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8分钱,年入20亿!”
你能想象得到一个调味品品牌仅靠每袋8分钱的利润,就能做到20亿的年收入吗?
它就是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也是中国最早一批“复合调味料”品牌之一。
“十三香”集团创始人王守义60岁时,拿着100元初始资金,将它从小作坊变成调料品行业“老大”。
王守义去世前说:“不上市,不玩资本,不涉及房地产。”
然而他的后人,却与遗言背道而驰,他们玩房地产、开火锅店、搞金融,但唯独不关注“十三香”的发展。
后来,其它产业全部“打水漂”,“王守义十三香”也就此没落。
虽然第二代掌舵人王银良也尝试尽量挽回,但如今,“十三香”的盈利只有海天的十分之一。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风靡全国的“王守义十三香”究竟经历了什么?昔日的“顶流”还能再现荣光吗?
“王守义十三香”并非出自王守义之手。
王守义的祖上是做官的,他家在河南开了一家药铺,并研制出一款秘制调料,闻名京城。
随后,这款调料被收入宫中,供御膳使用,普通人家根本接触不到。
清朝灭亡,王守义的祖父几经波折,才将秘方带出皇宫,王家带着秘方四处流离,躲避战乱。
直到祖父年老,秘方才传到了王守义手中。
那时,秘方只是王家自己在用,他并没有想过要用来做生意。
1959年,大饥荒爆发,王守义一家老小饿得皮包骨头,为了解决温饱,他想到卖秘方挣钱,他将其改变,使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同时还将每袋的价格维持在几分钱。
“王守义十三香”的雏形由此出现。
因为家里太穷没有车马供驱使,王守义便两个筐、一根扁担,挑着“十三香”沿街售卖。
靠着他的一双脚,“十三香”最北卖到石家庄,最南卖到驻马店,为了增加信誉,王守义向顾客保证不满意可退货,并在每包调料上印上自家的标志。
就这样,“十三香”越卖越好,王守义家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后来,全国开始吃“大锅饭”,王守义就停下了手上的生意。
1984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王守义在儿子们的劝说下,准备重操旧业,他们拿出全家的积蓄100元,在驻马店开了一家卖“十三香”的小作坊。
自此,王守义开启了24小时工作模式,每天凌晨4点他就出摊,叫卖一整天,回到家后,常常累得说不出话,只能用手势交流。
但即便如此,王守义也不是每天都能挣到钱,有时一天卖下来,还不够一家人的吃喝。
不过,他依旧起早贪黑,勤勤恳恳,甚至春节也不休息,有一年春节,他本来打算歇业,但想到春节期间生意好,便又出门了。
在王守义日积月累的努力下,“十三香”的销路得以打开。
“十三香”品质高,价格也便宜,一包才要1毛钱,加入饭菜中,味道异常鲜美,它逐步成为许多人家里做菜的调味必需品。
眼看着家里生意向好,王守义的儿子王银良选择辞职,与父亲一起管生意。
有儿子帮忙,王守义便想着把生意做大。
王守义将“十三香”的包装重新设计,并在1987年,注册成功。
接着,王守义就建立了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品加工厂,小作坊从此变成大工厂。
到了1998年,“王守义十三香”已经成为一个注册资金8000万、年销售额高达4亿、销售网点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的商业帝国。
但很少有人知道,一盒40克的“十三香”利润仅有8分钱,它完全靠着品质和“薄利多销”做到过亿销售额。
2003年,公司年销售额已达到5亿元。
同年,王守义去世了,在他弥留之际,他担心后人不好好经营企业,便立下“不上市,不玩资本运作,更不准做房地产”的规矩。
但事与愿违,他的规定还是被打破了。
王家第一个“出界”的人是王太白,家族的第三代。
他是集团第二代负责人王银良的侄子,被作为“接班人”培养。
在英国留学期间,王太白便拿着家里给的几千万,买下位于曼彻斯特的十几处房产。
