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4日,路过长白万象汇的市民陶先生赫然发现,一家洗浴中心正在围挡装修中。“以前知道把饭店、健身美容、游乐场开进商场,如今洗浴中心也开进商场了,真是开眼界了。”陶先生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对文旅体育、购物等消费新场景的培育,记者采访中发现,沈城更多的商业形态和消费场景被“花式”激活,促进城市消费活力的进一步释放。
< class="pgc-img">>洗浴中心开进商场
业态丰富度不断提升
沈阳有1700余家洗浴中心遍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已经成为特色文旅体验之一。不过把洗浴中心开进高端商场,还是第一次。
记者在长白万象汇B1层与南门下沉广场连接处看到,一家洗浴品牌店正在进行装修。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家与高端商业体深度合作的洗浴项目,大概在十一假期进行试营业。多位路过此处的消费者对“澡堂进商场”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
记者在沈城多家商业综合体发现,越来越多的文体旅场景被引入到商场里面,形成商业与文体旅项目不断融合发展的局面。
在长白万象汇马路对面,北方图书城长白大润发店近期刚刚开业,里面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正在挑选图书。同时,店内还开设了北图自营的“奇点1995咖啡”,消费者在座位上一边品尝咖啡,一边捧书阅读。
< class="pgc-img">>钓虾、攀岩、射箭……近期,越来越多的运动休闲项目在沈城多家商业综合体内现身。在K11 select购物艺术中心一家实弹射击俱乐部体验之后,从天津来沈旅游的李先生感慨:“看完奥运会后一直想体验一下10米气手枪,没想到在沈阳的商场里能有这样的俱乐部。”
< class="pgc-img">>满足情绪价值成热点
持续撬动市场新需求
近日,MUJI东北首家旗舰店在沈阳大悦城开业,前三天销售额实现130万元,连续三天全国“销冠”,其中的cafe MUJI开业前三天销售业绩全国第一。
首店宛如一条跃入鱼塘的鲶鱼,涌动消费市场“一池春水”。通过首店带来的全新的产品、购物体验和服务方式,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新奇、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更聚起看得见的人气,成为激发商圈活力、推动消费升级的新引擎。
< class="pgc-img">>仅在大悦城,ADIDAS Home of Sports东北首家运动之家旗舰店、old order东北旗舰店、wooha东北首店均为沈阳“销冠”店,F426辽宁旗舰店开业首周销售额近百万元。此外,BEERBRO-东北首店、HIBHUB公社东北首店、beerbro东北首店、Crying center东北首店等一批首店将于今年内亮相。
中国消费者协会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消费者期望在繁忙生活中获得惬意与精神自由,在消费者购物需求变化的影响下,好玩、好逛成为新的选择要素。沈城各商业项目也通过创意活动、明星见面会、IP首展等吸引更多客群。新晋二次元顶流chiikawa将其快闪店东北首站落地沈阳后,几乎成为年轻粉丝的一大“盛事”,开展首个周末销售额就达到了100万元。
结合地域文化,增强潮流氛围……创新不断的沈城实体商业,正在以个性化场景满足市民及游客的多元消费需求,拥抱新的商业机遇。
记者:刘洋
编辑:钟宇
源:【浙江融媒体】
(沈阳某洗浴中心一楼大厅,摆满了外地游客的行李箱。不少游客一下飞机、高铁就拖着行李箱直奔洗浴中心。记者 陈黎明 摄)
“中国洗浴看东北,东北洗浴看沈阳”,沈阳洗浴被众多网友奉为“洗浴天花板”。
继淄博赶“烤”之后,去沈阳洗澡又成了社交平台广受热捧的旅行新风潮。两家知名团购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以来,全国洗浴中心的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115%,其中沈阳高居榜首。
“沈阳洗浴”为何如此火爆?当地又有哪些“揽客”之道?“沈阳洗浴”火爆折射了东北旅游的哪些魅力?日前,记者来到沈阳,走访了当地的洗浴中心、滑雪场等,亲身感受了“沈阳洗浴”的魅力,也看到了当地借势加速冰雪旅游发展的新动作。
“嘎嘎香”
洗浴,于沈阳人来说,如一日三餐般寻常,也如一日三餐般不可或缺。而对外地人来说,沈阳洗浴则彻底刷新了人们对“洗澡”的认知,是“天花板”一般的存在。
“洗浴天花板”的硬核,从规模上即可见一斑。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的一家温泉洗浴中心,室内营业面积达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市场总监李静告诉记者,在营业高峰时段,仅温泉区就同时接待了7000名顾客。
规模展现了沈阳洗浴的豪迈,场景则诠释着沈阳洗浴的细腻。
(北方暖暖洗浴中心,几位顾客在书吧区闲谈。 记者 陈黎明 摄)
另一家沈阳知名度颇高的洗浴中心,规模并不算大,但内里却另有乾坤。记者走访发现,该洗浴中心在不同楼层设置了美食广场、儿童乐园、游戏区、汗蒸广场、书吧、室内帐篷、中医理疗、棋牌等多种服务场景。实木材质的装饰,极为温馨舒适。“最近外地顾客比较多,周末搓澡要排队。”该中心经理胡洁说。
