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奶茶,也被称为布蕾奶茶、布蕾蛋糕奶茶等。蛋糕奶茶最大的亮点就是加入了蛋糕酱,将奶茶与蛋糕结合在一起,使其既可以喝到奶茶的丝滑又可以品尝到蛋糕酱的香浓!
前有喜小茶“复古蛋糕奶茶&奥利奥蛋糕双拼”升级回归。现有喜茶新品更厚更多料更香浓的厚烧蛋糕波波奶茶,让无数粉丝疯狂打卡。
< class="pgc-img">>蛋糕奶茶,是无数学生仔的“奶茶白月光”,更是喜茶创意的起点!除了喜茶和喜小茶,快乐柠檬、古茗、书亦烧仙草、麦吉等,对经典的蛋糕奶茶也有着极高的宠爱度,纷纷上新,轻松成为热门的秋冬单品。
< class="pgc-img">>好看又好喝的蛋糕奶茶,蛋糕酱是其核心元素!
其咀嚼类似蛋糕,可做奶盖、壁挂、底料等,且能根据喜好,定制更多口味,搭配不同配料或基底,做出不同种类的复配风味饮品。并且容易打造高颜值出品,增加饮品等满足感。
< class="pgc-img">>这款「肇泉蛋糕粉」,和大牌的蛋糕奶茶风味无限接近,还原品牌同款奶茶。
1. 风味浓郁、挂壁持久性强
添加白砂糖、全脂乳粉等自然食材,科学复配的比例保证粉质细腻、香醇浓厚不会产生腻感,且极易打发,挂壁持久。
2.冷热皆宜,满足感很强
蛋糕奶茶在秋冬热饮中,香气浓郁,能给消费者带来强满足感。在冷饮上表现更出色,运用在冷饮中蛋糕奶茶的口感比较清爽,接受度更高。
3.操作简单,小白轻松上手
所谓“蛋糕”概念,也是奶盖、奶油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蛋糕酱的操作简单,类似于奶盖打发,新手小白也可以轻松上手。
蛋糕酱,具体操作教程如下:
< class="pgc-img">>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1、斯美乐塔特调乳 450g
2、肇泉蛋糕粉 140g
3、玫瑰海盐 2g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步骤① 准备大小号两个不锈钢盘,大盘装冰水作冷却用,小盘置于大盘上。
< class="pgc-img">>步骤② 小盘里加入斯美乐塔特调乳450g,肇泉蛋糕粉140g,玫瑰海盐2g,搅拌均匀(电动打蛋器不需开启)
< class="pgc-img">>步骤③ 材料搅拌均匀后,电动打蛋器开3 档,把蛋糕酱打发成型(成固体,无流体状)。
< class="pgc-img">>其它分量自行按比例调配。斯美乐塔特调乳使用前先冷藏2 小时以上再使用。
文转自媒体燃财经 作者 | 冯晓亭 谢中秀
< class="pgc-img">>咖啡和奶茶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
上个周末,奶茶爱好者毛毛信步走进奈雪的茶(北京·乐城中心店)想点一杯奶茶,却发现菜单上的招牌是咖啡。当毛毛和朋友说起这个“惊人的发现”才知道,原来奈雪的茶早已开出了主打咖啡的“奈雪Pro”店。在奈雪PRO的门头设计中,也带有“Tea&Coffee”字样,可见,咖啡和茶都是奈雪Pro店的主打。
除了奈雪的茶之外,喜茶也早已在有咖啡机的店内上线了咖啡产品。8月10日,喜茶还以《“谁要喝喜茶的咖啡啊?”》的微信文章官宣了3款咖啡新品,文中还提到,“早在喜茶还叫皇茶的时候,菜单列表上就已悄然出现咖啡的身影。”。此外,CoCo都可、蜜雪冰城和一点点也没放弃这一杯羹,都有属于自己的咖啡品牌或者咖啡产品。
与此同时,咖啡“奶茶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以前更多出现在奶茶产品中的果汁、气泡水开始出现在咖啡中。比如喜茶新近投资的Seesaw就主打创意咖啡,将咖啡与茶、果汁等结合,从菜单来看,Seesaw的夏季新品荔枝冻冻冷萃、菠萝冻冻冷萃、云朵桃桃冷萃都跟茶饮距离更近。
