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何曦悦、许晓青、黄安琪)3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啡”比寻常:读懂上海的咖啡文化密码》的报道。
7000余家咖啡门店,人均每年喝掉20杯咖啡,在国际大都市上海,咖啡产业欣欣向荣、“链接”中外,咖啡文化更是深入人心。
咖啡,早期被中国人称作“磕肥”“加非”等,是典型的舶来品,同时也是外来文化的标志之一。经过跨世纪的商贸交流和文化交融,海纳百川的上海,如今逐步拥有了其独特的咖啡文化。
3月29日,首届上海咖啡文化周将从这座咖啡之都启航,一系列咖啡展览、品鉴、文化交流活动,将这座城市与咖啡的奇妙缘分娓娓道来。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上海,正在向世界展示这座城市的咖啡“魔力”。
双循环下,打造全球咖啡版图“战略链接”
“十四五”规划开启,上海正在聚焦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咖啡及其加工品是全球食品饮料工业的重要门类之一,有专家认为,双循环下,全球客商来到上海,就能感知这座城市正在成为全球咖啡版图的“战略链接”。
3月22日拍摄的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3月22日,坐落于“中华商业第一街”上海南京路上的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举办首届上海咖啡文化周发布会。
这座被星巴克誉为“咖啡奇幻乐园”的上海烘焙工坊,也是星巴克众多新品在中国市场首发的首选地。近期,星巴克全球首款产自自有庄园的瑰夏咖啡豆也于这里推出,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咖啡豆在这里烘焙、包装。
一杯备受全球咖啡爱好者追捧的瑰夏背后,是上海“链接”中外的咖啡贸易通途。
过去三年,大批全球优选咖啡豆从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航,在中国顺利“生根发芽”,赢得全球机遇。
第二届进博会期间,东帝汶咖啡迅速吸引了大批参展商关注。不久后,“东帝汶国家馆”便“落地”中国,在上海自贸区内“扎根”,拓展对华贸易。第三届进博会上,东帝汶猫屎咖啡又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客户前来洽谈。
进博会这一国际窗口,呈现出中国巨大的咖啡消费潜力。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咖啡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大,市场规模未来或将达到“万亿元”级别。
这里是诸多咖啡品牌全球版图中的重要一站。800多家星巴克门店分布于上海大街小巷,这里是星巴克全球门店最多的城市。日本连锁咖啡品牌Doutor Coffee、加拿大咖啡品牌Tim Hortons、美国连锁咖啡品牌Peet’s Coffee都将中国首店选址于上海。
2月10日,在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邻里汇的星巴克工作的听障人士许晓瑛和顾客用手语沟通。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闻香“识”城市,一杯咖啡折射上海文化性格
咖啡馆是现代公共空间的“载体”之一。几个世纪来,不论在巴黎、维也纳,还是伦敦,咖啡馆都曾经是作家、画家、哲学家们会面交流、思想碰撞的首选之地。
如今,在拥有独特海派文化的上海,一杯咖啡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组成部分,从商圈到社区,从校园到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点一杯咖啡,同样能带领人们共赴“精神盛宴”。
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20世纪初叶上海中心城区咖啡馆逐步增多,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位于虹口的公啡咖啡馆一度成为左翼作家们聚会的“高地”,同时也为革命活动提供了掩护。鲁迅先生也曾多次到访于此,这里被誉为“左联诞生的摇篮”。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也爱光顾上海的咖啡馆,据海伦·斯诺回忆,两人初次见面就是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这座“魔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加速发展经济、迈向工业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上海一度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咖啡加工地,上海牌咖啡深入人心,有一种速溶产品被叫作“咖啡茶”,颇具海派特色。
改革开放后,“吃咖啡”的习惯在上海坊间恢复,老牌咖啡馆复兴,新晋咖啡连锁近年来更是成倍增长。加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各大展会举办,咖啡品种进一步丰富,上海引领着中国内地,乃至东亚地区咖啡消费的潮流热点。