搓澡之外,沈阳洗浴则为游客打开了一个更加色彩缤纷的松弛感花园。记者走访了解到,搓完澡之后,顾客可以自由选择汗蒸、餐饮、养生、游戏、观影、品茶等各类服务,还可以办理住宿,有的大学生干脆就在休息区写起了作业。
“洗浴天花板”,刷新了人们对“洗浴”理解的天花板,也招来了天南海北的游客。
(泡泡森林洗浴中心自助餐厅,市民游客洗浴之后在此就餐。 记者 陈黎明 摄)
“最近游客太多了,全国各地的都有。”在一家人气颇旺的洗浴中心,经理王小米忙得脚不沾地。到了晚上近11点,大厅里依然有顾客在排队,不少是刚下飞机、高铁,拖着行李箱就直奔此地。记者看到,前台的行李箱寄存区早已摆得满满当当,店员不得不转移一部分到储物间。
“随着三年疫情过去,人们对于新奇的、差异化的旅游体验有着强烈需求。”辽宁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少锋说,这是众多省外游客纷纷前来体验“沈阳洗浴”的重要原因。走访中不难发现,“沈阳洗浴”事实上囊括了洗浴文化、餐饮文化、游玩娱乐等多元内容,洗浴中心更多可以理解为一个适合男女老少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综合场所,配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洗浴”标签,更容易通过社交媒体被建构成网红现象。
沈阳交通便利,尤其是京津冀等地游客乘坐高铁两三个小时即可到达。而较高的消费性价比,也对游客颇有吸引力。“花一两百块钱,就可以待上一整天。”来自兰州的大学生小薇告诉记者。
“更根本的原因还是营商环境的变化,市场行为更加规范,商业主体经营理念更加成熟。”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昊说。
看见沈阳
“周末向北,沈阳最美”,日前,沈阳市文旅局局长刘克斌在北京中关村“揽客”的视频刷屏了。随着“沈阳洗浴”话题的火爆,当地也借势积极宣介本地文旅特色。
不同于一些滤镜重重、透着浓重网红感的城市,沈阳之美,美得扎实,刚猛中透着灵秀。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沈阳曾以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工业实力,享有“东方鲁尔”的美誉,处处可见浓重的工业底色。如今,过往的工业痕迹被赋予了文旅气质。
(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红梅文创园,由原红梅味精厂改造而成。 记者 陈黎明 摄)
红梅味精厂“复活”了。2019年9月,老厂房被改造成了6.16万平方米的红梅文创园。漫步其中,随处可感受到工业风中渗透的时尚潮流气息。
“园区改造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原则,将工业文化和潮流文化有机融合。”文创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红梅文创园聚焦打造文商旅相结合的业态,形成了味觉博物馆、原料库、发酵艺术中心等三大核心场景,艺术展、音乐节、潮流市集在这里频繁上演。如今的红梅文创园,已经成为潮流消费聚集区。2021年,园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经济文化和文旅消费集聚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冬季旅游,园区专门打造了厂办大集等场景,主打“不老林”等东北特色品牌,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红梅文创园是沈阳老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的鲜活样本,也是沈阳厚重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网络“二创”盛行的今天,提到沈阳及其所处的辽宁省,很多人会想到“辽北地区第一狠人”“水库浪子”等亚文化“彪学”元素。而长期作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的沈阳,其厚重的历史、悠长的古韵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让这座城市的文艺“城设”,绝不亚于其他各大城市。
(游客在沈阳张氏帅府张学良雕像前合影。 记者 陈黎明 摄)
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曾在这里发生,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成了今天的文旅景观。漫步沈阳街头,沈阳故宫、张氏帅府、辽宁总站、铁西工业区、老北市……一处处遗存,在天寒地冻中,诉说着曾经的热烈,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据悉,沈阳今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3亿人次,文旅收入超1300亿元。
