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最受欢迎的美食TOP10
即将重磅揭榜!
还有重量级评审团也将震撼亮相
也许你已经幸运地享受过美味霸王餐
也许你迟迟没有被幸运眷顾
也许你的观望和犹豫不决就再次错过机会
现在
最后一批试吃团成员开始招募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准备了21个免费试吃名额
更大的中奖机会,更多的试吃商家!
一年就这一次,错过再等一年!
Are you ready?
压轴大餐花落谁家?
后勤集团餐饮服务中心
粉蒸肉等十几个自助菜品
霸王餐名额:7名
霸王餐时间:周二
食嘉面馆
卤肉饭
霸王餐名额:7名
霸王餐时间:周二
沸腾鱼乡
酸菜鱼火锅
霸王餐名额:7名
霸王餐时间:周三
哪家是你的菜?
想吃就不要犹豫
赶紧来报名吧~
上一期“霸王餐”吃的是啥?
第七站“321烤肉吧”
推开门,咖色壁纸为主要色调的复古风映入眼帘,七张小桌子分布在大厅的四周,绿色植物装饰在墙角为这个温馨的小店里增加了田园感,热情的音乐更是让小店充满了一种享受的气氛。
新鲜美味的食材,在淋上清油的电炉上滋滋作响,散发出令人垂涎的味道。香脆的鱿鱼上配上碧绿的葱花,美味到无法想象。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烤肉然后一起吃,“看着这些食材在自己的操作下变成美味,满满的都是快乐,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更是油然而生。”2015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叶萌一边烤一边和同桌的两名伙伴说到。
第八站“恩施铁板饭”
“每次中午他家的订单都很多,作为一名吃货,我也很喜欢他家的饭。”2015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宋何说,“今天第一次发现他家竟然还有盘子盛饭,虽然是为了让试吃效果更好,但还是感觉店家好贴心。”
“吃了最喜欢的番茄牛腩,味道真的好棒,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番茄酸酸的,牛腩大块大块的,很有嚼劲,吃着很满足。”杨月垠说。(酸酸甜甜···小编也好想吃)
浓厚的汤汁浇在米饭上,酥软的牛腩、面面的土豆,是对味蕾的恩赐。14级汽营专业王梦阳说:“米饭香软可口,土豆牛腩也好吃。虽然天天来吃这家盖浇饭,但霸王餐的感觉毕竟不一样”
“霸王餐”到底有多美味?
哇,这是有多美味啊!
恁是让屏幕前的小编 垂涎三尺
参与方式
真爱就是在月底的时候,
我们一起吃一顿“霸王餐”
发送“免费试吃—姓名—联系方式”至官微后台即可
我们这次将随机抽取21名幸运粉丝加入
我们这集美味与幸福于一身的“试吃团”队伍
但有一个灰长简单的要求,
试吃完后需要写140字以内的点评并@武汉商学院
---------------------------------------
作者:陈复利
摄影:耿行、徐蓉民
编辑:王曼
武汉商学院新媒体矩阵
微信:武汉商学院(WBU1963)
微博:@武汉商学院
号:武汉商学院
搜狐公众号:武汉商学院
* 欢迎提供文字/摄影/视频/创意作品在微博或微信进行投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能开20年以上的馆子,都有自己的看家菜和忠实的拥趸,有粉丝和回头客捧场就是任性,没办法谁让您就好这一口,就想这一口呢,爱吃,想吃,便宜或者贵了都是一顿饭,财务自由不是一般人能实现的,但老百姓在“吃”这个问题上还是能实现自由掌控的,现代社会,馋了下馆子去解解馋,不是什么难事。今儿说的这家做鱼的川菜馆一提名字没有几个不知道的,2000年左右风靡半个北京城,大街小巷到处看到“水煮鱼”这仨字,在各家“水煮鱼”中,属沸腾鱼乡名气最大。