同时,被喜茶“生打椰椰奶冻”带火的生椰元素席卷瑞幸、Wagas等咖啡品牌也是明证。“感觉现在的奶茶、咖啡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风味饮品’。”毛毛感慨道,“这两年不是dirty咖啡很火吗?前几天去试了Manner的桂花风味dirty,说实话跟奶茶的风味很接近。差异大概就是一个加咖啡、一个加茶,但其实饮品中咖啡和茶的风味都不突出。”
两者融合越来越深的背后,是奶茶看中咖啡的“未来”,而咖啡则瞄准奶茶的“现在”。
< class="pgc-img">>
拥有茶基因的中国人对奶茶的偏好更强。2020年12月,奈雪的茶曾联合CBNData发布《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为4420亿元,咖啡市场总规模仅为2155亿元。也就是说,茶饮市场规模是咖啡的两倍。
即使排除数据由奈雪的茶牵头的偏向性,国内奶茶需求比咖啡更大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毛毛表示:“街上奶茶店比咖啡店更多。而且我平时的确喝奶茶比咖啡更多。”
这是咖啡所不及的奶茶的“现在”。但在未来,相比于厮杀激烈的奶茶红海,正处在上升阶段的咖啡拥有更广阔的的想象空间。
据证券时报梳理,7月22-29日这一周时间里,就有Seesaw、MStand、SECRE时萃三家初创咖啡就拿到亿元级规模融资。而今年以来,咖啡赛道的融资更是多达十几起。其中最受瞩目的Manner咖啡,单店估值1500多万美金,是星巴克单店估值的3倍以上。
同时,拥有咖啡消费习惯的一二线城市白领,也是奶茶迫切想要争夺的市场。
多种因素影响下,奶茶和咖啡的触角不断向对方延伸。目前来看,双方正处在友好的“交融”过程。但就像毛毛每天都会遭遇到的灵魂发问“喝咖啡还是奶茶”一样,“二选一”必然发生。
“据我们观察,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已经养成了咖啡习惯,而咖啡和奶茶同为含咖啡因的饮品,大多数消费者会处于健康考虑每日只选择一杯含咖啡因饮品。” 从事消费领域投资观察的李青青告诉燃财经,从含咖啡因角度上考虑,两类饮品功能相似,所带来的影响也一致,一定程度上它们是替代品。
到那一天,咖啡和奶茶的“大战”也必然发生。
奶茶入侵咖啡
CoCo都可和蜜雪冰城是奶茶入侵咖啡的先行者。早在2015年,第三波咖啡浪潮开启时,CoCo都可就开始在全国面积80平米以上的门店力推咖啡;蜜雪冰城则在2017年创立了咖啡品牌“幸运咖”。
但声大浪大的还要数奈雪的茶和喜茶这两大茶饮新贵。2018年、2019年,当瑞幸“神话”刺激着整个市场,奈雪的茶和喜茶也蠢蠢欲动,纷纷将触角伸至咖啡领域。
2018年11月,奈雪的茶上新“冻顶鸳鸯”,当时还仅在深圳售卖。此后2019年1月,“冻顶鸳鸯”登陆全国门店;2019年2月,奈雪的茶再上咖啡新品,包括“大咖柠檬”和“大咖橙子”。到2020年11月,奈雪的茶甚至开出了主营咖啡的“奈雪PRO”店。这也是入侵咖啡的奶茶品牌中,动作最大的一个。
相比于奈雪的茶,喜茶虽然一直宣称“早在创业的时期就推出过咖啡”,但在大众记忆里,喜茶跟咖啡挂上钩,还要追溯到2019年3月,彼时,喜茶推出咖啡波波冰、咖啡波波双拼、芝芝美式、芝芝拿铁四款喜茶咖啡。
此后喜茶的咖啡一直低调前行。直到今年7月,喜茶大手笔投资精品连锁咖啡品牌Seesaw,喜茶的“咖啡味儿”似乎越来越浓。先是8月10日以《“谁要喝喜茶的咖啡啊?”》推出3款咖啡新品;时隔2天,8月12日又宣布与Seesaw联名,推出结合芝士、绿妍茶和咖啡的月饼礼盒。
< class="pgc-img">>
一点点也跃跃欲试,上线了咖啡冻奶茶冰。
