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视,没有故事,玲娜贝儿突然成为迪士尼新晋网红。
自2021年9月29日第一天在上海迪士尼出场亮相,玲娜贝儿的一举一动都在上热搜。截至10月26日,玲娜贝儿在微博上已有自己的超话、粉丝名和站姐,并收获了超20个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3亿,讨论超百万,抖音上带玲娜贝儿名字的播放超2亿次。
“流量”变现的故事再次在迪士尼上演。上架仅四天,玲娜贝儿的周边便迅速售罄,原价219元的玲娜贝儿毛绒玩具在二手平台上价格翻了两到三倍,而这也只是期货,一名迪士尼代购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官方已全线断货,补货时间不确定,至少需要两周以上。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上也出现大量玲娜贝儿的仿品周边,包括玩偶、抱枕、贴纸、钥匙链、发卡等不同种类,一只标注着“官方正品,即将涨价”的玲娜贝儿玩偶售价为130元,月销量已超2000件。
此前2021年9月20日,北京环球影城正式开业,门票正式对外发售的两个星期里,汹涌而来的购票游客甚至让环球影城的官方App和微信小程序一度陷入“瘫痪”。尤其是在经过国庆节假期加持后,北京环球影城的互动明星威震天突然走红,以其“话唠”特色,成为网络流量担当,频频上热搜,成为人人关注的“顶流”话题。
威震天。
迪士尼面临着各大主题乐园的冲击。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中秋节最受欢迎的景区排名,北京环球影城位列第一,广州长隆超越了上海迪士尼成为第二。
迪士尼感到了市场的寒意,为了应对竞争,它决定推出一个新网红:玲娜贝儿。目前来看,这个方法奏效了。
爆火断货背后:有网友买周边排队7小时
“啊啊啊啊,好可爱!”早上9点,上海迪士尼乐园探险岛已挤满了人,新晋“女星”玲娜贝儿一出场就收获一片叫喊声,玲娜贝儿挥动着双手向众人问好,并隔空送出飞吻,粉色毛茸茸的大尾巴,左摇一下,右摇一下。
在迪士尼官方的设定里,玲娜贝儿是一只充满好奇心、热爱思考、聪明的小狐狸,总能解开许多谜题。一次郊游里,达菲为了追蝴蝶跟米奇走散了,遇到拿着放大镜的玲娜贝儿。她认真分析达菲身上的草籽、蝴蝶、兰花等,为他找到了回去的路。
自第一天出场亮相,玲娜贝儿的一举一动都在上热搜。同时,“流量”变现的故事也再次在迪士尼上演,和星黛露一样,玲娜贝儿的玩偶、项链、保温杯、笔记本等周边在上架5天内统统断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微博搜索发现,有网友称,买首发玲娜贝儿周边产品时,排一次队就是4个小时。还有网友表示,4小时算什么,有人甚至排了7小时。
供不应求下,玲娜贝儿周边被哄抬高价。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二手平台上看到,目前挂出的大量玲娜贝儿玩偶,价格普遍在450元左右,更有卖家挂出现货1000元的“天价”。还有一些卖家表示可以原价代购,但是需要搭配店铺其它物品才能出售。
“需要在主页里挑1到2件喜欢的商品一起下单。”一名迪士尼代购表示,能原价代购是因为自己有年卡可以打折,购买玲娜贝儿需排队4个小时以上,自己只是赚辛苦费。同时,该代购强调,目前官方已全线断货,补货时间不确定,至少需要两周以上。
改娃服务也从星黛露转向玲娜贝儿,一位改娃圈的商家给记者发来价目表显示,玲娜贝儿整体改动价格320元,包含鼻子、调整嘴线、眼睛大小,加骨架和磁铁。同时,该商家表示,不单改部位,目前订单已排到1个月后,需要等待。
另一边,随着玲娜贝儿的爆火,电商平台上也出现大量玲娜贝儿的仿品周边,包括玩偶、抱枕、贴纸、钥匙链、发卡等不同种类,一只标注着“官方正品,即将涨价”的玲娜贝儿玩偶售价为130元,月销量已超2000件。
迪士尼新思路:如何用“本地化+碎片化”打造新网红
不同于“话唠”威震天出身于环球的经典IP《变形金刚》,以及迪士尼老牌IP米老鼠唐老鸭等拥有众多影视作品,玲娜贝儿并不是迪士尼影视剧的产物,只是达菲的一位新朋友。
诞生于2002年的达菲,开始只是一个没有名字的普通玩偶熊,2005 年,迪士尼为这只小熊赋予了名字和简单的故事背景,成为米奇最爱的玩具熊。后来迪士尼对这一系列进行拓展,雪莉玫(2010)、小猫杰拉托尼(2014)、兔子星黛露(2017)、小狗可琦安(2018)、乌龟奥乐米拉(2018)相继出现,以达菲在各地认识的朋友的形式加入达菲家族,并将这些故事写在每个乐园销售的玩偶标牌上,不断强化人们对于达菲家族的认知。
而玲娜贝儿的爆红,则离不开迪士尼对于乐园经济的有意策划。9月17日,上海迪士尼官宣玲娜贝儿亮相的消息,同时放出玲娜贝儿的故事预告片,还将探险岛内达菲和朋友们的主题餐饮及购物场所—部落丰盛堂,打造成为玲娜贝儿的专属空间。
“这是亲闺女。”小兰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她看来,玲娜贝儿是在上海迪士尼全球首发,目前是上海限定,其他地区要到明年才上。同时玲娜贝儿还有一个其他IP没有的特点:会说上海话。这给了众多拥趸一个心理暗示:玲娜贝儿是个上海小囡。
