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奈雪的茶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有望成为新式奶茶第一股,此次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保荐人。
仅6年就赴港上市
企查查显示,奈雪的茶成立于2014年5月,第一大股东为林心控股,持股67.04%,其中创始人夫妇赵林和彭心分别最终控制林心控股50%。天图实体持股13.05%,Forth Wisdom Limited为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为8.32%,前五大股东合计持股97.96%。
截至目前,奈雪的茶已历经4轮融资,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12月,由PAG领投的一轮融资中筹资超过1亿美元,云锋基金据悉参与此轮融资;2020年6月,完成B轮近亿美元的融资,领投方为深创投;2018年,完成天图东峰等机构参与的A+轮融资,融资总额数亿元;2017年,在A轮境内融资中获得7000万元。
奈雪的茶主打“果茶+软欧包”产品,开发了30多款口味的茶饮,以台湾茶为主,如有来自台湾阿里山区的清心乌龙、德国的玫瑰乌龙、杭州的西湖龙井等,还有兰红茶、日式煎茶等品类。
事实上,奈雪的茶成立初衷就是打造高端茶饮品牌,满足年轻人口味的多元化。记者走访奈雪的茶门店发现,消费人群主要以“90后”年轻人为主,且堂食消费者较少,绝大部分选择外带。为吸引年轻消费者,奈雪的茶不断创新,平均每周推出一款新茶饮以丰富消费者选择,此外还会结合当季水果推出季节性茶饮。
不过,奈雪的茶定价偏高,平均一杯奶茶售价约27元,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因此,为吸引价格敏感的年轻消费群体,尤其是学生和年轻上班族,2015年,该企业成立茶饮子品牌台盖,主要售卖奶茶及柠檬茶饮料,台盖的产品价格较低,平均标价为16元。
亏损模式仍开店扩张
奈雪的茶盈利状况与其火爆程度似乎不成正比。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1.15亿元,同比增长20.85%;净亏损2751.3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387.10万元)亏损增加2364.20万元。奈雪的茶对此表示,净亏损增加主要是2020年线下门店运营受疫情冲击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2019年两年间,奈雪的茶也处于净亏损状态。资料显示,2018年、2019年净亏损分别为6972.90万元、3968万元。不过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2018年、2019年奈雪的茶的净亏损调整为5658万元和1173.5万元。
仅仅三年时间,奈雪的茶净亏损金额高达上亿元,过往亏损主要由于持续快速扩张、成本费用增加较快所致。资料显示,2017年年底,奈雪的茶门店仅44间,但截至2021年2月5日,其门店数已增至507间。
而且,奈雪的茶扩张开店并未停止。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上市募集的部分资金将用于开设分店。按覆盖城市计,奈雪的茶采取门店网络覆盖面领先同行,2021、2022年企业计划开设300-350家门店,进一步提升上线城市覆盖率,并拟通过子品牌“台盖”渗透下线城市。
除此之外,奈雪的茶本次募资还用于进一步开展整体运营的数字化,以通过增强技术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以及提升公司的供应链及渠道建设能力,以支持规模扩张等方面。
加速扩张势必会带来相应的风险。招股说明书显示,扩大茶饮店网络、建立知名品牌并积累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客户群既费钱又费时。绝大部分资金用于投资开设新茶饮店所产生的的资本支出和相关成本,过去曾产生过净亏损,日后可能会继续产生重大净亏损。
高端茶饮竞争激烈
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入局者增多,新式茶饮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灼识咨询资料显示,高端新式茶饮店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52亿元。该增长势头预计将在未来近期内保持强劲,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进一步增长至62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2.7%,远超现制茶饮店行业整体水平。
面对上百亿的市场规模,不少竞争者虎视眈眈。作为竞争对手,喜茶也频频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企查查显示,喜茶已经历4轮融资,最近一轮融资是去年3月份由高瓴资本和Coatue联合投资,投后估值或超160亿元。此外,蜜雪冰城也传出将在A股上市的消息。
近年来,资本不断涌入茶饮赛道,对头部品牌加注趋势明显。截至2020年末,已有超4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投资于各大新式茶饮品牌。根据IT桔子,2020年新式茶饮赛道投资事件共13起,较2019年也有所增加。2021年以来茶饮融资事件频出。1月头部品牌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古茗茶饮先后完成融资。奈雪的茶C轮融资后估值接近20亿美元;蜜雪冰城完成A轮投资,融资金额达到20亿元。
