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王言
1995年,美国快餐品牌赛百味进入中国,这一时间只比麦当劳和肯德基分别晚了5年和8年。28年后,无论是门店数量、品牌知名度还是经营业绩,同为洋快餐的赛百味却被麦当劳和肯德基远远甩在了身后。
图片来源:赛百味官方微博
赛百味正试图打破这一颓势。6月6日,赛百味全球总部宣布,公司和上海富瑞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富瑞食”)签订了新的总特许经营协议。赛百味方面表示,这是品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特许经营总协议,也是整个连锁快餐行业最大的特许经营协议之一。
根据上述协议,富瑞食将获得在中国内地开放和管理所有赛百味门店的独家权利。未来20年内,富瑞食将在中国内地开设近4000家赛百味门店,将其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扩大7倍。此外,赛百味还强调,未来将在全球开设近万家餐厅,并将在亚太地区继续寻求当地专业的合作伙伴,从3500家增长至6000多家。
赛百味全球首席执行官John Chidsey(约翰·奇德西)表示:“这项协议是赛百味国际业务增长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是一个具备长期增长的重大市场,期待将赛百味体验带给更多消费者。”
作为全球最大的连锁快餐品牌之一,赛百味如何在中国市场讲好新的故事,实现逆袭?
就此次战略调整,时代财经致电赛百味中国,截至发稿,始终无人接听。
被肯德基麦当劳碾压
赛百味在中国的发展远不及麦当劳和肯德基。
以门店规模为例,赛百味曾预计2020年在中国内地开设3000家门店,但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目前其只有不到673家的门店。而截至今年2月,麦当劳中国已有5000多家门店,肯德基门店数则超过9000家。
赛百味落后于竞争对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产品品类,因为三明治在中国并不讨喜。
曾在赛百味工作多年的张琦(化名)告诉时代财经,中国人很难接受三明治这种冷食,让赛百味发展缓慢。“三明治使用的面包通常都是冷的,很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经常被认为不好吃。而且在进入中国市场前期,赛百味很少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推出新品,或者做一些本土化改良。”他说。
餐宝典创始人、餐饮分析师汪洪栋则对时代财经表示,在中国,加盟一家赛百味一般要花费逾80万元,尽管低于肯德基的价格,但由于赛百味知名度低、产品本土化程度和门店选址差,对加盟商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此外,在海内外市场,赛百味也一直被诟病对加盟商缺乏足够的支持。
据《中国连锁》杂志报道,一位赛百味中国区加盟商曾希望在菜单中增加热汤并给三明治加热,同时推出烤鸭三明治等本土化的新口味,但总部审批和测试工作耗时很长,导致市场反应极其迟钝。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2019年11月,赛百味任命了职业经理人约翰·奇德西为首席执行官,奇德西也是赛百味第一位来自赛百味创始家族之外的CEO。
奇德西在连锁快餐领域有丰富的从业经验。2005年,他开始担任汉堡王的总裁兼首席财务官,2006年,汉堡王成功上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汉堡王的业绩下滑。2010年,在奇德西的主导下,汉堡王以32.6亿美元的价格被私募股权公司3G资本收购。
加入赛百味后,奇德西制定了一系列改革策略,包括大规模更新菜单,不再强调定制化;增加大中型加盟商比例;裁员,关闭部分亏损门店;店面翻新;优化数字化业务,包括自营外卖等。
此后,赛百味的情况有所好转,2021年,赛百味在美国的单店销售额达到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球销售额从83亿美元回升至94亿美元。2022年,赛百味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9.2%,提升至104亿美元。
在中国加速本土化?
