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先生与我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厅过平安夜。
这家酒店是外资的,从酒店的整体装饰到服务员的服饰都充分体现出对平安夜与圣诞节的重视,节日的气氛非常浓烈。
我们到达时,餐厅里已经有很多客人了,服务员引领我们到预留的临窗二人台位置。旁边是一八人台的座位,几位着装时尚的男女貌似已酒至半酣,旁若无人地大声说笑着。
餐厅的吃食与饮品既丰盛又新鲜,我非常喜欢。
先生取回二盘香煎鹅肝,我们正欲举杯相碰,旁桌的一声夸张的女声尖叫吓得我的手一抖,侧眼一看,原来旁桌在互拆礼物,可能是某女太过惊喜,难以自制吧!
我取回龙虾时,看到我们座位后侧的空位已入座二位外国男女,中间停放着一辆婴儿车,车里坐着一个金发的小Baby。
八人桌的男男女女精力很旺盛,吵吵闹闹一直没有停歇过,进进出出的取餐数量也是令人侧目,餐厅服务员的撤盘速度好像有些跟不上,桌面一片狼藉,餐桌下的垃圾也在逐渐增多,这个画面与餐厅的整体氛围、与他们的着装非常地违和。
进入餐厅时,餐厅经理告诉我们晚上将有一个抽奖仪式。先生与我已被旁桌的时尚达人们吵得没有兴致再等下去了,准备喝杯咖啡就离开。
我们望着窗外,轻啜着咖啡,突然地又一声尖叫声将我们各自从沉思中拉回,我后侧小Baby的哇哇哭声也同时嘹亮响起……
外籍男子走向旁桌,用生硬的汉语说:这是公众场所,请顾忌一下其它客人的感受。旁桌的八个男女都站了起来,伸手指点着外籍男子,大声地叫嚷着。
我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加速了,与先生向外走去,迎面看到匆匆赶来的餐厅经理与保安人员。
走出餐厅,站在酒店大堂里,看着金碧辉煌的装饰,嗅着空气中弥漫的香水味道,回想着那八位时尚男女的穿着,很是相配。唯一不相配的是他们的礼仪,确切地说应是他们的教养!
一个人的教养与素质,最容易在公共场所现形,而餐厅更是最好的照妖镜。
岁末已至,各种聚会纷纷招手,你是人、是妖还是怪,餐厅礼仪会帮你递交出一份答卷 !
你准备好了吗?
< class="pgc-img">>国礼仪文化
餐饮篇(一)
古人云: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我。不仅要有“礼”,并且还要有“仪”。所谓“礼仪”,就是用一定的仪式或方式来对待别人和自己,这种方式是在不断变化的,既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
礼仪对中国人的意义
< class="pgc-img">>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中国礼仪传承数千年而延续不断,兼容并蓄,继往开来。只有“懂礼”才能“行礼”,才能真正了解“礼”的内涵,并将其融进意识中去,这样就不会被周围的浮躁所感染,就能安心地对待自己,静心地接触别人,微笑着对待生活。坚持做一个有“礼”的人,做一个被自己和别人都接纳的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所以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每位中国人的自身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餐饮礼仪
< class="pgc-img">>中国礼仪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包括餐饮礼仪、语言礼仪、服饰礼仪、茶道礼仪等。本期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礼仪文化餐饮部分的系列内容。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的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源于饮食活动,食礼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早在周朝就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饮食礼仪制度,至今依然影响着现代社会,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餐饮礼仪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用餐早已不再仅仅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更是人们交流思想、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活动,餐饮礼仪也因此越发重要。餐饮礼仪是人们在赴宴进餐过程中,根据一定的风俗习惯和约定俗成的仪式及行为,在用餐仪态、餐具使用、菜品食用等方面表现出的自律和敬人的行为,是餐饮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用餐中知礼用礼,不仅体现个人的涵养素质,让自己怡然自得、游刃有余,展现个人良好的社交形象,而且能为增进与人交往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餐桌礼仪
< class="pgc-img">>1.座次安排有序
饮食座席的安排上体现了长幼有别,主客有序。座位按照主客设席位,待最尊贵的客人入席后,其余人等方可落座。座位的朝向安排也体现着主次顺序。中国向来有以东为尊的习惯,坐北朝南也是中国传统上的尊位。清人凌廷堪在《礼经释例》中说:“室中以东为尊,堂上以南为尊。”这种习惯延续至今,现代安排座次时,一般把坐北朝南的座位视为上座,上座右边坐西朝东为次座,上座左边的坐东向西又其次,下座是坐南朝北的方向;在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场合,一般是把距离门口最远的地方视为上座,距离门口最近的地方视为下座。
2.行为举止得体
