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某明星为涉案品牌代言未能尽到审慎义务,存在过错,据此,松江区检察院向该明星所在经纪公司制发检察建议。经纪公司遂主动退还代言费,该明星通过微博向社会公众道歉并作出停止代言的声明。”10月23日,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例披露了上海首例“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的细节。
全国5800余名加盟商被骗4.4亿余元
案情显示,2014年7月起,金某、刘某某等人成立A公司从事餐饮招商加盟活动。为牟取非法利益,2018年起,金某等人将A公司的网络中心、话务中心、运营中心等部门拆分成立了29家关联公司,升级为A集团统一运营。通过A集团以“快招”形式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加盟费,在此过程中形成以金某为首要分子,各层级人员较为固定、分工明确的犯罪集团。
金某等人在A集团不具备运营能力及相关资质的情况下,通过自营或与王某某成立东某公司等合作,采用短期内频繁更换品牌的方式对外招商加盟。招商过程中,A集团通过虚构20余个奶茶品牌影响力、虚构运营能力、提供虚假授权、聘请明星代言等方式诱使民营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签约,骗取加盟费。为掩盖诈骗真相,A集团对加盟商的正当运营需求敷衍了事,导致大量加盟商经营失败,在产生加盟纠纷民事诉讼后,又通过转移资金的方式逃避退款义务。至案发,A集团累计骗取全国5800余名加盟商4.4亿余元,造成大量加盟的民营小微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是经济纠纷还是合同诈骗?
2021年3月15日,某加盟商就东某公司诈骗奶茶品牌加盟费一案向松江区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松江区检察院受理后,通过民事裁判查询发现有众多加盟商存在类似情况,经审查认为,虽然从个案角度看,形式上表现为加盟合同纠纷,但大量同类纠纷反映出东某公司存在签订加盟合同后恶意违约骗取加盟费的行为,具有合同诈骗的犯罪嫌疑。
松江区检察院制发《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并建议公安机关对与东某公司存在合作关系的A集团一并侦查。公安机关于2021年3月22日决定立案侦查。
由于本案涉案人数多、金额大、证据材料繁杂,且在罪与非罪、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认定上存在重大分歧。松江区检察院报请上级检察机关共同研究论证焦点问题,逐一厘清法律关系,同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一是查明犯罪手法,引导公安机关从海量电子数据中提取A集团“傍名牌”招商的网页快照、虚假授权书,并从各品牌加盟合同中梳理查证出加盟环节均存在虚构运营团队、推广服务等“套路”。二是查明履约意愿和能力,引导公安机关梳理人员结构,查实A集团系由同一班人马不断更换公司、品牌、地点经营,完成招商后即消极应对,通过与知名品牌加盟流程进行对比,证明A集团开展加盟的虚假性。三是明确取证方法,针对被害人数多、分布广、取证难的问题,及时引导公安机关采用被害人自述、调取民事判决书等方式固定证据。
2022年5月,松江区检察院以合同诈骗罪对金某、刘某某、王某某等69名被告人陆续提起公诉。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上海市松江区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对金某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50万元;对刘某某、王某某等其余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至三年一个月不等,并处相应罚金。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二审维持原判,判决已生效。
新京报记者查询此前的官方通报发现,上述A集团即为万郁集团,其运营的品牌包括台铺奶茶、茶颜光年、茶芝兰、炸鸡特工等。明星马伊琍曾是茶芝兰的品牌代言人。2021年5月15日,马伊琍工作室就代言品牌茶芝兰涉嫌违法犯罪在微博发表声明,表示已第一时间向该品牌提出解约通知,再次向各位加盟商受害者道歉。随后,马伊琍在其个人微博转发声明并道歉。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源:央广网
数据显示,近三成“90后”“00后”消费者每月花400元喝新式茶饮,由此也催生出了千亿级的现制饮品市场规模。
在这背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奶茶对健康的影响。日前,央广网记者在北京、郑州多家奶茶店走访调查,并抽取相应比例奶茶样品进行检测。调查发现,市面上不少大众熟知的品牌存在“无糖”奶茶仍有糖、用奶精混淆鲜奶、含有咖啡因未提示特殊人群等问题。
此次参与实验的奶茶来自CoCo都可、一点点、米芝莲、鹿角巷、喜茶、奈雪的茶6个品牌,检测指标涉及总糖、咖啡因、蛋白质、脂肪等8项。因现制现售饮品没有相应“国标”,本次实验采用多地消保委奶茶检测使用的“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
本次比较实验样本(注:奶茶中涉及的总糖、咖啡因、蛋白质、脂肪等8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来自河南聚谷检测。其中,咖啡因、蛋白质指标参照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本次比较实验结果仅对所购买的产品负责,不代表同品牌不同批次、不同规格产品的质量状况。)(制图:央广网记者王勇生)
8杯奶茶含糖量对比图(制图:央广网记者梁爽)
“无糖”奶茶是否真的无糖?