“近年来茶饮企业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较低,头部玩家竞争壁垒逐步显现。高端市场目前竞争核心要素在品牌和产品端,品牌势能积累阶段开店相对谨慎,后续开店脚步有望加快,通过不同的门店类型、子品牌等方式加快渗透和下沉市场扩张。”广发证券相关专家表示。
雪的茶宣布关停旗下中低端品牌台盖门店。1月18日,奈雪的茶(02150.HK)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运营情况。2023年,该公司共计净新增506家奈雪的茶直营门店,门店总数达1574家。它预计2024年将新开约200家奈雪的茶直营门店。
据公告,奈雪的茶正逐步关停子品牌台盖的门店。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合计运营7家台盖门店,这些门店将在2024年陆续关停。
台盖品牌的经营已陷入亏损。2023年上半年,台盖门店经营亏损约470万元。由于该品牌过往并未创造可观盈利,进而关闭该品牌。奈雪的茶在公告表示,业务将聚焦于主营品牌奈雪的茶,关停台盖将带来数百万元闭店损失,但从长远角度,有利于控制成本,加强战略聚焦。
零售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多品牌策略的运营、推广和管理成本都会倍增,如果无法与类似蜜雪冰城这样的竞争对手进行差异化竞争并取得快速增长,奈雪的茶选择关停子品牌是明智之举。
台盖品牌2015年创立,与奈雪的茶品牌同龄。两个品牌定位不同,台盖定位为覆盖中低端市场,最终放弃迅速扩张战略。
关停台盖并不代表着奈雪的茶放弃中低端市场。时代财经注意到,实际上,奈雪的茶产品价格已下探至台盖品牌所覆盖的中低端市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台盖门店规模早已收缩
从一开始,台盖的定位便和奈雪的茶有所区别。
据奈雪的茶招股书,台盖提供奶茶和柠檬茶饮料。从供应链管理到食品安全、从员工培训到质量控制,台盖遵循与奈雪的茶相同的政策及程序。不同的是,台盖客群定位为学生和年轻上班族,对价格更为敏感。奈雪的茶客户定位于富裕城市人群。台盖价格更低,价格区间为7元-26元,平均价格为16元,奈雪的茶现制茶饮平均价格为27元。
同奈雪的茶一样,台盖首先在深圳开店,而后在武汉、成都、长沙等城市开设直营店。截至2018年9月,台盖与奈雪的茶的门店数分别为50余家和100余家。
台盖的店铺数早有收缩迹象。据招股书,该公司2018年将台盖定位为专注于中低端茶饮市场,撤出若干城市,并在获得市场认可的地区加深渗透。由此,台盖店铺数量不再增长,2018年、2019年一直保持在83家的规模。2020年末,门店数降至64家。而奈雪的茶在2020年末的门店数已达491家。
上市后,奈雪的茶在年报不再公布台盖店铺数。据窄门餐眼数据,台盖新开门店数量逐步减少,2021年和2022年分别新增14家和8家,2023年没有新增门店。据台盖官方微信公号,该品牌目前的7家门店全部位于深圳。
门店数量减少,台盖收入也在减少。据招股书,2019年,台盖收入达1.85亿元。2023年上半年,台盖收入仅为0.33亿元,仅占奈雪的茶总收入的1.3%。
台盖亏损已是既定事实。
2022年,该品牌门店经营亏损为0.12亿元,门店经营利润率为-14.5%,同比转盈为亏。2023年,台盖继续亏损。据奈雪的茶2023年半年报,台盖门店经营亏损为469.7万元,同比亏损幅度加大,同比增加15.49%。这与奈雪的茶整体发展背道而驰,该公司2023年上半年已首次实现盈利。
主动降价
关停台盖门店,是否意味着奈雪的茶放弃中低端市场?时代财经向奈雪的茶发送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实际上,从产品价格变化来看,奈雪的茶如今也在降价。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茶饮市场的价格战火热。据红餐网发布的《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2023》,当前茶饮赛道竞争趋于白热化,价格战是重要手段。据红餐大数据统计,中低端消费区间的占比在2023年有所提升。
2023年,茶饮人均消费在20元以上的占比有所下降。其中,25元以上产品占比区间从2021年的11.4%,下降至0.4%。人均消费10元-15元的占比达55.1%,相比于2021年增加14.9个百分点。10元以下占比达28.1%。以此估算,人均消费15元以下的占比达83.2%。
2024年1月5日,奈雪的茶发布的《2023年用户爱茶报告》显示,目前9元-19元的产品占比近80%,已成为门店产品的主流价格区间。
在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奈雪的茶CFO申昊表示,奈雪的茶将继续加大9元-19元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主力产品基本维持在这一价格带。同时,奈雪的茶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彭心也表示,奈雪的茶新品价格集中在14元-16元,因为奈雪的茶发现15元左右的价格可以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让消费者可以更好更轻松的消费。
时代财经还注意到,乐乐茶也在降低价格。2022年12月5日,奈雪的茶收购乐乐茶。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11月,乐乐茶的核心价格带已下调至15元-18元区间,20元以上的产品占比已不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