迪士尼特供中国市场的意图也非常明显。2020年,畅销款玩偶星黛露推出中秋限量版,如今玲娜贝儿更是上海首发。
9月29日,玲娜贝儿第一次出场,迪士尼为其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米老鼠、唐老鸭、达菲家族等迪士尼热门人物列队等着她的出现。当日“上海迪士尼多了一只小狐狸”“新晋女明星玲娜贝儿来啦!”等词条登上热搜。
随后,金晨、赵露思、袁冰妍、周雨彤等不少明星也纷纷在社交平台晒与玲娜贝儿的玩偶合影。各大网红博主也纷纷打卡迪士尼,随时捕捉玲娜贝儿最新动态。
在社交网络上,也出现不少玩偶和游客的互动视频,在这些视频演绎中,玲娜贝儿增加了许多新人设,不喜欢被叫“儿儿”、爱做美甲、会说上海话、看到游客和“星黛露”互动会吃醋,甚至营造出内卷、竞争、姐妹花等话题。
“开始觉得玲娜贝儿平平无奇,但是看一些互动视频,发现有魔力,越来越喜欢它”。小兰告诉记者,从视频中可以感觉到真人一样的情绪,比如,它被人叫做“儿儿”时会捂住耳朵,说买iPone 13时会手舞足蹈。
“笑不活啦”“美女疑惑”“886”“气呼呼”……简单文字配上各种动作和卖萌表情,玲娜贝儿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被网友做成了动图,成为表情包、短视频等在各个微信群和朋友圈之间流传。
所有这一切都非常“碎片化”,单独来看没有太大意义,但逐步积累之下,每个人心目中的玲娜贝儿形象越来越清晰。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了一千个玲娜贝儿,“碎片化”细节与话题在每个拥趸心中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可爱形象。
小兰表示,自己知道玲娜贝儿是效仿流量明星来打造,这些只是营销手段,但自己并不在意这些,也不在意玲娜贝儿这个IP能走多久。在对话结束,小兰还给记者分别发了两个玲娜贝儿用手指发射小爱心和双手比心的表情包。
截至10月26日,玲娜贝儿在微博上已有自己的超话、粉丝名和站姐,并收获了超20个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3亿,讨论超百万,抖音上带玲娜贝儿名字的播放超2亿次。
“看到玲娜贝儿和粉丝拉钩钩做约定的互动,我决定今年也去打卡。”王小姐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己被玲娜贝儿圈粉后,便购买了迪士尼的门票,
符合Z世代心理:消费目的是愉悦、解压、时髦
华安证券《新消费行业2021年度策略报》显示,Z世代新兴消费群体不再特别计较“一分钱一分货”的物质性满足,而更注重精神需求与全方位的消费体验,更多消费以获取愉悦、减少负面情绪为目标。报告指出,令人开心的产品外观、品牌故事、内容等,以及助人解压的冲动消费过程本身都逐渐成为时下用户增量消费的重要因素。
玲娜贝儿现象与盲盒经济的成功如出一辙。2016年泡泡玛特大火带动盲盒经济野蛮生长。通过打造和顾客共情的能力,让顾客购买它们基于情怀、潮流或是喜欢,但后期由于盲盒IP开发创新性不足,只是在重复老故事情节,导致目前市场出现“疲态”,需要新的“故事”出现。
在玲娜贝儿之前,星黛露同样无IP、无故事,仅仅以可爱出名。玲娜贝儿出现后,原先站C位的星黛露在合照排位中“镶边”,网友调侃为“过气女明星”。而在二手市场,原先需要出价两到三倍才能买到的星黛露周边,如今也恢复原价。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在公开平台表示,“有人说小黄人、米老鼠是好内容,但似乎也没有人能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讲一个米老鼠或者小黄人的故事,很多IP是通过表达情绪和状态,来让你喜欢这个形象。”泡泡玛特副总裁司德认为,信息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过重的故事内容会制造天然的门槛,没有故事的形象化IP反而更易被人接受。
与迪士尼一贯的内容驱动IP模式不同,玲娜贝儿则是朝着“扁平式IP”模式的发展,出圈也是依靠碎片化的人设标签,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玲娜贝儿经常蹦蹦跳跳出现在乐园一角,她会拔剑保护粉丝,会把头上的羽毛当毽子踢,而当粉丝提出要给她买 iPhone 13,会在现场开心跳起来,同时,还会跟进热点,玲娜贝儿和星黛露被贴上了“贾玲和张小菲”的标签。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迪士尼主题公园业务的收入分为五大类,包括门票、商品/食品和饮料、度假区、商品授权与零售、公园牌照及其他。其中,商品授权与零售占比最大,达到25.36%;门票收入位居第二,占24.37%;商品、食品和饮料以及度假村的收入约占20%。而园内商品二次消费收入,主要依靠迪士尼强大的IP护城河。2019年美国10大头部IP全部来自迪士尼,其衍生品的收入是纯内容收入的4.2倍。
