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之乡”
过了国庆,广西平南县的奶茶店进入淡季。2023年11月下旬,位于县城中心的奶茶街上,流动商贩比行人还多,喇叭里传出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道路两旁颜色缤纷的招牌下是一家家奶茶店,向里望,零星坐着几个看手机的人。
“行情最差的时候就是现在,刚刚转季,天不冷不热。”陈迪说。他是本地奶茶店“热力雪”的门店运营经理,平南人,生于1980年代,几年前从外地回到平南从事奶茶业。
在陈迪印象中,“热力雪”所在的奶茶街几年前还叫“师范街”,因为靠近当地的平南县中等师范学校而得名,“是本地很好的学校”。后来学校搬迁,街上的眼镜店与文具店也纷纷换了地址,店铺几经易主,奶茶店越开越多。
如今走过奶茶街,仍能看见寥寥几家眼镜店和一家书店,但更多的是设计风格和门脸招牌各异的奶茶店。街角入口处是新修的“奶茶街”展示牌——这是平南县发展和改革局2022年批复的关于平南奶茶风情街街道景观改造工程项目的内容之一,另一头则是正在庆祝开业周年的奶茶店霸王茶姬,店内店外都坐满了人。整条街不过四五百米,粗略数过来,一共有34家奶茶店。这还不包括正在装修的门店。
一家正在装修的门店对面是“茶道夫”。“它和‘热力雪’一样是最早一批入驻奶茶街的店。”陈迪说。我走进店里点了一杯四季奶青,售价8元。菜单上其余饮品的价格也都在10元上下,单价不超过15元。店内有两层,一层摆放了十几张桌子。店员小宁说,这家店由四个门面房改造而成,租金过万。
广西平南县,市民在江北公园休闲(视觉中国/图)
平南人信奉“大城市开小店,小城市开大店。”在平南,几乎每间奶茶店的面积都逾百平米,以陈迪所在的“热力雪”旗舰店为例,“包括我们楼上天台和外摆,最多可以容纳三四百人。”连锁品牌进入本地市场也不能免俗。
淡季,奶茶店的高峰时段分别是午饭后到下午3点之前、晚饭后到夜晚11点。最早打烊的奶茶店也会营业到晚上11点钟。这符合大多数当地人的社交需求。“大部分人也不喜欢半夜三更去酒吧,情愿和朋友吃完饭找间奶茶店坐一坐。”也有人在里面打牌、看球赛、打游戏,“只要不赌博就行”,前段时间,陈迪还在店里播放了《英雄联盟》的决赛。
临近午饭时间,“茶道夫”店里只有一位顾客。一连几天,每个上午我走进平南不同的奶茶店,顾客总是寥寥,偶尔有外卖员坐在店里休息,店员也没说什么。最近两年,小宁目睹奶茶街新开了很多家店,“(店)开得越多,人越分散。”“茶道夫”的大部分客源是学生以及一些中年人,“大家去商场购物时会来店里买奶茶,不会专程跑来。”
奶茶街临近本地的购物广场与大型超市,是平南县城人流量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但不只是奶茶街,平南的大街小巷都能窥见许多奶茶店的身影,比如叱咤本地市场多年的大口九、煲金珠、茶之都……以及新近的连锁品牌喜茶、茶百道、蜜雪冰城,不一而足。
数据显示,2022年,平南新增八千多家奶茶门店,从业人员达23万人,全年营业额约340亿元。相当于常住人口有110万余人的平南县,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从事奶茶行业。陈迪自豪地说,“随便问(本地人),家里都有人是做奶茶的。”
而这背后是平南人长达二十几年的积累。根据平南县奶茶协会的统计数据,早在2006年,平南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的新式奶茶店达5万多间,占据当时国内新式奶茶市场份额的八成多。平南县奶茶协会秘书长陈仁胜记得,“当时最‘疯狂’的时候,我们那个自然村,有一百多户村民,奶茶店就有185间。”
奶茶街上随处可见正在装修的门店(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佳薇/图)
奶茶店的平南模式
平南人从事奶茶行业最早始于1990年代末。
1990年代,珍珠奶茶从台湾地区传入大陆,“物料和供应链由台湾人垄断”。陈仁胜记得当时广州学校门口的奶茶店,一杯奶茶平均售价5元。