客群的高度重合,为奶茶入侵咖啡提供了便利性。在深圳经营一家奶茶店的阿木近期也为店里添置了一台咖啡机。他向燃财经表示:“咖啡业务是突发奇想要做的。就是有一天突然觉得增加咖啡产品也可以,因为咖啡的客单价和店内产品几乎一致,用户群体也很贴近。”
关于这一点,奈雪的茶也曾对媒体表示:“消费者在喝茶和喝咖啡的需求重合度上达到80%,即我们的顾客中有80%是既喝茶又喝咖啡的。”
而入侵的成本也不高,收益却极佳。“因为本身已经有店面了,所以主要的成本是购入咖啡机,豆子的成本并不高,因为一杯咖啡只需要几克豆子。而20元左右一杯的价格,很快就能收回咖啡机的成本。算下来利润比奶茶还高。”阿木直言。
这也是奶茶觊觎咖啡市场的一大原因。有市场分析指出,相比于高端茶饮中需要复杂的鲜果操作,咖啡元素的饮品在供应链标准上更容易复制,SOP(标准作业程序)相对简单。
而奶茶的窘境似乎是更深层次的原因。科技自媒体“刘旷”直言:新茶饮最火热的时期已经过去,如今很难再挖掘出新的商业模式,同时,行业正在陷入激烈竞争和严重内卷。
“新式茶饮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而且消费者心智已经被市面上几大知名品牌所占领,提到高端想到喜茶和奈雪的茶,提到低端那肯定是蜜雪冰城。这种格局想要破除,很困难。”从事奶茶加盟代理的工作人员肖煌告诉燃财经。
讲不出新故事的奶茶,“内卷”成了唯一的出路。刘旷表示,由于新茶饮缺乏核心技术壁垒,因此很难构建起独家配方,这就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同时,为保证茶饮品质,自然需要高价购买优质茶叶、牛奶等原料;而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小众水果的成本很难有效控制;再加上材料、人工和房租的成本,茶饮业远没有看着暴利。
而咖啡则“光鲜亮丽”。产业信息网数据预计,随着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打开,以及咖啡消费群体由一线城市向新一线、二线、三线等城市扩展,未来中国咖啡市场规模或将连续4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速度。艾媒咨询数据也显示,2020年国内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2025年将达到1万亿元。
李青青表示:“全国范围内咖啡市场渗透率还不高,机会还很多。”
咖啡“奶茶化”
在奶茶入侵咖啡的另一侧,咖啡也在逐渐向奶茶靠拢。
其中最典型的还是瑞幸。2019年,在各大奶茶品牌瞄准咖啡的同时,瑞幸则“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奶茶品牌“小鹿茶”。只是这一尝试遭遇“财务造假”冲击,目前正在面临业务收缩。据北京商报8月18日报道,北京部分小鹿茶门店已经改“门头”为瑞幸咖啡门店,菜单也与瑞幸咖啡基本相同。
但咖啡“奶茶化”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典型代表如Seesaw,堪称“咖啡界的新茶饮”,Seesaw主打“咖啡+茶、果汁、气泡水、果干”等元素,跟奶茶几无区别。
今年爆火的生椰更是席卷所有咖啡品牌。翻开任何一家咖啡品牌的菜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瑞幸的生椰拿铁、Tims咖啡的白桃生椰拿铁、便利蜂“不眠海Sober Hi”的生椰乳拿铁、LOOP COFFEE的生椰dirty……
“咖啡‘奶茶化’其实是为了迎合市场趋势。”咖啡师白羊直言,“无论是奶茶还是咖啡,它们作为一种饮品都是为了推向市场。而现在市场变了,消费者更在意咖啡的风味,那咖啡自然也会随之改变。无论是前几年流行的dirty,还是今年大火的生椰系,都是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