川菜大军进京,考虑北京人的口味,在麻度和辣度上都有所改良,吸引了不少北京食客,那时候的沸腾鱼乡在北京餐饮市场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家家沸腾鱼乡门口人声鼎沸,排队拿号,我印象中两广路上就有几家沸腾鱼乡,现在报国寺牌楼东边,原来就是一家沸腾鱼乡,门口有棵大槐树吧。那时候这家店门口排队常有的事,其实当年两广路那条街上,现在记得的餐馆沸腾鱼乡,羊蝎子,渔公渔婆,青年餐厅都火过一段时间,后来改扩建整治之后,这条街上的餐厅少了很多,怀念那条食街呀。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家店在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三层,位置挺好找的,顺着餐厅区一直往里走,靠近地铁口那边,这边还有宜家,电影院之类的,逛完商场吃个便饭很方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一层是重庆火锅,装修中式喜庆,进门直接上二楼是新沸腾鱼乡,楼梯口的大吊灯非常气派,进了大厅豁然开朗,痛快,敞亮,特别大,别看荟聚商场大,餐厅不少,但是饭点的时候好多餐厅都得排队等位,我目测,要是其他餐厅没位子,您马上来这家新沸腾鱼乡准能有座,因为大厅太大了能容纳不少人。新沸腾鱼乡应该比老店更高端,环境上档次,偏重于商务宴请,家庭聚餐,装修属于现代简约风,大气上档次。桌间距比较大,不局促,有能容纳20人以上的大包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看看菜单,设备挺先进,用平板点菜,但是页面设计不是太简洁,20年经典,水煮鱼都市发源地,一代水煮鱼,清江鱼92一斤,草鱼72一斤。还有水煮江团129一斤。一条鱼最少也得3斤上下,所以饭量小的人多到这儿吃合适。
看看垫菜,木耳26,青笋22,藕片20,豆皮20,鸭血22,金针菇28,粗粗一算,一条清江鱼再加俩垫菜,光是鱼就300多。川菜宫保鸡丁46,麻婆豆腐32,鱼香肉丝58,不知道为啥他家鱼香肉丝这么贵。我有多少年不吃沸腾鱼乡了,印象里还是老黄历,那时候沸腾鱼乡是按份走吧?不是按斤卖?一份58?68?记不太清了,十年之后再吃沸腾鱼乡,一看菜单,荷包紧紧啊,哈哈,当然了,这么多年,物价上涨,也正常。
< class="pgc-img">>沸腾鱼乡的招牌水煮鱼,清江鱼368。豆皮垫底,藕片垫底各20。说水煮鱼就想起水煮牛肉,这都是北京最早那批川菜馆的产物,我朋友说,水煮鱼好吃不好吃,就看他们舍不舍得放油和辣椒,这对于讲究养生的人来说都是大忌啊,偶尔解馋吃一下还行,不敢经常吃,一盆端上来服务员把辣椒花椒撇得差不多了,清江鱼刺少,肉嫩,鼻的麻辣味刺激着味蕾,油亮亮的让你忍不住就马上动筷子,不能吃辣的可以要碗醋,能中和一下麻辣劲儿。不愧做鱼出身,鲜嫩入味,味道不错。
< class="pgc-img">>馋嘴蛙,129。蛙肉肥嫩,入味,肉很筋道,吃到嘴里有厚重感,咸鲜麻辣,后味很足。就是有点少,感觉没吃过瘾。
< class="pgc-img">>沸腾炖鱼杂,68。不太能吃辣的推荐这个,我个人爱吃鱼籽,这里的鱼籽炖得特别好吃,如果里面都换成鱼籽就太合我意了,口感绵密,小颗粒般的鱼籽吃在嘴里沙沙的,筋道有滋味。
< class="pgc-img">>宫保鸡丁,46,川菜馆必点菜嘛,鸡腿肉做的,花生比较多,甜辣口,比较下饭,味道不输峨嵋酒家,更迎合北京人的口味。
