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9日,市市场监管局举办2023年上海市质量认证系列宣传体验周启动仪式,并开展了“质量认证进校园”“绿色餐饮服务体验”等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有机消费白皮书2023》;签署“绿色倡议宣言”;向学生代表赠送质量认证系列科普图书;上海红子鸡美食总汇有限公司(红子鸡凤凰楼)、丰收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丰收日豫园店、丰和日丽蟠龙天地店)2家本土中式餐饮企业获颁全市首批绿色餐饮服务认证证书。
市市场监管局以“标准+认证”手段,在全国首创中式正餐绿色服务认证。该认证覆盖了中式餐厅正餐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指标验证评定餐饮企业在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消费者饮食健康安全最优化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以及达标等级,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着力推动餐饮行业企业以绿色驱动未来发展。
“标准+认证”,覆盖餐饮服务全过程
在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和指导下,由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联合相关认证机构、餐饮企业编制《绿色餐饮服务认证要求》团体标准,并于今年6月发布。该标准在国家标准《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及上海市地方标准《绿色餐厅管理规范》的基础上,采用服务蓝图技术,运用服务接触理论,从环境、资源、能源和服务品质四个方面,细化每个服务接触点上的绿色餐饮行动目标和可量化指标,将食品安全、低碳环保和健康饮食的经营理念贯穿于餐饮企业采购、仓储、加工和服务多个环节。绿色餐饮服务认证结果分为 5 个等级,从低至高由 A 级至 AAAAA 级。经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推荐,首批2家中式餐饮企业主动申请,由依法取得服务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相关法规,对照绿色餐饮服务认证等标准,经过现场管理审查、服务特性测评等方式核查评定,获颁全市首批绿色餐饮服务认证证书。
设定量化指标,引导企业承担降碳减排社会责任
要达到中式正餐绿色餐饮服务认证要求,企业必须在餐厅选址与设计、建材使用与施工、运营全程的能源管理等环节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绿色餐饮服务认证设定了包括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等量化指标、能源消耗占营业收入比例、食材出成率等一系列可量化指标,指引餐饮企业杜绝环境污染超标事故,提高食材出成率和菜品质量达标率,减少食物和食材浪费,减少餐厨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产生和油烟排放等。以特大型饭店红子鸡凤凰楼为例,其于2022年完成整体改造升级,厨房排风系统可根据实际负载自动调整转速,比普通设备节能35%;热水器用能从天然气改为电能,节能10%-15%。2023年以来,红子鸡凤凰楼店能源消耗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3%,超过绿色餐厅地方标准4%的要求;食材出成率为68%,优于行业水平。
聚焦服务细节,处处融入绿色低碳理念
按照标准要求,餐饮企业需要在接待服务、餐厅环境布置、迎宾入座、就餐服务、结账和收尾等每个与消费者接触的服务细节中,通过环境展示、物品使用、引导宣传等方式,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如:预约时提醒绿色出行;点餐时提示适量点餐,主动推荐小份菜、拼盆菜;提倡光盘行动和食物打包,提供可降解餐盒等,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高质量的绿色餐饮服务。丰收日集团以丰收日豫园店和丰和日丽蟠龙天地店推行绿色餐饮服务为切入点,逐步在集团所有餐厅推行使用可降解餐具打包盒,目前集团使用率占比已达32%。此外,按照标准要求,在认证过程中,还应严格核查餐饮企业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立情况,督促餐饮企业实现绿色低碳服务与保障餐饮健康安全并重。
供稿:市局认证处
在看点这里
—“遇见小面”十周年品牌创新发展研讨会侧记
创业、创新、坚持,这就是一家中式餐饮企业从0到1,从1到N的不断进化与发展之路。
2024是遇见小面的第一个十年。十年前,遇见小面以独特口味的重庆小面在中式餐饮赛道崭露头角,十年后,它成为了行业的代表标杆。
在十周年这个特殊节点,遇见小面于7月3日在广州组织了十周年品牌创新发展研讨会,邀请了众多资深媒体、行业大咖一起探究遇见小面发展与沉淀,探讨中式餐饮赛道新趋势与新机会。
< class="pgc-img">>遇见小面:从一家店到一家企业,再到一个品牌
遇见小面以重庆小面作为企业的超级引擎,打造出一个享有盛誉的商业版图。秉承着把一件小事做好,让更多人不在重庆,遇见小面。2014年,第一家遇见小面开业,2024年,第300家遇见小面完成落地。重庆的味道与人文乘“面”遍地开花,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都能遇见小面。
时至今日,遇见小面已成为餐饮细分品类的代表标杆,获得沙利文认证2023年中国重庆小面销量第一、中国豌杂面销量第一、中国酸辣粉销量第一,在市场、行业、消费者中都获得了高度的认可和好评。经过十年的发展与沉淀,遇见小面已从一家街边小店,变成了一个价值品牌。
< class="pgc-img">>退潮期下,餐饮企业如何逆潮而行?