沈阳之美,美在人情。有人戏言,不要轻易问一个沈阳人手里的东西好不好吃,因为对方大概率会塞给你尝尝,沈阳人的热情可见一斑。而“沈阳大姨”可以说最能代表沈阳人民的亲和力。记者在西塔夜市买了一份鱼饼,随机问了句“鱼饼是什么做的”,鱼饼阿姨答道“鱼肉做的,好吃吗孩儿”,一句亲切而又自然的问候,就像寒夜里升腾的热气,亲和力直比亲大姨。
“洗浴的火爆是一个契机,可以让更多人通过洗浴文化,了解沈阳甚至整个东北地区的风土民情,消除人们在文化上和地域上的一些认知偏差。”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孙洋表示,沈阳可以凭借洗浴文化的出圈,进一步开发好、宣传好文旅资源。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图为游客在沈阳故宫大政殿游览参观。 记者 陈黎明 摄)
记者在沈阳采访期间,沈阳市文旅局不少负责人正在全国多地推介沈阳文旅资源。2023年12月24日,沈阳市文旅局组成的推介团队,在重庆策划快闪活动、发放文旅礼包等,向游客和重庆市民宣传沈阳文旅资源。
据沈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沈阳不断挖掘文旅消费场景, “游客对于沈阳旅游的印象不再局限于‘一宫两陵’等传统景点,打卡地正在不断增加。”该负责人说。
“冰雪奇缘”
如果说洗浴中心是沈阳人心目中的圣殿,那冰雪则是沈阳抹不去的凡尘。“洗浴和冰雪旅游两种业态可以并行。”张昊说,可以把洗浴文化、冰雪旅游、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成一个整体,为游客提供全天候、完整丰富的体验。
沈阳坐拥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东北亚国际滑雪场、怪坡滑雪场等大型冰雪旅游景点,布局层次分明,场景选择多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沈阳棋盘山冰雪大世界相关设施做了不少升级,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享受冰雪乐趣。 记者 陈黎明 摄)
“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多人来!”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企业运营监管部部长付晶薇告诉记者,当地聚焦大众旅游,注重文体旅相结合,推出研学、培训等项目。2023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试营业期间,景区接待游客量4.2万人次,创历年同期新高。
据付晶薇介绍,棋盘山冰雪大世界目前共有7条雪道,以及亚洲最大冰场、总面积5.04平方公里的秀湖冰场。2023年12月下旬,棋盘山冰雪大世界北区冰上嘉年华、2024沈阳国际冰雪节暨迎春灯会相继开幕,长380米的冰道也在抓紧施工,游玩场景和项目更加多样。付晶薇告诉记者,为了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雪场的4个片区都增加了餐饮等配套,同时对雪道的魔毯做了升级,运力更强,安全性更高。
(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正在抓紧建设冰道。这些冰块均从不远处的秀湖采集而来,冰雪融化之后再流回秀湖,循环利用,既节水又环保。 记者 陈黎明 摄)
“通过洗浴吸引更多游客来沈阳体验冰雪旅游,而冰雪旅游又可以带动景点、装备、住宿、餐饮、交通出行等多个消费业态共生发展,对整个文旅消费市场都能起到提升作用。”孙洋说。
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分析,随着消费者逐渐将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和相关消费作为度假主要内容,冰雪旅游已逐渐走出“门票经济”的单一模式。预计2023年全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8900亿元。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努力将更多“冷资源”变成“热经济”,是包括沈阳在内的东北地区不约而同的动作。
据了解,2023—2024年冰雪季,辽宁省共设置110个冰雪项目,较2020年冬季增长近一倍。而不久前开门迎客的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占地面积达81万平方米,不仅规模更大,场景也更多元。
为提高冰雪旅游消费能级,各地更是动作频频。辽宁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冰雪季预计全省发放冰雪消费券总额约1.5亿元。吉林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省2023年11月开通冰雪直通车,共设置线路32条,实现各滑雪场度假区与机场、高铁站“点对点”接驳。据了解,2025年沈阳至长白山高铁将开通,届时将打通长白山贯通大东北、直奔京津冀的大通道。
(寒夜的沈阳中街,人气不减。 记者 陈黎明 摄)
持续释放文旅消费红利,各地也面临不少挑战。如冰雪景点一般距离市区较远,游客对加开交通专线的呼声比较高。此外,对于景区打造更加完整的综合性基础设施体系,游客也有不少期待。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冰雪旅游有很强的季节性。冰雪消融之后,怎么办?
