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文章,小兰讲了一下餐饮定价的影响因素,很多朋友留言问定价方法,小兰在这里再跟大家讲一下。
餐饮行业,菜品的定价好坏直接影响店铺的盈利能力——价格高,消费者不买账,而价格低了,商家又无利可图。以下有菜品定价公式提供给各位朋友作参考。
1.成本定价法
上期文章咱们提到过,即“3倍法”定价——菜品价格等于主菜品成本乘以3倍。线上外卖平台需要除去活动支出、平台扣点,保证菜品毛利在50%以上。
2.毛利定价法
公式为:菜品价格=成本/(1-毛利率)
菜品的成本为:可变成本(食材、调料、水费、电费、燃料费)和固定成本(工资+商店房租+生活费+员工住宿费)。
例如,一份菜成本为12元,取定毛利率为40%,则菜品价格=12元/(1-40%)=20元,其中毛利是20-12=8元,或20*40%=8元。
毛利率计算法有一个缺点,就是由于经营者为每份菜都加同样量的毛利,使成本高的菜价格偏低,而成本低的菜,价格反而偏高。而且,餐厅每月可变成本是不固定的,如果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则每月菜品价格都会出现浮动,会给顾客留下不靠谱的印象。所以毛利定价公式可以简化为:
菜品价格*=主食材成本/(1-毛利率)+定价常数
那么定价常数是什么?
定价常数
定价常数=(能源+工资+租金等)/当期销售份数
例如,某店一个月销售菜品份数为30000份,当月的能源费50000元、工资25000元、租金75000元,附加定价常数=(50000+75000+25000)/30000=5元/份。
以土豆丝为例,一盘土豆丝成本2元,毛利率80%,则菜品价格=2/(1-80%)+5=15元
3.黄金分割法
这种定价法要了解同地区、同档次、同类型的餐厅菜品价格。
公式为:菜品价格=本地最低价格+(本地最高价格-本地最低价格)*0.618
< class="pgc-img">黄金分割率被广泛的应用于艺术、工业、生产中
>以土豆丝为例,本地区最高价格为18,最低价格为12,则合理定价为12+(18-12)*0.618=15.708≈16元。
这种定价法是结合当地市场行情为出发点的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但是需要花时间做市场调研。另外,这种定价方法不涉及自身成本,所以毛利率不能保证。
总之,菜品定价是一门学问,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定好价格的,定高了,销量上不去;低了,不赚钱瞎忙。只有掌握了顾客的消费心理,恰到好处的定价才能获得顾客青睐,达到提升营业额的目的。
的菜品值多少钱?
这是个头疼的问题,每个餐饮老板都会遇到的。定价过高,顾客不买账,定价低了,又亏本。
另外餐饮定价乱象丛生,有人在开店之初就想要以低价致胜,而很多并不能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前提下,真正做到性价比。
真正做到性价比的时候,再想涨价就很难,例如雷军最不想听到的一句话"一分价钱一分货",小米手机尝试走高端路线,也是以失败告终。
也有人想要走高档餐厅路线,但菜品却满足不了定价,最终给客户的感受是"花冤枉钱"。
所以一家餐厅菜品的定价尤为重要,毫不夸张的说,定价就是定生死!
为什么这么说呢?
1.定价决定了市场选择。菜品定价的高低,决定了产品所对标的客户群体是低消费能力者还是中高档消费人群。
2.定价决定了餐厅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和调性,很难做出改变,例如前段时间海底捞涨价,又火速降价、道歉。
3.定价高低决定了一家餐厅利润。对追求以低价取胜的餐厅来说,利润就会很低。低价菜品只能以量取胜,比如蜜雪冰城,在10元以下的饮品赛道绝对霸主地位。不过这只是少数,因为大部分餐厅"量"跟不上。
本文就以最底层的定价逻辑,教大家如何做好餐饮定价。
一、定价影响因素
影响菜品定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成本、地段区域、市场等,可以总结为3个:成本、市场、价值。
1.成本因素
成本因素很好理解,大家通常的做法就是算出自己菜品成本是多少,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利润,得出定价。
例如实体餐厅一般采取"3倍法":菜品成本乘3倍,再微调一下就可以了。线上外卖平台需要除去活动支出、平台扣点,保证菜品毛利50%。
我们的目的是获取更大利润,所以菜品定价既要降低成本,又需要突显出品质。我总结了以下3个技巧:
(1)聪明地节约成本,寻找低成本代替品。例如同样的牛肉,黄牛肉和水牛肉价格相差很大,但经过烹饪后口感差别不大,我们可以用低价的水牛肉代替黄牛肉。
(2)利用高毛利菜品引流。例如西北菜的商家,大多以高毛利的凉皮做引流产品,可以把价格压得很低,相反如果拿肉夹馍来引流我们利润没法保证。
(3)提高客单价。店内主打的几个菜品可以穿插高毛利的普通菜品,组成套餐,普通菜品价格可以压低,但客单价会提高,相对利润还是提高的。
2.市场因素
餐饮定价也并不是说不断追求成本最低化,因为一味的低成本,必然会导致与"物美质优"相背离。定价另一个参考因素是市场。
例如现在瓶装矿泉水也越来越多,但农夫山泉定价依旧是2元左右,虽说广告打了这么久,也这么多年了。但农夫山泉从来没涨过价格,因为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就在2元左右。
例如上面讲的海底捞涨价事件,性质都是一样的,客户固定认知在这里。一旦涨价,这个市场就拱手让人了。
所以在符合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我们要适当调整价格,不能一味追求低成本,低价格,或者盲目走高端品质,太高价格。
3.价值因素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误区,成本决定价格。
为什么说是误区呢?
