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残障人士吉斌和郑立志努力维持自己的生活,每月收入只有几十元。 7年后,夫妻俩精心经营的化油器厂的产值已达500万元。 这个残疾人创业项目解决了30多名下岗工人和20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自创业以来,这对夫妻一直在帮助残疾人的道路上坚持不懈。 由残疾工人组成的流水线也已成为他们工厂里的温柔景观。 5月14日上午,我来到位于福鼎市桐城市三门口村的福鼎金星通用化油器厂,看到了吉斌及其妻子和郑立志在生产车间忙碌。 在车间的入口处,一条拐杖固定的装配线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这条装配线是专门为残疾工人设计的。”
p郑立志Li缩到这条特殊的装配线的一侧,并介绍了负责产品质量控制的“检查”。 她说,尽管这条装配线所需的操作技术很简单,但非常重要。对这些残疾工人来说,检查这一障碍很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工人要更加小心,更加努力。 装配着拐杖和假肢的流水线装配工人郭永美已经在这家工厂工作了一年多。“在这里工作非常方便,容易。 我一个月的收入有1600多元。”谈到工厂的生产和生活,郭永梅笑着说,由于脚和腿不方便,有时她会迟到,而老板不仅没有郑丽芝早上11:22,郑丽芝打断了我们的采访,看到她对正在打工的工人打了些手势。 郑立志看着工人们一个人走出车间,笑着说,这条装配线上的一些工人充耳不闻,如果他们不说服他们,他们便会静静地看着他们。 据了解,在这个由一对残疾夫妇建立的工厂区,有两条专门为残疾工人设计的装配线,此外,这对夫妇还处理失业,工伤,医疗,社会保险, 和所有残疾工人的生育保险。[k0 ]
“帮助残疾人,他从建立工厂开始就有了这个主意。”谈到丈夫的坚持,负责工厂管理的郑先生荔枝说,从企业创立到现在,许多商人都问过同样的问题:是否为免税招募残疾人士? 对于这个问题,这对夫妇的答案非常坚定:招募残疾工人仅源于职位变动。 思维。 在创业的七年中,残疾夫妻依靠艰苦奋斗和智慧,使公司稳步前进,实现税收超过200万元。 当他们继续为残疾人和下岗工人提供支持达7年之久时,他们并不知道一些补贴政策。 没有免税。 郑丽芝告诉记者,她只有六个月大的时候就患有小儿麻痹症,而丈夫在四,五岁时被严重烧伤,并且患有残疾。 [2003]季斌和他的妻子借鲨鱼,同时依靠他们的亲戚和朋友筹集了两千三百美元来建立化油器工厂。 2004年,一批商品被发送给山东的客户。 货物已交付,但未付款。 亏损17万元。 该公司是真诚成立的,但遭到欺诈。 这家损失超过10万元的小工厂正面临破产,这对夫妻流下了眼泪。 在同学和朋友的帮助下,他们克服了困难,重新开始。 从开业的第一天到现在,夫妻双方都同意坚持两个角色。
小型工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取决于诚实,质量和毅力。 2004年,季斌在浙江省永康市与客户讨论零件定单时,大工厂的商人并没有考虑他的产品,但他说:“谢谢您,尝试一下,以便 我可以改善一点。” 它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打动了商家,赢得了商家的认可。 订单从100增加到10,000。 “每一步都很困难,残疾人的生活也很困难,我们能最好地理解!” 季斌说。 当公司陷入困境时,我曾经从许多好朋友和好心人那里得到帮助。 如今,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这对夫妇希望将这种感激之情转化为帮助残疾人和帮助更多残疾人的动机。 ,让他们找到工作和自力更生。
5月10日,宁德市民政局向福鼎市金星通用化油器厂颁发了《社会福利企业证书》。 持此证书的季斌叹了口气说,他希望个体经营的企业能够蓬勃发展,并通过发展具有工厂,职工食堂和宿舍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福利企业。 ”拥有自己的工厂,员工食堂和宿舍,残障工人不习惯来回旅行。 “每当我看到工人的腿,拐杖和假肢不方便时,季斌都会感到不安。
回想起10年前,这对夫妻从沙城搬到城关。没有工作。后来, 温州工厂学习了半年多,在学习了所有重要和粗糙的技术之后,季斌叔叔送了4台仪器车床,“正是今天,这4台车床才得以开展。 季斌说,这四台车床还在工厂里。 不论车床有多老或损坏,就像长期工作的残疾工人一样。 他们非常重视。 “抱怨是没有用的。走的路必须自己走。吉斌说,国家对残疾人的支持政策越来越好,残疾人必须坚信,尽管他们不能与其他人相提并论,但他们不会输给别人。 他告诉记者,他获得了“社会福利企业证书”。“事后,他的身体负担沉重,但他坚信通过坚持不懈,这条通往“残疾人之路”将被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