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边码头烧鸡公是枝江的一大特色,炎热的夏日夜晚,坐在江边,吹着凉凉的江风,吃着喷香的鸡子火锅,喝着冰凉的啤酒,那味儿,滋润了枝江人几十年。近日刚入初夏,听闻江边码头烧鸡公一条街要拆迁了,群友们相约来了个告别餐。枝江人的美食和回忆,慢慢要消失在岁月长河里了。
录单位小年青李浩的一句话:
江边的叫烧鸡公 别处的叫鸡子火锅
烧鸡就着江风下酒 喝出岁月的味道
2017.5.17,要七我要七,枝江方言要吃我要吃就是这么发音的。听说烧鸡公马上要拆迁,于是就出现这么个聚餐召集帖子,也就有了五个吃货在七人成行的情况下还是组了饭局。
加上空降兵晓梦蝴蝶,六个人点了一锅烧鸡公,一碟香酥刁子鱼,花生米和凉拌瓜也是必不可少,开始了我们扎啤配鸡鱼的幸福晚餐。
记不得从哪年开始,依稀中似乎有二十来个年头了,江边聚集几家专门经营烧鸡公的小饭店,装修简单,因简就陋,夏季搭个棚子,就着晚霞喝啤酒,吹着江风吃土鸡,看着船来船往聊大天,朋友聚会,亲人聚餐,好吃还不贵,大家都爱去,于是满桌满座的人,也真奇了怪了,隔着一道半人高的女儿墙,一边是火烧火燎的炎夏,一边凉风习习宛如初秋,吃饱喝足舒舒服服乘了凉,烧鸡公慢慢成了枝江的一道风景,也成了枝江的名片。
农家成年的土鸡,新鲜肥猪肉炒过的油,放进大量的花椒辣椒姜葱蒜,和自制的豆瓣酱,据说烧鸡公的成败全在这豆瓣酱里,(确实在家做不出那味道),先吃鸡肉,再吃鸡血公鸡蛋,鸡血吃完下粉丝,吸进鸡汤的粉丝也是一道美味,还有青菜可以随便加,只要一声招呼,随叫随到,而鸡肉的味道是怎么下菜也都是浓郁的。
土鸡在锅里鼓着泡泡古都着,香味飘过很远,有次骑行在百里洲的江堤上,看着对岸的好景致,江风里依稀飘渺传来烧鸡公的香味,说给朋友听,他们笑我吃货又犯瘾哒。
凉风习习的江边,晚霞几分钟的时间由七彩斑斓变得灰暗,泳友们也陆续上岸,主航道船只穿梭,清澈的江水看着平静,上下游船只的巨大速度落差昭示着长江的巨大流速。
曹胖子两口子长的胖乎乎,也生了俩胖乎乎的娃,冬泳协会成立初期没有更衣室,寒风瑟瑟中更衣换鞋是件难受事儿,两口子打来热水给大家暖脚,让大家进店更衣,于是曹胖子烧鸡公成了冬泳协会的据点,在冰冷江水里泡着,岸上有古都古都的鸡火锅炖着,有温暖的泳友伴着,冬泳也变成一件惬意的事情。当然曹胖子一家人也爱上了冬泳!
胖哥烧鸡公老板最嘴甜,进门就喊“亲人来了!”,一如当年丰坪巷卖头花发卡,再小的生意也是热情周到,生意自是好得很!
五哥两口子话不多,烧鸡公的味道我家人最爱,妹妹妹夫当年从北京回家必去吃,小侄儿最爱这一口,儿子和小伙伴用可怜的压岁钱凑钱也要请小家伙去磋一顿,当然压岁钱自然是不少,可惜多被大人回收。
庭院烧鸡公是我们单车群的据点,那里的香酥刁子鱼也是大家的最爱,但凡有骑长途小长途,到家放好单车洗漱完,就去那里集合。
烧鸡公吃过很多家,每家都有每家的特点,每家都有拿手菜,所以每家有每家的固定客源。
大家生意都不错!有钱赚才会持续这些年。
沿江都在拆迁,飞鹰码头的烧鸡公一条街也在拆迁范围内,修建滨江公园当然是一大好事,只是经营烧鸡公的商家安置也是我们普通市民关注的焦点,多么希望市政府拨出一点点地安置好这十几个商家,哪怕在滨江公园的最角落,腾出点地方让我们普通市民一边纳凉一边吃我们枝江最有特色的一道地方菜,当然也希望经营卫生和排放是在监管之下,大家都说吃烧鸡公还是在枝江风格的民居里坐着木质靠背椅吃最有味道,二十多年积累起来的人气也不容易,真的不希望枝江这道美丽的风景线就这样消失了。
今天的晚餐会是最后的烧鸡公吗?
