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琳琅满目的各式饮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琴 冷赛楠 摄影报道
今年4月,上海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4种成分含量,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我们常喝的饮料是什么营养等级?标注无糖饮料真的就无糖吗?有了分级原则,市面上的饮料就可以放心饮用吗?
日前,记者专访贵州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韦琪,从营养学角度,为大家给出专业分析。
少有人关注配料表上的含糖量
记者走访多家商超发现,货架上的饮料琳琅满目,顾客在选购时,一般只关心口味,少有人会看饮料的配料表。
“几乎每天都会买杯奶茶或饮料。”30岁的代先生说,自己没关注过饮料配料表上的含糖量,也不知道该怎么计算每日糖分的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如果仔细观察饮料的配料表,不难发现,随手一瓶500毫升的果汁饮料,糖分含量已超过50克。
多项研究表明,过高的糖摄入量,与肥胖、龋齿、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风和癌症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饮料中四成分对健康有影响
“在营养选择分级的评定指标中提到的非乳源性糖,实际上就是添加糖。食用过多,会大大增加摄入热量。”韦琪介绍。
“如果大家有测血糖的习惯,会发现喝一瓶含糖饮料下去,血糖快速飙升。”韦琪说,饮料中添加的糖均属于单糖或双糖,就是这种添加糖对血糖产生了影响。
饱和脂肪,会影响心脑血管及血脂含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人每天饱和脂肪提供的热量不能超过全天脂肪量的10%。如果一瓶饮料就含大量饱和脂肪,肯定不健康。”
“反式脂肪,就是部分奶茶类、咖啡类饮料中,添加的植脂末或植物奶油调味品。”韦琪说,反式脂肪对于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很明显,需要控制每日摄入量。
对于非糖甜味剂,韦琪介绍:“大部分甜味剂都是近年才发现并使用,有些饮料生产商会使用甜味剂来替代糖,认为这样是相对健康的。科学研究表明,甜味剂仍会给大家带来未知的健康风险。”
标注无糖 真的无糖吗?
记者随机购买了几款包括碳酸饮料、茶饮料、酸奶在内的常见饮料,韦琪一一进行了营养分析。
“气泡水及茶饮料,配料表中标明含有赤藓糖醇、甜菊糖苷、三氯蔗糖等,这些都是甜味剂,应属于B级饮料。”
碳酸饮料和酸奶,分别标注了“无糖”与“无蔗糖”,两者的区别,韦琪解释:“无糖标识,按照相关规定,有明确含量限制。大家要注意的是‘无蔗糖’概念。”
韦琪介绍,蔗糖是糖类的一种,标注“无蔗糖”,不代表无糖。所以相较来说,“无糖”会比“无蔗糖”更加健康。
白开水是对健康最好的饮料
近几年,市场上标榜“0糖”的代糖饮料层出不穷,既然含糖量趋于0,是否就可以拿饮料“当水喝”?其实不然。
韦琪特别提醒:“和葡萄糖、蔗糖相比,虽然代糖的升血糖指数较低,但并不是可以长期不限量饮用的。有很多研究表明,长期饮用含代糖饮料,同样会导致肥胖。”
“白开水永远是最好的饮料。”从营养师角度出发,韦琪建议大家多喝白开水。“凉白开、淡茶水,才算更健康、更安全的饮品。”
韦琪认为,上海开始实施的饮料营养分级制度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参考,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举措,能够更加明确和清晰地指导人们选择健康的饮料。所以,结合自己身体状况与需求,合理安排饮食,才能真正做到健康。
来源:贵州日报 2024年07月01日
023年饮料市场发展趋势备受关注,我国饮料行业头部企业的动态无疑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昨日晚间,养元饮品发布2023年业绩报。至此,康师傅、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统一、农夫山泉、东鹏饮料、养元饮品等中国饮品巨头经营数据均已出炉。今天,食业家从饮品巨头2023年经营数据一窥中国饮品发展风向。
< class="pgc-img">>康师傅:饮品营收首超500亿
2023年,康师傅饮品事业整体营收509.39亿元,同比增长5.39%,首次突破500亿大关。
期内因原材料价格下降及组合变化,使饮品毛利率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至32.10%。由于分销成本率同比提高,令饮品事业2023年全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降8.57%至12.60亿人民币。
< class="pgc-img">>可喜的是,康师傅即饮茶业务也成功跨越了200亿元营收的重要关口。据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康师傅即饮茶业务实现了200.5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6.96%。从营收数据的角度来看,康师傅无疑是中国茶市场的“茶王”,其实力不容小觑。
另外,康师傅包装水营收53.75亿元,同比增长9.78%,连续四年实现瓶装水业务的正增长;果汁营收71.50亿元,同比增长4.47%;碳酸及其他板块营收183.55亿元,同比增长2.88%,也可以解读为百事可乐在过去一年实现了增长。
农夫山泉:包装水超200亿
2023年,农夫山泉营收426.67亿元,同比增加28.4%;净利润120.79亿元,同比增加42.2%。