实测鹿角巷“无糖”奶茶含糖22克
随着人们不断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糖、少糖产品越来越受到大众追捧。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奶茶店店员都表示可以做“无糖”奶茶,还有部分店员默认“无糖”就是“不另外加糖”。另外,在外卖平台,部分奶茶品牌“甜度”一栏也有“无糖”“零糖”选项。
“无糖”是否绝对零糖?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克)。
但从检测结果看,并没有符合标准的“无糖”奶茶,检测样品均含有总糖。其中,甜度为“无”的一杯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含糖22g,远高于上述“无糖”标准。
记者关注到,2018年6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提到,产品宣传中使用“无糖”“低脂”“鲜奶”“现切水果”等内容的,要与实际相符。
有奶茶店店员告诉记者,“无糖”奶茶是指制作过程“不另外加糖”,但奶茶中物料本身可能含糖。对于一些只能食用无糖食物的特殊人群,“无糖”的宣传是否会对其产生误导作用?
“设置或标注‘无糖’选项,就必须保证产品真的达到无糖标准,否则就涉嫌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甚至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食品安全法要求惩罚性赔偿。”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外卖平台上,鹿角巷、CoCo都可、喜茶(顺序从左到右)均有“无糖”“零糖”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全糖、少糖、半糖、三分糖、不另外加糖......类似这样的甜度分类,在奶茶店里很常见。但当记者问及这些甜度是否对应具体含糖量时,店员要么称“差别不大”,要么告诉记者“以消费者口感判断”。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样模糊的甜度分类,几乎已经成为奶茶市场上甜度的“现行标准”。
“这已经是行业的一个潜规则。”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细分的甜度标准看上去好像很专业,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但事实上,甜度到底是七分还是五分,很难凭口感判断,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
而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而检测结果显示,一杯一点点波霸奶茶正常糖就含糖35.5g,一杯米芝莲港式现拉丝袜奶茶常规糖含糖26.5g。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黄越告诉央广网记者,从检测结果看,被检奶茶的蛋白质含量普遍较低,从侧面反映出牛奶成分含量较低,所以这次实验可以将测得总糖近似看待为添加糖,从膳食指南的建议来看,可以认为是含糖量较大。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中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王思露表示,市售奶茶之所以好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而饮用过多的奶茶就会摄入较多的糖类物质,糖摄入越多,机体患肥胖、高血糖、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奶精混淆鲜奶
CoCo都可、一点点等被测奶茶蛋白质含量均偏低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商家打起擦边球,在菜单上模糊概念,将鲜奶与奶精(植脂末)制作的奶茶混为一谈,使消费者误以为其产品均为牛奶制成。另外,目前市售现制奶茶包装杯上,均没有标注任何营养成分表,消费者无法了解一杯奶茶到底包含什么成分、多少成分。
其中,记者走访北京丰台、西城等地包括CoCo都可、一点点、米芝莲等数十家市面上常见的奶茶店,多数店主对奶茶中的牛奶成分“含糊其辞”。2月24日,在CoCo都可北京丰台永旺梦乐城店,记者看到,有三四个人在排队购买奶茶。当记者问及奶茶成分时,一位店员指着柜台上放着的两箱物料明确地说:“成分全是牛奶。”记者看到,物料箱上写着“乳源纯正、安心美味”。记者反复询问是否全部品类均使用牛奶时,对方又称:菜单上第一排用的牛奶,别的不是。