举个例子,为什么同样一杯,水在便利店只需要2元钱,而在西餐厅要20元?
那决定价格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价格的高低取决于用户如何定义这个产品的价值。
如何判断自己的产品的价值呢?
首先你要清楚自己的产品对客户来说有什么价值,是吃得饱?服务好?还是满足客户精神需求?
其次建立"价格锚点",寻找竞争对手,与之比较,自己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依照对手的定价,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定价。
例如,可口可乐只能卖到3块,红牛就可以卖到6块。因为红牛在消费者的认知里是功能饮料,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这就是红牛的优势。
再例如,同样一杯咖啡,在肯德基和星巴克价格就是天壤之别,这就是品牌附加价值所带来的价格差距。
二、如何给菜品正确定价?
定价不单单是赋予了产品一个价值,更是一种营销手段。在营销层面来说有以下3个优点:
(1)定价是最低成本的营销手段。因为在价格上面调整,对我们来说没有损失,只有利润多少的区别。但如果从渠道、产品、传播方面来调整的话,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
(2)定价可以提高客户的粘性。例如肯德基推出的早餐时段的套餐组合只需6元,就是为了提高客户的粘性,培养客户消费习惯。
(3)定价可以提升品牌溢价力。例如星巴克和瑞幸两个品牌咖啡味道相差不大,但价格相差巨大。有人选择高价的星巴克,是因为其背后所标榜的品牌故事和文化。所以高定价就是为了提升品牌溢价力。
那要如何正确定价呢?
1.根据餐厅情况选择定价
定价前,先要明白我们餐厅当前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是要销量,还是要效率。
举个例子,同一个汉堡,有3个价格分别是15元、20元、25元,成本是5元。
A、B、C三人分别去买这三种价格的汉堡,那么利润是45元。但现实中价格只有一个,如果定价25元,A和B可能因为贵就不买了;如果定价20元,A因为贵不买,利润是30元;如果定价是15元,3人都买,利润也是30元。
所以你会选择哪种定价?排除25元,15元和20元,对我们来说利润是一样的,但15元定价销量高,20元定价效率高。
2.折扣定价
我们定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客户,同时获得利润,所以折扣定价是我们大家常用的方法。在原价的基础上,进行降价促销。
这种方法确实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降价就像"吸鸦片",用久了会上瘾。
因为降价一方面利润变少了,另一方面顾客会潜意识觉得产品不畅销。并且会有一个可怕的后遗症,下次折扣力度要更大,才能吸引到客户。
折扣定价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在保证不亏本情况下,做出折扣就可以了,这里不过多讲述。
3.差异化定价
差异化定价相比折扣定价的高明之处,是让消费者有一个相信产品畅销的理由。
比如说麦当劳和肯德基,同一个套餐在平时卖29元,但在午餐时间卖19元。有人说这是商家故意为之的降价行为,增加销量。表面确实如此,但这种方式的高明之处是规定时间,有29元的价格做对照,客户就会觉得产品原本价值不止19元。
那么买29元的套餐卖得出去吗?
也真的有人买,有人会说这人不正常。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为买29元的套餐不用忍受排队的痛苦。
相反差异化定价也可以提升产品价格,例如汉堡王推出的"定制汉堡",只需要花费25元就可以购买一个包装带有自己头像的汉堡。如果不需要,可以选择原价20元的汉堡。这也正好证明了,产品的价格并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价值决定的。
三、最后总结
餐厅菜品定价,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营销手段。
定价需要考虑成本、市场、价值这3个因素,所有定价方式都离不开这3个因素的支撑。
本文讲了3种定价方式,但方法不止于此,我希望把这种基础原理交给大家,基于这种原理结合自身创新出更多办法。
关注阿楠,一起进修更多餐饮运营干货!
