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夫妇的财产净值翻了一番,赚了几百万。
昨天下午,由三家苏州本地公司共同出资,投资超过24万元的苏州红十字会“志之乡”慈善基金成立。 首批19名贫困学生获得了资助。 除了感人的现场捐赠外,夏静和妻子的故事,该基金的出资人之一,也是苏州一家食品公司的负责人,已经从一个蔬菜摊贩变成了一个拥有数千万资产的企业家。 仅用了5年的资产,就让所有人都感动 一个人。
当天的典礼上,夏静和妻子在苏州的一家食品公司捐赠了第一笔20万元人民币,用于帮助贫困大中学生和贫困学校和医院。 领域建设。 夏静和妻子承诺,将来,公司每年经营利润的2%将捐赠给“伟志祥”爱心基金,每年的捐赠额将不少于20万。 捐款后,夏静礼貌地拒绝接受媒体采访。 他说:“回馈社会是每家公司的责任,没有提升的空间。” 夏静的妻子胡家宏告诉记者,实际上,五年前,他们俩都是来到苏联的普通农民工。 生活的艰辛。
1996年,不到20岁的夏静从他的家乡安徽来到苏州,然后遇到了胡家宏。 “那时,我们俩都不具备任何技能,所以我们只能在三湘路附近的一个农贸市场卖菜。” 胡家宏说,这对夫妻每天在黑暗中必须起身搬运蔬菜,然后乘坐三轮车去蔬菜市场。 因为我不懂苏州话,所以生意不容易。 “特别是那些老人,一旦听到我们的外国口音,便去了其他摊位。” 为了谋生,夏静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不得不卖菜。 “在那些年里,他曾担任抹灰工和画家。我们一起卖鱼丸和煎蛋卷,但他们勉强维持了。”
2005年,他在蔬菜市场上与一位白领一起工作。 在交谈中,夏静和他的妻子发现了一个创业的机会。 “白领说,买菜和做饭太麻烦了。最好是一盘菜一回家就可以煮。” 这对夫妇进行了头脑风暴,为什么不尝试将各种成分和调味品呢? 回到家后,两人拿出仅有的两三千元钱开了生意。
但是,现实并不乐观。 胡家宏回忆说:“一开始,许多人认为这种半成品不像买菜那样便宜,而且顾客很少。” 在创业的头几个月,夏静和他的妻子几乎无法维持生计。 在最困难的时期,为了省钱,夫妻俩一天的食物是菠菜和米饭,一美元。 “但是我们仍然生存,因为没有撤退。” 胡家宏说,他们以这种方式坚持了几个月,终于在一年多以后,生意有所好转,买家越来越多,生意也开始了。 客户寻求上门合作。
如今,这对夫妻在30年代初创立的公司的年营业额超过40-50百万,并在各个地方开设了数百个销售点。 胡家宏说:“我们都来自农村,经常看到很多孩子由于家庭贫困而辍学。现在我们的条件很好,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