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火锅外卖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话题,种种瓶颈制约着火锅外卖的发展让许多餐饮企业望而却步,虽然出现了几个吃螃蟹的火锅外卖餐饮企业,但是大部分还处于摸索阶段,远不及火锅堂食做的风生水起。近期有统计数据表明,火锅和烧烤两个业态成为餐饮界最新的发力点,大家对火锅的认知和追捧超过了其他业态。于是,火锅外卖再一次成为了风口浪尖,火锅外卖的巨大市场吸引着无数“有识之士”准备试水,而我们熊猫来火锅外卖深耕火锅外卖市场已经两三年之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1.火锅外卖的趋势势不可挡
火锅产业作为餐饮业的一个重要类别,火锅行业的增长有目共睹,除了其自身的优势以外,顾客的喜爱成为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力量。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与餐饮业的总体发展趋势相吻合;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业态,未来的发展也有着区别于餐饮业其他业态的独特性。
火锅市场在未来将不断扩容,市场前景势必一片大好。目前全国的火锅市场每年消费达到上百亿元,并且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火锅餐饮业市场接受程度高,及可扩张性与高度标准化的独特业务模式,预计2020年中国火锅收入将逼近6000亿元。
2. 破解火锅外卖魔咒,需要你处处为食客着想
提起火锅外卖,基本上都能说出几点心中的疑问,没有锅怎么办?锅是租的还是送的?火锅用火是否安全?食材怎么样才能保持新鲜?物流怎么保证安全?熊猫来火锅外卖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全国首家推出99元送锅小套餐,和双人烤涮一体套餐,并且锅都是免费赠送的,经过严格的质量把关,选择出专属熊猫来的特色安全电锅,对于食材方面,不管是我们的加盟商还是我们的直营店,肉类我们都是和国内的顶尖大厂进行合作,蔬菜都是当天购买新鲜蔬菜,保证餐品质量。并且我们和美团饿了么达成深度合作,来保证送餐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总体来说目前我们的外卖产品顾客满意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剩下的百分之十五我们正在努力改进中,毕竟百人百味,想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满意率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 细节服务
海底捞的成功就是细节服务做的特别好,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在口味上满足不了刁钻的食客,但是在细节上却能俘获他们的芳心,比如送一个小围裙,餐具,餐巾纸,除味儿喷雾等,这相当于把一个小型的火锅店搬到了家里,我们把能想到的都做了,给客人提供最方便的就餐体验。这样才能锁住大部分顾客,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做火锅外卖一定要让客人有参与感,和仪式感,增加吃饭的乐趣。这样才能走的更长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近新出了一组春节餐饮的数据,其中有一条引起内参君的注意:火锅的成绩很漂亮,外卖部分尤为亮眼。
想到去年,火锅赛道两个头部品牌不约而同关店调整方向,引得众人唏嘘,“火锅赛道要变天了”。最近热度大增的火锅外卖,能否成为火锅遭遇困顿后的新增长点?
总第 3062 期
餐企老板内参 陈黎明 | 文
一个春节6万单?