< class="pgc-img">>津门飘香肘,118,不太推荐,这是为我们同行不能吃辣的朋友点的,川菜馆做的肘子,真没有老北京酱肘子带劲儿,我总觉得在外面吃的肘子不如家里现炖的香,有种肉腥味儿,配着点瓜条和大葱丝还夹在饼里还凑合吧。
< class="pgc-img">>干煸四季豆,42,这菜推荐,比较经典的川菜但他家居然不是辣的,不过很入味,咸淡合适,炸得刚刚好,不油腻,豆角软硬合适,味儿好量不大,42,性价比不是很高。
各位吃友,您上次吃沸腾鱼乡还是几年前呢?也和街头巷尾一样很多年不吃沸腾鱼乡,被价格“惊艳”到了吗?在我印象中那种按份点的水煮鱼现在已经没有了吧,都改成论斤称了?您现在吃鱼,是水煮鱼还是烤鱼,有什么美味餐厅推荐吗?欢迎留言,喜欢街头巷尾今天分享的沸腾鱼乡的朋友点点关注,点点赞,我会不定期发布探店信息和美食食谱,谢谢转发,收藏。
从拉萨火车站出来,就感受到了高原秋天的温暖:天空是那么的湛蓝,白云是那么的纯洁,阳光是那么的明亮,金风是那么的温软。
远远就看见进藏近二十年的发小开车来接我。无暇欣赏沿途风景,留下一路欢声笑语。一刻钟工夫,车子就把我载到下榻的“岷山圣瑞斯酒店”。
早有湖北京山市的陈老师在酒店门口候迎。握手问好,互诉分别一年后之牵念。登记后,和陈老师一起入住。稍作休息后,发小诚邀我俩共进午餐,以尽地主之谊。千里之外,兄弟盛情,令人欣然。乘车前往拉萨河畔太阳岛,在“四豪鱼乡”享用鱼火锅。
< class="pgc-img">>边吃边聊,三个人坐了两个多小时。跟兄弟聊过去,谈现在,很多的还是孩童时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美好往事。好久没这样畅快地说过话,再加上聊的是我们记忆深处的事,说起来都是眉飞色舞的。
不知不觉间,西斜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户照在了我们的餐桌上。兄弟下午还有事,话犹未尽的我们便又让他送回宾馆。
三人在雪域高原上相聚,真的不容易啊!我和发小可能有机会在拉萨相见,因为我有个夙愿,一定要在近几年来这高天厚土之上一睹雪域的神采。和65岁的陈老师自从去年重庆一别,能在这里相见,我们分外高兴。若不是南国文学举办的“走进西藏,抒写新时代征程”的颁奖盛典,在这高原之上,恐怕就没有相见机会了!
接下来在拉萨的几天里,我一直被来自高原和高原之外的另一种温暖包围着,也感动着。
梦儿老师,是我江西南昌的一个文友。在我们还没谋面前,她仅仅是我新加的一个微友。以前我们在一个群里,能互相看到推送的诗文,但从没聊过一句话。后来群里发布了有关西藏颁奖的消息,她知道我在群里备注了籍贯甘肃,就跟我打听西北和西藏的天气情况。我因为有发小在西藏的缘故,就把打听到的一切都告诉给了她。也在那时,我也知道了她也要去遥远的拉萨去领奖,仅此而已。谁知在颁奖盛典的那天,当我坐到有自己姓名的标志牌的座位上时,桌面上放着一本装帧精美的名叫《慢时光》的诗集。看着周围不熟识的朋友们的桌面上除了会议资料,再无它物时,我有些惊讶!急忙打开书籍,扉页右下角两个醒目美观的手写汉字映入眼帘——“梦儿”,下面签有日期。哦,原来是梦儿老师惠赠于我的作品集!顿时,我对这位素昧平生的文友油然而生出一股敬意。我拿起手机,给梦儿老师发了一条信息:“老师好,看到书本,心里温暖;收到诗集,深感荣幸。问一声您在哪儿就坐,请您打个招呼,让我认识您”!信息发出后,一下子就收到回信:“你好,我在你前排的最左边,我已经见你了,哈哈。”我抬头望去,只见梦儿老师望着我,莞尔一笑。我挥动右手,微笑着点点头,算是打招呼。这样,我们才互相认识。会后,梦儿老师谦虚地跟我说,她写得不好,不敢拿出来让大家看,再加上出门带的行李多,书只带来了三本,就送给自己认识的朋友。天哪,就跟梦儿老师微信上聊了几句,她就已经把我当做朋友了,还从两千里之外给我带来了诗集,多让我感动啊!在后来几天的采风活动中,我们被梦儿老师的热情感染着。