以后再去哪里品尝?
所有图片由群友提供,致谢。
>< class="pgc-img">>
荆门日报
在石龙镇,有一家名叫"小狗抓鸡"的农家饭庄,他虽藏身深山中,却扬名县内外,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前往,你不仅能在这里吃到生态放养的土鸡、土鸡蛋,还能欣赏小狗抓鸡的精彩表演。
崔青是这家农庄的负责人。2004年春,三十而立的崔青看到自家自留山环境不错,再加上山林里能养土鸡,就在山脚下开了一家小吃店,以吃土鸡肉、喝土鸡汤为商机招揽客人。创业伊始,没有资金,他就向石龙农商行贷款5000元建起了简易农庄;没有厨师,他们夫妻俩就拜当地土厨师为师苦练基本功;没有顾客,他就主动请踏青游玩的旅客来农庄廉价品尝。苦心经营,一年的毛收入只有3400元。面对失败,崔青没有气馁,要想创业,就得付出;要想致富,就得创新,他开始思索着如何在创业路上创新致富。他每年都会参加镇举行的就业技能培训,并亲自到旅游沿线的当阳、枝江、三峡去取经,在网上学习农庄经营知识。
2012年旅游环线贯通给他带来了商机,随着客人的增多,靠人上山抓鸡,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经过一番苦思冥想, 他想出了一条特色创业路--训练小狗去抓鸡。他一共训练了8只抓鸡的小狗,一般三四分钟就能抓住一只鸡。原本训练小狗是为了抓鸡,不想,小狗抓鸡的过程更受客人青睐。为此,崔青索性将饭庄改名为"小狗抓鸡"。
前来农庄的旅客,只闻老板一声令下,3只小狗拔腿就冲出饭庄,2只冲上山去,消失在树林中,一只守在山脚,来回溜达。很快,山上传来鸡飞狗叫声,突然,一只公鸡飞出树林,跑到了公路上,守候在山脚的小狗迅速冲了上去,一口咬住公鸡的尾巴,山上的2只小狗也赶过来,合力将公鸡扑倒在地。
这条趣闻通过媒体传到省内外,"小狗抓鸡"农庄每天游人如织,前来光顾者络绎不绝,鸡的身价也因有了小狗的参与而上涨。去年,饭庄有1.5万多人前来消费,卖了5000多只土鸡,销售额达到50多万元。
致富离不开家乡父老的支持,更离不开政府的鼎力相助,"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崔青加入结对帮扶的行列,帮助村民学习掌握实用致富技能,在他的帮助下,义和村新建了5个农庄。同时,他招收村里剩余劳动力来农庄打工,已有10多个家庭妇女成为崔青农庄的正式员工。
(徐前进)
中新网报道
京山虎爪山脚下的一个“小狗抓鸡”农家饭庄很是出名,5条聪明的小狗采取合围办法上山抓散养的土鸡,让游客大饱口福的同时也大饱眼福,农家乐游充满趣味。
“小狗抓鸡”在当地很有名,周边经常有人开车上百公里来一睹稀奇。“你可能不认识店子的老板,但你绝对知道小狗抓鸡,小狗比老板出名。”京山当地同行介绍。8日下午,记者一行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在虎爪山中蜿蜒数十公里,慕名来到山脚的这户农家。车还没有停稳,主人没有见到,一条京巴狗已经赶到车旁,摇尾晃脑似在迎客。
农家饭庄老板名叫崔青,他向记者介绍,自己养了5条小狗,刚才的小狗的确是在迎宾,等客人离开时,小狗还会送客上车。听说记者一行慕名前来品尝他的小狗抓鸡,崔师傅吆喝了一嗓子“搞事克(去,京山方言),”3条小狗分工进山,一条小狗在山脚来回巡逻,另外两条进山搜鸡,崔师傅只是站在路边吆喝几嗓子,两分钟,一只公鸡被从山上赶了下来,三条小狗合围上去,公鸡很快被制服,吓得蹲在地上。
崔师傅说,本来是5条狗,由于前两天两条小狗产崽,这几天只有3条狗“做事”。狗个数少了,但是分工依然明确,总是有一条狗在山脚“断后”。“小狗只是抓鸡,不咬鸡,要是咬了谁还敢吃呢?”