最先在广东开奶茶店的平南人是陈有杰,他也是平南县奶茶协会的现任会长。1999年,在广东从事榨油的陈有杰起了开奶茶店的心思,他改良了台湾朋友告诉他的配方,改用大桶冲泡茶叶,配上不同口味的水果粉和糖,在广州龙洞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奶茶店“台客聚吧”,每杯奶茶只卖一元。开业当天就卖出去8000杯。他随后又在广州开了几家店,复刻“台客聚吧”的模式,火爆程度与前者相当。
“周一到周五每天能卖3000杯左右,周末每天能卖4000至5000杯。除去加工、人工、租金成本,比较旺的铺面一天能赚一两千块。”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我们在农村种十几亩地,一年下来才挣三五千。”陈仁胜笑着说。
等到隔年春节回乡,陈有杰的成功经验传遍了家乡东华镇关塘村,附近乡邻们纷纷上门向他讨教致富经。他和几个兄弟坐在一起商量,“开奶茶店确实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后来带着6个同乡一起去广东开奶茶店。陈仁胜就是其中之一。
陈仁胜的第一家奶茶店开在广州番禺。名叫“绿岛村”,启动资金花了1万6000,和表弟一起,奶茶配方、制作方法来自于陈有杰。生意愈做愈好。第二年,兄弟两人分家,各自经营店铺。“当时我们和会长他们分了两个生产队,一边是‘大台北’,一边是‘绿岛村’。”
最初几年他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配方只教平南人,不教外地人。“所以早期在广东开奶茶店的(人)九成都是平南人。”他们彼此约定,“只要周围一公里内有平南人的店,就不开了。”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授王刚毅曾于2019年末去平南调研。他发现基于宗族关系而形成的奶茶生意,帮助当地农户迅速形成了全国奶茶店网络,而这些平南人之间“没有相互竞争”,而是通过进一步发展从原材料采购到营销的精细分工形成了产业集群。
等他们在外地站稳脚跟,再将奶茶店开回平南。“相当于一个样板间,给大家看看开奶茶店是怎么一回事,带动大家出去开。”“热力雪”也是这么做的。2018年,在广州经商的陆金养受同乡蓝培松的邀请,回到老家平南开了当地第一家“热力雪”门店。彼时,这个奶茶品牌已成立两年,主要分布于广东各个乡镇。如今“热力雪”在平南已有4家门店,在广西各地也开了四五家。
但这种模式仍然奏效吗?可以持续多久?
陈仁胜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过去我们没有加盟这种概念。邻村一位姓苏的老板在广东开奶茶店很成功。同村的很多亲戚朋友没什么本钱,都去找他开店,他出钱开店,收回成本后(的利润)一人一半。他通过这种模式在广东铺开,在2008年之前开了76家奶茶店,其中他独资的有8间,其余68间是合伙。后来连锁品牌慢慢崛起,他的路走不通了,好多店因为生意不好卖掉了。到2015年,七十多间店渐渐都没了。他现在已经转行了。”
平南人开奶茶店最鼎盛的时候,一如平南县奶茶协会总结的那般——“平南人2006年在全国各地开设的新式奶茶店达5万多间。”十多年过去,陈仁胜告诉我,“2020年之后,平南人在全国开奶茶店的数量也基本保持在这个数字。”
平南县奶茶协会2021年的数据显示,平南奶茶品牌占国内行业约12%的市场份额,仅为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
这背后的成因复杂,既有连锁品牌、龙头企业的挤兑,也有平南奶茶自身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的现实。“面对头部一线品牌的竞争,平南奶茶家族式的抱团发展模式势必要弱化,他们要适应风投资本,不然从品牌打造、资金、实力以及团队管理上都不及前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罗跃新说。
最近两年,喜茶、幸运咖、蜜雪冰城等连锁品牌的接连入驻给平南奶茶带来不小冲击(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佳薇/图)
“我们平南人模仿能力很强的”