记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方式,购买了包括CoCo都可在内的6家品牌奶茶店8款现制奶茶,通过检测发现,奶茶的蛋白质含量普遍不足。其中,一杯市售500克CoCo珍珠奶茶、一点点波霸奶茶、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三款奶茶蛋白质含量均不超过2克。上述品牌检测含量是否合理?王思露解释说:“我们国家对液体奶茶中的蛋白质没有限量标准,特别是‘现做饮品’。若据我国GB/T 21733-2008《茶饮料》参考,蛋白质含量标准不得低于0.5g/100g。”
那么,根据实验结果,一点点、CoCo都可、鹿角巷均未达到以上标准。
8款奶茶蛋白质、脂肪含量对比图(制图:央广网记者梁爽)
某奶茶品牌加盟店兼职人员告诉记者:“都要加奶精(植脂末)勾兑的,这样喝起来更顺滑,不然就没有奶茶味了。”
为了解其他奶茶企业的制作方法,记者以加盟为由,咨询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售卖“一点点”饮品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对方称用奶精代替牛奶,成本就低了,每杯奶茶的利润可达60%左右。“不会被发现的,都这么弄。”该人士称。
陈音江表示,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成分或者配料清单,不标注食品成分和配料清单,或者出现用奶精混淆鲜奶的情况,明显违反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从健康角度,王思露则解释道,植脂末主要是植物油人工氢化制作而成,它可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症的风险,或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等。
米芝莲咖啡因含量最高
多款奶茶含有咖啡因未提示特殊人群
记者走访还发现,与瓶装饮料不同的是,目前市面上多数现制现售奶茶在外包装上均没有任何配料信息或者营养标签信息。
以咖啡因为例,抽检中,记者发现,Coco珍珠奶茶、一点点波霸奶茶、鹿角巷鹿角三巷奶茶等全部被检奶茶中均检测出了咖啡因。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南郑州与北京分别购买的米芝莲港式现拉丝袜奶茶,其检测结果均显示咖啡因含量最高,分别达795mg/kg、728mg/kg。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根据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为了保证包装类调味茶饮料(包括奶茶)中“茶”的成分,标准要求咖啡因含量不得低于35mg/kg,但未设上限。此外,王思露分析称,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认为,健康成年人单次摄入200毫克、全天摄入400毫克咖啡因不会引发安全问题,但单次摄入咖啡因超过500毫克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大量摄入咖啡因会导致焦虑、不安和失眠。
“任何物质抛开剂量后看待毒性,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于奶茶同样如此。”王思露谈到。
8款奶茶咖啡因含量对比图(制图:央广网记者梁爽)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并不知情。记者走访的包括CoCo都可、一点点、米芝莲等多家店铺中,均未在门店、商品包装的显著位置给出类似“奶茶含有咖啡因,老人、儿童、孕妇不建议过量饮用”的“温馨提示”。
王思露称:“孕妇每日咖啡因的摄入量不得超过200毫克,否则可能会危害胎儿健康。对于儿童等特殊阶段人群,应该刻意拒绝或严格限量。”
2月25日,央广网记者就咖啡因含量明显较高的问题致电本次检测购买样品的米芝莲河南郑州某店,店员称,没有任何咖啡因,但里面纯茶浓度特别高,晚上购买会提醒顾客影响睡眠等。而对于咖啡因含量超过700mg/kg,米芝莲官方客服回应记者称:“直营店会提醒的,但北京和河南地区都是加盟店,没提醒孕妇等群体的话,那问题出在具体门店上,今后检查会敦促他们。”
现制奶茶标准缺失
专家呼吁尽快出台奶茶“国标”
受访专家认为,现制奶茶的种种现状,根源在于行业标准缺失,建议进一步细化有关奶茶行业标准和监管细则,呼吁尽快出台国家标准。
记者关注到,目前使用的GB/T 21733-2008《茶饮料》标准于2008年出台,将茶饮料分为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等三类,并对一些茶饮料的理化指标进行了规定。记者还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查询获悉,上述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因此,对于市面上奶茶成分到底应该遵循何种理化指标,目前没有判断标准。