本来他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投资实力,没想到,碰到了金融危机。英国房产暴跌,他手里的资金蒸发了2/3。
但他还是不死心,又将家族给的400万创业基金一股脑的砸进去,不出意外,王少爷彻底赔惨了。
后来,他只能低调回国,从事家族产业。
虽然王太白投资房地产未成功,却激起了王家后代原本“平静”的守业心,他们开始多番尝试,涉及到的行业包括金融、啤酒、造纸、包装、食品原料等。
而作为第二代领军人物的王银良,内心也蠢蠢欲动,他想要寻找更赚钱的门道。
2008年,澳门豆捞火锅风靡全国,它是将食材直接从工厂送到店铺的连锁模式,这给了王银良启发。
“十三香”一年能卖出上亿包,在餐饮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通过餐饮还可以促进调料的销售。
王银良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在郑州开了一家豆捞店。集团内部对此抱有极大的期望,并计划在全国开500家豆捞火锅店。
可现实情况并不像他们想象的美好,即便“十三香”在郑州的销量很好,名气也很大。
但这家火锅店开张后,一直没多少客人,两个月后,只能关闭店面,而500家店铺的计划也就此中断。之前参与火锅店项目的公司高管,也纷纷辞职离开了公司。
除此之外,“十三香”集团还有许多其它的“副业”,有建筑设备租赁、房地产项目、商贸公司、纸箱公司等,还和国内时尚品牌推出联名卫衣。
但这些项目到最后都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注册的公司也被集团逐步关闭注销。
“十三香”一次次的尝试多元发展,却又一次次的无功而返。王银良只好认命,回到主业,但这时的调料市场早已今非昔比。
2009年,中国外卖市场起步,小餐厅和连锁餐饮对复合调味料的需求激增。
2010年-2020年的十年里,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从35.5亿元,增长到了约1500亿元的规模。
各种调味料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冲入”市场。鸡精“巨头”太太乐占据了国内40%的市场份额,河南的仲景食品,靠着香菇酱,市值一度高达百亿。而“十三香”则被冲击到市场边缘。
为了挽回市场,王守义十三香开始回归本心,修炼“内功”。
2016年,集团新盖了一座现代一体化综合生产大楼,楼内安装了来自德国的高端设施,开启了智能化生产。
董事长王银良经过多年经营,意识到设备专业化是重要,但人才专业化更为重要。
他“大义灭亲”,在集团内实施“去家族化”措施。
他将财务、销售等核心岗位上的家族成员清退,采用外部招聘和内部选拔的方式补缺。随后又将高层中的一众亲戚解雇,找来职业经理人顶替,还通过成立公司的方式集权,压缩两个弟弟的股份。
这番操作后,公司内的家庭成员只剩下王银良,他一人独挑大梁,建立阶梯式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使企业的架构变得简单,业务更加专一。
接着,王银良便全身心扑在集团发展上,只要人在公司,他就会去食堂,与员工边吃饭边沟通。
员工反映的许多问题,他立刻解决,这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还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与此同时,“王守义十三香”在质量上的要求也从未放松。
当众多具有添加剂的调料品充斥市场时,“十三香”依然坚持不合格的原料不要,不合格的产品不卖。
“十三香”的花椒只能来自四川,辣椒只能来自海南,草果只能来自云南,大茴、桂皮来自广西,砂仁、山奈来自广东等,一旦发现来源不对,坚决不能入厂。
在生产车间内,有一条自主开发的大型纯天然调味品加工生产线,它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和生产动态质量监控。
一位十三香的供货商透露:“王守义对提供的原料要求很苛刻,对供货商采取‘分承包方评定制度’,每年考核评审,只要不达标,就坚决取消供货资格。”
经过一系列“补救”措施,“王守义十三香”的结果还算“乐观”。
在同行激烈竞争和疫情的双重打压下,2020年,“十三香”还是创造出20多亿元的营收。
