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网4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文/图)“吃货”的最高荣誉是什么?“随便吃”。
昨日,导报记者获悉,在支付宝“城市生活周”活动中,翔安女生洪艺铭成为“吃货”锦鲤,手拿“吃货卡”,每月1500元“随便吃”。
据悉,3月18日“支付宝城市生活周”开启以来,厦门线上线下消费均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小吃销量环比增幅达30%,奶茶外卖总订单量接近翻番。
神操作
先吃后付还能分期付
为了给刚刚重启的餐饮业添把火,支付宝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后,立刻来了一个大动作——联合饿了么口碑、飞猪、阿里健康等,吸引星巴克、肯德基、海底捞、奈雪的茶等百大品牌、百万商家,让上海、北京、杭州、厦门等12座城市的“吃货”嗨起来。
在厦门,商家推出了五折吃、1分霸王餐等多种爆款美食优惠福利,还可半价囤近两万家酒店和景区门票。同时,市民还可以足不出户宅在家,通过口碑饿了么直播实现“云逛街”、“云旅游”、“云火锅”等。
除了有爆款美食和最低折扣,最令人意外的是,“吃货们”还能开通“吃货卡”,可以先吃饭后付款,甚至分期还款。开通后,吃货每月有最高1500元专享额度,无论是支付宝点外卖,还是到店结账,都可以先吃后付。
中头彩
翔安女生成“吃货”锦鲤
“有了‘吃货卡’,再也不用担心月底没钱吃饭了。”对于新白领小莫来说,吃货卡不仅解决了月底的吃饭问题,还让吃货的“资深度”有了量化体验感——完成订单笔数越多,享受的优惠就越多,可以“越吃越省”。
不仅如此,“城市生活周”期间,支付宝还从3月28日转发官方微博的“吃货”中抽取了一位锦鲤,报销一年的吃货卡。而如今,这位“吃货”锦鲤就在厦门,她就是大四女生洪艺铭。“太意外了,一年的饭票,太爽了!”昨天,电话那头的洪艺铭难掩兴奋之情。她说,当时还不清楚“吃货卡”怎么玩,看到有抽奖就随手转发,没想到意外中奖,每月1500元的“吃货卡”,吃饭再也不是问题了。
说起吃,洪艺铭自称“挺在行”的,在广西上大学的她,饿了么是日常“标配”,常常麻辣烫配奶茶,学校周边哪家奶茶口味清香,哪里新开餐厅,她可谓“门儿清”,“吃货”锦鲤就是实至名归。
刹不住
一天喝掉koi奶茶2万单
事实上,“吃货卡”是饿了么口碑打通阿里生态资源,全面拥抱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的产物,通过本地生活与互联网金融场景的叠加,大大提升消费频次、消费黏性,“吃货们”直呼“刹不住”。
导报记者了解到,“支付宝生活周”首日,厦门koi奶茶推出了半价满减、限时免配送费活动,单日订单更是接近2万单;茶饮品牌SEN-VENBUS和放牛斑参加了饿了么直播,订单量分别增长了60%和103%。
口碑数据显示,“生活周”以来,厦门健身馆、足疗馆、按摩店等休闲娱乐场所加速回归,健身房和按摩店等休闲娱乐场所近期的复工率环比增速更是超过其他行业三成以上。
飞猪数据显示,3月18日以来,不少厦门市民每天会在平台上搜索预订未来两个月内旅游景区的机票酒店价格,飞猪上的一些特价房券销量,环比增速更是超过七成,尤其是宁夏的“66号公路”旅游直播中,有近八成观众都是厦门人。
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周紫薇
0.01元一杯的奶茶,每人竟然可以无限量购买几百杯……2月25日,KOI奶茶由于操作失误推出的“白菜价”团购券,1小时不到就被抢拍25万单。
其实,粗心商家被羊毛党“薅哭”的案例不在少数:价值5万的黄金不小心标价为5000元,4500克的水果被设置成了4500斤……遇到商家标错价格,这“羊毛”还能薅吗?
==买家==
1分钱的奶茶,快点买!
2月25日下午5点17分,市民黄女士所在的微信群突然有人分享:“KOI奶茶在大众点评上推出了0.01元一杯的奶茶团购券!大家快抢!”