《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会突破1100亿元。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奶茶行业,陈音江认为,确实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定,才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就在近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了部分奶茶店,结果全部存在操作不规范问题。在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看来,这样的“团灭”结果既出乎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朱丹蓬称,现在中国市场上的奶茶已经进入了细分赛道,价格从几块到几十块钱不等,这也就说明成本、食材选取上肯定有区别。而且目前对奶茶成分构成没有国家标准,所以企业的操作空间就比较大一些。
朱丹蓬表示,市场监管部门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执法,主要检查奶茶店卫生这一块,但是从奶茶本身的理化指标这块,还没有处罚依据。
“目前奶茶行业监管主要还是依据食品安全法以及有关食品安全标准。”陈音江说,奶茶行业经营主体分布广泛,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够强、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管也亟待加强。
陈音江建议,进一步细化有关奶茶行业标准和监管细则。同时,奶茶企业不能只顾策划“网红”营销,吸引消费者眼球,而要把精力和成本花在提升产品质量上。朱丹蓬呼吁,尽快出台奶茶行业相应国家标准,让现制奶茶标准缺失的情况有法可依。
源:新京报
近几年恒源祥多款产品被检不合格;加盟工厂产品问题频出
加盟工厂产品质量不佳,或将影响“恒源祥”品牌信誉。图/视觉中国
近日,知名纺织品品牌“恒源祥”旗下两款床上用品被检不合格。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恒源祥旗下家纺用品多次被检不合格,且大部分由其“加盟工厂”生产。对于加盟工厂的监管不力,使其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成为恒源祥产品质量的难解之题。
两款产品被检不合格
4月25日,安徽省淮南市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淮南市工商局”)发布《淮南市2018年2月纺织品商品检测结果》。淮南市工商局网站内容显示,2018年2月,淮南市工商局为加强床上用品市场的质量监管,保护消费安全,进行了此次对床上用品质量检测活动,并委托安徽省江淮质量技术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两款恒源祥旗下品牌产品被检不合格。其中,一款品牌为“恒源祥”的“雅致花边四件套”(规格型号为“被套200cm×230cm、床单245cm×250cm、枕套48cm×74cm”、货号为“LM2500D”、标称生产企业为“江苏省丹阳市雅乐家纺有限公司”)被检“水洗尺寸变化率”项目不合格;一款品牌为“恒源祥-彩羊”(以下简称“彩羊”)的“绚丝提花四件套”(规格型号为“被套200cm×230cm、床单245cm×250cm、枕套48cm×74cm”、货号为“1AB1710”、标称生产企业为“南通欧凯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被检“纤维成分及含量”项目不合格。
加盟工厂产品质量频出问题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彩羊”为恒源祥旗下的子品牌。在恒源祥官方网站看到对其品牌“彩羊”的介绍,“Fazeya(彩羊)诞生于2003年初,是恒源祥集团旗下时尚艺术生活品牌,产品品类涵盖服饰、针织、家纺、车居等领域”。
被检不合格产品的标称生产单位“南通欧凯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则为恒源祥的“加盟工厂”。资料显示,海门市欧凯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在恒源祥集团创建“fazeya”彩羊品牌之初加盟,成为“fazeya”彩羊家纺的首批加盟工厂。在恒源祥官方网站,也可以看到“彩羊”与这家工厂的紧密联系,被称为“彩羊家纺一厂”。恒源祥官方网站2015年发布的一条消息可以看到:“9月1日,2015年恒源祥联合体彩羊产业质量月分会开幕式在海门市彩羊家纺一厂隆重举行,彩羊家纺一厂——南通市欧凯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参加了此次活动”。
