池州、芜湖、铜陵等8个地市48条茶旅线路参与报名,涵盖茶文化旅游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物、茶食餐饮、茶会娱乐、茶旅住宿等方面,集中展示了我省优质茶园的美好形象。茶旅线路的推选是展示我省茶园风光的舞台,有利于推动全省茶旅融合发展,以及弘扬徽茶文化、振兴徽茶经济、增加茶农收入。
此外,六大主产茶市市长视频宣传推介本市茶产业、安徽省茶业职业技能大赛颁奖、“三茶”统筹发展高峰论坛、“皖美徽茶”品牌推荐会等活动将在茶博会期间陆续推出。
< class="pgc-img">>安徽地方名茶纷纷亮相
“这次带来了家乡特色茶叶,南阳河谷尖、禅茶、炒青和新种植的红茶,没想到在展会上反响这么好。”除了黄山、合肥、宣城、六安等市单独设置了展区,泾县、太湖县、霍山县、舒城县等也以地方展馆的形式展示区域内优质茶叶品牌。在太湖县展区,刘畈乡永乐茶业有限公司杨长葆在不断地向省内外采购商推销家乡的茶叶,收集同行品尝后的意见,参观大品牌茶叶的展区。“参加这样的大型展会,一是向同行学习,二是收集客户的反映,准备把家乡的特色茶叶做大做强。”
杨长葆介绍说,谷尖、禅茶、炒青都是太湖县的地方特色茶叶品种,“做了几十年的茶叶,现在每年销售规模也只有3万斤干叶,想要做大做强,必须借助更大的平台。”这几年,杨长葆克服疫情影响,茶叶销量不减反增,销往安庆、合肥、上海等地,“主要是依靠几十年积累的老客户资源。”现在,杨长葆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不断扩大茶叶产量,带动农户增收,而销售则是其关注的焦点。“除了参加茶博会,打开销售渠道,同时也在尝试网上销售,把地方名茶卖到全国。”
< class="pgc-img">>当天,在3.3万平方米的茶博会展区,来自省内外600余家品牌茶企集中亮相,展会现场茶香四溢,掀起茶叶采购、品茗体验消费热潮。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传统安徽四大名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外,白云春毫、泾县兰香、广德黄金芽、岳西翠兰、桐城小花、石台硒茶、天华谷尖、黄花云尖等区域公用品牌也纷纷亮相展示,此外,还可以品尝到省外福建福鼎白茶、广东陈皮茶、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等。
< class="pgc-img">>对于市民来说,茶博会期间也是购买各地名茶的机会,不仅价格优惠,而且质量更有保障。尤其是本届展会线上线下同时设立“乡村振兴展区”,其中线下乡村振兴馆位于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主展馆,市民可参观选购,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永 文/摄
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黄山市祁门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但一说到祁门,就不得不提祁门红茶。祁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因此祁门也被誉为“中国红茶之乡”,“你们祁红,世界有名”的口号也是蜚声中外。
10月12日上午,“喜迎党代会 皖美这五年”网络主题活动第三小分队来到此次皖美之行的最后一站——黄山市。采访团一行通过走访安徽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和祁红茶业有限公司等,亲身体验严谨的制茶过程,感受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扎根沃土 户户种得上祁红
10月12日中午十二点,一走进安徽省祁红茶叶发展有限公司,一股优雅迷人而芬芳馥郁的似花、似蜜、似果的祁门香扑鼻而来,令人沉醉。在现场,企业负责人姜红从祁红的栽培种植、制作加工再到包装销售的“辛路历程”,向在场的采访团娓娓道来。
“祁门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也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珍品。而祁门得天独厚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红茶的诞生,特有的茶树良种以及百年传承的精湛制作工艺,更是让祁门红茶走出国门,享誉世界。”姜红自豪地说道,祁门现有茶园19万亩,涉茶人员10万余人,全县生产企业及加工户总计400余家。在2021年,一产茶叶生产已经结束,产量7100吨,一产产值9.16亿元,茶农人均收入6540元。
祁门当地茶园(宣传部门供图)
可以说,祁门红茶是当地的一个代名词,一张靓丽的名片。2021年,当地还提出祁红产业将紧抓“基地、品牌、品质、龙头、文化”五大提升工程进,重点加强茶园安全和茶叶品牌建设,实现祁红产业更快发展。
技术赋能 人人喝得起红茶
祁门红茶之所以能够享誉国内外,茶叶品质保障是他们最好的底气。但具有开拓闯劲、工匠精神的他们并不满足于这些,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成本,从而让人人都能喝得起好茶,才是他们一直追寻的目标。
制茶师傅向记者演示搓茶、筛茶的步骤
来到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制作车间,标准化、自动化的流水线制茶设备依次有序地站好自己的“岗位”,按下启动键,机器轰鸣、茶香飘逸,一颗颗茶叶等待着蜕变。姜红说,传统祁红制作工艺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部分,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四道工序,精制包括初抖、分筛、打袋、捞筛、毛抖等18道工序。“如果依靠手工制作,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产量也不会太高,价格自然也就很高,并不是大众市场所能消费得起的。”
智能化生产线上的设备
记者品祁红
姜红介绍,近年来,祁红加工技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众多突破,开发出了5条初制加工和2条精制加工连续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在祁红的自动化加工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智能化技术应用,将专业制茶师傅的经验以数字化形式融入各个精制加工环节,以自动数据联控,达到统一制茶标准,即保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且在成本控制、产能、清洁化加工等方面均实现了很大提升。产量提高了,也能让人人都能喝得起红茶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吕欢欢 摄影报道
编辑: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