辽宁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李姗姗说,冬季是东北最富有特色和知名度的季节,要充分利用好冬季旅游的元素做好宣传,把更多东北地区的文旅项目、特色产品推广出去,带动一年四季的旅游发展,“这对东北文旅消费市场提档升级意义重大。”
此外,作为新的网红爆点的“沈阳洗浴”,也势必面临和淄博赶“烤”相似的走向,终会归于平静。如何酝酿下一个“出圈”的元素,是更值得思考的方向。张昊表示,和淄博相比,沈阳及周边地区如本溪等地,有更丰富的文旅资源可以利用,关键是做好全媒体渠道的宣推和引流。
如何让冰雪游变四季游,让“网红”变“长红”?沈阳和整个东北地区还有不少文章值得做。
潮新闻 执笔 陈黎明
本文来自【浙江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新闻客户端 执笔 陈黎明
沈阳某洗浴中心一楼大厅,摆满了外地游客的行李箱。不少游客一下飞机、高铁就拖着行李箱直奔洗浴中心。记者 陈黎明 摄
“中国洗浴看东北,东北洗浴看沈阳”,沈阳洗浴被众多网友奉为“洗浴天花板”。
继淄博赶“烤”之后,去沈阳洗澡又成了社交平台广受热捧的旅行新风潮。两家知名团购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以来,全国洗浴中心的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115%,其中沈阳高居榜首。
“沈阳洗浴”为何如此火爆?当地又有哪些“揽客”之道?“沈阳洗浴”火爆折射了东北旅游的哪些魅力?日前,记者来到沈阳,走访了当地的洗浴中心、滑雪场等,亲身感受了“沈阳洗浴”的魅力,也看到了当地借势加速冰雪旅游发展的新动作。
“嘎嘎香”
洗浴,于沈阳人来说,如一日三餐般寻常,也如一日三餐般不可或缺。而对外地人来说,沈阳洗浴则彻底刷新了人们对“洗澡”的认知,是“天花板”一般的存在。
“洗浴天花板”的硬核,从规模上即可见一斑。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的一家温泉洗浴中心,室内营业面积达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市场总监李静告诉记者,在营业高峰时段,仅温泉区就同时接待了7000名顾客。
规模展现了沈阳洗浴的豪迈,场景则诠释着沈阳洗浴的细腻。
北方暖暖洗浴中心,几位顾客在书吧区闲谈。 记者 陈黎明 摄
另一家沈阳知名度颇高的洗浴中心,规模并不算大,但内里却另有乾坤。记者走访发现,该洗浴中心在不同楼层设置了美食广场、儿童乐园、游戏区、汗蒸广场、书吧、室内帐篷、中医理疗、棋牌等多种服务场景。实木材质的装饰,极为温馨舒适。“最近外地顾客比较多,周末搓澡要排队。”该中心经理胡洁说。
搓澡之外,沈阳洗浴则为游客打开了一个更加色彩缤纷的松弛感花园。记者走访了解到,搓完澡之后,顾客可以自由选择汗蒸、餐饮、养生、游戏、观影、品茶等各类服务,还可以办理住宿,有的大学生干脆就在休息区写起了作业。
“洗浴天花板”,刷新了人们对“洗浴”理解的天花板,也招来了天南海北的游客。
泡泡森林洗浴中心自助餐厅,市民游客洗浴之后在此就餐。 记者 陈黎明 摄
“最近游客太多了,全国各地的都有。”在一家人气颇旺的洗浴中心,经理王小米忙得脚不沾地。到了晚上近11点,大厅里依然有顾客在排队,不少是刚下飞机、高铁,拖着行李箱就直奔此地。记者看到,前台的行李箱寄存区早已摆得满满当当,店员不得不转移一部分到储物间。
“随着三年疫情过去,人们对于新奇的、差异化的旅游体验有着强烈需求。”辽宁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少锋说,这是众多省外游客纷纷前来体验“沈阳洗浴”的重要原因。走访中不难发现,“沈阳洗浴”事实上囊括了洗浴文化、餐饮文化、游玩娱乐等多元内容,洗浴中心更多可以理解为一个适合男女老少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综合场所,配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洗浴”标签,更容易通过社交媒体被建构成网红现象。
沈阳交通便利,尤其是京津冀等地游客乘坐高铁两三个小时即可到达。而较高的消费性价比,也对游客颇有吸引力。“花一两百块钱,就可以待上一整天。”来自兰州的大学生小薇告诉记者。
“更根本的原因还是营商环境的变化,市场行为更加规范,商业主体经营理念更加成熟。”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昊说。
看见沈阳
“周末向北,沈阳最美”,日前,沈阳市文旅局局长刘克斌在北京中关村“揽客”的视频刷屏了。随着“沈阳洗浴”话题的火爆,当地也借势积极宣介本地文旅特色。