群友很快发现,优惠券出了大“bug”。点开链接,本应每人只能限购一杯的“白菜价”优惠,竟然可以不限量地购买——按住加号键,你可以轻易将购买量提到“100”,原价需要2300元的100杯黄金珍奶,如今只需0.01*100=1元,实现“奶茶自由”不是梦。
“群里不少人直接囤了50杯,买100杯的也有。”
广大羊毛党蜂拥而至,纷纷下单,直到晚上6点团购券紧急下架,大众点评显示,销售量最终定格在25万单左右。黄女士也下单了20张奶茶券,但她说,商家只要愿意兑换一两杯就可以接受了,因为0.01元的价格加上无限量购买,“一看就是bug”。
担心奶茶店被直接“薅秃”倒闭,微博上有消费者表示愿意看商家处理结果,给自己留一两杯,其余退掉,“看着奶茶店怪可怜的,放过它吧!”但也有消费者不以为然——这“羊毛”是自己“凭本事”眼疾手快“薅”来的,和平台及商家的交易都是正常的,店铺就应按商品描述进行兑换,一杯不少。
==商家==
纯属操作失误,可以兑换!
0.01元的奶茶究竟能不能兑换?大量囤券的又能换上几杯?
25日晚上,不少消费者前往KOI线下门店进行核销,但遭店员拒绝,“说是系统bug,不让用”。
网友“初心小小1466”在微博上描述了自己兑券遭拒的情况:店员声称没货了,以后不会补货,也不能换成其他等价商品,但是在店里有看到其他非团购顾客的奶茶还是在正常制作。
针对上述情况,KOI官方微博于26日上午发表声明,证实黄金珍奶0.01元的团购单的确是“操作失误”,解释道“由于事发突然,营运门市暂时无法进行核销,真的很抱歉!”
同时KOI表示,经过多方沟通,从26日起,所有一线城市标准门市均支持团购券核销,具体兑换详情以团购订单为准。“霸气”的决定,让不少网友直呼“有担当!”“大写的佩服。”
27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上海飞洲国际广场的KOI线下门店,咨询店员团购券是否可以兑换,店员十分爽快地表示“没问题啊!换几杯?”据悉,今天已陆续有十多位消费者前来兑换团购券,多是一杯两杯零散兑换的,也有几位顾客一次性兑换10杯和同事朋友分享。
店员提醒,因为门店日常原料库存备货有限,为保障更多消费者可以兑换到饮品,每位用户每次最多核销10杯,剩余的次数他们会建议顾客分天前往门店使用,避免门市备料不足,无法出单。
==讨论==
商家标错价格,这羊毛能薅吗?
商家标错价格的“意外”并不是偶发事件。微博上,#网购时商家标错价格能薅羊毛吗#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2.6亿,引发大量讨论。
去年10月,京东商城长虹旗下一厨电经销商因推广失误,3小时内被抢拍了20万单的事件还历历在目——原价62.9元的电水壶,优惠30元,返现25元,如果还有5元的全品券,只需2.9元就可以拿下。该店随后发布公告称:损失太大濒临倒闭,因此恳求买家退货,放他们一条生路。
还有更多以超低折扣吸引买家的网店,因被“薅羊毛”而无力承担,直接以“折扣错误”或“无法发货”为由取消订单,惹来消费者差评投诉:虚假营销!
低于1折的折扣,虽然看似不太可能,但在电商飞速发展的今天,故意打出“薅羊毛”“捡白菜”等关键词吸引消费者购物的做法也并不少见。商家是标错价格还是在打折促销,是否需要消费者判断?凭自己手速下单得来的优惠,究竟能不能放心使用?
《民法典》和《电子商务法》针对商家标错价格的行为都做了同样的规定:在互联网上订立买卖合同的时候,如果符合合同成立要件,消费者只要提交订单成功了,合同就成立了,商家未经沟通私自取消订单,则属于违约行为。这意味着,在网上买东西,有“羊毛”可以薅,果断下单没有任何问题。
那对于商家来说,如果确实是一不小心标错了价格,除了被薅羊毛,还有什么办法挽回损失呢?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商家可以请求撤销合同,来维护自身利益。
但这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直接取消订单、不断发短信要求消费者自行取消订单等。而是要通过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来判决商家标错价格到底是出于无心失误还是故意制造噱头,根据具体情形判断是否撤销合同。
知名法律博主、律师@谈典看法在#网购时商家标错价格能薅羊毛吗#话题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法律虽然赋予了商家撤销权,但是需要通过诉讼途径,非常繁琐,成本也高。
这种情况下,他建议商家通过向公众发布公告,说明情况,与消费者协商,消费者这个时候也要予以理解,积极配合退货退款。“商家切忌强行取消订单,只有双方互相理解、互相配合,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周紫薇
编辑:陆天逸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