当记者问及遇见小面是如何在快速增长的中式餐饮市场中立足并持续创新的时,遇见小面相关负责人说主要依靠品类创新带动场景增长及全时段经营突破中式快餐瓶颈。
据悉,在中式面馆餐厅中,遇见小面增加更多的重庆特色餐饮,例如小锅冒菜,不仅带来新的就餐选择,更打开了多人食的就餐场景。目前已经有40+门店24小时全时段经营,餐品包含早中晚宵夜等全时段供应,极度挑战品牌的运营能力,在中式连锁餐厅中鲜有先例。
依靠建立品牌护城河,坚持长期主义理念、发展数字化手段支撑遇见小面稳健发展,穿越十年发展周期。在疫情冲击、行业资本退潮、闭店潮席卷的挑战下,遇见小面的营业额以及门店数量都保持了逆势增长,这是一场企业内驱力的压力测试,遇见小面响应了,也扛住了,还进阶了。
行业在变,消费在变。探讨会现场还指出「消费风向标已发生变化:饮食消费并没有降级,而是进阶了。」
疫情突发、国际局势震荡、经济增速放缓等触发的环境大变化,引起了大众对不确定性的焦虑与思考,消费精致化、悦己化转向理性化;社交平台的高速发展,加速了餐企信息透明化,菜品、口碑、特色、服务等都被一览无余;外卖团购的习惯性使用,导致消费者产生价格高敏感,大众饮食消费习惯进入了新阶段。
饮食消费从最初“吃得饱”升级到“吃得好”再进阶到“吃得爽”。从只需要满足口腹之欲,到“身心并感”,餐品品质、口味、平价、服务是基准,能否提供情绪价值、文化认同、社交货币等因素都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去年爆火的淄博烧烤就是例子,烧烤消费力强劲,带动了千亿GDP。小小烧烤不仅带来美味,还疗愈了大家的情绪伤口,提供了社交价值,在吃货经济下,吃的就是一个“心价比”。
用扩张打市场的1.0阶段已过去,中式餐饮行业进入了向内深耕的2.0阶段。
当下,餐饮行业壁垒降低、赛道拓宽、品类增加,饮食偏好粘性度降低,加速了品牌迭代与行业竞争,降低了餐企发展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门店扩张的市场效能失灵。中式餐饮1.0阶段在退潮,新的餐饮环境推动着餐企向2.0觉醒。
在2.0,企业核心竞争力要从“数”转向“质”,品牌内驱力成了重要的“造血器”。通过聚焦品牌护城河构建,坚持以创新和技术维持品牌生命力,才能在行业里尽早取得较大的先发优势。资本输血只是一个阶段,只有将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合力,才能避免成为“裸泳”的一员。
用“小步慢走”通过一场韧性考验
2021年是中式餐饮赛道的融资大年,遇见小面也完成了它的第五轮融资,在短短3个月内估值翻了3倍。面对品牌一片红利信号时,遇见小面没有选择“大步快跑”的资本扩张战略,而是屏蔽市场喧嚣急躁的声音,用“小步慢走”走自己的道。
“三三得久”是遇见小面长久坚持的战略公式,“3”打磨“3”建设,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以品牌内驱力做长久性高增长。
“3打磨”分别为:打磨产品品质,围绕品牌文化DNA构建“超级大单品”重庆小面、碗杂面、酸辣粉,将花旦单品做成“精品”口味;打磨产品矩阵,围绕重庆江湖小馆特色,加入烧烤、抄手、小吃、小锅冒菜等“少而精”的小单品,不断优化提高复购率,同时切入零售线,打破饮食场景的局限性;打磨经营模式,满足用户场景与情绪需求,拉伸经营时间段,打造具有特色的“全时段面馆”,早餐678、嗨5工作餐、9.9下午茶、7点半夜市、24小时营业店的推出,不仅能提高门店业绩,还成为了品牌差异化。
“3建设”:供应链建设,发展轻资产减压模式,与成熟完善的供应链企业打通合作,设计“丰而不杂”的专属供应体系;品牌建设,坚持讲好一碗重庆文化的小面故事,多形式内容触达用户。跨界联名进行圈层打通,日常内容构建社交场域,公益践行传递小面温度,用好内容、好行动持续深耕小面文化以及企业精神;智能建设,搭建数字化系统,引入智能化厨具,持续优化门店运营、会员体系、顾客体验、员工培训、产品标准等。
在“闭店潮”期间,窄门餐眼显示,2021年-2023年,遇见小面新开门店分别为55家、43家、91家,以稳扎稳打的步调实现了逆势增长,更加夯实了“自我造血”的长期效益。遇见小面“小步慢走,修炼造血”的坚守锻造了企业韧性,也成就了它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里,穿越长期周期。
发力数字化,让顾客体验感更好更强
当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加持,“遇见小面”相关负责人还就其在数字化创新方面做了相关介绍。
据悉,传统餐饮行业相较电商等互联网行业,对数字化的应用大都较为表层。遇见小面则是一个数据化驱动的餐饮企业,创业之初就引进数字化点单系统,经过服务商、半定制等前期探索,遇见小面于2021年成立自研团队,投入大量成本用于前、中、后一体化数字体系自主研发。更在2024年初宣布今年将投入2000万预算用于IT研发。
遇见小面此举旨在让数据进入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包括营业情况分析、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安排、员工培训与考核等,直观高效的信息获知以及数据自动生成策略引导,让数据资产不再局限于高层分析与策略制定,而是落地服务于每一个运营环节,甚至每一位员工。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同时,围绕用户体验设计数字化手段,从点单、社群运营、产品营销都以顾客使用体验、需求趋势作为第一导向,大大增强了顾客体验感,让遇见小面与消费者粘度更强,链接更紧。
着人们对消费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家门,外出用餐。在餐馆里用餐时,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饮食需求,更应该关注就餐环境的品质。由于这一改变,设计师们开始更加关注餐厅的装饰风格,并进行了更多的研究。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研究新中国风格如何被应用于餐厅装饰,并对它的特点和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传统的中国风格相比,新的中国风格把古老的元素与现代的设计相结合,让餐厅的装修更具有个性化的风格。“主题餐厅”是一种独特的餐饮形式,它利用各种独特的主题和文化元素,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用餐体验。在岳阳地区,各种各样的餐饮活动让人眼花缭乱,这也为当地特色的餐饮空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深入探讨新中式风格的内涵和特征,并以实例分析的方式,为Sub-I们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推动当地餐饮空间的发展。