她的声情并茂的朗诵,她的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宝军老师,是本次盛典的特邀嘉宾。这位热情豪爽的陕西汉子,是中国作协会员,在西藏阿里地区工作多年,现在担任西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在颁奖盛典结束后,现场举行了他的散文集《藏西笔记》签名赠书活动。当高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这些“粉丝”们签名完毕后,我邀请他跟我一起合影留念。高老师热情地跟我握手合影,并且在交谈中听说我是甘肃人时,极为和蔼地说:“咱们算是老乡了,你方便的话把我的书多带几本,可以送给你的亲友们看看啊”!顿时,一股暖流涌上身体。高老师慷慨赠书,太让我感动了。我紧紧握着高老师的双手,连声说道:“谢谢高老师,谢谢高老师”!
陈超老师,中国书画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去年十月,在“山城”重庆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的颁奖仪式上我认识了他。陈老师平易近人,说话柔软,极有江南人的气质。他的书法造诣很高,作品极为精湛。记得去年分别前的那个晚上,几位南国文学的书画家在宾馆大厅里挥毫泼墨。陈老师给我书写了两帧横幅字画:极有魏碑风格的“厚德载物”和行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幅字画,让很多文友羡慕不已,也让我兴奋了好多天。这次,我们又在拉萨相见。相见之时,我们互相拉着手,坐在床边畅叙友情。陈老师抑制不住再次相逢的喜悦之情,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个大大的信封,边拆边说:“得知你也来参加活动,我就给你写了一副字,送给你做个纪念,也是我们拉萨相聚的见证”。我喜不自胜,赶紧叫来同住的陈老师来给我们合影留念。照片上,我和陈超老师面带笑容,各自手执字画一角,那《易经》中“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的行草字体赫然入目。
< class="pgc-img">>何军洁老师,是一位50多岁、中等身材、略有脱顶、圆脸微胖、身穿中山服的极其精神的艺术家。他擅长书法、篆刻、诗词创作,同时也是这次主办方邀请到的一名嘉宾。初见何老师,偌大的会议室里只有负责人李景老师和他。他正在跟人通电话,见我进来,跟我挥手示意后,然后继续着通话。大约两三分钟后,何老师打完电话,赶忙走上前来跟我握手并致歉,让我有些尴尬。李景老师给我介绍了何老师后,何老师微笑着说:“李景言过其实了,我人在这儿,你是见着了,哈哈——”,爽朗的笑声,让我感觉到了何老师的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何老师接着说:“能看出来,你也是喜欢书法的人。趁着现在还没来人,我给你写两幅”。他边说边铺开了宣纸,然后压上镇尺,蘸墨挥毫,奋笔疾书。一副笔力遒劲的四个行书大字“厚积薄发”被书写出来,题了落款,盖上印章后,何老师帮我一起晾到地上。紧接着,何老师又给我书写了一副“上善若水”。这时候,文友们陆续而来,看着何老师给我书写的字画,都赞口不绝。趁着给别人写出的字画晾着的机会,何老师又跟我拿着字画合影。通过字画的媒介,我和何老师一面之交的友情,永远的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来自中国书画研究院的另一位会员,也是中国书画大百科专版推出的中国画哈密瓜首位女画家的龙怡珍老师,也因去年在重庆相识,这次倾情给我赠送了一副《愿你生活更甜蜜》的哈密瓜斗方,让我心里比吃了哈密瓜还甜……