在官宣新的特许合作之前,赛百味在中国的两家运营主体已于5月底完成多项工商变更。
工商资料显示,赛百味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赛百味品牌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均由“Sub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B.V.”变更为“富瑞食”。
天眼查显示,富瑞食成立于2022年10月,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由Seeds Growth Limited独家控股,张振宇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执行董事是朱付强,监事是朱海晏。
今年4月,富瑞食发生了多项变更,投资者名称从BCPE Seeds Limited变为Seeds Growth Limited,执行董事从冯平变为朱付强。
在赛百味的主要管理人员中,BEN KENT WELLS、JOHN CHRISTOPHER SCOTT退出,并新增张振宇、朱付强、丁道一等。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从BEN KENT WELLS变更为朱付强。
据行业媒体小食代报道,朱付强有着30多年的餐饮行业经验,此前曾在麦当劳和汉堡王任职,其将负责赛百味在中国的总体经营。
根据公开资料,朱付强1992年加入麦当劳,期间负责过日常餐厅的运营以及地区的市场活动策划。2012年,朱付强加入汉堡王中国,担任北方区总经理,此后,他又相继担任汉堡王中国首席发展官、汉堡王中国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汉堡王中国CEO等职务。
业内普遍预计,在达成特许合作并引入朱付强掌舵后,汉堡王将在中国加速本土化的进程。
汪洪栋猜测,赛百味未来将在推广三明治这一品类的同时,加速产品的本土化创新。此外,赛百味也将在一二线市场寻求扩张,并在下沉市场寻找增量。
另据小食代报道,在新的特许经营协议下,赛百味中国未来开出的新店将只会是做直营店,而不再是加盟店。这也意味着,在门店选址和供应链等方面,赛百味门店得到的支持力度有望加大。在推动中国业务转型的同时,赛百味全球业务也迎来变动。
今年2月,赛百味传出“卖身”消息。近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赛百味预计在7月初选好买家。目前约有六位买家参与竞标,包括私募股权企业Roark Capital Group、TDR Capital、安宏资本与高盛集团、私募股权公司Sycamore Partners。上述报道还透露,赛百味最新预计以超过9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低于最早传言的超100亿美元。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97亿美元收购三明治连锁店赛百味后,私募股权公司Roark Capital的老板尼尔·阿伦森面临着快餐业迄今最大的挑战。
文|Chloe Sorvino
格雷格·弗林(Greg Flynn)是美国最大的餐厅特许经营商,也是赛百味的新东家Roark Capital及其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尼尔·阿伦森(Neal Aronson)的拥趸。
“尼尔是个天才。”弗林说,他拥有Roark支持的汉堡品牌阿贝兹(Arby's)的360家分店,以及赛百味的竞争对手Panera Bread的多家加盟店。“人们对他忠心耿耿,就想追随他的脚步。”
换句话说,跟着阿伦森就有肉吃。
赛百味由两个创始家族经营了60年,直到上个月被Roark收购。此前,这个三明治品牌因开设了太多的加盟店而声名狼藉,以至于在有些地方,饥肠辘辘的顾客站在一家赛百味的门口,目之所及就能看到另一家赛百味。
自2020年以来,该品牌约有2000家门店关闭,迫使公司将美国最大餐饮公司的头衔让给了麦当劳。与此同时,更小、更灵活的三明治快餐品牌Jersey Mike’s也骑在了赛百味头上。据至少一位特许经营专家表示,赛百味的加盟商已经忍受了多年的“小气且官僚”的管理方式。
太平洋管理咨询集团(Pacif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Group)负责人约翰?戈登(John A. Gordon)对《福布斯》表示:“加盟商的问题是,他们必须提高销售额和盈利能力。他们的特许经营授权方长久以来都没有很好地为他们服务——小气又官僚。”记者无法联系到赛百味创始人的家族股东置评。
现年58岁的阿伦森是一位身材高大、行事低调的投资人,他以超过97亿美元的出价击败了赛百味的其他10位竞购者,但他收购的条件是该连锁店在扭亏为盈的过程中实现某些财务里程碑。赛百味及其3.7万家门店也终于找到了Roark这个已经拥有3万家快餐连锁店的新东家,包括Jimmy John 's、Arby 's、Sonic、Hardee 's、Schlotzky 's、McAlister 's Deli、Culver 's和Carl 's Jr.等快餐品牌都是这家私募股权公司旗下的成员。
撸起袖子加油干
随着赛百味同店销售额连续第10个季度实现增长,新的势头正在形成。位置数据分析服务商Placer.ai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前7个月里,该店的客流量有6个月出现了增长,虽然到店人数仍落后于疫情前的水平。
与此同时,另一家三明治快餐店Jersey Mike’s尽管分店数量只有赛百味的一个零头(2500家),但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连锁店之一。数十年来一直为赛百味加盟商提供代理服务的特许经营权律师贾斯汀?克莱恩(Justin Klein)表示,Roark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让这个品牌成为人们认为它可能成为的样子。