在迪士尼整个商业结构中,分别为媒体网络、主题公园及度假村、影视娱乐、消费品以及互动娱乐这五大业务板块,IP是绝对的推动作用。
但上游的内容创作,尤其是动画特效的制作成本,制作周期长,导致成本端的投入巨大。2006年1月,迪士尼宣布以74亿美元收购皮克斯工作室,2009年迪士尼以42.4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漫威, 2012年11月又收购了卢卡斯影业,之后,《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和漫威的英雄们,纷纷在迪士尼乐园里落地,成为重要的主题游乐设施。
不过与高价收购的ip不同,“达菲和他的朋友们”的出现,就完全依托于迪士尼乐园。泡泡玛特的首席消费者运营官周树颖曾表示,艺术家玩具 IP 的魅力不在于文化或故事,而是艺术家设计的形象,它的形象能打动用户是转化购买非常关键的一环。
据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消息,开园五年来,园区已接待游客超过8300万人次,累计售出毛绒玩具超过577万个,星黛露更是广受欢迎,若将度假区售出的所有星黛露主题商品叠加起来,总高度相当于119座珠穆朗玛峰。
迪士尼做出选择:中国市场日益重要
迪士尼还面临同行们的激烈竞争。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中秋节最受欢迎的景区排名,北京环球影城位列第一,广州长隆超越了上海迪士尼成为第二。除此之外,据媒体消息,中国首家乐高乐园,即四川乐高乐园度假区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开园。而有多个影视IP的华谊兄弟、长城影视、光线传媒,都曾宣称要 “再造一个迪士尼”。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在对主题公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现下的全球疫情环境中,中国的防疫状况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主题乐园的稳定开业。当下,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
迪士尼三季度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4.5%至170.22亿美元,净利润扭亏为盈,达11.23亿美元。其中,由于相关乐园和度假村的重新开放,乐园、体验和产品营收从上年同期的10.7亿美元增至43.4亿美元。
另一方面,香港迪士尼连续6年都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香港迪士尼2020年全年收入下跌76%至14亿港元,全财年录得净亏损27亿港元,为开园以来最大亏损。东京迪士尼2020年实现营收1705亿日元(15.64亿美元),同比下降63.3%,归属于母公司利润为-541亿日元(4.9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实现盈利622亿日元。
东京、香港迪士尼营收锐减,上海迪士尼分流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中国市场对迪士尼已经日益重要。
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2019年,迪士尼将作为终局之战的《复仇者联盟4》全球首映仪式在上海举行。2020年,推出真人电影《花木兰》。在“中国公主”之后,又首次推出“中国超级英雄”—《尚气》。
日前,迪士尼召开线上亚太内容发布会所公布的2022片单中,更是出现多部内地剧集,其中包括柠萌影业、优酷等平台出品,周迅、黄磊等主演的《小敏家》,腾讯视频的头部剧集《庆余年2》,以及与于正强绑定的古装剧《珍馐记》。
可以预见,类似玲娜贝儿这样针对中国市场打造的网红,还会在迪士尼的营销推广中不断出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
耕IP开发、贴近市场需求、摆脱门票依赖——
主题公园产业如何“拔节生长”
光明日报记者 姚亚奇
抢票致官方App和小程序崩溃、“话痨”威震天成为“网红”、排队6小时购买玲娜贝儿周边商品……近日,北京环球度假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主题公园的热度空前高涨。
主题公园的火热不止于此。目前,一系列主题公园建设项目正在推进——乐高乐园、派拉蒙主题乐园将进入中国;华强方特、海昌海洋公园等将在各地建设乐园项目。主题公园为什么这么火?如何做好IP开发?未来将形成怎样的发展模式?在“拔节生长”的路上,国内主题公园将给出怎样的答卷?
国庆期间北京欢乐谷推出丰富多彩的街头演艺活动。光明日报记者姚亚奇摄/光明图片
主题公园为什么这么火
案例