以美式、拿铁、卡布奇诺为代表的传统、经典咖啡曾与受众有较明显的距离感。咖啡消费往往与高端、商务相联系,而这种距离感必然带来与受众的隔阂,造成市场受限。
< class="pgc-img">>
于是“下沉”成了咖啡获得受众的必然选择。现在的咖啡市场,除了老牌咖啡品牌星巴克、Costa,还有新近涌出主打性价比的瑞幸、Manner,更有肯德基和麦当劳连锁餐饮店推出的“KCOFFEE”和“麦咖啡”品牌,以及上千家便利店咖啡品牌,比如便利蜂的“不眠海Sober Hi”……
咖啡成了转角即可买到的饮品,不再享有距离感。90后林双就在朋友圈安利道:“(‘不眠海Sober Hi’咖啡)首杯1.9折优惠券,算下来几块钱一杯咖啡,口感竟然还不错,推荐大家都去试试。”
巨大的市场激烈冲击下,曾经高高在上的星巴克、Costa也在“走下神坛”。咖啡消费者果果就感慨道,星巴克现在的优惠活动比瑞幸刚冒头那一年还要多,“经常减免配送费,下午三点经常还会有多件五折活动,用上星巴克和一些银行举办的支付活动,折下来一杯星巴克和瑞幸价格不相上下。”
为了赢得受众,放低“姿势”只是其中一个动作,口味上的改变也成了必然。“我喜欢喝奶茶,因为口味更好,适口性比较强。但是因为喝奶茶怕胖,所以偶尔也会喝咖啡。”毛毛介绍,“有一段时间因为舆论鼓吹喝美式不会发胖,所以我喝过一段时间美式。但的确接受无能。后来想喝咖啡时还是会点拿铁,以及dirty和生椰系这些比较有风味的咖啡。”
“奶茶化”的咖啡的确为咖啡获得了更多受众。这一点从“生椰”拯救瑞幸也可以看得出来。今年4月,瑞幸推出新品生椰拿铁,一经问世便供不应求。截至5月底,生椰系列累计卖出42万杯。6月底,瑞幸官方宣布:生椰系列单月销量超1000万杯,刷新瑞幸新品销售记录。据亿欧网报道,有瑞幸内部人员透露,生椰系列的热卖的确加速了公司的盈利进程。
但也有人对风味咖啡嗤之以鼻,“这还算咖啡吗?”不过在盈利面前,这些都是小问题。
“大战”一触即发
奶茶和咖啡还处于交融期。比如阿木的奶茶店将咖啡纳入产品系列,为自己获得了喜爱咖啡的客群。而咖啡也在向奶茶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受众面。
只是由于受众的重合,“争夺战”也必然爆发。从城市布局来看,无论是奶茶品牌喜茶、奈雪的茶,还是精品咖啡势力Manner、M stand、Seesaw,一二线城市都是它们的重点布局区域。截至2021年Q2,喜茶在中国内地拥有799家门店,其中一线城市339家、二线城市447家,占比达98%。
而Manner官网数据显示,从上海起家的Manner目前已经在全国开出194家门店,其中上海仍是主力,拥有165家门店。但其余布局也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比如北京、苏州、成都、深圳、厦门。
< class="pgc-img">>
在低级别城市,咖啡与奶茶并不存在竞争。“我们这儿有瑞幸,没有星巴克。但是奶茶店更多,茶百道、书亦烧仙草、古茗、益禾堂等多个品牌都有。平时我也几乎不喝咖啡,倒是奶茶每周都会来一杯。”四川某县城的秋秋告诉燃财经。
但在一二线城市,奶茶和咖啡“狭路相逢”,必然会产生一番争夺。因为对于受众来说,咖啡和奶茶也往往是“二选一”的选择。“只能喝一杯,因为喝多了不健康,而且会失眠。”毛毛直言。
目前,战斗的号角还未响起,因为市场还有空间。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和红餐网联合出版的《中国餐饮品类和品牌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1136亿元,预计到 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5%。虽说按从这样的市场规模预期看,我国的茶饮市场还处于发展中期,在上升通道之中,远未及触碰天花板。