< class="pgc-img">>老师们赠书,让我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我的精神食粮更加丰富;老师们赠画,让我这个对书画爱好的人,多了几份闲情雅致。在雪域高原之上,在有着“日光城”美誉的拉萨,老师们以他们特有的方式传递着正能量,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给我的特有的温暖。
内地的文朋挚友们,也在用它们的方式,给身在拉萨的我以温暖。
南国文学社社长、作家卢小夫老师,因为以前到拉萨时强烈的“高原反应”,这次遗憾没能参加文学社盛会。他身在湖南,却心系南国文学以及那几天的盛典和采风活动。当他看到我朋友圈发的在大昭寺旁的八廓街转经筒前的照片后,作诗留言:
转经筒前
玛吉阿米的情郎来过
湖南人我来过
今天你又来了
我们都曾转山转水转佛塔
佛塔犹在
人非往昔
途中,我们都没有遇见
——《观生魁老师在大昭寺的照片有感》
当我把在布达拉宫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时,卢社长又写了一首诗:
布达拉宫很高
那天我听说仓央嘉措
想尽一切办法从那顶上下来了
我就打消要上去的念头
果然
所有爬上去的人
最终
还是下来了
——《观生魁老师在布达拉宫的照片有感》
恕我浅陋,不能对卢社长的这些留言诗做出深入浅出的解读。但是,从字里行间,我能读出这位兄长对我们不能相见的怅憾和冷静的人生思考。都说,文人之间惺惺相惜。透过这些文字,我读到了文字的力量,感受到了另一种情意,心中很是温暖。
丁永海老师,是一名诗人,也是我的同事,更是至交。当得知我去拉萨参加盛会,并且在那里进行为期几天的采风活动时,欣然作了一首《生魁拉萨去领奖》的七言绝句留言:
拉萨街头转一圈,红宫之上雪鹰旋。
猜君定与仓央晤,无限诗情被点燃。
丁老师这首充满夸赞和勉励之语的诗写出不一会儿,便被我们以前的一位同事、现在调动到邻县区中学任教的刘生澍老师用行草斗方书写出来。当丁老师把诗歌被写成书法的照片转发给我的时候,我深深地被同事们的这份热情所感动,竟然兴奋得不能自已。
……
有朋友留言:“拉萨是个缺氧不缺信仰的好地方,下车不要走路太快,内地去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一点高反,还需注意”!
在县图书馆工作的刘永洁哥哥发来信息:“美丽的西藏如一张宣纸,铺在你面前,等你挥毫泼墨,激扬文字呢”。当他看到我朋友圈里跟发小吃饭以及合影的动态,就写诗评论留言:
相逢雪域城,四豪鱼乡临。
发小诚宴请,文友作陪亲。
倾心畅谈叙,相见安好今。
千里行远程,难得存留影。
永洁哥哥看到陈超老师给我赠送墨宝的照片后,又提笔赋《聚缘》诗,评论留言:
群贤邀聚日,逢遇恰今时。
文友结缘广,情燃雪域迟。
还有我尊敬的同事、像兄长一样关爱我的胡爱年老师,从我坐上火车到拉萨的几天里,我每发一个朋友圈,他要么鼓励、要么玩笑、要么关心的诙谐幽默的留言,让我忍俊不禁,记忆深刻!
……
在拉萨短暂驻留的几天里,我都被们的热情感动着,也被他们发自肺腑的言谈举止温暖着。人生中,遇上他们是我的缘,也是一大幸事。我会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也会牢记他们的鼓励和情意。这些,将是我今后人生中的一笔精神财富,也是我前行的动力,会让我“不用扬鞭自奋蹄”!
在拉萨,深秋的阳光温暖着我的身体,但我更多的感受到了来自于文朋挚友间的那些别样的温暖。这温暖,将陪我走过即将来临的冬季,也将陪我走进未来的那些美好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