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北京环球度假区平均单日入园人数超2.5万人次,入园游客排起长队;在北京欢乐谷,国庆首日游客接待量达5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幅近100%;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也迎来客流高峰,许多热门项目排队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
“园区游客非常多,一些热门项目排队时间基本都在110分钟以上,只能等人少时再冲去排队,插空去玩儿。”一位在10月6日“二刷”北京环球度假区的北京游客告诉记者。
主题公园为什么这么火?对影视IP的喜爱、沉浸式体验、好玩的项目、适合拍照等是很多年轻人“打卡”主题公园的理由。“功夫熊猫、哈利·波特、小黄人都是我熟悉的IP,乐园能够提供沉浸式游玩体验,这样的主题公园在国内并不多见,何况就开在了‘家门口’。”北京市民高剑告诉记者,他已经定好了去北京环球度假区的计划。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分析指出,作为国际一流的主题公园之一,北京环球度假区承载着游客的新期待,刚开园的首期效应,也让游客对乐园充满好奇心和热情。此外,疫情影响了游客的世界流动,国内主题公园承接了大量旅游需求。主题公园的品牌和IP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乐园通过场景再现,打造沉浸式娱乐场景,受到游客青睐。
大众点评通过线上数据统计,展示了今年“十一”假期10个城市典型热门“新”景点,北京环球度假区位列热门景点之首。主题公园市场的火热,不仅体现在环球、迪士尼等主题公园。从今年中秋假期到“十一”长假,游客对主题公园的体验需求被激发。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假期国内Top50主题公园总出票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近两成。
与依靠IP吸引游客相比,以北京欢乐谷为代表的主题公园的游客群体,与身着魔法袍奔赴环球影城、带着卡通发箍前往迪士尼的游客有着明显区分。对IP不熟悉的青少年、专注体验项目的年轻人和亲子游客在这些乐园里找到了“单纯的快乐”。
林焕杰分析指出,不同体量的主题公园覆盖的客源地范围也有所不同。近年来,北京欢乐谷游客主要来自北京本市,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选择。随着环球影城开园,北京欢乐谷承接了溢出的游客需求,配合年卡等促销手段,带来了游客量的增长。
从整个市场来看,林焕杰表示,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主题公园成为人们释放旅游需求、甚至释放工作压力的重要选择,国内主题公园市场潜力巨大。环球影城、迪士尼等依靠知名IP吸引游客,欢乐谷、长隆等乐园也通过增加游乐项目、特色活动、促销手段等提高了吸引力。
在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游客体验霸天虎过山车。新华社发
主题公园的“财富密码”是什么
案例
买齐一套“霍格沃茨的入学装备”要多少钱?一份购买乐园周边产品的花费清单在网上受到广泛关注。据悉,在北京环球度假区哈利·波特园区,购买一件魔法袍需要849元、围巾需299元、魔杖需349元。
“我买了一件魔法袍,还有领带、魔杖和学院徽章。”景区内,一位身穿魔法袍的游客告诉记者,因为很喜欢这个IP,所以购买了很多相关文创产品,除去门票费用,在园内购物、吃饭还花费约两千元。
在上海迪士尼,近期推出的以小狐狸玲娜贝儿为灵感设计的商品也激发了购买热潮。“早上8点就开始排队,到11点半还没进入世界商店。”网友晶晶分享了她购买玲娜贝儿系列商品的经历。新IP为迪士尼带来了异常火爆的消费热度——很多人还没进到商店内,一些商品就已经售罄;有的游客为了购买相关产品,排队6个多小时。以玲娜贝儿为IP,迪士尼打造了一系列主题商品,包括毛绒玩具、发箍、背包等,还推出了玲娜贝儿主题餐饮体验。
像玲娜贝儿这样成功的IP运营对迪士尼而言并非个例,从近年来新推出的星黛露、达菲熊,到米老鼠、公主系列等经典形象,一批批新老IP成为迪士尼开发文创产品、玩乐景点的“财富密码”。哈利·波特、小黄人等电影IP的文创产品,功夫熊猫主题房间,神偷奶爸角色互动早餐体验等,也是北京环球度假区吸引游客消费的卖点。
对IP的成功运营,让主题公园构筑起包括文创商品、玩乐景点、酒店、餐饮等在内的综合性、多元化商业体系。数据显示,在北京环球度假区,主题游览收入只占业务总收入的30%,其余收入来源是由主题公园娱乐设施带动而产生的关联产业盈利。园区酒店、餐饮以及商品零售收入占据了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收入来源的最大比重。而与之相比,国产主题公园的收入约有80%依赖门票收入。
