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大众点评上“消失”48小时
作者/ IT时报记者 贾天荣
编辑/ 郝俊慧 孙妍
上周末,小九(化名)和朋友们计划聚餐,为了找到合适的餐厅,她先在“大众点评”上查看了各个餐厅的评分和用户评价,选定几个候选地点。在决定之前,她又习惯性打开抖音,想看看是否有更便宜的套餐。
辗转于各大App间的小九们,在解决“今天吃什么”这个“世纪难题”上的选择,反映着本地生活市场“群雄割据”现状的缩影。
2021年之前,以外卖起家、后收购大众点评的美团,是妥妥的“本地生活一哥”。然而,随着各大平台的入局,对本地生活市场的争夺也缓缓拉开序幕,四面楚歌之下,以短视频起家的抖音攻势最为凶猛。
不久前,太二酸菜鱼在大众点评上“消失48小时”登上热搜。有网友表示在大众点评搜索“太二酸菜鱼”,找不到相关词条,而在此消息传出的前一日,太二酸菜鱼在抖音开通直播,首播12小时商品交易总额突破1亿元。
这也使抖音与大众点评的本地生活争夺战成为今年双十一的焦点。《IT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还没有像电商平台那样“刀光剑影”,但餐饮店商家已经开始面临“单选题”的考验。
流量?品牌?
商家选择不一
对商家而言,选择加码哪个平台有着自己的逻辑。
90后创业者洲洲(化名)在武汉经营着一家泰式小食店,同时也有一家自己的本地生活MCN公司。去年小食店刚开业时,他将推广的重心放到大众点评上,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明显,于是转战抖音。通过打造个人IP+达人探店的模式推广宣传一段时间后,洲洲店铺的流量突然“爆了”。
“抖音的逻辑是基于算法机制找人,流量极大,等于无限种草。”洲洲向《IT时报》记者表示,“大众点评的逻辑是人找货,对于小食类产品,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相对有限。”
洲洲表示,美团和点评更需要沉下心来经营,可“一旦做起来一劳永逸”,而抖音短期效果更好,更适合小商家,只是营销成本也更高,达人的费用以及推广服务商的抽佣,对商家而言实际是“X”因素。
据他介绍,抖音会根据内容力、带货力等标准给达人评级,以武汉市场为例,4~6级达人推广一次的价格在80元~1000元不等,“我们通常给客户的报价都是一万元左右,请各级达人搭配着做推广,一旦出现爆款,商家的回报比是1:30,但如果爆不了,商家就是亏盘的。”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餐馆等中小商户通过抖音发布的商单同比增长98%,入驻抖音生活服务团购中心的达人数量同比增长289%,有58万达人靠探店获得稳定收入,探店为实体商家带来729亿元的经济收益。
图源:东方IC
在上海经营海鲜夜档的餐饮店老板何明(化名),则更愿意选择美团,“如果其他平台没有很强力的扶持,没有商家会放弃美团和大众点评。”他告诉《IT时报》记者,作为正餐商家,他更重视美团的推广,因为“抖音的数据没有美团好看”。
不过,何明发现,当自己的店在抖音推广后,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数据也会直线上涨,“一些客人可能在抖音上种草了这家店,但下次想去的时候,会习惯性打开大众点评去找。”这说明从抖音引流的客人,也可能在美团和点评上进行复购。
“对比美团搜索电商和抖音短视频直播电商的成本和效率可以看出,餐饮商家通过短视频/直播电商获取订单的成本显然要高于搜索电商,效率则低于搜索电商。”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达人评测体系推高了商家在抖音的经营门槛和经营成本,导致商家需要在平台费用之外额外支出相应的达人佣金。商家在平台经营除了扣点之外,还要承担营销费用和运营成本,在评估综合成本之外,还要考虑转化率和单量。
逐渐重叠的战场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本地生活服务规模将超35.3万亿元。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各大平台纷纷加码入局。
原本泾渭分明的战场,今年逐渐有了更多重叠。