原来,狗狗是受到专业训练的。崔师傅说,抓鸡的狗开始只有一只,到现在已经养了十多年了,后来才逐渐发展到5只的。十多年前,崔师傅开始训练小狗抓鸡,同时开了农家饭庄,慢慢的小狗抓鸡的名气比自己的名声还大,索性饭庄就叫“小狗抓鸡”了。现在虽然在深山,饭庄的生意依然很好,相邻地市经常有人慕名来看他的小狗抓鸡。
离开时,几条小狗又摇着尾巴站在车边,似乎真的在送客。(吴奇勇)
“小狗抓鸡”是怎样产生的?
“小狗抓鸡”的老板崔青,最初只是开农家餐的,并没有“小狗抓鸡”的项目。
有一年,当地林场请来一帮武汉客人,到崔青家吃饭。
崔青一看来客这衣装、这车辆,心里就急啊,住在这山里,十天半月不赶个集,要什么没什么,拿什么待客。做东的说不用那么麻烦,城里人什么没吃过,你炖只鸡,整几个家常菜就行了。
崔青说这好办,他叫来家里的看门狗“欢欢”,指着门口觅食的公鸡,捡起一块石片猛掷了过去,叫声“赶”,“欢欢”立即随他扑了上去,屋门口顿时闹腾起来,“欢欢”铆着公鸡紧追不放,从禾场撵到屋后,又从屋后撵到山边,看得这班客人惊奇不已。
几分钟后,那公鸡实在跑不动了,疲惫地喘气,被“欢欢”咬住腿,让崔青拿了去做火锅。“欢欢”这只金巴狗立即就成了“明星”,被一群人围着问这问那。
< class="pgc-img">>从此,崔青的“狗子赶鸡子”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闻名一方,当地林场有时刻意把客人领到杉树湾吃“狗子赶鸡子”,崔青自然也跟着出了名,场内场外的不少人都主动留有他的手机号,经常有远道来的客人打电话订“狗赶鸡子”餐。
崔青的老父亲介绍说,儿子也在城里呆过,后来就回到杉树湾,没带回钱来,带回一只狗,古话说猪来穷、狗来富,不曾想这狗在山里学会了赶鸡子,给家里带来了好运。
“欢欢”长有尺余,矮矮墩墩的,长着一身浓密的浅色绒毛,摇头晃脑,着实惹人喜爱。崔青说,“欢欢”是城里人养的宠物,外婆住在城里早锻炼时,回到家发现身后跟着这家伙,找不到狗主人,就送给了喜欢狗的崔青。
刚到杉树湾时,“欢欢”很不习惯睡草窝,每天要跟主人睡床,但崔青不给这个待遇,“欢欢”累次被赶,后来就“入乡随俗”了。“欢欢”在杉树湾蛮孤独,与崔青养的几十只鸡为伴,打闹嬉戏,和谐相处了几年。
武汉客人来吃饭后,崔青有意对“欢欢”加以培养,每次“欢欢”撵鸡成功后,客人吃剩的鸡骨头都给“欢欢”,“欢欢”喜欢这道美食,每每品尝胜利果实似乎都有那么点成就感。日久天长,“欢欢”后来变的特别喜欢来车来人,只要小车一到“欢欢”就兴奋起来,因为车来了、人来了就意味鸡骨头也来了,多的时候一天能抓四五只鸡,乐此不疲。有趣的是,“欢欢”从不咬伤鸡,只是撵得鸡跑不动了咬住鸡腿献给主人。而且主人点哪只鸡,它就抓哪只鸡。不到两年,“欢欢”就帮崔青把“狗子赶鸡子”这一农家餐品牌打响了。
过了几年,崔青发现“欢欢”体力不如往前了,又找来几只小狗,让“欢欢”带徒弟,学会后,开始合作抓鸡,场面更加有趣。
农村新报
快看京山"小狗抓鸡"