IP的带动能力为什么这么强?林焕杰分析指出,国外主题公园的许多IP,例如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阿凡达等,经过了长时间设计策划、拍摄制作。影视作品上映后,再转化成主题公园的实景娱乐项目,具有很好的粉丝基础。此外,在IP转化上,上百亿的投资规模、精细的开发制作等,是其开发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打造一个旅游度假区需要和当地的文化和消费者产生共鸣,这是一个共创的过程。”北京国际度假区有限公司主题公园和度假区管理分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苗乐文指出,北京环球影城不是环球IP的简单复制,其设计和开发过程糅合了本土洞察,更贴近市场需求。在北京环球度假区,功夫熊猫、小黄人、变形金刚等IP设计,融入很多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元素。设计团队设计制作了1000多种中国专属的电影主题纪念品,包括小黄人十二生肖系列等。
此外,选址对主题公园能否成功运营同样重要。林焕杰指出,主题公园选址要考虑文化、经济、气候、交通条件等因素。北京、上海等地在这些方面具有极大优势,除了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周边市民旅游需求较高、消费能力较强,城市能够辐射到全国范围内的消费人群,这些因素为主题公园的火爆提供了保障。
在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游客欣赏未来水世界特技表演。新华社发
本土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案例
在旅游市场需求拉动下,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数量快速增长,熊出没主题乐园、“千古情”系列主题公园、欢乐谷等一批主题公园在各地建成,为游客带来丰富多样的游玩选择。
国际品牌主题公园的火爆,使中国本土的主题公园品牌也受到更多人关注。然而,在运营方面,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339家主题公园中,有25%亏损、22%持平、53%盈利。
近一半无法盈利的数据,是否反映出主题公园面临着运营困境?林焕杰表示,当前,许多头部的国内公园品牌仍有较好的市场号召力。中国主题公园的市场空间非常大,未来国内品牌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从品牌来看,在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以及国内著名品牌不断转型升级迭代之后,国内乐园品牌会经历淘汰和转型的过程,这对整个产业发展而言是有益的。
随着国内游客对深度游、文化味、个性化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主题公园品牌如何弥补短板,提高吸引力?
与火热的国际品牌主题公园相比,IP开发的欠缺明显成为国内主题公园的短板。受IP运营短板限制,国内主题公园主要依赖门票收入,收入模式还较为单一。林焕杰表示,一些国内主题公园的IP缺乏底蕴和认知度,依靠小说、传说作为IP,没有通过影视作品与观众形成情感交流,观众很难产生期待。此外,投资规模、乐园规模、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小,研发策划周期相对较短等因素都限制了国内主题公园的进一步发展。
林焕杰指出,在IP开发方面,首先要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做好市场调研,将IP转化成适合的游玩模式。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客户群体,做好乐园项目的搭配。要深挖传统文化元素,加大研究力度和资金投入,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不少主题公园开始注重IP打造。依托“国民IP”熊出没,华强方特主题公园成为最受国内游客欢迎的主题公园之一。目前,其高科技主题公园数量全国第一,游客接待量位于全球前五。而除了知名动画IP,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为主题的乐园对游客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国庆期间,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国庆主题活动“民族探秘记”,推出沉浸式、全景式藏族文化视觉盛宴《扎西德勒秀》陕北十月丰收节,红色记忆主题演出等活动,吸引了亲子游、周边游游客的关注。