如今,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咖啡馆里孕育出了更加多元多彩的文化,并深深扎根在这座城市每一个精彩的文化场景中。
在豫园老街的大隐书局里,走廊尽头的咖啡屋让你能在阅读疲乏时,一边享用醇香咖啡,一边俯瞰豫园老街元宵节点亮万盏灯火的街景;在上海博物馆,董其昌画风、大克鼎文物等图案拉花的“文创”咖啡,成了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红”饮品;在上海大剧院,咖啡厅在装饰中融入了知名歌剧、芭蕾和音乐家的元素,并根据演出推出相应饮品,让你从一杯咖啡中爱上舞台……
同为世界级饮品,茶似乎与咖啡格格不入,但却在上海形成了奇妙的碰撞与交融。不论是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中吸引大批年轻人流连的茶瓦纳吧台,还是上海博物馆茶室里的中式茶品点心,上海有咖啡的地方也少不了茶,两种截然不同的饮品互相成就,让人们从咖啡馆里品味出了更多元的喜好。
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联合团队共同发布的《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显示,在全球50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中,上海的咖啡馆和茶馆总数已位居世界第一。
咖啡在上海传递的不仅有多彩包容的文化,更有坚忍不拔的品格。
“欢迎回来!BE STRONG LIKE COFFEE(像咖啡一样坚强)!”2020年2月末,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逐步迈向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已恢复营业,标志性的咖啡烘焙加工流水线也重新开始运转。
一名年轻女孩在取咖啡时和“熊爪”互动(2020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从“+咖啡”到“咖啡+”,咖啡文化不断创新
不仅唤醒每一个早晨,醇香的咖啡同样唤醒了上海创新活力。面向未来的上海咖啡文化,简直就是一个“咖啡小宇宙”,迸发出无穷的跨界创造力。
“咖啡作为一种舶来品,自19世纪中叶进入上海后,便逐渐融入城市的肌理,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成为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市民生活的缩影、精神文化的符号。”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亚元在上海咖啡文化周发布会上说道。
作为5G、人工智能等各类前沿科技应用的领航城市,上海的咖啡文化也拥有最具未来感的DNA,“新物种”和新业态层出不穷。
一台占地面积不足2.5平方米的小亭子里,机械臂忙碌而有条不紊地制作着现磨咖啡,不到一分钟,一杯口味媲美专业咖啡师的香草拿铁就出现在顾客面前,这一诞生在上海的COFE+机器人咖啡亭已入驻了上海医院、机场、购物中心等各类场景中。
品味咖啡是都市人“慢”生活的享受之选,而上海的咖啡文化,更有“快”创新的一面。近年来,诸如Manner、永璞咖啡等多个受到市场欢迎的创新型咖啡品牌都诞生于上海。针对市场不断升级的咖啡需求,永璞咖啡逐步开发出咖啡冷萃液、冻干咖啡粉、咖啡酸奶等多种适合电商渠道销售的创新型产品。
咖啡新业态的背后,有科技和需求的巨大助推力,更蕴含着这种城市温情满满的人文关怀:熊爪咖啡以墙洞中伸出的毛茸茸熊爪“萌”住了大批顾客,墙洞背后则是聋哑咖啡师执着的咖啡梦想。社区咖啡店为听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为社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饮品,“咖啡+公益”让每一杯饮品都多了一份甘甜。
在即将到来的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咖啡释放的新灵感更层出不穷:有上生·新所联合上海现代人剧社联合推出的咖啡戏剧节;有与建筑相结合推出的咖啡微旅行系列线路;有咖啡主题的艺术品展示、摄影大赛、专题纪录片拍摄……
伴随即将开启的文化周,上海这座城市与咖啡的故事,又将续上一段“啡”同凡响的新章。
于老病号来说,普通药物不见效,这时候听说特效祖传秘方能根治顽疾,想必会有所心动。不过,病急乱投医往往会着了不法分子的道。近日,宿迁警方侦破了一起利用普通茶品冒充治病秘方的诈骗案件,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
今年10月,宿迁沭阳县南关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在某小区内,长期有大量的陌生人员进进出出,十分可疑。经过蹲点侦查,警方确认这是一个涉嫌利用普通茶品冒充治病秘方的诈骗团伙。随即,组织人员进行收网行动,现场发现涉案人员9名,查扣作案手机100多部,电脑9台,现金40多万元。
宿迁市沭阳县公安局南关派出所民警章凡介绍案情,该团伙自2018年五月份至案发期间,通过网络推广,将进价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茶饮品,以所谓的特效药、祖传秘方等名义,向全国5000余名受害人进行销售。
嫌疑人马某某交代,到案发的时候,营业额有一千万出头,网络推广的广告费在六百多万左右,每个人盈利就有几十万。
马某某交代,平时他们几个都无所事事,相互认识后聊到通过网络销售所谓的“祖传秘方”能够赚钱,便一拍即合,针对不同的疾病,采购茶品,重新包装和销售。
