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和丈夫一起举起奶茶向婚礼来宾“敬酒”
一场婚礼上,新娘新郎举杯向宾客敬酒,这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不少90后新人会选择在结婚典礼上举起一大杯奶茶而非一杯酒,来向宾客致谢。
为何有年轻人选择用奶茶来“敬酒”呢?有新娘告诉北青报记者,选择奶茶主要是为了预防出现劝酒、灌酒等情况。一名95后新郎表示,他希望婚礼的氛围能够放松随意,因此用奶茶代替饮酒,结果发现很多来宾也愿意饮用奶茶,备好的酒反被剩下了。专家表示,年轻人用“奶茶”敬酒,可以规避“酒桌文化”中的强迫喝酒等不良风气,将喝酒与否的选择权交给自己。但他建议新人在婚礼前和长辈做好沟通,达成如何敬酒的共识,以此确保婚宴参与者都能享受到新人带来的“喜气”。
新人举巨大高脚杯用“奶茶”敬酒
去年11月,王女士举办了婚礼,仪式中夫妻两人分别举着两个2000毫升的高脚杯,向到场宾客们“敬酒”。与传统婚礼不同的是,王女士的高脚杯中装的是不少年轻人喜爱的奶茶。
王女士说,其实按照他们当地的习俗,婚礼上新郎新娘敬酒都应该喝白酒,但她身边包括伴郎伴娘在内的年轻人都不爱喝酒,“与其在杯子里倒上白开水冒充白酒,还不如用我们爱喝的奶茶来代替”。此外王女士还提到,相比白酒,奶茶便宜得多,能够节约婚礼的成本。
王女士表示,她的丈夫酒精过敏,她自己也很不喜欢所谓的“酒桌文化”。
王女士说,此前她在社交媒体上发现,有年轻人会在婚礼上用奶茶代替酒来“敬酒”,便也将这个办法用到了自己的婚礼上。她的婚礼中,新郎新娘两人全程滴酒未沾,甚至有宾客劝“干杯”时,王女士还可以举起2000毫升的高脚杯,以杯子太大无法一口气喝光为由婉拒。
除了夫妻二人用“奶茶”敬酒,王女士还让伴郎伴娘等年轻朋友按照自己的口味点好奶茶,摆在年轻人就座的两张餐桌上,王女士则为朋友们一一“报销”。王女士表示,来赴宴的很多朋友都很喜欢这种做法,表示以后也想用到他们的婚礼上。
王女士说,双方的父母支持了自己的选择。不过家里一些长辈会觉得奶茶太甜不健康,因此除了年轻朋友的两桌,其他人就坐的餐桌上还是会摆上传统的酒水饮料。
既摆酒也摆奶茶奶茶比酒更受欢迎
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用奶茶“敬酒”的原因是希望在婚礼中更加轻松。
耿先生和妻子同为95后,两人偶尔会在家小酌。耿先生说,他和妻子结婚时就全程没有喝酒,“敬酒”环节全程用奶茶代替。
“我认为婚礼氛围应该是比较放松随意的,不用特地去喝酒、敬酒。”耿先生说,他希望宾客们都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父母也都认可了他们的想法,同意他们在婚礼上用奶茶“敬酒”。
耿先生表示,婚礼当天会来近千名宾客,为此他提前一个月就联系了奶茶店准备。他在婚宴上安排了一张奶茶桌,摆上了200多杯奶茶、水果茶和100杯咖啡,供宾客们自行拿取。考虑到婚礼传统,他在每桌上也摆了果汁、啤酒、红酒。
耿先生表示,当时他还特意选择了一家带有“喜”字的水果茶,以此给婚礼增加一些喜气。让他也没想到的是,婚礼仪式开始前,宾客们就将奶茶、水果茶拿光了,反倒是酒类直到婚礼结束还剩下很多。还有一些平时喝酒的长辈,也去拿了一杯奶茶或咖啡,笑称:“婚宴就不喝酒了。”
气氛更欢快只在长辈席放酒
杭州的95后王琪(化名)属于较早采用奶茶来“敬酒”的年轻人,她表示,她的丈夫非常喜欢喝奶茶,不爱喝酒。2020年11月他俩结婚时,婚宴上七八桌亲朋好友席位上的酒全换成了奶茶,只在长辈的席位上放了酒。
王琪说,当时很多长辈也都接受了他们用奶茶“敬酒”的做法,“我觉得婚礼现场敬酒很严肃,换成奶茶后,气氛变得更欢快了。”
今年24岁的葛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她结婚当天,亲友们给夫妻俩分别准备了一个高80厘米的高脚杯,每个高脚杯里倒了8杯珍珠奶茶,供夫妻俩向宾客们敬酒。
她表示,家里的亲友和长辈看到她举着这么大的奶茶杯来敬酒,都感到很意外,有的长辈笑称:“现在年轻人真会玩。”
葛女士称,用这么大杯的奶茶“敬酒”,除了省事方便,还有一个让她意外的好处,“婚礼照片显得我脸小”。
专家
婚礼前多和长辈沟通让参与者都享受喜气
四川一高校的社会学教授向北青报记者表示,从历史来看,酒桌文化最开始是为了活跃宴会的气氛而诞生的,但在发展过程中,这种文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曲解,尤其是出现了“不喝就是不给面子”、“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观念。这使得原本为了快乐而诞生的习俗增添了一些无奈和强迫。
“如今的一些年轻人,不希望被人强迫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比如被强迫喝酒。”专家表示,有的人爱喝酒,有的人不爱喝酒,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此一些不爱喝酒的年轻人将奶茶用于婚礼“敬酒”,实际上是将选择权还给自己,让自己而非习俗成为婚礼的主人。这也是一种社会观念的进步。
专家表示,实际上,婚礼的习俗在过去100年间一直在不断变化,“古代的时候,大户人家结婚要有媒人说媒、算八字确定吉日。如今很多地方都已经不再有这样的习俗了。婚礼习俗本就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如今年轻人用奶茶‘敬酒’,也是这种变化的体现。”
“不过,婚礼毕竟是两个家族联姻的仪式,年轻人在婚礼前还是应该多和长辈沟通,征求长辈的意见,尽量让各方达成共识,或者‘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样有助于婚姻关系的和谐,让每个婚宴参与者都能享受这份喜气。”专家说。
文/本报记者屈畅实习生章文俊蒋媛媛统筹/蒋朔