不过,“十三香”的“复兴”之路还未结束。
“十三香”王银良曾说:“十三香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打假打出来的。”
“十三香”配料简单,人人易得,所以从80年代开始,市面上就存在众多假冒产品。对此,王守义认为假货伤害的不仅是品牌,更是老百姓的身体,他无法姑息。
从那时起,“十三香”集团用于打假的费用就超过2000万元,配合相关部门打假近百起。
集团还注册了“十一香、十二香、十三香丶十四香、十五香、十六香、十七香、十八香”的商标,以防假冒。
而如今,“十三香”的打假仍在继续。
同时,集团还在打破单一“爆款”上有所努力。
除了“十三香”,公司也推出许多其它产品,有火锅料、饺子料、鸡精、麻辣鲜等30多种调料,还注册了十一香、十二香、十四香、十三鲜、炖炖香等多个品牌。
不过,虽然产品种类丰富了,但却没有带来多少收益,“王守义”最受欢迎的产品还是经典的“十三香”。
数据显示,“十三香”虽只占其全部产品份额的一半,但公司近九成收益都是来源于它。
这对“十三香”的盈利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局面。
在电商兴起时,“十三香”也曾想进军电商,为此还成立电商公司,但这么长时间以来,却业绩平平。
而对比同类型的其他品牌,比如河南的仲景食品,不但线下市场给力,电商、直播平台更是出色,借着每瓶售价12元的香菇酱,仲景食品甚至登上了创业板。
“王守义十三香”没能抓住电商“红利”,只能依靠日益萎缩的线下销售。
纵观“王守义十三香”的发展史,小作坊起家,花费十几年做到行业顶尖,它所依靠的从来不是运气,而是质量和辛苦打拼。
就像王银良所说:“调味品属于小产品、小行业,没有多高的技术成分,必须踏踏实实,诚信最关键,我就是忠厚对人、对产品、对客户,我最大的靠山就是诚信。”
有句话说“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这不但是“十三香”的宗旨,更是我们中国企业需坚守的正道。
毕竟,质量才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最大底气。
-END-
参考资料:
华商韬略:《王守义十三香,怎么不“香”了?》
21世纪商业评论:《60岁创业,32年只做3块钱产品,靠8分利润年赚3亿!》
首席品牌观察:《十三香卖不动,不是年轻人的锅》
最华人:《匠心王守义:从小作坊到亿万商业帝国,却坚持32年不上市》
作者:汀兰
编辑:柳叶叨叨
三香变成“十三味”,安徽男子网购入坑,后悔贪图便宜没细看
妻子从来不做饭,安徽男子张建林便成为了家中的主厨,负责家人的一日三餐,最近家里的十三香调味料用完了,张建林本想去超市购买,但是又妻子说网购价格会更便宜。
抱着节省一块钱也好的想法,张建林便在拼夕夕上网购了3盒十三香,价格确实比在超市里的更加实惠,仿佛捡到了便宜似的,张建林心情一直很开心。
直到昨日网购商品到货了,张建林兴奋的跑去快递站点将包裹取了回来,回到家里迫不及待的将包裹打开,看到里面的3盒调味品,张建林却懵圈了。
< class="pgc-img">>只见王守义十三香,变成了“王记十三味”,一样的包装颜色,一样的字体,甚至连头像都模仿得唯美唯俏,都带着白帽子。
十三香变成了“十三味”,张建林哭笑不得,更是气愤不已。
安徽男子张建林没想到自己第一次网购调味品就入坑了,后悔当初购买时,一味地对比价格,贪图便宜没仔细看,原来包装根本是另外一个产品。
张建林拿出手机,将十三香和“十三味”的对比图片发布到了网络上,没想到很快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评论区留言更高达上千条。
有网友表示:“已笑喷,原本以为吕布天下无敌了,没想到还有十三味!”
也有网友表示:“这算啥,我前几天去拼夕夕买奥利奥,收到货发现既然是粤利粤,气得我一天没吃饭,找店家理论,反而被他大骂一顿,太可恶了。”
< class="pgc-img">>原来有这么多网友跟自己的遭遇一样,张建林顿时好受了一点,心中决定以后去拼夕夕购买一定要火眼金睛,要不然就不要买,不然的话一不小心就被坑了。
既然买都买了,直接扔掉太可惜了,于是张建林便打算用十三味来制作一道菜品,看看这个假冒的十三香味道到底如何?