除了弥补IP短板,高科技、多元化、融合性将成为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方向。林焕杰表示,未来,主题公园产业将向度假区化发展,成为一个涵盖景区、酒店、商业等在内的综合体,可能还将带动起康养小镇、体育小镇以及其他大型商业区的建设、发展。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7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快乐的含义可以在牛津词典、新华字典上寻找,但快乐的样本,我想在上海,在迪士尼。”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从上海迪士尼身上,可以看到快乐的这些变化——快乐是不分年龄的,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快乐是可以创造的。”
6月13日,《2024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在上海迪士尼发布。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值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开幕八周年之际,6月13日,第二版《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在上海迪士尼发布,一场座谈会也围绕报告和旅游产业展开。
澎湃新闻(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获悉,自2021年5月发布首份《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后,中国旅游研究院此次推出的《2024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优秀实践与运营理念为蓝本,以度假区过去八年间的消费者洞察研究为基础,解读当下旅游行业涌现的新热点、新现象、新趋势,分享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对于快乐旅游的洞察与经验,研究其如何持续不断地带给人们快乐与惊喜,引领文旅行业伙伴共同推进“快乐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高情绪价值正成为旅游目的地出圈的流量密码,为参与者带来了更多的松弛感,平替旅游、反向旅游、治愈旅游热度高涨就是这些信号传递给旅游市场的直接显现,是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彰显个性和追求自我的多样化呈现。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截至2023年12月20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已接待游客超过1300万人次,创下开幕以来的客流纪录。2023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客源地主要仍为长三角地区。与2022年相比,2023年来自珠三角地区的游客量增幅最为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银发一族的出游热情和出游需求成为文旅新势力。数据显示,自2016年开幕以来,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银发族游客成为重要的游客群体之一。其中,相较于疫情前的2019年,上海迪士尼乐园2023年的老年人一日票和二日票的游客量增长了约75%。
情绪价值逐渐成为消费者出行游玩重要的驱动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现场交流
在座谈会上,戴斌指出,中国旅游业正面临从低层次需求向高品质和多样化需求的转变,一个市场下沉、需求升级的大众旅游新时代已经到来。
《2024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解读
游客的体验需求呈现由表及里的深刻变化,即从表层的身体愉悦向内在的身份、归属、自我意识等方面不断探求。旅游不再仅仅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的单一休闲方式,情绪价值逐渐成为消费者出行游玩重要的驱动力和主导因素,并且从多方面对消费心理、消费决策和行为产生作用。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带动下,以乐园所在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为核心区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在2023年创下了客流纪录——包括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比斯特上海购物村、生态园等主要景点在内的整个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全年客流量高达2562.7万人次。