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获得中国火锅餐饮业荣誉证章、全国火锅餐饮业优秀企业家、影响中国火锅餐饮业100人等称号.....这些成功的背后是朋礼权辛勤努力换来的结果。
四川成都,饮食文明沉淀丰厚,也是全国餐饮界竞赛最为剧烈的城市之一。作为火锅发源的中间城市,输出过很多的特征餐饮商品并敏捷在全国掀起一波接一波的主题餐饮风潮。1979年出生于安徽高怀宁县的朋礼权就在这里发家,2012年与合伙成立成都蜀御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先后开设蜀御火锅新都店、德阳店、青白江店、邛崃店。
随后,经过为期4年的发展,朋礼权想到了自己创业,于是在2016年成立木玛餐饮管理公司,经营木玛小火锅,并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火锅之情
朋礼权记忆说,天微微亮时,外公就会到饭店做烧锅炉的工作,等到晚上宴会结束,去打点饭桌上剩下的鱼,伴着蒙蒙月色回到家里,经高压锅处理,吃到嘴里鱼刺已经软化,不用担心会卡到喉咙。
在他童年的记忆里,鱼不仅是一种美味食材,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读大学期间,更是接触了很多类型的火锅,在1999年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后,朋礼权经历了多份工作,攥着挣来丁点积蓄,朋礼权开始继续在这条创业之路上摸索爬行。他要继续做火锅,以此作为自己祭告阴晦过去的终点,和开创明媚未来的起点。
坚持做火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多方权衡考量而决定的。如神农尝百草一样,朋礼权跑遍了成都、重庆、宜宾等地,只为尝到一种让味蕾兴奋的火锅,而这,在四川的一家休闲农庄实现了。
创业故事
在成都经历了几份工作之后,朋礼权想到要往高处走,于是继续去见识各种各类的火锅。2006年,朋礼权任成都盛世麒麟餐饮管理公司营运总监,总经理。直至2012年,朋礼权离职。在这6年时间里面,朋礼权在任职期间参与筹备筹划麒麟胖哥火锅温江店、郫县店、新都店、广汉店、德阳店、什邡店、绵竹店 、中江店 、罗江店 、广元店 、西安店、腾冲店 、攀枝花店、遂宁店、自贡店 、双流总店 、中央厨房等,并且负责整个公司的加盟 、选址、设计、品牌策划、人员培训、日常管理、 招聘及调动等工作。
或许是因为这6年的沉淀,让朋礼权想到了自己创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朋礼权决定辞去公司相关职务,开始自己创业。创业期间,经历了很多无法想象的困难,例如选址、招聘、管理、用户调查等等,但是朋礼权都克服了,才有了在2015年成立后发餐饮管理公司,开设后发火锅,担任职务董事兼总经理。
但是,朋礼权不满足现象,他想要更好的发展火锅,把火锅理念传递给更多人;随后又经营木玛小火锅,经营不同类型的火锅口味。经过了自己多年的努力,朋礼权创立了自己的事业,而且还担任成都锦门大院火锅顾问、成都有空小火锅顾问等职务;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里面,这位爱好火锅之人会走得更远。
<>者...刘牛
编辑...汇客廰文旅
娘娘山,清晨为拍日出,一阵四十分钟的急速攀爬。到顶后,几乎要虚脱的我才发现现在的体力,已大不如前。
所以还是为了增强体力,增加些,运动吧!时值五一节和胖哥约好,进行一次骑行。由德阳市中区出发,中途到茶店村巧遇月季花海,终点至中江的黄继光纪念馆,而后徒步登魁山,到山顶,俯瞰中江全貌.
早晨八点出发,接近晚八点到家。全部行程93.4公里.
清晨八点我们出发了......
第一个休息点,省道106,227公里处。我骑到这里时已经满头大汗,浑身湿透了。
一个半小时后,9:28,到达新中镇。我们没有进镇中去,继续沿着左边的省道106向前骑行。
大约二十分钟过后,由道路左边进入龙居村。
龙居村随处可见的樱桃
整个村子宁静而整洁
出村之后继续前行,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茶店村,新中镇沿途的广告牌告诉我们这里有处月季花海,既然碰到了,当然要去一睹芳华了。
这里的花田锦地.溪月谷 正在举行月季花展。
这家伙到底拍了些啥?好吧,下一篇再给大家呈现。
12:10,继续,向中江方向前行。
我的骑行最快速度纪录记得是五十公里每小时。在这段路上,创造了我骑行以来最高的瞬时时速 54.9公里每小时. 这个记录就不要破了吧,想想其实很危险的,还是安全第一.
一小时后进入中江二环路,在二环路旁发现一株不知名的树木。
有谁能够告诉我这株树木是什么树吗?非常好奇。
在中江县城里吃过午饭,随后游览了,黄继光纪念馆。
身后就是魁山,上面的阁楼,是魁山阁。
既然到了,就和胖哥,徒步爬了一遍.