最近,火锅外卖“又火了”
节后,内参君和几个朋友聊起假期故事,发现这个春节大家都吃了火锅,有几个朋友还体验了一把火锅外卖。
“我订的时候看销量才发现,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点了火锅外卖。大概是初三初四的样子,那个店有的锅底月销量都快要破百了。”火锅店忠粉Y回忆道。
2月15日,某家海底捞门店的外卖页面
>资料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除夕到正月初六),海底捞中国内地门店共吸引客流超800万人次。呷哺集团旗下千家餐厅接待近150万人次,突破预期。小龙坎春节期间营业额与平时相比上涨60%(不含成都地区),部分门店春节期间营业额较平时上涨超100%。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春节各品牌的火锅外卖又火了。
公开信息显示,海底捞外送业务有超过400个站点营业,覆盖全国170多个城市。据海底捞的消费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外送业务为近6万个家庭提供了外送到家服务。呷哺方面,不少门店的外卖销量环比增长2倍至4倍,呷煮呷烫外卖也突破预期,北京、石家庄、哈尔滨等城市销售增长强劲。
内参君的朋友春节买了海底捞的外卖
>火锅外卖“三大阵营”
说火锅外卖“又”热闹起来了,是因为它也经历了几番沉浮,并先后出现了不同的“阵营”,有几波“扛旗品牌”。
火锅外卖“互联网派”
典型代表:淘汰郎小火锅
优势:轻资产运作
劣势:供应链、研发
火锅外卖的故事要从“外卖元年”2014年讲起。外卖兴起,懒人经济空间初显。而火锅自身重堂食的属性,拽住了它在外卖平台上发展的脚步。直到一年后,北京出现了一家叫“淘汰郎”的外卖专营品牌,让火锅外卖迎来了第一波走红。
以淘汰郎为典型代表的小型火锅零售商品牌,共同的特点是踩住“互联网+”的风口,线上思维做火锅;品牌轻量化,没有门店只有少量的中心仓库,扁平化管理,采用OEM加工模式,通俗来说就是“贴牌”。
困于供应链等问题,火锅外卖的这一次走红来得快去得快,但后面的这次的走红,就是持久而渐进的了。
火锅外卖“实体派”
典型代表:海底捞、湊湊
优势:品牌影响力大
劣势:网点覆盖有局限
从时间上来看,火锅企业做外卖和火锅零售商做外卖并没有明显的先后之分。因为关注的重点放在实体门店里,所以它们火得不“快”,属于慢热渐渐升温的状态。火锅企业做外卖,优势在于有很多的门店做支撑,网点方面具备优势,作为营收的“增量”,尤其在疫情常态化阶段,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到今天,这批品牌依旧是火锅外卖最有竞争力的角色。
火锅外卖“电商派”
典型代表:锅圈、盒马
优势:专业配送、产品多样
劣势:竞争激烈
火锅外卖的第三次走红,和疫情息息相关。这次跑出来的品牌有火锅食材门店,也有近场电商,线上生鲜购物赛道。前者典型的如锅圈食汇,后者典型的如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他们多数成立于2015年前后,有互联网基因,有成规模的门店/前置仓,有物流及配送能力。火锅外卖和这些企业本身业务就是相连相关的,做起火锅外卖,它们比火锅店的优势是更灵活、支线产品更丰富。
当下的火锅外卖市场,三代领军品牌并存。小型火锅零售企业没落,火锅企业持续蓄力,近场生鲜强势“掠夺”。
内参君盘点了部分入局外卖的火锅餐企。根据下图可以发现:各家火锅外卖SKU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海底捞、捞王的外卖菜单主要走单品售卖路线,让顾客自主选择;而呷哺呷哺、湊湊则走套餐路线,拟定出一些套餐,再附加少量的单品SKU。
一些火锅店在外卖平台提供火锅锅具的租赁、售卖服务,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甚至还开通了其他产品线。
值得一提的是巴奴的“疫情限定”火锅外卖——2020年春那波疫情平稳后,巴奴就撤下外卖。彼时,巴奴的外卖生意非常好。巴奴在其2020年3月26日的公众号推文里写到:上线一个月后,外卖订单量上涨4倍,平台外卖用户约10万。
但巴奴并没有想要继续,原本5月1日停掉的外卖纵使延迟,也只延续了一个月的时间。
巴奴曾在公众号里透露,疫情还持续着,为了让吃巴奴火锅更方便,先留下外卖。也就是说,疫情一旦平稳,巴奴就停外卖。换句话说。巴奴不相信火锅外卖的延续性。
而其后多家火锅店的经营数据表明,火锅外卖的营收呈波动上升趋势,疫情平稳时期,外卖营收相对受限。
2018年至今,海底捞外卖业务收入呈波动上升趋势 数据来源:海底捞
>火锅外卖是“伪需求”?