克莱恩告诉《福布斯》,赛百味可以整合运营商,让苦苦挣扎的加盟商摆脱竞业限制,甚至可以为他们提供加入另一个Roark旗下品牌的机会。他说:“为了让赛百味走出困境,他们需要吸引那些不仅相信这个体系,而且真正能赚钱的加盟商。”Roark还没有公开对赛百味的重振计划发表评论。该公司旗下的其他食品相关品牌包括Auntie Anne's、Baskin-Robbins、Carvel、Cheesecake Factory、Cinnabon、Dunkin' Donuts和 Jamba Juice。
在赛百味的前东家们看来,把这家店交给阿伦森来管理是令人放心的。虽然阿伦森已经成为了私募股权的特许经营之王,但他一直保持着低调。就在过去的三年里,阿伦森的Roark Capital管理的资产增加了一倍多,超过370亿美元。而在收购赛百味之后,该公司的快餐覆盖面几乎翻了一番。
Roark公司以安·兰德(Ayn Rand)的畅销书《源泉》(The Fountainhead)中那位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建筑师命名,自20年前创立以来,阿伦森一直领导着Roark,也仍然是该公司的大股东。这些股权,加上他的投资回报让阿伦森跻身为亿万富豪。《福布斯》评估他的身家为27亿美元。
多年来,阿伦森一直不愿在媒体上露面,也拒绝对本文发表评论。然而,他确实在2019年在他位于亚特兰大中城附近一座玻璃幕墙塔楼里的办公室接受了《福布斯》的采访。当时,他建议人们要有耐心。他对《福布斯》说:“不管传统观点如何,永远都要做正确的、从长远来看是明智的事情。”
冰淇淋之王
过去十年来,餐饮业的大部分大型交易都是阿伦森一手促成的,包括2013年Roark以17.5亿美元收购了Carl 's Jr.和Hardee 's。
当疫情爆发时,阿伦森看到了多个几乎没有竞争者的低价竞标机会,于是把这些机会通通吃下。2020年4月,就在芝士蛋糕工坊(Cheesecake Factory)暂时解雇4.1万名工人、导致股价暴跌逾60%之际,罗克斥资2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的大量优先股。2020年12月,罗克又斥资113亿美元收购了唐恩都乐(Dunkin')和芭斯罗缤(Baskin-Robbins)。
服务超过十亿人
尼尔·阿伦森的投资公司Roark Capital拥有的快餐公司数量足以填满整个州际公路的休息区。
1987年大学毕业后,他在金融行业一些最知名的公司工作过,包括德崇证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和私募投资公司Acadia Partners,也就是现在的Oak Hill Partners。在Odyssey Partners工作时,阿伦森师从收购先驱莱昂?列维(Leon Levy)和杰克?纳什(Jack Nash)。
1995年,30岁的阿伦森和他的叔叔——假日酒店的前总裁一起,共同创立了美国特许经营系统公司(U.S. Franchise Systems)。作为首席财务官,阿伦森看到了收入指标对特许经营商资产负债表的巨大影响,并与叔叔一起将一家拥有27家地区性酒店的连锁酒店发展成为全国第十大酒店特许经营授权商,旗下酒店达到1100多家。2000年,他们将其以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普利兹克家族(Pritzker)的凯悦酒店。阿伦森从中赚了大约1000万美元,并在一年后单飞。在纳什和列维的支持下,他开始涉足特许经营行业。
阿伦森的买入并持有策略让他与多数收购同行产生了分歧,后者更感兴趣的是每3至5年退出一次。相比之下,Roark迄今仍然持有阿伦森投资的第一家公司,那就是他在2001年以4800万美元收购的冰淇淋连锁店Carvel。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外卖餐厅Wingstop在2015年的IPO中筹集了1.26亿美元,为Roark带来了5.5倍的投资回报。在疫情爆发之前,阿伦森只退出了十几家公司,在Roark成立的头十年里,他也只剥离了两家公司。自2020年以来,罗克又退出了10家,包括Corner Bakery和Naf Naf Grill等餐厅。
尽管阿伦森是通过一次次地收购快餐店而发家的,但他还是有着许多金融奇才喜欢的嗜好,例如他价值2670万美元的庞巴迪(Bombardier)喷气式飞机、他去年在南卡罗来纳州希尔顿黑德岛(Hilton Head Island)出售的度假屋,以及他居住的亚特兰大巴克黑德(Buckhead)社区的两处相连的住宅物业。
“他明白,没有加盟商的成功,就没有他的成功。”阿贝兹汉堡最大的加盟营商弗林表示。“他能够从璞玉中发现宝贝。阿贝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它当时的经营状况很糟糕,但它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并且拥有一个非常喜爱它的核心顾客群。这成就了餐饮业最伟大的扭亏故事之一,也拉开了他成功的序幕。”
本文译自
https://www.forbes.com/sites/chloesorvino/2023/09/20/the-drive-thru-billionaire-whos-trying-to-save-subway/?sh=de9e6045ecc0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头图来源:Forbes
精彩资讯永不错过
▽
百味中国开启加速度,未来每年开出500-1000家
赛百味正在重新加快行进速度。
“开店太慢了,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慢。”近日,赛百味中国区CEO朱富强对外直言道,并表示,今年和明年是赛百味中国打基础、重建系统的时间,未来将会以每年500到1000家的速度拓展门店。