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消费者洞察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超过4099万人次观看了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现场娱乐演出——包括其标志性的“奇梦之光幻影秀”、“米奇童话专列”花车巡游、“米奇妙游童话书”、“风暴来临:杰克船长之惊天特技大冒险”、“冰雪奇缘:欢唱盛会”等演出,而此数据还未包含度假区的季节限定演出(如春季限定的“迪士尼彩色庆典:街头派对!”、冬季限定的“迪士尼奇幻冬日巡游”等)的观看人次。
其中,上海迪士尼乐园标志性的日间主题花车巡游“米奇童话专列”在2023年的观看人数超过1021万人次——意味着几乎每一位来到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游客都观看了这一充满欢歌笑语的演出。
约三分之一游客因“疯狂动物城”新园区而前来度假区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消费者洞察数据显示,度假区凭借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情感连接与共鸣,让游客愿意再次游玩的意愿高达85%。此外,2023年相较2019年,游客愿意将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荐给他人的意愿在原有高比例的基础上增长了11%。
持续创新对于主题乐园乃至文旅行业而言均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让游客常玩常新。2023年底刚开幕的新主题园区“疯狂动物城”无疑是迪士尼近年来最重磅的“上新”。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消费者洞察数据显示,97%的受访游客在到访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之前,就已经知晓“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其中约三分之一表示,该新园区吸引他们来到度假区游玩。
八年来,上海迪士尼没有停止过扩建的脚步。2018年4月2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第一个扩建项目 “迪士尼·皮克斯玩具总动员”开幕,给游客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景点、娱乐演出、餐饮和商品体验。在“疯狂动物城”开幕后仅3个月时间,度假区又宣布了毗邻该主题园区的新景点也已开启前期建设准备工作。除了主题乐园内的新园区新景点,度假区的第三座迪士尼主题酒店也已于2023年8月破土动工。
值得一提的是,华特迪士尼公司在2023年9月投资者峰会上宣布,将于接下来的十年在迪士尼体验板块投资600亿美元用于乐园的扩建及游轮业务的发展,这相当于是过去十年投资总量的翻番。
“玲娜贝儿”等相关微博话题共收到35亿阅读
《报告》特别指出,迪士尼朋友让游客找到心灵归属感和情感共鸣。
据迪士尼官方统计,过去8年间,60多位新的迪士尼朋友先后亮相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以2021年来到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玲娜贝儿为例,小狐狸一亮相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便迅速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川沙女明星”“川沙妲己”。
玲娜贝儿自亮相以来,人气居高不下,相关话题多次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截至2024年6月,新浪微博上“玲娜贝儿”和“小狐狸玲娜贝儿”话题已收到共35亿阅读和1100万网友讨论。
而在2023年3月6日,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发布与迪士尼朋友近距离互动体验回归的消息之后,#上海迪士尼恢复迪士尼朋友拥抱等互动#的话题便被粉丝创立并立即登上新浪微博热搜第一,该话题的阅读量高达3.2亿。
游客对迪士尼朋友的热情也反映在旅游平台上。据携程平台数据,截至官宣当日中午12点,上海迪士尼门票热度环比前一日大增350%,周边酒店热度环比前一日大涨超过260%。
《2024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展示面板
银发一族的出游热情和出游需求成为文旅新势
上海迪士尼的受众都有谁?