奶茶行业里,平南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以低价取胜。但“桃李茶咖”不是。
在平南采访的几天里,许多人都跟我提起过“桃李茶咖”。平南县奶茶协会的工作人员说这是本地年轻人最喜欢去的奶茶店,“味道不错”;一家大排档的老板娘说自己晚上9点下班后喜欢和朋友一起去“桃李”,“那儿很时尚。”
浏览点评网站,“桃李茶咖”居于平南县奶茶店铺人气榜的第二名,第一名则是霸王茶姬。而在社交媒体上,有许多关于这家奶茶店的探店帖文。
“我们的起步模式、产品和别家还是有差异的,包括装修。”“桃李茶咖”的负责人李蔷边说边向我展示店内新推出的新中式茶饮:精美的茶壶里沏着红茶,旁边摆着几只精巧的茶杯,一切更接近传统的喝茶。“现在(人)喝东西讲究体验感,喝杯茶不只是喝杯饮料那么简单。可能上了年纪的人会喜欢喝这种。我想做所有年龄段都可以喝的店,不想被‘只有学生喜欢喝奶茶’的印象捆绑。”
仔细打量“桃李茶咖”,它的装修现代,以米色调为主,在两百平米的空间里,有一整面墙被用来展示茶具与茶器。这是李蔷从外地探店时学到的经验之一。点单区域有3位店员,6个制茶的机器。店内一共十几张桌子,桌椅都是白色的,户外位则是黑色。下午4点,店里坐了四桌顾客,店外数量相当。其后一个多小时里,不断有顾客进店拍照、“打卡”。我还目睹了一对新婚夫妇在店门口的窗户前拍婚纱照,店员说这些并不需要支付费用。
它确实和平南本地一些奶茶店不同,比如它单杯奶茶均价都在15元以上。点好一杯陈皮咸柠檬茶,付了款坐下没多久,店员端上来一杯一升容量的柠檬茶。“把茶送到顾客面前,这是我们和别家不一样的服务。”李蔷后来解释。店里闻不到烟味,也没有打牌的人。这些在别家奶茶店司空见惯的事在李蔷看来“给人感觉不专业,对茶不好,翻台率也不高”。
迥异于前辈们开奶茶店的经验,“桃李茶咖”完全扎根于平南。2016年,24岁的李蔷辞去酒店文员的工作,“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开了“桃李茶咖”的第一家店“桃李&茶”。从前她喜欢各地探店,看装修,看口感,也看流程。“我基本上喝过人家的一些东西,去原料市场走一圈,然后自己回来琢磨一下基本就能懂。”家里虽然也有亲戚从事奶茶,但李蔷与合作伙伴全都是自己摸索。
对于借鉴,她从不避讳,“我们平南人模仿能力很强的。”开店头几年,“桃李茶咖”从店内装潢、产品线到包装标识都像是翻版的奈雪的茶。“他们的芝士茶很经典,肯定要去试试人家的芝士为什么那么滑。”她们将喜茶、奈雪的茶视为自己的对标对象,“这在本地市场是一块空白。”事实也的确如此。
“桃李&茶”在本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群体中颇受欢迎。它最初开在一条巷子里,启动资金20万,李蔷与合作伙伴各出一半。渐渐地,顾客越来越多,两年后,她们把店搬去了奶茶街,一开就是四年。
2023年,出于种种原因,店铺搬到了一栋写字楼下面,距离奶茶街不到两公里,改名为“桃李茶咖”。她们搬走后,奶茶街的那间店铺再没租出去。
但营业额并未因此受到影响,“我们的顾客基本上都是老顾客,我有的顾客从单身喝到生宝宝。”谈起这些经历,李蔷自诩是运气好,“赶上了风口,没赔过钱。”创业最初的两三年,许多同龄人和她一同瞄准了奶茶店的生意,“不过他们可能坚持的时间没那么久。”
她的创业故事算得上幸存者偏差。在平南,最体面的工作仍是体制内的公务员。
重新装修后的热力雪(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佳薇/图)
内卷之下
2022年,李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奈雪、喜茶不会来我们这些县城,但人的消费总要向前,不能老是停留在上学那会儿,喝三四块钱的奶茶。”
一年后,喜茶入驻平南。
“说不影响是假的。门店越来越多,蛋糕就这么大。”李蔷最直观的感受是“今年比去年难”。现在,“桃李茶咖”每月的营业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少了一万多元。
每位我接触过的受访者都讲到了连锁品牌对本地奶茶店的冲击。陈迪更是直白,“奶茶店现在已经到了内卷的状态。”四五年前不是这样的,“当时一杯奶茶只要好喝、有地方坐着消遣就卖得出去,但是现在顾客对服务、装修、营销的要求全部提上来了。”