“快去赶过来”31日上午10时许,京山虎爪山下,“小狗抓鸡”农庄老板崔青一声令下,5只小狗拔腿冲上山去,消失在树林中,很快山中传来鸡飞狗叫声,突然,一只公鸡飞出树林,跑到公路上,只见一只小狗穷追不舍,一口咬住公鸡的尾巴,随后赶来的三只小狗,合力将公鸡摁倒在地。崔青赶了上来,将鸡从小狗口中夺了下来,所幸,小狗口中的尖牙被处理过,鸡还是活的。“等下把鸡头给你们,算是工资、奖金加提成”崔青朝跟在身后摇尾乞怜的小狗说哟道,引来路人一阵大笑。(农村新报记者方桐摄)
十年代初,一个叫张三的沙市人和一个叫李四的公安人是生意上的伙伴关系,经常有来往。
一天,张三因生意上的事情到公安找李四,谈完事情已到了吃中饭的时候,李四就留张三吃饭。
“老张啊,是吃饭的时候了,走,到旁边馆子里整两杯再走”
这老张也不客气
“好嘞,谢谢”
来到餐馆,李四说
“老张,你点菜”
张三也不客套
“还是来个鸡子火锅吧,这家餐馆的鸡子火锅做的还可以”
一会儿,鸡子火锅炖上了,菜也上齐了,酌满酒,两人就慢慢喝上了,边喝边聊,一瓶黄山头酒不知不觉就见底了。
张三已经有点晕乎,缓缓的站起身子告辞,舌头已不大利索了
“老...老李呀,谢谢你,这黄山头酒好喝有劲,特别是鸡子好吃。下次你到了沙市一定要通知我,我...我要跟你好好喝一顿”
“好、好、好,行”李四把张三送走后就回家睡觉了。
后来,张三又陆陆续续去过几次公安,每次去李四都热情款待,张三都要点鸡子火锅吃,酒也喝的到位,前后有十来次。
再后来,因为生意不好做了,各自忙碌,慢慢就断了往来失去了联系,更有三年之久没见面了。
这一年腊月,公安的李四带着老婆到沙市办年货,到了吃中饭的时侯就想起了生意上的朋友张三曾经说过的话,说到了沙市一定要去找他,就对老婆说
“老婆啊,你还晓不晓得我在沙市有个朋友”
老婆说“我哪门不晓得呢,听你说他每次到公安克都是点的鸡子火锅吃的”
“是的,走,克看看他,找他搞顿饭吃”
李四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由于几年没联系,联系方式也弄没了,只隐隐约约记得在某街某巷,边走边问七弯八拐终于找到了。
远远地就看见张三坐在店铺门口晒太阳
“老张、老张,我老李呀,你这地方好难找啊,把你的电话也弄丢了,要不然我要提前告诉你的”
张三听到有人喊自己,一怔,满脸的惊愕
“你...你是”
“我是公安的老李,你都不记得了?唉,真是贵人多忘事啊”李四提醒说。
张三坐着没动,挠着头发,眼神迷离
“还真不记得了,是哪个老李呀,我真的想不起来了”
李四生怕在老婆面前掉面子,急忙说
“你每次克都是点的鸡子火锅,喝的黄山头酒,一瓶酒我们两人一撇的呀”
“哦... ... ...”
张三拉长声音站了起来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哎呀,你看、你看,实在不好意思”
张三的这一声“哦”终于让李四如释重负,不然怎么向老婆交代。
“坐、坐,歇哈儿,这位是弟妹吧,我还没见过呢”
“是的,今天到沙市办点年货专门来看看你的”李四看着张三。
张三拱拱手说
“好、好,太客气了,走,我们吃饭克”
......
晚上回到家里,李四的老婆说了一句让李四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话
“你这个朋友可没有你够朋友,你是十个鸡子换了个‘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