《报告》指出,核心家庭(已婚夫妇和未婚子女两代组成的家庭)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核心客群之一。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消费者洞察显示,以强化和增进情感关系为导向的文旅活动正成为一大趋势,核心家庭希望通过旅行来提升与家人的感情,并表达爱意。
此外,带有寓教于乐属性的旅游活动是核心家庭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的重要考量因素。由于家庭关注的重心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上,增进感情和开阔眼界成为学龄中家庭出游的主要诉求。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消费者洞察显示,带孩子的核心家庭认为度假区的游玩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显著益处,不论是在积累知识、开阔眼界,还是在性格培养等软技能发展上,都大有裨益。
2023年,在上海迪士尼的游客构成中,不带小孩出行的游客组合和带小孩出行的游客组合平分秋色。此外,30岁以上的不带小孩的家庭游客出行占上海迪士尼乐园游客的约30%。变化的家庭人员构成、加剧的人口老龄化,以及消费者认同感的迁移,让年轻人愈发热衷于在各种兴趣社群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寻找情感共鸣。
此外,上海迪士尼度假区针对年卡用户的调研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年卡用户平均一年“打卡”乐园12次;年卡卡龄最长是从2019年1月年卡发布开始便一直持有;年卡的平均持卡天数超过700天。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公共事务及传讯副总裁王凯发言
架起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1年1月19日,上海市消保委针对上海50家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景点展开景点数字化服务调查,发布了《上海热门文化旅游景点数字化服务评价报告(2020)》,其中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数字化服务位列榜首。
《报告》显示,除了对主题景点、娱乐演出等方面的技术更迭与创新应用,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和提升游玩综合体验感为出发点,上海迪士尼也不断进行创新探索。从行前线上购票、规划出行到来到乐园绑定门票、定位景点路线,85%以上的游客在来上海迪士尼乐园前就打开度假区App使用。
上海迪士尼运营建设中也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开展科普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度假区不仅设立了环境教育基地和垃圾分类示范点,还整合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自然教育活动,如减塑行动、观鸟和亲子故事会,以增强公众对环保的意识;同时,通过发布各类生态地图和举办地球月活动及自然保护论坛,鼓励公众减少环境足迹并采取积极行动保护自然。
不仅如此,上海迪士尼乐园还架起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曾在2023年12月“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开园之际会见华特迪士尼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并表示“上海迪士尼项目是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实践样板”。在2023年8月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行程中,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便是其中一站。雷蒙多参观了上海迪士尼乐园内的无障碍设施及服务,与游客热情沟通和互动,并在行程中偶遇了一位装扮成玲娜贝儿的7岁小女孩。这位迪士尼小粉丝模仿玲娜贝儿经典的摇尾巴动作与雷蒙多互动,为这次国际交流增添了一抹温情和欢乐,也再次体现了上海迪士尼“民间外交名片”的重要地位。
“传统意义上的‘乐园’是专门为孩子们打造的,而迪士尼突破了这种认知,并开创了让每一个人都能在主题乐园里发现快乐的趋势。”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公共事务及传讯副总裁王凯(Murray King)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