10月28日,太二酸菜鱼和大众点评就搜索“太二酸菜鱼”短暂异常发布情况说明。声明称,此前其在大众点评短暂搜索异常系双方在营销和技术接口规则差异导致,目前已恢复正常。双方表示,自太二酸菜鱼在大众点评上线至今,双方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今后,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持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体验。
尽管“误会”消除了,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只是品牌商家本地生活之争的“第一篇章”。红餐网发布的《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中统计了各个餐饮细分品类的十大品牌榜单,包括蜜雪冰城、海底捞、半天妖烤鱼、呷哺呷哺、肯德基等连锁品牌。很多都已经是抖音直播或团购的常客。
作为后来者,抖音直播套餐的补贴更有诱惑力。根据官方信息,10月25日抖音直播时,太二上架了20多个商品,包括售价95元的2人份酸菜鱼套餐、229元的4人餐、69元抵100元券、139元抵200元券等,优惠幅度大于同期其他平台。
洲洲也明显感觉到今年本地生活平台针对大连锁品牌的争夺战硝烟四起。一般来说,快餐领域的小型产品,都只会在抖音上做,火锅正餐类的,因为体量太大,主要还是在大众点评上投放。然而,随着抖音团购的发展趋势一路向上,大众点评对于大体量的连锁品牌店,开始给出额外优惠,“如果可以签独家合作,平台会给予2%~3%的点位减免。”对于那些在一座城市里有二三十家店的品牌餐饮来说,减免的这部分费用具有相当吸引力。
多位本地生活商家向《IT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平台对团购套餐费用、是否入驻其他平台等方面等并没有硬性规定,但会被要求定价、优惠力度至少和其他平台一致。但也有本地生活服务商透露,部分优质商家在入驻平台时的确会遇到“二选一”的限制。
对美团而言,本地生活业务早已是“立足之本”。最新财报显示,今年Q2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包括外卖、到店、酒旅及美团闪购、民宿及交通票务)营收512亿元,同比增长39.2%,占到美团当期总营收的75%,利润为111亿元,同比增长近35%。
抖音则来势汹汹。自2021年1月正式启动本地生活业务以来,2022年抖音的生活服务GMV增长7倍,订单量同比增长965%,业务覆盖370余座城市,合作门店超200万家。2022年下半年较上半年服务商数量增长了4倍。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市场监测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4月,美团与抖音重合用户规模超3亿,重合用户占美团用户比例达81.0%,抖音已然成为美团本地生活赛道最大的对手。
“战火”燃至双十一
为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2023年,这场本地生活的“战火”已烧到了双十一。
10月17日,快手本地生活宣布,“飞鸟计划”第二期活动正式上线,该活动将持续至11月30日。达人在快手站内搜索“飞鸟计划”报名参与计划,即可获得官方的重磅扶持。今年8月,快手发布第一期“飞鸟计划”,通过释放亿级流量、千万现金助力达人成长。数据显示,首期“飞鸟计划”已助力超2000位创作者成长跃迁。
双十一前夕,抖音生活服务也再次加码,10月25日,抖音生活服务宣布推出“美好生活发现计划”,并宣布未来一年内将投入5亿元,这些钱主要用于为中小商家匹配更合适的达人,提升达人收入等服务。
美团则于近期对App界面进行了大调整,首度将短视频放置到首页一级流量入口。今年2月中旬,美团再度内测外卖短视频。7月,美团升级短视频功能,支持用户自己拍摄、上传短视频,并提供简单的编辑功能以及拍摄模板。今年8月,美团短视频业务开始在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测试。
庄帅认为,美团除短视频和直播较弱之外,商家评价体系、货架商城的到店业务和到家业务的高效协同已经成为非常强大的经营优势。而对抖音来说,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能否将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电商与货架电商、商家评价体系形成高效联动,将到家业务和到店业务形成高效协同,成为其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继续获得高增长的关键所在。