不同于一些滤镜重重、透着浓重网红感的城市,沈阳之美,美得扎实,刚猛中透着灵秀。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沈阳曾以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工业实力,享有“东方鲁尔”的美誉,处处可见浓重的工业底色。如今,过往的工业痕迹被赋予了文旅气质。
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红梅文创园,由原红梅味精厂改造而成。 记者 陈黎明 摄
红梅味精厂“复活”了。2019年9月,老厂房被改造成了6.16万平方米的红梅文创园。漫步其中,随处可感受到工业风中渗透的时尚潮流气息。
“园区改造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原则,将工业文化和潮流文化有机融合。”文创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红梅文创园聚焦打造文商旅相结合的业态,形成了味觉博物馆、原料库、发酵艺术中心等三大核心场景,艺术展、音乐节、潮流市集在这里频繁上演。如今的红梅文创园,已经成为潮流消费聚集区。2021年,园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经济文化和文旅消费集聚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冬季旅游,园区专门打造了厂办大集等场景,主打“不老林”等东北特色品牌,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红梅文创园是沈阳老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的鲜活样本,也是沈阳厚重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网络“二创”盛行的今天,提到沈阳及其所处的辽宁省,很多人会想到“辽北地区第一狠人”“水库浪子”等亚文化“彪学”元素。而长期作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的沈阳,其厚重的历史、悠长的古韵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让这座城市的文艺“城设”,绝不亚于其他各大城市。
游客在沈阳张氏帅府张学良雕像前合影。 记者 陈黎明 摄
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曾在这里发生,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成了今天的文旅景观。漫步沈阳街头,沈阳故宫、张氏帅府、辽宁总站、铁西工业区、老北市……一处处遗存,在天寒地冻中,诉说着曾经的热烈,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据悉,沈阳今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3亿人次,文旅收入超1300亿元。
沈阳之美,美在人情。有人戏言,不要轻易问一个沈阳人手里的东西好不好吃,因为对方大概率会塞给你尝尝,沈阳人的热情可见一斑。而“沈阳大姨”可以说最能代表沈阳人民的亲和力。记者在西塔夜市买了一份鱼饼,随机问了句“鱼饼是什么做的”,鱼饼阿姨答道“鱼肉做的,好吃吗孩儿”,一句亲切而又自然的问候,就像寒夜里升腾的热气,亲和力直比亲大姨。
“洗浴的火爆是一个契机,可以让更多人通过洗浴文化,了解沈阳甚至整个东北地区的风土民情,消除人们在文化上和地域上的一些认知偏差。”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孙洋表示,沈阳可以凭借洗浴文化的出圈,进一步开发好、宣传好文旅资源。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图为游客在沈阳故宫大政殿游览参观。 记者 陈黎明 摄
记者在沈阳采访期间,沈阳市文旅局不少负责人正在全国多地推介沈阳文旅资源。2023年12月24日,沈阳市文旅局组成的推介团队,在重庆策划快闪活动、发放文旅礼包等,向游客和重庆市民宣传沈阳文旅资源。
据沈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沈阳不断挖掘文旅消费场景, “游客对于沈阳旅游的印象不再局限于‘一宫两陵’等传统景点,打卡地正在不断增加。”该负责人说。
“冰雪奇缘”
如果说洗浴中心是沈阳人心目中的圣殿,那冰雪则是沈阳抹不去的凡尘。“洗浴和冰雪旅游两种业态可以并行。”张昊说,可以把洗浴文化、冰雪旅游、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成一个整体,为游客提供全天候、完整丰富的体验。