在来自不同价格区间的连锁品牌奶茶店的攻势下,“热力雪”的店员王磊发现大概每隔七八个月奶茶街上的店铺就会更新一波。“开得下去的店首先是门头(招牌)要干净,服务要好,奶茶的口感要好,用料也要更健康。”在“热力雪”,王磊被要求一定要对进店的顾客说欢迎光临,招呼客人就坐。“总之就是让客人感到舒服。这是餐饮业再正常不过的服务。”
2022年,“热力雪”旗舰店重新装潢了一番,陈迪说现在是“‘热力雪’3.0版本”。不同于2.0版本,新的门店招牌改成了橙色,logo也换了。“在外地工作的人习惯了大城市装修比较亮一点的门店,如果他们回到小城镇发现有一个品牌与那些店差不多,会更情愿来这家店。”但实际效果很难说。
在罗跃新看来,相较于喜茶、奈雪的茶这类连锁品牌,“价格低、定位低”的蜜雪冰城对于平南大部分奶茶品牌的冲击更大,“因为它们的消费人群是一样的。”但罗跃新的态度积极,不同于连锁品牌的资本加盟模式,“平南奶茶的原材料供应、品控、对员工的管理都更灵活。”
那么为什么早早起步的平南奶茶没有发展出一个能够与连锁品牌分庭抗礼的品牌?
在罗跃新看来,“平南县茶园基地规模较小,年产量不能满足奶茶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规模化没有形成,就没办法扩大市场占有率,与别的品牌竞争。”
平南县奶茶协会会员品牌,其中不乏一些模仿连锁品牌logo的品牌标志。正如李蔷说的,“我们平南人模仿能力很强的”(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佳薇/图)
陈仁胜则认为还是思维格局的问题,“我们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开奶茶店赚了钱之后想的是回平南买房买车。现在经营公司,做品牌投入是非常大的。比如国内一个大品牌的策划方案动辄几百万,这种投进去不知道能不能赚回来的事情,大家未必愿意做。”
“热力雪”的负责人陆金养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平南奶茶还是太自私,我们这么多牌子,大家把资源整合,早就可以在全国出一个很大的品牌了。”
但这确实有困难。2018年,平南县奶茶协会成立,召集了50个平南本地的品牌,本意是想统一采购原料,为协会会员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这件事只坚持了近两年,后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搁置至今,协会也没再扩招任何品牌。
为了促进平南奶茶产业的发展,平南县政府2021年成立平南奶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并出台相关文件,提出“打造奶茶供应链体系;全力推进奶茶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商标等”。
这在陈仁胜看来同样有困难,“打造产业集群的确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我们手头上的会员也是各自为政,企业大部分在外地。”
大部分奶茶店从业者在采访中说自己还未感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希望政府的支持力度再大一些,把奶茶做成我们平南的名片。这两年各地的人也有来平南调研考察奶茶的,至少我们高速和高铁站的出口可以立一个平南奶茶的标牌吧?”陈仁胜说。
(陈迪、小宁、王磊、李蔷为化名。)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佳薇
责编 李屾淼
<>天天气晴朗,很适合朋友结伴出外逛街游玩,累了来一口香甜可口的奶茶美呆了~南宁的奶茶不说全部喝完,一大半都尝过,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哪家店的奶茶好喝。
1察理王子
察理王子不仅装修有特色,上档次,而且包装也很精致,奶茶就更不用说了,推荐他们家的果汁,水果很新鲜,打出来的果汁所以清香可口。奇亚子很好喝,特殊的味道,很赞。