重点:新颖的中国风格,精心打造的餐厅空间,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
(一)新中式风格概述
近年来,新中式建筑装修风格迅速流行,它不仅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式风格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它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感,而且也为当今的建筑装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从而使得新中式的室内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深深影响了当今社会的发展。
(二)新中式风格特征
新中式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将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之中,令人惊叹不已,深深吸引着众多消费者。通过将古代宫廷建筑的元素融入到当今的新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之中,可以让空间更加精致,同时也可以利用精美的雕梁画栋和色彩对比来增添空间的美感。以木材为主要原料,融入传统图案,如凤凰、龙、狮等,精心打造出华丽而又富有光彩的装饰。新中式风格融入了优雅、细腻、精致的元素,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文化氛围,散发出温馨、优雅、自然、清新的气息。在新中式风格的建筑设计中,直线的运用极为普遍,它不仅使建筑物更加坚固、现代,而且还能够增强空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人们感受到空间的灵动与美感。新中式风格强调空间的多样性,并且着重展现传统家庭的层次感。。以现代建筑的人文关怀为出发点,我们应该根据居民的居住需求,对空间进行有效的划分和利用。通过采用精致的博古架和屏风,我们能够有效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同时也能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让整个建筑更加精致。通过采用这种分割方式,我们可以让建筑物的空间看起来连续而有层次,为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在新中式风格的建筑中,通过摆放一些传统古董、精致屏风等,可以让空间更加精致,营造出一种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氛围。采取精简的设计手法,让传统的家具变得更加舒适、实用,同时也让空间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三)空间布局分析
餐厅的空间布局十分复杂,它由接待区、大堂、包间、卡座等多种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具备独特的功能。在建筑的整体设计中,入口和接待区应当被视为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大厅、包间、卡座区,而厨房、卫生间则可以作为辅助性的空间来使用。因此,我们应该将这些区域作为中心来扩展空间。。为了提高客户体验,我们将客用通道和服务通道分开,保证它们的独立性。为了提高用餐体验,我们对各个功能空间进行了人流细分,以确保每个空间都是私密的和独立的。这样可以减少人流交错,让用餐者更舒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以宴会厅的中央轴线为基础,精心设计的包厢和卡座区域,构筑出一种独特的、富有魅力的空间环境,令人流连忘返。一踏入餐厅大门,您就会立刻获悉自己的饮食偏好,从而确保餐厅及时准备满足您的饮食需求。采用可移动的木制屏风来划分卡座的空间,以增加其灵活性,让其具有更多的变化。采用推拉门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划分客厅和餐厅的空间,打开它们可以拓展客厅的容量,而关上它们就能为客人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隐秘环境,从而满足客人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卢剑波.浅析新中式风格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8):73-74.
[2] 刘芮青.新中式风格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20.
[3] 何雪梅.新中式风格在餐饮空间中的运用研究:以荟萃·竹篁餐饮空间设计为例[J].工业设计,2020(4):75-76.
[4] 王敏.浅析新中式风格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0(7):179-179.
[5] 曹媛.谈新中式风格餐饮空间的软装饰设计[J].美术大观,2021(12):120-121.
[6] 边哲. 中国古典建筑装饰窗格图案在现代中式餐厅的应用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0(4):72-74.
[7] 徐萌,卢颖洁. 浅谈室内设计色彩的运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20,(20):91-91.
[8] 沈荔.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刍议[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 28(4):54-55.
[9] 张克刚.新中式餐厅设计[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21, 15(3):193-194.
[10] 殷绪顺.室内设计中同构思维的研究——以“风、雅、颂”中式餐厅设计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 2022(2):80-80.
[11] 李赫.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 2019(3):45-46.
[12] 靳野.式餐厅人工照明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 2019.
[13] 焦宏斌.传统民居的空间适应性改造设计[D].南京:南京大学, 2020.
[14] 陆江艳.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