沈阳坐拥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东北亚国际滑雪场、怪坡滑雪场等大型冰雪旅游景点,布局层次分明,场景选择多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沈阳棋盘山冰雪大世界相关设施做了不少升级,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享受冰雪乐趣。 记者 陈黎明 摄
“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多人来!”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企业运营监管部部长付晶薇告诉记者,当地聚焦大众旅游,注重文体旅相结合,推出研学、培训等项目。2023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试营业期间,景区接待游客量4.2万人次,创历年同期新高。
据付晶薇介绍,棋盘山冰雪大世界目前共有7条雪道,以及亚洲最大冰场、总面积5.04平方公里的秀湖冰场。2023年12月下旬,棋盘山冰雪大世界北区冰上嘉年华、2024沈阳国际冰雪节暨迎春灯会相继开幕,长380米的冰道也在抓紧施工,游玩场景和项目更加多样。付晶薇告诉记者,为了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雪场的4个片区都增加了餐饮等配套,同时对雪道的魔毯做了升级,运力更强,安全性更高。
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正在抓紧建设冰道。这些冰块均从不远处的秀湖采集而来,冰雪融化之后再流回秀湖,循环利用,既节水又环保。 记者 陈黎明 摄
“通过洗浴吸引更多游客来沈阳体验冰雪旅游,而冰雪旅游又可以带动景点、装备、住宿、餐饮、交通出行等多个消费业态共生发展,对整个文旅消费市场都能起到提升作用。”孙洋说。
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分析,随着消费者逐渐将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和相关消费作为度假主要内容,冰雪旅游已逐渐走出“门票经济”的单一模式。预计2023年全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8900亿元。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努力将更多“冷资源”变成“热经济”,是包括沈阳在内的东北地区不约而同的动作。
据了解,2023—2024年冰雪季,辽宁省共设置110个冰雪项目,较2020年冬季增长近一倍。而不久前开门迎客的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占地面积达81万平方米,不仅规模更大,场景也更多元。
为提高冰雪旅游消费能级,各地更是动作频频。辽宁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冰雪季预计全省发放冰雪消费券总额约1.5亿元。吉林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省2023年11月开通冰雪直通车,共设置线路32条,实现各滑雪场度假区与机场、高铁站“点对点”接驳。据了解,2025年沈阳至长白山高铁将开通,届时将打通长白山贯通大东北、直奔京津冀的大通道。
寒夜的沈阳中街,人气不减。 记者 陈黎明 摄
持续释放文旅消费红利,各地也面临不少挑战。如冰雪景点一般距离市区较远,游客对加开交通专线的呼声比较高。此外,对于景区打造更加完整的综合性基础设施体系,游客也有不少期待。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冰雪旅游有很强的季节性。冰雪消融之后,怎么办?
辽宁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李姗姗说,冬季是东北最富有特色和知名度的季节,要充分利用好冬季旅游的元素做好宣传,把更多东北地区的文旅项目、特色产品推广出去,带动一年四季的旅游发展,“这对东北文旅消费市场提档升级意义重大。”
此外,作为新的网红爆点的“沈阳洗浴”,也势必面临和淄博赶“烤”相似的走向,终会归于平静。如何酝酿下一个“出圈”的元素,是更值得思考的方向。张昊表示,和淄博相比,沈阳及周边地区如本溪等地,有更丰富的文旅资源可以利用,关键是做好全媒体渠道的宣推和引流。
如何让冰雪游变四季游,让“网红”变“长红”?沈阳和整个东北地区还有不少文章值得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