李青青也表示:“目前喜茶的主营业务还是放在奶茶上。近一两年,喜茶推出价格更低的子品牌喜小茶、探索瓶装饮料业务,以及密集参与有关咖啡相关的投资或产品研发,更多与喜茶想拓展自己的业务版图有关。”
而咖啡还处于发展阶段,并未威胁到奶茶的地位。关于这一点,李青青指出:“咖啡行业相关投资其实早几年就有,但确实近两年特别火。但总体来说,目前咖啡行业还是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
只是还未发生,不等于不会发生。李青青判断:“虽然咖啡相对于高糖高脂的奶茶,会相对更健康,但指不定消费者偏爱富含‘多巴胺’的奶茶。”而现在一杯奶茶的客单价和一杯咖啡相当,如果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情况下,奶茶和咖啡将不可避免面临“抢客”问题。
而且“两个行业的护城河都不高。”李青青进一步表示,“喜茶拼命做产品研发和创新的原因不外乎茶饮行业同质化严重,所以要不断靠新产品吸引用户。咖啡行业虽然刚开始‘百花争鸣’,但是从各家争相模仿推出‘生椰拿铁’可见,咖啡行业创新和同质化问题也同时存在。”
这一点也将困扰奶茶和咖啡的进一步发展。当下,虽然同个商场能看到数家奶茶店和咖啡店的情况并不罕见。但入局者越来越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未来在饮品市场,无论是咖啡还是奶茶,赚钱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在“二选一”难题下,互相攻进对方腹地以增加自己被挑选的可能性,成了例行常规,但未来要想跑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还得靠产品说话
< class="pgc-img">>费者有“便宜但不好喝”的顾虑,加盟商有“8个月回本还是3个月闭店”的疑问。
作者:麦芷晴 编辑:吕鑫燚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便宜是的,但不好喝”“设备费8万实在过高了!茶饮那些设备,2万足够了!”“如果想开,可以先去甜啦啦打工一个月你就知道真实情况,不要相信所谓的公司,一定要看好钱袋子”……
图源:小红书、黑猫投诉平台等
>来自消费者和加盟商的吐槽,让这家有着“蜜雪冰城平替”噱头的安徽茶饮品牌“甜啦啦”,陷入了“只关注消费者和加盟商”(官方论调)的悖论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甜啦啦还存在一些硬伤,比如:品牌知名度不够强、供应链体系薄弱等。
为此,甜啦啦开始到处找补,最直接的方式是借助圈层的影响力,聚焦动漫文化与外卖平台的联名活动,如携手环球影业热门IP《驯龙高手》联名,发布杯套、纹身贴、打包袋等联名周边,并首次推出定制饮品;通过武林快闪、《长月烬明》公益联动、龙湖音乐节等活动,频繁在大众面前“刷”存在感、放大品牌声量。
图源:网络
>“重品牌”已成为甜啦啦2024年“冲击万店”的头等大事。
7年前,甜啦啦以“极致低价”出圈,在产品价格带上直逼“性价比之王”蜜雪冰城,然而在品牌力的打造上却后劲不足,还被冠上了其创始人讨厌的“平替”帽子。为了被更多消费者和加盟商“看见”,甜啦啦企图以联名营销等方式增加品牌声量。
然而,品牌力比拼的是“极致质价比”,而非一味地低价,归根到底靠的是对消费者的洞察、产品创新研发实力与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有口皆碑”。
甜啦啦当下的重金营销带来的只会是成本负荷的加重,不仅与其引以为傲的“低价策略”背道而驰,还会被视作消费者、加盟商的“短期”收割机。
01 够低价,为何引不来顾客口碑安利?