2大维
大维奶茶小编一直钟爱至今,他们家的奶茶包装很大杯,适合夏天喝,量足不怕渴。特别推荐他们的奶红和奶绿,香甜浓郁,奶茶混合着茶叶,甜中带点苦,吸一口在嘴里,浓郁爽滑,茶香绕舌。除了奶茶好喝,他们家的卫生搞得也很不错,制作奶茶时都会戴口罩,全程现场制作。服务好,上次去还送了小编两根压缩饼干。
3大台北台式珍珠奶茶专卖
正宗的台湾奶茶手艺,没有街边伪劣的珍珠奶茶那种粉末感。最是喜欢他们的烧仙草,配料里的花生炒得很到位,不焦不潮。烧仙草里加的是奶茶,不似别的店加普通的糖水,喝起来口感很好,有种赚了的感觉。如果你不喜欢里面的珍珠可以叫他们换成椰果,有嚼劲一点。小编个人的话一般去喝都不喜欢加凉粉,换成芒果冻更香浓点。加、换这些都不用另外付账。
4茶道夫奶茶店
茶道夫这个牌子从小编上高中时就有了,那时候周末放学都喜欢去喝上一杯。这家的金桔柠檬好好喝,棒哦!^_^酸酸甜甜,酸味恰到好处,夏天喝上一口爽呆了。这家的招牌珍珠奶茶也很不错,很对味,价格很实惠,比别家店便宜。
5菜茶茉
万达店可以在临街的阳伞下坐着消遣消遣,很是惬意。这是一家在南宁呆了很久的奶茶连锁店。喜欢它“用心做好茶”的口号,价格和往常的奶茶店一样。味道还是不错的,夏天喝个冰沙很冰爽解渴。杯子外面会套上一个纸套,防止夏天有水汽,冬天烫手,这个设计人性化。超爱它家劲Q,每次必点。
6威尔小站
这个名字有点特别,听着有点小资情调。店面比较小,老板很有礼貌。里面的人气食品酒酿葡萄冰淇淋超赞,口感香滑甜腻,里面还有葡萄干,比较适合女孩子吃,有兴趣的可以去试试。
喜欢美食的小伙伴,请微信搜索:南宁美食、南宁吃货。
或加小编微信,微信号:meishi0771(长按复制)。
>一杯奶茶“续命”,是不少年轻人的标配。但你不知道的是,你喝到的奶茶,有可能是平南人做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平南奶茶品牌有超200个,全国门店4万多间,有的已发展到东南亚国家。然而,因管理模式、认知不足、品牌意识缺乏等原因,平南奶茶却鲜有国内知名品牌。如今,平南奶茶从业者也在识变求变,为再次打响“平南奶茶”区域品牌而努力。
新式茶饮深受年轻人喜爱。陆金养供图
初识奶茶
23年前探商机 主打“一元奶茶”
在贵港市平南县城朝阳路和城湖路的连接路段,有一段约500米长的街道,被当地人称之为奶茶一条街。热力雪、茶桂坊、茶道夫、梁小糖、茶之都……南国早报记者看到,在这条街道两边,奶茶店一间挨着一间,有些品牌甚至只隔几家店,就开了另外一家门店。这些奶茶店的装修风格不一,主打的种类也略有差异。不少年轻人点上一杯奶茶,在店里或聊天,或聚在一起玩游戏、小憩,好不惬意。
“平南县在奶茶业内有‘奶茶之乡’的美誉,奶茶品牌之多,也浓缩进了这小小的一条街上。”热力雪品牌相关负责人陆金养说,这条街的奶茶店有四五十家,是县城最热闹的一个地方。尤其是夜幕降临后,每家门店亮起灯,五彩斑斓的灯光下,整条街变得璀璨夺目,梦幻十足。
“县城十步一家奶茶店”,是平南奶茶在全国的一个缩影。而一说到平南奶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陈有杰。平南县奶茶协会秘书长陈仁胜介绍,上世纪90年代,珍珠奶茶从台湾传入广东等地,售价5元/杯,吸引不少年轻人排队购买。彼时,从事榨油工作的平南人陈有杰从中看到了商机,立马改行,于1999年下半年创立“台客聚吧”,主打“一元奶茶”(1元/杯),在广州天河区龙洞售卖。开业当天,10多平方米的店面卖出8000多杯奶茶。于是,他趁热打铁又以同样的模式开设了四五家门店,同样生意火爆,利润率高达50%,开店成本仅一个月就全部收回。
2000年春节,陈有杰回老家过年,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开奶茶店的经验、技术分享给东华镇的同乡。一时间,如何筹钱开奶茶店,成了镇上的热议话题。春节过后,平南县东华、丹竹、安怀三个乡镇有不少人卖了家里的拖拉机、摩托车等,筹集资金奔赴广东开店。钱多的租店面,钱少的摆地摊,“感觉一夜之间,广东的奶茶店被平南人包揽”。其中,陈有杰所在的关塘村有500多人,外出做奶茶生意的就超过300人。