而此次被检不合格的另一款产品的标称生产企业“江苏省丹阳市雅乐家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乐家纺”),也是恒源祥的加盟工厂之一。资料显示,“雅乐家纺”与上海“恒源祥”强强合作,已成为其家纺主要制造商。在近几年恒源祥床上用品被检不合格的结果中,多款产品由“雅乐家纺”生产。2017年6月,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了蚕丝被商品、床上用品等品类商品的质量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标称商标为“恒源祥”的“全棉磨毛四件套(百子)”(规格型号为被套:200 230cm 1枕套:48 74cm 2床单:250 250cm 1,标称生产厂家为“江苏省丹阳市雅乐家纺有限公司”)“消费品使用说明、耐湿摩擦色牢度”两项目不合格。按照标准GB 5296.4-2012的要求;耐湿摩擦色牢度经向2-3;耐湿摩擦色牢度纬向2-3,而此款商品“不符合5.5条款,无维护方法;不符合6.2.1条款,未将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内容采用耐久性标签标识;耐湿摩擦色牢度经向、耐湿摩擦色牢度纬向不合格”。2015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网售蚕丝被专项抽查结果,一款标称为江苏“丹阳市雅乐家纺有限公司”生产的“恒源祥”蚕丝空调被就因pH值、填充物品质等原因被判不合格。
在2014年,恒源祥的一款产品被检不合格,也是其“加盟工厂”生产。2014年8月,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107种抽检不合格床上用品名单,在不合格产品名单中可以看到,由“江阴市红柳被单厂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标称商标为“恒源祥”的全棉印花四件套,因“耐碱汗渍色牢度”不达标被列为“不合格产品”。在恒源祥官方网站2016年发布的一条消息“集团董事长刘瑞旗一行新春前夕走访恒源祥加盟工厂”中标明,“江阴红柳被单厂”被称为“恒源祥家纺一厂”。
■ 记者观察
层层代工质量由谁监管?
新京报记者发现,恒源祥产品多次被抽检不合格的产品,授权其“加盟工厂”制造生产。实际上,“加盟工厂”也可能并不是真正生产者,还存在“再次委托加工”的情况。
2015年1月,海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条“2014388徐建平生产不合格四件套”行政处罚信息。信息显示,被处罚人为“徐建平”,2014年7月,海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当事人成品区有待销四件套220套,标示标志内容为“品名:全棉印加绣四件套;商标:恒源祥;货号:2014015;规格:枕套48×74cm、被套220×230cm、床单250×270cm;面料:100%棉,质量等级:合格品;检验:001;执行标准:GB/T22844-2009;安全类别:B类;授权制造商:江苏省丹阳市雅乐家纺有限公司;地址:江苏省丹阳市皇塘镇常溧西路7号;商标持有人: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恒源祥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经泰州市纤维检验所检验,该批四件套色牢度项目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经查,当事人于2014年6月受江苏省丹阳市雅乐家纺有限公司委托加工“恒源祥”全棉印加绣四件套220套,该批四件套的原料由当事人在2014年5月从通州志浩市场采购,上述产品在调查之时已全部销售。
新京报记者发现,“加盟工厂”与恒源祥品牌的关系,也让消费者对恒源祥品牌产生不信任感。在某网络商城上,一位消费者对恒源祥旗下一款色彩为“扬帆起航”、规格为“200×230cm”的空调被评价道:“恒源祥跟丹阳雅乐家纺有什么关系?防伪根本就刮不开,无语了。整体一般吧。”
去年6月,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一款恒源祥四件套不合格的消息,对于“恒源祥如何监控加盟工厂产品质量”的问题,恒源祥一位质量负责人回复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一直很注重产品质量的把控,长期向工商、质检部门学习。作为一个老字号企业,品牌是我们的生命,一定更加高要求严标准地管理把控我们的质量关。”但从结果来看,对“加盟工厂”生产产品质量的把控不力,最终将影响其品牌信誉。(新京报记者 王巍 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