到达山顶,沿着魁山阁,从各个方向俯瞰了一下,中江县城。
后面这个石牌坊记录着魁山及魁山阁的来历,由此知道了,此山和阁都是为了纪念中江历史上曾出的两位进士。
久违的耶稣光,记得上次所见还是在威螺山上。不过那次比这次壮观的多。
到达白塔寺时,已经是下午4:48。不能再停留了,要不晚上回去只有摸黑骑山路了。
回来比去时轻松了许多,因为几乎全是下坡路。6:50我们接近新中镇时,天突然下起雨来,浑身被汗湿透的我,在雨中觉得好清爽。
三人行
过了东湖山就不再有雨了。晚上7:40我看到快到家了。
十二个小时,最后全部的行程记录93.4公里。
历时将近十二个小时,体重减轻,三斤。有没有想减肥的友友,欢迎加入骑行哈。
【汇客廰文旅】致力于打造“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化旅行专属社群。
>广网成都12月1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 通讯员 刘佳 温选鹏)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南,只需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小雪已至,天气愈发寒冷,这个主打葡萄产业的村落里,仍是一派火热的忙碌景象,修枝、整形、覆膜……
在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18个四川“亿元村”中,果园村赫然在列。谁也想不到,曾几何时,果园村的村民并不种果。现在,这里村民的人均年纯收入更是达到3万元以上,一串串葡萄成为了当地村民们的“致富密码”。
彭山区观音果园葡萄园航拍图 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链上建起支部
12月1日,在果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葡萄大棚,村民们正在修建枝梢;一旁宽敞的道路上车来车往,真是冬闲人不闲。一大早,果园村党总支书记李永伟,便组织了十几号人干活,他们要把一整车包装盒卸下来进行分发,用于来年的葡萄品牌宣传推广。
要说起果园村的葡萄产业,就绕不开这位57岁的村书记。2010年,李永伟当选为果园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2年。这期间,他带着全村上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当初在选定主导产业的时候,我们是煞费苦心,想了很久。”李永伟回忆说,别看果园村名为果园村,2011年前,村里却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当初,为了选择合适的产业来发展“一村一品”,果园村的村干部们去了很多地方走访调研。有的人说种水果,水果好种,效益高;也有的人说,就种粮食吧,果园村地处平坝,粮食除了可以卖还能自己吃。“当时,村里已有村民零星种植葡萄,效益比种粮高出很多。我们想着,果园村嘛,还是该发展果子,所以将主导产业定为葡萄。”
产业怎么搞?引品种、学技术、强基础、树品牌、拓销路。
果园村村两委提出了“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想法,并按照专合社、家庭农场、农业农头公司、扶贫开发等分类,在果园村设置了6个党支部。不仅党员示范带头种,还组建了技术服务队,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并通过联系商家,解决葡萄的销售和加工问题。
而今,果园村已种植特色葡萄5200余亩,发展了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40多种特色品种,葡萄产业产值破亿元。村里的葡萄栽培技术已实现了标准化建设,温度监控仪、粘虫板、杀虫灯、捕虫器等绿色防控手段广泛运用,被评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示范点。2020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近3.2万元。“当初,发展葡萄时,有些村民质疑说:葡萄能当饭吃么?而今,见到他们,我也爱调侃一下:葡萄甜么?”李永伟笑呵呵地说。
葡萄丰收了 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兴了村子旺了
产业发展起来了,也让乡村聚起了人气。
年逾五旬的于朝勇逢人总是乐呵呵,人们都还称他为“胖哥”。他本是中江人,十年前看好果园村发展,流转了30亩地种葡萄。而今,每逢葡萄上市的时候,胖哥总是很忙,平时要接待外地客商,周末更要招呼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30亩的园子虽不算大,却发展了夏黑、醉金香、巨玫瑰等十余种葡萄新品种,今年,他的“胖哥葡萄家庭农场”产值超过了100万元,纯收入就有60多万元,日子过得美滋滋。
村民刘强,本是汉源人,并无一技之长。当年,果园村发展葡萄产业后,他也加入其中。但因为不懂技术,不会营销,早年他家的葡萄无论价格还是品相都不理想。“别人家一斤六七元,我们家的只有三四元。无奈得很!”在得知刘强的困扰后,果园村组织了党员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从搭棚到嫁接,在技术能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刘强种果找到了感觉。他自信地将原有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亩,如今一家人仅靠种果就能收入20余万元。
村民张雄,曾是在北京享有高薪的白领。因为看好村里的产业发展,便流转了20多亩葡萄园。他却在创业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变故,村里为了留住这个有能力的年轻人,给与了他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帮扶。如今的张雄不仅成为了果园村村文书,还成为了村里的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专门为村里的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产业规划。
而今,在果园村,像于朝勇、刘强、张雄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因为参与葡萄产业发展,大家都迎来了美好新生活。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