在业内人士来看,虽然抖音能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评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与大众点评的商家评价体系进行竞争,但是一方面商家评价体系的积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积累和引导,且商家迁移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大众点评的商家评价体系是基于消费者消费后的评价和真实感受,而抖音的评测目前仍然以达人为主,普通消费者发短视频和直播进行点评的是少数且门槛过高,习惯不易培养。
庄帅也表示,抖音基于内容和实物电商的流量分发机制对于生活服务类商家来说,广告投放的ROI波动较大,业绩增长具有不确定性。在常态化经营阶段,商家需要综合评估各大平台的综合经营成本。而电商平台想要让商家持续经营,需要不断平衡商家的成本和效率,以及平台收益和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
如今,本地生活赛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在更为复杂的商业逻辑和利润考量面前,如何做好这道“选择题”,是对商家的考验。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太二酸菜鱼 艾媒咨询 抖音 美团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
“亿元俱乐部”数量翻番
肯德基星巴克均破两亿大关
直播引擎助推餐饮品牌
成为爆发新利器
卡券核销持续火热
商家增长刚刚开始
用户体验跃升
下沉市场外卖快递齐飞
馨提示:本文约3958字,烧脑时间16分钟,筷玩思维记者陈叙杰发于成都。
我们先来关注下本月的一些快讯类消息。
11月28日,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在“首都餐饮业品质提升工作总结大会”上披露了一组数据:2019年1到10月,全国餐饮收入36932亿元,同比增长9.4%。姜俊贤表示,根据已有数据推测,2019年全国餐饮市场规模将增长到4.6万亿元。
同一天,“米其林指南”发布的北京米其林餐厅榜单却在业内引起了规模性吐槽,在外界看来,北京不算美食之都,此次公布了23家上榜餐厅,数量似乎有些过头。更让人们难以理解的是,米其林指南居然将颇有争议的特殊食品如“豆汁”也纳入了“推介”。多数人表示,“米其林北京榜单”不仅北京人不认可,外地人也感觉不客观。
在11月,“九毛九国际”赴港上市的时间也初次敲定,其表示将于12月中旬赴港寻求上市聆讯,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股书披露了九毛九国际今年同店销售增长率和同店翻台率均有所下滑。九毛九预计于2019至2021年间开设约370间自营新餐厅。这就给外界留下了一个问题,开设直营店是解锁增长的妙招吗?
说起奶茶,这也是全国餐饮老板都爱的一个品类,它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上海某家小肥羊餐厅套用其它餐厅的许可证擅自经营奶茶,该餐厅出现在11月上海市监局处罚信息的名单上,同时被公布的还有快乐柠檬、泰妃阁等品牌,小肥羊犯了擅自经营的错误,快乐柠檬等品牌则是奶茶被检出菌落总数不达标。
在11月大事件上,还有以下信息值得关注,今年7月获得6.3亿元融资的生鲜品牌“呆萝卜”总部被众多供应商聚集索要货款,创始人李阳表示,“低估了生鲜烧钱的速度,目前正寻求解决方案”;冬季来临,以酷暑神器为名的可口可乐已在市场铺设了热饮产品;百度大脑联合老舍茶馆共同打造的“AI茶馆”已于北京开业;“苏宁菜场”的落地也意味着苏宁成了生鲜烧钱大战的一员……
筷玩思维(www.kwthink.cn)从餐饮产业链条中筛选了一些相对有思考意义的事件,以此让餐饮产业链的从业者们更清晰全面地认知到业内当下正在发生且值得关注的大事儿。
< class="pgc-img">>?周黑鸭开放特许加盟致股票大涨,资本不爱直营爱加盟?