用餐时要注意行为得体。《礼记》中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意思就是说,在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不要只是顾着自己能不能吃饱,还要兼顾大家;同时,在吃饭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手是不是干净。与长辈一起用餐,要格外恭敬。如侍饮于长者时,则要“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长辈没有举杯饮尽,晚辈万万不敢饮用。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客人正巧有话要问,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
3.食物摆放有序
《礼记·曲礼》中规定,进食之礼需“左殽右胾(zì),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渿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胸右末”,即带骨的菜放左边,纯肉放右边,菜肴放左手,羹汤放右手;切细的和烤过的肉放远些,醋和酱放近处,佐料放左边,饮品放右边,弯曲的肉类放左手,挺直的则放在右手。想吃远处的菜肴,也必须按照由近及远的次序进行品尝。
部分内容摘自百度文库、食味菜谱等资料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
< class="pgc-img">>国礼仪文化
餐饮篇(二)
古人云: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我。不仅要有“礼”,并且还要有“仪”。所谓“礼仪”,就是用一定的仪式或方式来对待别人和自己,这种方式是在不断变化的,既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
中国礼仪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包括餐饮礼仪、语言礼仪、服饰礼仪、茶道礼仪等。本期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礼仪文化之餐饮礼仪的第二部分。
餐具使用礼仪
< class="pgc-img">>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时需注意礼节,应遵守基本的规矩和礼仪。筷子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应该摆放整齐,摆放时应小头朝里搁在筷架上或放在自己的菜盘上。持筷子时位置要适中,不可握得过高或过低,拿筷子时要轻拿轻放,切不可随便乱掷。夹菜时,不能把筷子挥来挥去,上下乱翻,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遇到别的客人也来夹菜时,要注意避让,防止交叉夹菜,夹菜途中不能滴水不停;不能用筷子指点他人;无论筷子上是否有食物,都不要去舔。宴席中暂停用餐时,可把筷子放在筷架或餐盘上。
2.碗、骨碟
进食时不要端起碗或碟,不可把碗里的食物往嘴里倒,暂时不用的碗不可放杂物。骨碟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使用骨碟时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骨头、鱼刺等废弃物应放在骨碟里,不可直接吐在桌上,而且骨碟要注意美观,尽量将油污缩小于碟子中央,骨头、鱼刺要聚拢,不可散落在整个碟子上。如果骨碟放满了,可以示意服务员进行更换。
3.湿巾、餐巾
中餐用餐前,服务人员会为每位用餐者递上一块湿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使用完毕后,应该放回原处,由服务员拿走。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递上一块湿毛巾,这块湿毛巾也只能用来擦嘴,不能擦脸、抹汗。上龙虾、鸡、水果时,有时会送上一只小水盂,其中漂着柠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手指,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餐巾应放在餐盘下或放在并拢的大腿上,可用于擦嘴和手,但不能擦餐具或擦汗。
用餐礼仪
< class="pgc-img">>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进餐中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时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每次夹的菜不宜太多,且尽量从边缘夹起,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夹菜时不要从中央下箸。进餐时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如出现打嗝或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声“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表歉意。喝汤也不要发出声响,汤太热时等凉一些再喝,不可一边吹一边喝,喝汤时要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即使用餐已经结束,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也不能先行离席。
部分内容摘自百度文库、食味菜谱等资料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