大了!新疆,一小伙点了一杯奶茶,不料被楼上女孩直接顺走,事后小伙公布视频,女孩家属看到视频后私底下找到了小伙道歉,让小伙删掉视频,谁料小伙删掉视频后家属的做法却彻底激怒了小伙。
当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飘零,当朋友圈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你是否也曾为这份仪式感心动,为这份甜蜜买单?对于新疆的吴先生来说,这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却意外地演变成了一场“邻里战争”,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深思: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我们该如何与“陌生人”相处?
故事的起因,源于一杯被“顺走”的奶茶。8月7日立秋吴先生看着同事们都在喝奶茶,也决定给自己点一杯,感受一下这份秋日里的甜蜜。由于还在上班,他便让外卖员将奶茶挂在了家门口。外卖员按照要求拍了照片,确认送达。一切看似平常,直到吴先生下班回家,却发现那杯期待已久的奶茶不翼而飞了。
疑惑不解的吴先生调取了家门口的监控,真相令他愕然:隔壁楼上的一位女孩,竟“顺手”拿走了他的奶茶!气愤之余,吴先生将监控视频上传至网络,希望借助舆论的力量,让女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视频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大部分网友对女孩的行为表示谴责,认为“拿别人东西,哪怕只是一杯奶茶,也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有人认为,吴先生的做法有些“小题大做”,“一杯奶茶而已,不至于闹这么大吧?”
就在舆论持续发酵之际,女孩的家属找到了吴先生,表达了歉意,并希望他能删除视频。考虑到邻里关系,吴先生最终选择了息事宁人,删除了视频,并公开表示双方已达成和解。
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女孩家属接下来的举动,却让吴先生彻底寒了心。他们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在吴先生删除视频后,变本加厉地对他进行言语骚扰,仿佛之前的道歉只是为了平息网络舆论的权宜之计。
忍无可忍的吴先生再次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布于众,并表示不再接受道歉,要求女孩或其家人公开道歉。这一次,网友们更加坚定地站在了吴先生一边,纷纷指责女孩家属的“双标”行为,认为“知错能改是好事,但知错不改,甚至倒打一耙,就更加不可原谅了”。
一杯奶茶,一杯闹剧,折射出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脆弱,以及社会道德的拷问。
吴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人际关系也日趋复杂。我们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里,每天都会与无数陌生人擦肩而过,却很难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
这种“信任危机”在网络空间里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责任。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现象屡见不鲜,进一步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感。
面对“陌生人社会”的信任危机,我们该如何重建人际关系的桥梁?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相互的。在指责别人不值得信任的我们也要反思自己,是否对他人抱有足够的善意和理解?试着放下戒备,真诚待人,也许你会发现,其实“世界并没有那么糟糕”。
很多时候,误解和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缺乏沟通。在面对冲突时,不要急于指责或逃避,而是应该心平气和地沟通,倾听对方的真实想法,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不仅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对于那些故意破坏社会信任、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我们也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杯奶茶引发的“邻里战争”,或许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却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陌生人社会”里,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建信任的桥梁,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
你认为,在“陌生人社会”里,我们该如何与他人相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近
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
又在朋友圈刷屏啦!