有人说,“火锅外卖”本就是个“伪命题”。
首先,火锅外卖的定位很尴尬。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吃火锅是一件“具备社交属性”的事,点回家吃,原本就有悖火锅就餐场景。
“如果人少,我会选择叫个冒菜的外卖,如果人多,我们直接去店里吃也很方便。”一位95后火锅爱好者告诉内参君。
其次,火锅外卖竞争激烈,各个阵营的边界不明朗。不同阵营下的火锅外卖,各有优势。此外,从产品维度、消费体验来看,差异化不明显,这也让火锅外卖并不好做。过年期间,内参君一位朋友购买了海底捞的火锅外卖,原因是——家里人不吃辣,而海底捞有“猪肚鸡”锅底,这个有料锅底非常加分。
由此可见,差异化打造,是火锅外卖品牌脱颖而出的思路之一。
消费频次低是硬伤。毕竟不可能顿顿吃火锅,另外,麻辣烫、冒菜等品类也在一定程度上“抢夺”火锅外卖的生意。
现在,疫情常态化的时代下,火锅外卖又兴起来,是伪命题再度小“红”一时,还是潜力股,终于遇到了自己的时代?
火锅外卖在今天兴起,离不开几个因素。
【疫情因素下,顾客端需求增加】
时代大环境——大众配合、支持疫情防控,更加“宅”,火锅消费转堂食而外卖;外卖平台服务面积拓宽,服务水平提高;火锅堂食不稳定,餐厅经营遇阻,火锅品牌增加业务线让产品“可携带可搬运”。
特定时期因素——节假日,消费者火锅需求高;春节,消费者倾向居家就餐,且难以订到堂食;多地提倡就地过年。
【餐厅端能力提高】
入局者变化——从仅做外卖、没有供应链、没有生产能力的小企业变成有成百上千门店的火锅巨头,以及有数千个前置仓的生鲜购物平台,在研发、生产、仓储、物流等上都有提升。
火锅外卖继续红下去,需要这些推动性作用的条件继续存在,并具有更大的推动力。
外卖是火锅竞争的下半场吗?
从目前情景来看,让火锅外卖这次火起来的大多数因素还将继续存在。从销售结果来看,愿意尝试接受的消费者逐渐增多,火锅外卖的收益前景似乎不错,有可能成为火锅品牌红火的新着力点。
内卷的火锅,下一战是拼外卖吗?
“从长远来看,外卖肯定不是火锅品牌的主要重点,但在疫情背景下,外卖会做为增量存在,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增收,这也是实体品牌们纷纷发力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而大连诚健集团董事长孙德敏认为,大众对火锅的预期还是一顿精致、正式的大餐,所以火锅就是朝着精细化方向升级,火锅外卖发展也将精细化。
如何精细化?更贴近顾客的需求。
比如,除了牛油和番茄锅底,海底捞增加猪肚鸡锅,相比捞王147家的体量,海底捞的网点效应更强,这一产品大卖也在意料之中。
再比如,“火锅+奶茶”也是火锅外卖的热门打法,奶茶本身的引流、便携属性,加上它和火锅场景的高契合度,让这个模式很有“赚头”,海底捞、湊湊火锅也都在这一模式中获利。
小结
火锅店不断上架新产品在外卖页面,去接近顾客的需求、提高精细化。但,火锅外卖暂且只能当火锅店的“副业”和“增量”。
起火锅之都,非重庆莫属。不管是川渝系火锅,还是北派火锅,重庆的门店数量均在国内名列前茅,大大小小的火锅门店遍布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但是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曾经奉堂食为正宗的重庆火锅又在经历什么样的变革?