我是阿楠
好食材配上好方法
让你"楠"以置信
<>卖商家应该怎么做好定价呢?今天结合案例,给大家分享四个外卖定价策略。
1
最小单位定价法
第一个定价策略是,利用最小单位定价法,降低顾客决策成本。
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点外卖发现,这家的红糖糍粑好便宜啊,才要6块钱!因为红糖糍粑大部分都是20块钱,很少有6块钱的,应该看看咋回事,点完送过来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一份只有两块糍粑,最后品尝了一下,发现这个糍粑的味道非常好,于是忍不住介绍给了其他小伙伴。
再比如一个卖毛血旺的商家,线下生意很火爆,但是线上无人问津。后来把毛血旺给拆成小份,搭配小菜一起卖,把价格也给拆了,原先线下一份三四十块钱,但是线上起价可以定到十多块钱。结果第二个月,销量一下子蹦到5000多单。
这就是典型的最小单位定价法的案例,也就是商家依据顾客倾向于降低决策风险的本能,将一个原本比较贵的产品的价格,拆分为最小单位,最终降低用户决策风险,加大决策成功率,最终提升下单转化率。
2
价值导向定价法
很多做盖浇饭的商家,死活卖不上价格,比别家贵一块钱,销量立马下来,毛利率连50%都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以用户心目中的价值感为外卖的定价。
在外卖业务上,用户价值感分为三种:
第一种:基础使用价值。
无非就是吃饱和吃好,没有多大的活动空间,然而大部分商家都还在基础使用价值上徘徊,最终只能陷入低价竞争。
第二种:自我定位价值。
这就是说一个人始终是在寻找自我定位,这个时候给他一个自我定位就有价值。
第三种:自我提升价值。
商家要永远追求满足用户的高级需求,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外卖版本的消费升级。
所以通俗点说,价值导向定价法,就是以你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为基准,指导你的产品定价,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一些比较创新的品类和产品,因为竞对少、参照少,大可以需求作为定价的基准。
3
尾数定价法
有一个外卖商家想把一个产品做成引流款,定价到9块钱,但是成本核算下来亏了一块。虽说引流产品的设计允许亏损,但咱还是能赚一点就赚一点,亏本的生意可不好干。
那怎么办呢?改成9.99元,只是在小数点后面加了两位,在顾客心目中9元和9.99元没什么区别,但销售额却立刻提升10%。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这个成本控制的好的话,10%可能全都是你的净利率,多少人做外卖这么久,净利率可能都赶不到10%,而你一个动作就能增加10%的净利率!
然而整个外卖平台上把价格设到小数点后面两位的,却只是少数。外卖不就是一毛钱一分钱抠出来的生意,所以尾数定价法,就是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吃干榨净。
4
成交价锚定法
了解成交价锚定法前,先来看看怎么算外卖的毛利润率、净利润率?
我们都知道堂食毛利润率=菜品成本/售价,但外卖的产品不只是菜品,还包括餐具、配件、包装等等,所有你交付出去的东西都是你的产品,所以外卖毛利率=交付成本/售价。
成本统一了,那售价如何定义呢?是平台标价?还是用户结算价?还是饿了么给你实际结算价呢?
大部分商家都是刨除平台扣点,把平台实际结算价格,当做售价来计算利润率。但平台扣点就相当于房租,不能刨除,所以咱们要达成一个共识,售价一定要按用户实际结算价格,不能按照平台结算价格。
这就是成交价锚定法,以用户实际付款价,为整个定价的基准,去计算我们的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毛利润率向外,主要用来指导竞争定价,净利润率向内,主要用来指导和控制成本。
怎么操作呢?
假如你现在要到一个新的商圈开店,要确定价格,先把商圈内同类别的商家,所有的数据全部统计下来,包括产品的标价、满减的力度、销量最好的菜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际付款价格,把所有商家的实际付款价格进行加权平均,算一个平均数,你的实际付款价格,就在这个平均数的基础上,上浮10%到20%即可。
实际付款价格确定了,标价怎么定呢?这里要提到竞争定价,就是你把实际付款价格确定好之后,按照60%-65%的水准设计产品价格、控制成本线,在向上根据竞对的情况,拿出高于10%-20%的力度做促销活动,以用户实际成交价为基准,除以实行的满减或折扣的比例,反推出你的标价。
所以,以实际成交价为价格锚,以此推出毛利润率、净利润率、平台标价、活动力度等等所有的元素,最后形成完整的定价体系。这就是成交价锚定法。
很多人会想,标价标那么高,用户会不会嫌贵不来了呢?但其实用户最在意的是最后付款页面的那个价格,也就是实际成交价。
所以你的定价是多少无所谓,但成交价如果贵了,不划算,那人家秒退,但如果成交价是合理的,就算略微偏高10%,顾客也会因为懒,直接下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