红烧土豆可是张建林的拿手菜,其中就需要放入十三香,这也是张建林做这道菜品的秘密配方,有了十三香能够增加土豆口感层次,让人闻着香,吃起来更香。
< class="pgc-img">>首先将土豆切成菱形块状,放入冷水中清洗两遍去掉土豆表皮的淀粉,然后沥干水分。
其次锅中放入食用油,油温冒烟时,将沥干水分的土豆放入锅中进行油炸,大火炸3分钟左右,土豆变成金黄色时捞出控油。
最后,锅中放入切好的生姜蒜炒香,加入蚝油,生抽,老抽,切成菱形的青红辣椒,翻炒片刻,加入少许清水,放入食用盐,少许白糖,倒入油炸好的土豆,大火快速翻炒1分钟,加入“十三味”,继续翻炒2分钟即可出锅。
< class="pgc-img">>菜品色泽金黄油亮,张建林的厨艺功力确实很深厚,但是到底好不好吃还得看“十三味”给不给力?
张建林拿起筷子品尝了一口,发现根本就没有十三香的味道,以为是味觉失灵,于是叫妻子也品尝了一下,妻子跟他一样,表示没有以前的好吃:“香味不够浓郁。”
张建林又添加了一些“十三味”进去,发现还是没啥香味,这才打开包装配料表进行对比,发现“十三味”跟十三香的配料表完全就不一样。
张建林想骂人的心都有了,你坑人就算了,连配料都不如正品,还好意思拿出来卖?
< class="pgc-img">>张建林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下自己网购入坑的事情,号召亲朋好友们网购时一定要小心,其中有个朋友留言评论道:“别说了,我前几天在网购了一箱银鹭花生牛奶给我儿子吃,结果读三年级的儿子问我为什么包装上的字写错了?我拿起来一看,好家伙,银鹭牛奶变成了银鸳牛奶。”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你有哪些网购入坑的经历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class="pgc-img">料
>十三香”属调味料,厨房用品,佐料。
又称十全香就是指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
十三香”的配比,一般应为:花椒、大茴香各5份,桂皮、三奈、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
分开使用也可,如茴香气味浓烈,用于制作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气增加鲜味,使肉质细嫩;熏肉、煮肠用肉桂,可使肉、肠香味浓郁,久食不腻;氽汤用陈皮和木香,可使气味淡雅而清香;做鱼用三奈和生姜,即能解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相宜,香气横溢;熏制鸡、鸭、鹅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独特,嚼时鲜香盈口,满室芬芳。
< class="pgc-img">王守义十三香
>在我国最为有名的十三香品牌,恐怕要数王守义十三香了,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由王守义先生创始于1984年。公司占地27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注册资金8000万元,2008年年产值7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公司现有员工1000多人。
王守义十三香,以王氏祖传秘方"十三香"为基础,结合百年炮制之经验,以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保障,研制开发了"麻辣鲜"、"包子饺子调料"、"炖肉料"、"鸡精"、"炖鸡料"、"炖鱼料"、"凉拌菜调料"、"炸鸡料"、"精姜粉"、"孜然粉"、"海鲜调料"、"白胡椒粉"等40多个品种、100多种规格的王守义清真系列调味品。
早在50年代,兴隆堂的继承人王守义从祖父手中继承了这一秘方之后,在原配方基础上,不断挖掘中国传统调味品之理论,并加以实践、研究,根据特定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容纳中国传统调味和医疗保健为一体的食疗观念,将配方完善改进,并取名“王守义十三香”,延续至今日。
十三香调料是我们平时烹饪是常用的一种调料了,有了它,不仅方便,食物味道更加丰富浓郁,用十三香来做肉类,平时做红烧肉、炖肉的时候,在菜快出锅的时候加入适量的十三香,搅拌均匀,吃起来就更香了,十三香小龙虾也是非常风靡的一道菜,还有在做馅料,包子馅的时候放入十三香,做馅料的时候,不像炒菜,可以通过加热来吸收香料的味道,十三香来给馅料调味就很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