< class="pgc-img">>分产品来看,包装饮用水产品收益首次超过200亿元,录得全年收益202.62亿元,较2022年增长10.9%。值得注意的是,包装饮用水业务虽然表现亮眼,但其总营收占比降至47.5%,首次降至50%以下。与此同时,饮料业务增长迅速,占总收入比重达到51.7%,首次反超包装饮用水。
其中,以茶π、东方树叶等品牌为代表的茶饮料产品增速最为显著。2023年,茶饮料品类实现营收126.59亿元,同比增长83.3%,成为农夫山泉第二个营收突破100亿元的品类。这也是上市以来茶饮料增速最快的一年。回顾2021年和2022年,茶饮料的收益分别为45.8亿元和69亿元。
< class="pgc-img">>此外,以尖叫、力量帝为主的功能饮料业务在2023年收益为49.02亿元,较2022年增长27.7%,占2023年总收益的11.5%;以17.5°、NFC等品牌为主的果汁饮料产品录得全年收益35.33亿元,较2022年增长22.7%,占2023年总收益的8.3%;包括苏打水饮料、含气风味饮料、柠檬汁饮料、咖啡饮料等在内的其他饮品及鲜果等农产品全年收益13.11亿元,较2022年下降3.1%,占2023年总收益的3%。
可口可乐:内地营收约442亿元
随着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两大装瓶商中国食品(00506.HK)和太古股份公司(00019.HK)2023年报接连发布,可口可乐2023年在中国内地的营销数据出炉——约442.02亿元。
2023年,尽管食品饮料行业正呈现回暖态势,但可口可乐在内地的汽水产品却卖少了。据企业财报消息,中国食品汽水业务微增0.6%,太古可乐汽水业务下滑4%。
< class="pgc-img">>由此可见,可口可乐汽水业务过去一年在内地的市场发展并不理想。含气饮料是可口可乐业务的基本盘,可口可乐在年初也曾强调,2024年要恢复含气饮料的增长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中,特别是无糖系列的快速增长下,碳酸汽水在饮料品类中一直表现抢眼。不过,中国食品在财报中称,传统汽水收入同比保持增长,但受无糖汽水收入有所下滑影响,汽水品类年内收入同比稍微下跌。
2023年有汽饮品市场的下滑,实则是饮料品类间消费转移导致的结果,其他饮料品类如茶饮、果汁及功能饮料正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对有汽饮品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挤压。其次,国潮汽水的出现,正在“撼动两乐”的市场地位。不过,也有声音认为,可口可乐营收的下滑或受调价影响。
华润饮料:包装水营收124.47亿元
据港交所4月22日披露,华润饮料(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润饮料)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正式冲刺IPO。
财务方面,于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度,华润饮料实现收入分别约为113.40亿元、126.23亿元及135.15亿元,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2%;年内利润分别约为8.58亿元、9.89亿元及13.31亿元,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6%。
< class="pgc-img">>分品类来看,于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度,华润饮料包装饮用水产品实现收入分别约为108.18亿元、119.06亿元及124.47亿元;其他饮料产品实现收入分别为5.22亿元、7.17亿元及13.51亿元。
2023年,“小绿瓶”怡宝售出超过146亿瓶。
< class="pgc-img">>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华润怡宝包装水零售额达到395亿元,市场份额32.7%,是中国饮用纯净水市场的第一品牌,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娃哈哈(8.9%)、今麦郎(6.1%)、景田(3.7%)和康师傅(2.6%)。
统一饮品:全品类高速增长
统一饮品业务2023年营收177.755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8.4%。
< class="pgc-img">>分产品来看,茶饮料营收75.795亿元,同比增长9%,保持稳定增长动能;果汁营收34.042亿元,同比增长13.3%,创7年历史新高;奶茶品类营收63.052亿元,同比增长5.0%。
值得注意的是,统一果汁事业延续前两年的高增长动能,其中「海之言」2023年收益增长率及过去三年收益年复合增长率均呈高双位数成长。
< class="pgc-img">>另外,统一强势业务奶茶板块依然亮点十足:全年营收63.052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阿萨姆奶茶」单品营收破60亿元,持续位居市场头部地位。
东鹏饮料:孕育出百亿大单品
2023年,东鹏饮料营收112.63亿元,同比增长32.42%;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41.6%。
< class="pgc-img">>具体来看,该公司最主力的大单品「东鹏特饮」营业收入为103.36亿元,同比增长26.48%,正式跻身“百亿单品俱乐部”。放眼市场,“东鹏特饮”的地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实现量价份额齐升。