有着“雪王2.0”标签的甜啦啦,在品质和价格上,甜啦啦确实能和蜜雪冰城“掰手腕”,蜜雪冰城的双拼奶茶、芋圆奶茶售价9元;甜啦啦的全套奶茶售价9元,红豆奶茶、黑糖珍珠奶茶售价8元。
但在品牌声量上,两者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以抖音为例,截至7月31日18时,甜啦啦系列账号的最高粉丝量仅达到58.2万,而蜜雪冰城为368.1万、古茗为584.4万,茶百道为964.0万。以更符合甜啦啦和蜜雪冰城下沉市场调性的快手上,甜啦啦也只有60.4万粉,而蜜雪冰城为891.8万,甜啦啦不过是个“零头”。
由于声量较弱导致消费者对品牌感知度较低,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很少在网络上看见甜啦啦的品牌信息,甚至以为是杂牌或不知名品牌。
图源:小红书
>品牌声量不强,直接影响了甜啦啦的业绩增长潜力。2023年,拥有约7000家门店的甜啦啦全年累计销售额为20亿元,然而,早在2019年,蜜雪冰城便已在同等规模的门店数量下,成功跨越25亿元的营收门槛。
事实上,甜啦啦品牌力的薄弱与其商业模式息息相关,为了实现最直观的“价廉”或者说“硬折扣”的逻辑,甜啦啦不可能、也没法将大把资金投入到品牌营销宣传环节。
“2015年左右,一杯奶茶卖五六块很多人买,我如果卖二三十块,没人买,门店也开不起来。”在甜啦啦创始人王伟看来,由于起步于安徽蚌埠,消费能力相对有限,因此精准的价格定位才是头等大事,相比之下一块招牌显得没那么重要。
为了保持低价调性,从产品研发到门店运营的各个环节,甜啦啦都不得不“抠”。
产品矩阵的设计上,甜啦啦采取“跟随策略”,以复刻市场热门茶饮爆品的思路,降低新品研发的风险,同时压低自身毛利,以价换量。数据显示,甜啦啦全线产品平均毛利率在52%左右,远低于其他品牌65%的毛利。
以甜啦啦“清风茉白”产品为例,其口感和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拳头产品)相差无几,是在伯牙绝弦经过市场验证后才登陆市场,但清风茉白500ml售价9元;伯牙绝弦700ml售价17元。
王伟曾说道,清风茉白成本是四块多,毛利润不到50%,伯牙绝弦多了200ml,成本变成五块多,假设多增加了五毛钱的茶叶,成本就变成六块多了,但是他们卖的毛利润就达到了60%-70%。
基于模仿+低价,甜啦啦抓住了下沉市场“以低价尝爆品”的消费心理。想喝喜茶20元的多肉杨梅,甜啦啦有6元的同款产品;想喝29元的茉酸奶,甜啦啦有12元的牛油果饮品……
以低价突围,甜啦啦打造了不少爆品,以2021年上线的“一桶水果茶”为例,上市首日便热销40万杯,15个月内售出1.2亿桶,直接带动品牌出圈,在抖音引发6亿次话题讨论,小红书上相关笔记超万篇。
图源:网络
>但这条逻辑并不具备“可复制性”,“一桶水果茶”虽能引流,但甜啦啦其他产品并没有承接住流量,核心销售仍仰仗于模仿来的爆品。
以甜啦啦(长春远大购物中心店)为例,清风茉白月销200+;一桶水果茶月销200+;超红车厘子月销36;香椰马蹄爆爆珠月销18。大部分非模仿产品月销都在两位数甚至个位数徘徊。
由于将所有力气都用在“去成本”,甜啦啦只能暂缓对品牌力的塑造,一个最直观的表现是:许多产品的推荐账号竟然是加盟商自己在运营。
笔者搜索后发现,有一个名为“摆烂人小波”的甜啦啦加盟商账号,自2023年6月起就围绕门店创作内容,截至7月31日粉丝量为58.4万,接近官号,其视频点赞量在万的级别,与之相比,官号的视频点赞量基本在三位数。
图:抖音账号“摆烂人小波”
>久而久之,不重视品牌宣传的甜啦啦在模仿其他品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被消费者贴上“杂牌”“平替”的标签。“如果蜜雪冰城做出这款产品,可能网友就会说超越了。但甜啦啦品牌的知名度不够,可能就叫平替。”王伟在采访中说道。