加盟还是直营?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难题。
说起直营的代表品牌,周黑鸭当仁不让,它从早期开放加盟到发展期收回加盟权,至今已经开展了长达将近17年的直营尝试。
周黑鸭目前的门店数为1200多家,而当时一同竞争的、自始至终走加盟模式的绝味已经进入万店模式。
且不论加盟和直营谁更符合增速发展,在市场和消费者看来,绝味确实比周黑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一是门店数更多也意味着消费关系越紧密,二是绝味的财报数字相对周黑鸭更被股东喜欢。
11月18日,周黑鸭正式官宣开启“特许加盟模式”,当日也落地了首批特许加盟商,该消息一经曝光,次日,周黑鸭的股价暴涨了21.87%,这是自周黑鸭2016年上市以来股价最大的涨幅。
由此看,无论是消费端还是资本市场,多方都对加盟模式情有独钟。
筷玩点评:周黑鸭在开启特许加盟前长期处于直营模式,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周黑鸭的股价一直不太乐观,去年净利率同比下滑更是达到了29%,反观开放了加盟的绝味,其净利率同比增长27.69%,门店数也稳压周黑鸭一头。
为了应对净利持续下滑,周黑鸭采取了涨价的方式,在这条路被证实走不通后,11月市场迎来了周黑鸭特许加盟制的新改革。
开放特许加盟能否挽救周黑鸭净利下滑的危机?这不可得知。
应对市场竞争,对于“落后者”来说,多开门店只不过是多了一些线下展示的机会,更核心的还在于如何超越展示直达消费。
鸭脖们的入局者已经够多了,周黑鸭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提升顾客的消费频次,也就是单店销售额和利润如何增长才是重点。
< class="pgc-img">>?北京失重餐厅2米长玻璃砸伤顾客,顾客索赔需求被反复拖延
这是一条发生于10月份,但11月依然还在“扯皮”的新闻。
10月13日,顾客赵先生在北京“失重餐厅”餐后开发票时被餐厅上空掉落的玻璃砸伤,随后赵先生被送往医院,在交涉理赔时,该餐厅负责人表示,“餐厅上了保险,希望赵先生和保险公司对接”。
筷玩点评:最新消息显示,关于理赔问题几方还在协商中,在另一则新闻中则有截图显示用户在大众点评上写了商家处理不当的评论,商家回复为“已加固玻璃,同时也与赵先生达成赔偿共识”,并称外界传闻是负责人表达不当且无法及时联系到赵先生而形成的误解。
有趣的是,该评论已被删除,点评上也找不到商家关于此事的回复。
赵先生事件给餐饮商家危机公关处理能力亮了一盏警示灯,虽然有保险可以有恃无恐,但看起来“好好说话”才是商家经商必学的能力。
?人造肉是趋势,但离大规模普及还尚早,人造肉的成本高于真肉是一大痛点
11月15日,深圳“奈雪梦工厂”推出了3款人造肉产品,刚上线不到一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 class="pgc-img">>目前,人造肉在西式快餐和汉堡品类的应用最为广泛,赛百味北美市场于今年9月上线了人造肉做成的肉丸子;肯德基更早于赛百味于8月份就在试验人造肉鸡块和人造肉鸡翅了;必胜客也在10月份的时候上线了人造肉披萨。
在全球市场的验证方面,汉堡王在美国试点成功后,欧洲和亚洲包括中国市场也上线了人造肉汉堡。
11月30日,小米有品上线了0胆固醇的人造牛肉饼,其以植物蛋白制成,440g售价118元。
筷玩点评:关于人造肉,有几个事实值得关注。
一是人造肉目前在资本市场属于大热品类,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市值已达51亿美元,股价目前维持在83美元/股左右。11月18日,我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在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诞生,这是我国首例由动物干细胞扩增培养而成的人造肉。
二是随着人造肉在欧洲、亚洲等地的餐饮试点成功,目前多数电商平台也开始布局人造肉了,如淘宝、小米有品等。
三是人造肉大规模进入餐饮业还不现实,原因在于研发成本过高,人造肉目前的价格总体高于真肉。
在外界看来,随着资本加持和企业方科研持续投入,人造肉成本未来实现下降后代替真肉并非不可能,这将是一种更人道、更健康的“代肉食品”。由动物干细胞培育的人造肉且不谈,单是植物蛋白合成的人造肉,说不定还能打开素食主义者食肉的新大门。
人造肉,这是一场全球都在关注的新战役。
< class="pgc-img">>?双十一赋能餐饮业,这个“奉旨消费”的工具不会用就亏了