尼尔森数据显示,2023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的销售量占比为43.02%,同比提升6.3个点,份额总和较红牛系整体高出12.2个点,连续第三年稳居市场第一;销售额占比为30.94%,同比提升4.32个百分点,排名维持第二,其中,东鹏特饮 500ml 瓶装饮料,按销售金额排名成为中国市场饮料单品SKU TOP3。
< class="pgc-img">>2023年,东鹏其他饮料营业收入超过9亿元,同比增长186%,收入占比为由上年3.76%提升至本年8.1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目前,这一板块当中的「东鹏补水啦」电解质饮料、「鹏友上茶」无糖茶饮料以及「东鹏大咖」咖啡饮料在2023年声量持续上升。
2024年,东鹏饮料全面实施1+6多品类战略(覆盖即饮咖啡、电解质水、无糖茶、鸡尾酒、植物饮、植物蛋白饮料等多个品类),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并把东鹏特饮大瓶装的成功经验在更多品类进行复刻,最终把“1+6”都打造成为消费者的“质价比优选”。
百亿王老吉:凉茶还没有“凉”
根据白云山财报披露,报告期内涵盖凉茶产品的大健康主营业务(王老吉占比超九成)收入111.17亿元,同比增长6.15%,毛利率增加0.89个百分点。
针对王老吉业绩同比增速回正,财报表明,主要得益于期内王老吉凉茶聚焦核心渠道,大力拓展餐饮渠道,同时持续发力即饮市场,重点跟进礼品及宴席市场等渠道,继续提升市场铺货率和占有率。
< class="pgc-img">>与此同时,王老吉凉茶通过开发各类定制罐,持续强化传统节日等多消费场景关联,创新年轻化营销模式;持续将“王老吉”“刺柠吉”“荔小吉”作为“吉祥三宝”联合推广,同时加大培育“多元”新品,推出山茶花风味凉茶、王小吉mini罐、刺柠吉电解水等。
养元饮品:植物蛋白市场复苏
目前植物蛋白饮料行业正处于消费升级和结构调整期,植物蛋白饮料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在这些现状和新冠疫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养元饮品业绩有所波动。
2023年,养元饮品全年营收61.62亿元,同比增长4.03%;净利润14.67亿元,同比略有下滑,减少0.46%。
< class="pgc-img">>从营收构成来看,公司主打产品六个核桃占公司总营收的92%,实现营业收入57亿。功能性饮料实现营业收入4.48亿,同比上涨68.24%。
< class="pgc-img">>2020年养元孙公司获得红牛安奈吉系列产品(2022年更名为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长江以北地区全渠道独家经销权,接手后已基本理顺渠道价盘、完成口感调试,借助公司北方市场渠道优势,2022至2023年销售连续实现突破,未来增量值得期待。
国的饮料行业在近几年不断成熟,产品结构和品类拓展日益加快。如今,甚至已经衍生出了不少“混搭”类的饮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扩大,饮料市场也逐渐呈现“口感多、健康化、重场景”的新消费趋势。
< class="pgc-img">>根据鲸参谋对线上电商平台监测数据来看,目前较受消费者欢迎的主要有气泡水、茶饮和“混搭”类型的饮料,如咖啡+奶茶、果汁+功能性饮料、乳品+饮料等等。
7月份的热销商品榜中也显示,10款热门饮料产品中,4款为气泡水,分别来自于屈臣氏、名仁、依能和惠寻品牌;3款为茶饮,来自于王老吉、维他奶和农夫山泉品牌;还有3款为“混搭”,包括AD钙奶、雀巢咖啡和脉动功能饮料。
< class="pgc-img">*数据源于鲸参谋
>竞争的不断激烈使各大企业都进入了创新之路和营销新玩法的研究。
例如,在口味方面,气泡水消费的升温,使各种果味为主的新口味不断涌现。我们整理出目前市面上一些畅销的口味,有白桃味、柠檬味、葡萄味、百香果味、苹果味、蜜柚味、卡曼橘味、山楂味等。7月份最畅销的是惠寻白桃味气泡水,月销量超6万件。
< class="pgc-img">*数据源于鲸参谋
>与此同时,围绕气泡水而衍生出来的众多创新品类也横空出世,例如气泡果汁、气泡乳、气泡茶等一上市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获得快速增长,包括维他的气泡柠檬茶、元気森林的气泡酸梅汁等等。各种“混搭”新品类层出不穷,但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愿意去尝试。
在健康方面,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天然无添加”的健康饮品。“0糖0脂0卡”已经成了越来越常见的关键词,无论是在零食领域还是在饮料领域。
在场景化方面,企业则更加注重利用情感营销、明星效应去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其中,比较快速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寻求IP联名和明星代言。例如近两年比较热门的ip联名合作有喜茶+美宝莲、农夫山泉+故宫、旺仔+美加净,在联名后品牌知名度大涨。
根据鲸参谋监测的7月份品牌销售额排名情况,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和元気森林排名前三,月销额分别在7000万、5000万和4000万左右。其余上榜的还有百事可乐、屈臣氏、维他奶、王老吉、红牛、脉动和依能。不过在如此变化多端的趋势下,市场格局能否持续稳定下去目前无法肯定。
< class="pgc-img">*数据源于鲸参谋
>但可以肯定的是,饮料行业的发展潜力远不止如此。近三年来,饮料行业消费规模逐步扩张,预计在2024年将突破1.3万亿,并且在消费增速上达到了饮料食品整体行业的4倍。各大电商平台饮料品类的消费者人数和消费频次均呈上升态势,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饮料企业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