虽然这些标签不影响早期甜啦啦在下沉市场的热度,可现下情况已经发生改变,众多茶饮品牌都盯上了下沉市场这块“香饽饽”。
茶饮品牌招股书数据显示,古茗已有38%的门店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乡镇;沪上阿姨也计划扩展品牌业务至更多三线及以下的城市。而受限于品牌定位和目标销售群体,甜啦啦未来的主战场还是会在下沉市场。创始人王伟也曾表示,甜啦啦未来不会涨价,暂时也不会大举进军租金高的一二线城市。
下沉市场格局生变,甜啦啦要想继续做下沉市场的“霸主”,就必须挣脱“非主流”或“杂牌”的消费者印象,更关键的是,与其追求一味的低价,不如做到真正的极致质价比,这才能引发消费者口口相传,而不是换来一句“便宜是的,但不好喝”的不痛不痒。
02 用质量换数量,以模仿换流量
在缺乏品牌势能的情况下,依靠成本控制,甜啦啦仅用九年时间就拓展至7500家门店,可谓是茶饮界的一匹黑马。
选择“极致低价”路线,与创始人王伟早期经历有关。2014年,王伟进入茶饮业,运营多家蜜雪冰城加盟店后,便有了开创“甜啦啦”品牌的想法。王伟本人也承认,最开始甜啦啦的产品和经营逻辑都是在模仿蜜雪冰城。
创始人王伟(右一) 图源:甜啦啦官网
>一是,学习蜜雪冰城的低价,以远低于其他品牌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并根据产品矩阵灵活定价,通过更低的毛利制造爆品;
二是,在经营管理层面,包括选址、员工薪酬等均着力缩减成本。
双管齐下后,甜啦啦不仅刺破了茶饮市场的价格泡沫,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品尝到相似产品,更在激烈的茶饮“价格战”中稳住了阵脚。
三是,在运营方面师从蜜雪冰城,甜啦啦成立的第二年就开启了加盟模式,而且加盟模式门槛较低,在学历、阅历、资金、店面等方面要求宽松,吸纳了许多被其他品牌拒绝的加盟商。
2024年,甜啦啦又推出免加盟费政策,包括设备、管理、保证金、物料等费用全免,除房租装修外,仅需13万启动资金。此外,公司还会在运营方面给予加盟商帮助,比如提供开业引流补贴,每年免费给加盟商办4次活动等。
靠着众多加盟商的热情,甜啦啦走上飞速扩张之路。开放加盟的当年,门店数量发展至92家;2018年破千店大关。
图源:甜啦啦官网
>但过低的加盟门槛也带来了另外的挑战,加盟商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大提高。黑猫投诉上,不乏有关甜啦啦食安、服务欠缺的投诉。
诚然,新茶饮品牌经常陷入食安问题,例如无论是价格还是产品及商业模式,都十分接近的蜜雪冰城和甜啦啦。由于品牌效应不同,消费者对其的宽容度也不同。例如蜜雪冰城出现质量问题时,评论区都有声音表示,“他都不嫌我穷,我有什么资格嫌小雪脏”等。
反观甜啦啦,虽然也模仿蜜雪冰城设计了品牌IP“熊黑蛋”和品牌主题曲“爱她就带她来甜啦啦”,但其影响力远不如蜜雪冰城的雪王IP,和那句脍炙人口的“你爱我,我爱你”。
小红书平台上,“雪王”相关话题有3.6亿次浏览,“熊黑蛋”相关话题只有3.2万次浏览,甜啦啦主题曲的相关笔记几乎没有。因此,当甜啦啦面临同样的食安问题时,收到的却是网上大片的投诉和吐槽。
2021年时,由于加盟商管理不当,甜啦啦频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王伟曾谈到,当时为了解决问题开始强制关店,涉及了五六百家店。
低门槛吸引来的加盟商,虽然在短时间内催化了甜啦啦的门店规模,但质量参差不齐的加盟店使得消费者更难以形成对于甜啦啦的品牌感知。
实际上,透过甜啦啦大举关店一事来看,其并非不在意运营水准和产品品质。只不过缺乏品牌力的加持,叠加低价下沉的运营风格,消费者始终认为它是一个农村县城来的路边小店,不是一个会做品质的大牌子。
03 万店目标靠什么实现?