你也喝过了吗?
不过
一直有网友表示
喝完奶茶后反而出现了失眠的现象
有人甚至失眠到凌晨
前段时间
某款奶茶很多人都说
喝了之后睡不着
甚至还有
“喝XX奶茶,享失眠人生”的江湖传闻
一杯奶茶而已
怎么就让人睡不着了呢?
其实
这是茶里的咖啡因在作祟!
奶茶是“奶+茶”做成的
茶里天然就含有咖啡因
每克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
一般在20毫克左右
高的能达到40毫克
有机构曾检测了
一大批常见品牌的杯装奶茶
500毫升的奶茶中
咖啡因几乎全部轻松超过100毫克
相当于一杯咖啡
都说当代打工人的命
是靠喝咖啡喝奶茶续的
那么
一天摄入多少咖啡因是安全剂量呢?
▽
根据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在不摄入其他含咖啡因食品的前提下,成人每天最多可以喝1524克奶茶。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一杯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此前有媒体曾多次报道,部分消费者在不了解茶饮产品咖啡因成分及含量的情况下,摄入过量咖啡因,导致咖啡因不耐受,甚至产生失眠、心悸等问题。
因此消费者需要根据全天咖啡因消耗量、消耗时间以及个体敏感性,科学合理摄入咖啡因来避免咖啡因对睡眠质量的破坏。
所以
如果喝奶茶时
能准确知道里面的咖啡因含量
根据含量多少来决定什么时候喝
是不是就不容易失眠啦?
近年来,消费者对咖啡因这一成分关注度逐年上升,近九成消费者希望了解饮品中的咖啡因含量,另有超过七成的消费者认为每天摄入的咖啡因量也需要被控制。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呼吁茶饮行业在监管层面完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公开饮品的咖啡因含量。
据了解,实际上目前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对咖啡因消费安全水平建议以及咖啡因食品标签的相关规定和指引。
有网友注意到
部分奶茶已开始标注咖啡因含量
其中作为使用原叶茶冲泡的新茶饮品牌
喜茶不仅公开了在售产品的咖啡因含量
还首次进行了分级
8月15日
喜茶上线“咖啡因红绿灯”标识
▽
将饮品中的咖啡因含量划分为无咖啡因、绿灯、黄灯和红灯四个级别。其中绿灯代表咖啡因含量<50mg/杯,黄灯代表咖啡因含量50~100mg/杯,红灯代表咖啡因含量>100mg/杯。
依据咖啡因含量及其对睡眠的影响
喜茶提供了不同饮品的饮用时间指引
▽
用户在喜茶小程序点单页及线下标识卡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咖啡因含量标识为“红灯”的产品,推荐下午前饮用;咖啡因含量标识为“黄灯”的产品,推荐傍晚前饮用;咖啡因含量标识为“绿灯”的产品,随时随地轻松享用;而两款“0咖啡因”产品,即使夜晚也可饮用。
喜茶当前所有门店在售现制饮品中,无咖啡因及咖啡因含量标识为“绿灯”的产品占比约53%,其中包括多肉葡萄(首创)、多肉桃李(首创)、多肉芒芒等绝大多数热门果茶类产品,以及烤黑糖波波牛乳和黑糖波波真牛乳两款0咖啡因饮品;咖啡因含量标识为“黄灯”的产品占比约22%,包含芝芝绿妍茶后、纯绿妍茶后等茗茶产品和青提轻柠茶等少量果茶产品;而咖啡因含量标识为“红灯”的产品,仅有包括美式、拿铁等咖啡饮品以及部分轻乳茶产品在内的9款产品。
8月15至17日
凡购买喜茶全线任意产品的消费者
都可领取随单附赠的
咖啡因红绿灯标识卡片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目前国内并没有对现制饮品咖啡因强制标注的规定,企业愿意主动标注是值得肯定的,不仅能提高消费者知情权,也有助于他们合理安排饮食、理性消费。”
以后大家喝奶茶
可以多关注一下咖啡因含量了
也希望更多奶茶品牌
能公开饮品的咖啡因含量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