根据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全球餐饮品牌价值排行,赛百味排名第五,其全球的门店数量3.7万余家,排名第二,加盟商数量全球之最。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早前的数据,截至1月底,赛百味在华共538家门店,其中加盟店530家,直营店仅8家。确实如上述所言开店太慢了。
为了快速拓店,赛百味也会对在华原有以加盟为主的模式进行改变,更加注重直营开店,因为直营能够最快速地将专业团队的决策落地。
赛百味希望在中国消费者认知中构建“性价比优选”的品牌定位,即让消费者觉得这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而不是单纯以价格绝对值来衡量。
这在当下的消费大环境中很合时宜。但如何让“不舍得花钱”的用户们欣然接受,赛百味还需时间去努力。
继续探索,Costco中国首家全生态旗舰店将开业
Costco在中国开始探索新业态了。
据悉,南京首家Costco开市客logo目前已经上墙,外立面已基本建设完毕,预计明年6月启动运营,开业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4亿元人民币。
这是Costco 中国首家全生态模式旗舰店,区别于此前开业的其他门店,该店将会员制加油站囊括其中。对此,开市客华东区总监黄政皓表示:“南京门店将是我们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原汁原味的卖场”。
根据日前Costco 开市客公布的2023财年第四季度业绩,第四季度营收789.4亿美元,同比增长9.5%;净利润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全球付费家庭会员约7100万名,同比增长近8%,高于新店开设成长率。
在中国大陆,Costco今年在加快开店步伐以应对山姆、盒马的竞争,预计年底中国大陆将至少有6家Costco。而生态店的开启,进一步证明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安德玛二季度营收16亿美元
美国运动品牌安德玛(UnderArmour)公布其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报告显示,第二财季营收1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持平。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1.46亿美元和1.1亿美元,同比均有上涨,其中净利润上涨超两成。
从市场上看,安德玛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业绩表现较好,销售额同比增长9%,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销售额也有所提高,微涨3%。
从产品上看,安德玛超六成营收来自其运动服装产品,本财季,服装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达11亿美元,配件营收同比增长3%至1.14亿美元;鞋类产品的营收同比下降7%,销售额为3.51亿美元。
另外,安德玛高库存问题依然存在,虽然相较于第一财季,安德玛库存已从13亿降至11亿美元,但同期相比增长6%。
像阿迪达斯、耐克同样深受库存困扰,不过安德玛似乎更乐观一些,其首席财务官DavidBergman曾表示,“我们的库存还处于健康的位置,这些库存并不陈旧。我们会有策略地储存季节性商品,到明年再出售。”
what's more
奈雪在泰国首家直营门店下月开业
奈雪在东南亚市场继续加注。近日,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在深圳一个论坛上称,下个月,奈雪在泰国的第一家直营门店即将开业,据称其被邀请开在了最高端购物中心一楼大门口的位置。她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的茶饮以及中国的茶文化正在世界打开知名度。
百事公司CFO将加入华特迪士尼
迪士尼迎来新高管。日前,百事公司宣布,首席财务官Hugh Johnston将于11月30日离职,并将加入华特迪士尼公司担任首席财务官。同时,迪士尼将向Hugh Johnston支付300万美元一次性签约奖金。另一方面,James (Jamie) Caulfield将接任百事可乐公司首席财务官。
Timberland全球品牌总裁将离职
面临出售命运的Timberland,再迎人事震荡。近日,Timberland全球品牌总裁Susie Mulder在内部透露了她将离职的消息,其职位将由品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副总裁兼总经理Nina Flood临时接管。Susie Mulder于2021年4月上任,值得关注的是,Timberland母公司VF集团近日已收到两个激进投资者信函,要求对旗下品牌业务进行重组,出售Supreme、Timberland等品牌。
高鑫零售M会员商店明年春季或开出5家
高鑫加快会员店赛道布局。近日,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旗下M会员店宣布常州、南京新店提前线上开业,线下开业时间常州店预计将在12月底,南京店在1月。另据知情人士透露,M会员商店已启动四店、五店拉新、招聘等前期工作,计划明年春季前开出五家店。
星巴克将与苹果合作开发绿围裙创新店
星巴克有了“苹果味”。近日,星巴克正在与苹果科技公司进行产品合作,于星巴克第一家“绿围裙” (Green Apron)创新店进行试验和改进技术。作为星巴克长期增长战略的一部分,这项举措旨在加强品牌数字化进程、助力全球扩张和重振员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