陈仁胜说,2000年至2006年,在奶茶行业发展的初期,平南人在全国各地开设奶茶门店达5万间,带动就业人员近20万人。“当时流行着‘凡饮奶茶处,都有平南人’的话,说明开店的很多是平南人,这也让平南奶茶从业者一度引以为傲。”不过,随着社会资本的进入,平南奶茶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逐渐萎缩。目前,平南奶茶品牌超200个,全国门店数量4万多间,部分品牌门店拓展到了东南亚国家。
平南县一家品牌奶茶店生意火爆。陆金养供图
暴露短板
小品牌虽然多 知名品牌太少
如今,平南奶茶品牌虽有200多个,但在新式茶饮潮流前线,未有平南奶茶品牌崭露头角。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新式茶饮在国内迅速刮起“奶茶旋风”,也是资本助推的结果。资本进军奶茶行业之初,并非没有看上平南的奶茶品牌。起初,也有资本找过一个发展势头好的品牌——“大口九”,只是当时老板资金链充足,经营理念也未与资本契合,未想过利用资本的力量做大做强品牌,拒绝了对方抛出的“橄榄枝”。
该业内人士透露,这也是大部分平南奶茶品牌老板存在的“通病”,不少人对资本市场没有清晰的认知,过于担心资本入驻会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导致公司“不可控”,最终不敢与其牵手前行。
不少平南奶茶从业者用着同一个品牌名称,但并非加盟性质。陈仁胜介绍,若有一个奶茶品牌做好了,就会成为公用品牌,平南老乡来加盟,不仅教技术,还告知原料采购地,甚至开业期间还会到场帮忙。靠着资源共享这一点,平南奶茶店在全国飞速发展。然而,这样的发展模式,却缺乏统一、科学、数字化的现代管理手段。
“很多奶茶店只有一台收银机,每天的原始流水数据无法满足资本的市场需求。”陈仁胜说,另外,一些平南奶茶从业者将一个品牌做到一定市场份额后,又衍生出另一个新品牌,这也不利于品牌价值的打造与延续。
游客在平南县的奶茶一条街拍照留念。记者 闫芬丽 摄
推陈出新
不断求新求变 力争再次出圈
记者采访了解到,2021年,为打造“中国奶茶第一县”新名片,平南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措施,提出力争到2025年奶茶特色园区基本建成,“平南奶茶”区域品牌覆盖全部会员企业,供应链产值实现100亿元以上。面对新式茶饮的冲击,“平南奶茶”这一区域品牌该如何发展,再次出圈?
梁小糖品牌创始人梁安军认为,平南奶茶在业内的影响力一直存在。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下,原有“抱团”发展的模式可以共同进步,但他也希望在构建品牌时,各个企业应该有自己的IP。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尝鲜,注重体验感,为自己喜欢的新潮生活方式买单。
在梁安军看来,顾客进店消费不仅仅只是想喝一杯饮品,也希望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从整体形象上来说,应聚焦好玩又高颜值的消费场景,设计娱乐性、场景化的功能分区,打造一家有态度亦有温度的茶饮店,为顾客带来舒适的就餐体验。他透露,梁小糖从1家发展到区内400家门店的规模,除了不断研发新产品,在运营上也紧跟了年轻人的时尚潮流。
陈仁胜表示,纵观新式茶饮的发展,口味、原材料等一直是消费者们不断追求的要素,未来平南奶茶要脱颖而出,产品始终是核心竞争力。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不仅开始拒绝植脂末、糖精、葡萄糖浆等原料的加入,还更加看重食材的新鲜度和牛奶的优劣等级等方面。面对新式茶饮的潮流,平南茶饮品牌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除了运用熟悉的新鲜牛奶、芝士、水果、五谷、坚果、木薯等食材,还研究各种水果、发酵乳等原料,碰撞出更多的“奶茶火花”。
此外,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平南奶茶出圈,还要做好营销,用新颖有趣的活动吸引年轻客群,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