没有“金招牌”,又缺少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还引不来高质量的加盟商,甜啦啦想要实现“规模效益”道阻且长。
现阶段,甜啦啦除了加码品牌营销外,还开始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其目的在于:
一边塑造品牌力吸引消费者青睐、一边加码供应链增强自身加盟竞争力。毕竟,只有被消费者和市场“看见”后,甜啦啦才能获得被加盟的可能,而强化供应链实力则能为甜啦啦在抓住“被看见的机会”上增加筹码。
具体来看,甜啦啦采用了“自产+核心产区采购”模式,并先后搭建了茶基地和果园、建立了包材公司,还加大资金投入构建数据中台。不仅如此,甜啦啦还试图构建起一套全面覆盖东部地区的先进仓储与物流网络体系。
图:甜啦啦总部园区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不光低价模式,甜啦啦的“盈利”思路也与蜜雪冰城如出一辙。要知道,蜜雪冰城最大的业务就是卖耗材,这是蜜雪冰城发行的“隐形货币”,而商业模式的趋同决定了甜啦啦与蜜雪冰城一样,逐渐成为一家“卖店”的公司。
只可惜,甜啦啦的供应链潜能受制于品牌能力而未被完全激活,处于“低价模式和构建品牌力手段背道而驰”的尴尬局面。
恰如某加盟商所言,虽然供应链加强后,产品毛利慢慢提高了,但甜啦啦在外地的知名度较低,销售额提不上去,算上人工、租金,总体利润也不乐观。最终导致,外地加盟店面临着较高的生存风险。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关“加盟甜啦啦需谨慎”或者甜啦啦闭店、转让的帖子也不在少数。
图源:小红书
>此外,甜啦啦的出海、上市计划,也都对品牌和供应链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截至2024年3月,甜啦啦在海外市场的首站——印尼雅加达,已成功落地并稳健扩张,门店数量增长至13家,与此同时,菲律宾首家门店也在布局中。
出海机遇大,挑战也多。新茶饮品牌出海要面临供应链、原材料、消费群体、团队构建等挑战。不仅要重建海外供应链,克服原材料品质差异,还需调整品牌形象以适应当地审美,极为考验品牌的综合运营能力。
出海战略公布的同时,甜啦啦还透露了2025年冲刺资本市场的计划。不过,当前资本市场对于新茶饮品牌的态度已悄然转变,不再仅仅聚焦于门店规模的“假象”,而是更加理性地审视品牌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及其内在的“造血”能力。
归根结底,甜啦啦理想中的“万店规模”不一定能打动投资人,如何形成品牌势能、形成“品牌、消费者和加盟商”三方的良性循环,才是甜啦啦当前需要直面的问题。
通过模仿、低价起家的白牌,要么赚一波快钱就结束生涯,要么做品质、品牌走长远路线,甜啦啦显然是后者。可是要消除“平替”的标签,甜啦啦要做的不仅是营销推广,还要在产品品类上有所创新,让消费者认识到它独立创新的能力。
同时,品牌力建设核心仍是自身产品足够物美价廉、平价质优,这需要极强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实力作为支撑。
茶饮行业的竞争态势仍在加剧,内卷现象愈发显著。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就要看甜啦啦能否真正攻下“品牌力”这一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