2019年是第十一个年头的双十一,这一年的这一天,天猫创下了2648亿的战绩。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是无感的,我们来举个例子,2019年11月29日,顺丰公司的最新市值为1675.34亿元,也就是说,用天猫双十一这一天创下的消费额,可以在买下整个顺丰公司后还剩将近一千多亿。
天猫双十一从2017年开始就在着力发展线下,餐饮业自然是线下消费的一大支柱,而如何让双十一赋能线上的同时还能赋能餐饮业,这是阿里、美团点评等企业一直在思考的事儿。
那么,双十一和餐饮商家有多大的关系呢?有数据显示,2019年双十一当天餐饮商家的交易额达到了557亿元。
具体数据可见,11日上午8点29分,肯德基线上销售额光是口碑端就达到了一个亿,中午时分,星巴克、麦当劳、必胜客、汉堡王、真功夫、德克士等餐饮巨头的销售额均打破去年双11全天峰值。
此外,一些本地知名餐饮品牌也参与了双十一,优惠券和套餐抢先购只是常规玩法,有些品牌还在口碑、美团、点评、饿了么等平台给用户发红包……
筷玩点评:双十一的消费反射弧已经养成,对于餐饮业来说,双十一确实是一大趁手武器。
双十一的价值在于“囤优惠”,比如说消费者在双十一当天进行消费,其价值不在于购物,更不在于“我需要”,而在于“反正以后会用上”。
双十一之于餐饮商家,这是一次全民狂欢预消费的争夺战。
< class="pgc-img">>?销售死鱼涉嫌欺骗消费者?盒马鲜生:已提交监控视频给监管部门
11月10日,据深圳广电《第一现场》报道,其记者在卧底时发现盒马鲜生将死鱼当活鱼销售,该记者表示,在销售水产时,如果顾客不要求宰杀则用活鱼配送,而如果顾客要求宰杀则用死鱼充当活鱼销售。卧底记者还曝光了该店销售过期死鱼的过程。
关于死鱼风波事件,盒马方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已于第一时间前往门店进行检查,盒马也已经将其相关内部监控视频提交监管部门,相信监管部门会做出最终的公正结论。
该事件目前正进一步核实中。
筷玩点评:品质生活是新零售消费的代言词,在盒马事件上,死鱼触碰的不只是食品安全危机,更是用户“品质洁癖”的高压线。
我们从盒马的处理方式来看,一是现场有视频,二是第一时间提交视频并主动发声,由此看,盒马对于死鱼事件似乎一点都不慌。
< class="pgc-img">>?11月份餐饮产业链融资事件
11月5日,成立于2018年的新餐饮平台“食先行”宣布获得了一笔近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不惑创投。
11月7日,成立于2017年的烘焙品牌“熊猫不走”宣布完成了一笔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资方为头头是道基金。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为光璞资本。“熊猫不走”的主营业务为生日蛋糕的销售和配送。
11月7日,成立于2016年的冻品产业互联网平台“冻品汇”宣布完成了一笔近亿元的A+轮融资,由招商局资本领投。
11月11日,成立于2014年的门店数字化交易平台“非码”宣布完成了一笔6000万元的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苏宁领投,跟投方为红星美凯龙、普思资本、IDG。
11月14日,成立于2019年的禽蛋领域产业互联网公司“蛋小二”宣布完成了一笔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子米投资。
11月18日,成立于2018年的活鲜供应链公司“买条活鲜”宣布获得了一笔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不惑创投。
11月18日,成立于2015年的精品咖啡品牌“三顿半”完成了一笔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包括此前已经完成的A轮,两轮均为天图资本领投,老股东峰瑞资本跟投。
11月19日,成立于2002年的水果供应链品牌“洪九果品”宣布完成了一笔5亿元的C轮融资,本轮领投方为股权投资机构CMC资本。
11月26日,成立于2019年的便捷精品咖啡品牌“时萃SECRE”宣布完成了一笔近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领投方为远望资本。
11月29日,成立于2017年的智慧生鲜供应链系统服务商“农政齐民”宣布完成了一笔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由蛮石资本独家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