曾经堂食正宗,如今外卖大卖,重庆火锅开辟销售新路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重庆,一座空气里都弥漫着火锅香味的城市,只要走上街头,就可以看到各类铺面、各色招牌的火锅馆遍及大街小巷。在2019年底,这个城市拥有约3万个火锅门店,尤其是江北区所在的内环,平均每两百米就有一家火锅店。
火锅店老板顾杨从六张桌子起家,陆陆续续开了40家分店和加盟店。能够在这个卧虎藏火锅江湖谋得一席之地,致胜法宝除了品质过硬的食材,更关键的还是传统手工的秘制底料。
除了精选的辣椒、花椒,牛油也是重庆火锅的灵魂所在。牛腹部纯度高且厚的脂肪层,造就了重庆火锅独特的重口味。牛油和花椒、海椒只有充分混合才能相互激发,这需要人工搅拌长达一个多小时。
2020年初,受疫情的影响,重庆餐饮行业停业长达40多天。随后重庆多家火锅店推出“无接触火锅外卖”,前三天线上订单就超过了一万单,推出的短短10天内,200多家火锅门店的外卖订单达到三万余单,总销售金额近950万元。而对外卖时代的到来还没有做好准备的顾杨,只能彻底关门歇业。
疫情前,这个火锅之城80%以上的火锅企业从未开展过外卖。恢复堂食后,顾杨第一时间定制了一批外卖专用塑料盒,并贴上了自己的品牌标签,熬过寒冬的门店堂食依然红火,但疫情让顾杨和同行们看到一个更大的市场。
拥有70多家连锁店的火锅大户章经纬在疫情之前就开启了火锅外卖,推出自热火锅,疫情期间的销量达到了原来预期的3倍,目前累计已经销售了4万多盒。
不仅如此,他还推出了“火锅家庭消费解决方案”,相比普通火锅外卖多送出了一套灶和锅,成本只增加10多元,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他还推出了适合上班族使用的火锅外卖杯,半年时间,销量就达到了2万余杯。还有一家火锅店从疫情开始就推出了火锅外卖,最初每天都能卖出近1000单,销量能达到堂食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然而拿到手后的火锅外卖,口感不如堂食,店主田茂丰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精准的菜品烫煮时间。现在他们在厨房的墙壁上,挂满了计时器,每锅外卖严格控制在一分钟,加上特殊材质的保温,让顾客到手后的口感恰到好处。
根据重庆火锅协会统计,目前全国各地的重庆火锅店约有25万家,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大概有三分之一已经开展了外卖业务。从业者的积极求变得到了积极的回报。某外卖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期间,外卖火锅订单同比增长2倍。
不仅是火锅,对于整个传统的餐饮行业来说,发展外卖,既是危机下的自救,也是顺势而为的变革。中国饭店协会2020年3月的调查显示,有74.18%的企业开展了外卖业务,环比上升了45.18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外卖总体订单量将达到171.2亿单,同比增长7.5%,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比重约为16.6%,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互联网正在成为传统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山里猪装上摄像头,“土猪认购”带火贫困村的百年腊肉产业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秦巴山区深处的城口,32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主要山脉41条,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500多座,在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数百年来的腊肉制作和烹饪,传承的正是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生存智慧。
制作腊肉的猪在富硒环境下生长,粮食喂养,这奠定了城口老腊肉独特口感的基础。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这里的腊肉只是村民们自用,产量也不大,而闭塞的交通让村民们一度受困于贫苦的生活。
城口县属于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2015年初,全县有90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2%,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推动之下,城口县厚坪乡因地制宜,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在白鹤村建立了扶贫车间,引入了腊肉初深加工企业。
富硒环境,粮食喂养,这无疑是大山深处的绿色农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但是空口无凭,没人知道他们饲养的猪真的是老百姓粮食喂养,还是喂的饲料。一种被称为“土猪认购”的互联网销售新模式出现了。
企业在农户的猪圈里装上了摄像头,24小时全程监控。顾客一旦认购了生猪,就在能自己的微信里实时在线观看大山深处土猪的绿色生活,数字化的“千里眼”,真正保障了绿色腊肉“私人定制”。
引入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厚坪乡腊肉销售量猛增,城口县腊肉产业链覆盖了当地90%以上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4000元。2020年城口县腊肉销量达3600余吨,销售额突破4亿元。2020年,城口县成功脱贫摘帽。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