被害人只要搜索甲状腺、乳腺结节等相应疾病的关键词,就会出现嫌疑人推广的链接,一旦被害人点入这些链接,就会有嫌疑人安排的所谓的客服人员与这些被害人进行联系。
就这样,马某某等人冒充医生,对患者进行所谓问诊后,便推荐他们所售卖的物品,谎称成本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保健饮品,能治疗甲状腺疾病、乳腺结节、糖尿病等疾病,以1280至1680元不等的高价推销,全国有5000多人受骗。目前,9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已被警方移送起诉,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董路 胡超 宿迁台/曹思鑫
责编:张燕萍
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岩 实习生 张儒越
“五一”小长假,奶茶消费不要太火爆。
5月3日,在武汉天地,茶颜悦色、喜茶、奈雪の茶等10多家奶茶店门口全部排起长队,年轻人一边等候,一边拍视频发朋友圈。
为喝一杯奶茶,年轻人甚至可以排队几个小时,中年人简直看不懂。殊不知,这背后引发的新一轮消费升级,正在催生一场“茶饮革命”。
愿为喝奶茶排一条幸福的长队
奶茶一直是年轻人的心头好。
在武昌楚河汉街的一家奶茶店——奈雪の茶,90后美女程小航正用手机下单,点一瓶霸气玉油柑,扫码付款29元,她的点单号码为1295,手机上显示,前面还有57杯,预计等待时间是34分钟。
趁等待间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与程小航攀谈起来。她说,喝杯奶茶,释放工作压力,经常来喝呢。
“为喝一杯奶茶,等半个小时,值得么?”“值得的。这个霸气玉油柑是通过66颗汕种油柑榨成的,用玻璃瓶装的,超好喝。”她说,经常会回购这瓶茶,清清爽爽的,入口会有微微的涩意,但回甘绵长。
环顾店内,顾客盈门,二三十把休闲椅上座无虚席。整个空间都是莫兰迪绿色系,这里是Bla Bla Bar奈雪音乐工厂华中首店。
汉街到底有多少家奶茶?据不完全统计,有38家。奈雪の茶、喜茶、COCO、一点点、茶百道、天然呆……厮杀之激烈,围剿之迅猛,堪称武汉之最。据说,没有一位奶茶女孩,能空着手走出汉街,她们愿意为喝奶茶排一条幸福的长队。奶茶是女孩的快乐水,她们总能找到喝奶茶的理由:牛奶补充营养,茶叶清肠排毒,简直就是一流的养生减肥茶。
消费升级,买到了比原来
收获感更强的好东西
4月10日,茶颜悦色武昌首店销品茂店开业。买奶茶的人流在一楼的店门口拐了几道弯,排队盛况不亚于茶颜悦色武汉第一家店——武汉天地店。消费者一大早就跑到线下门店排队,充值的人群加剧了奶茶店的火爆。
茶颜悦色是长沙知名茶饮品牌,超级网红,自带流量,据了解,其在武汉布局的门店已增加至15家。奶茶店员小喻说,有许多人从几十公里以外赶过来买奶茶。为了限制“黄牛党”,一个人最多只能买两杯。每天晚上8点45分左右打出“因小店运力不足,茶品有限,停止排队”的牌子。
4月20日晚上9点,记者在茶颜悦色销品茂店看到,尽管已经不再接受新人排队,但买奶茶的队伍还是有好几十米长。在茶颜悦色武汉国际广场店,“黄牛们”从这里买一杯幽兰拿铁只需要16元,拎到旁边摩尔城国际影城的一个过道,叫价50元一杯,还有不少人买,因为省去排超长队的辛苦。
你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就是“开奶茶店的扎堆,买奶茶却要排队”。网红奶茶店人气最旺的时候,买杯奶茶要排队8小时。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排队很久拿到奶茶的人,第一个动作不是赶紧喝一口,而是拍照发朋友圈。这是因为稀缺赋予了奶茶更多的体验附加值。
给女朋友送一杯15块的奶茶听起来很廉价,但是给女朋友送一杯排队几小时才能买到的奶茶,是不是价格就不重要了?
消费升级就是买到了比原来收获感更强的好东西。
中国新茶饮市场
规模或超1000亿元
香飘飘是杯装奶茶的开创者,2008年,香飘飘销量是3亿杯,2009年7亿杯,2010年是10亿杯,所以它的广告词也从绕地球一圈到绕地球两圈,最后到绕地球3圈。但是从2015年开始,全国的大街小巷开遍了各种奶茶店,与此同时外卖网络越来越发达,超市里的杯装奶茶就越来越卖不出去了,让杯装奶茶滞销的是在线订单网络售卖的新鲜奶茶。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六成新茶饮(俗称奶茶)用户年龄位于26岁至40岁,33.8%的用户每周消费一次新茶饮,16%每天消费一次,新茶饮逐渐成为中青年群体的高频消费品。
喜茶、奈雪の茶、乐乐茶、茶颜悦色等国产茶饮,成为人气突破口。奈雪の茶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4420亿元,是咖啡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其中新茶饮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新茶饮消费者规模突破3.4亿人,到2021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可达1100亿元,新茶饮门店数量将达52万家,是咖啡门店数量的5倍。
我国拥有数千年的饮茶历史,2015年前后,新茶饮的蓬勃出现为中国茶饮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景象。新茶饮就是用优质茶叶、鲜奶、新鲜水果等天然、优质的食材,通过更加多样化的茶底和配料组合而成的中式饮品,相较于传统茶饮,新茶饮更强调在原材料选择、研发制作、门店运营以及空间体验上的升级和创新。
新茶饮市场的崛起,可以说是中国茶市场的一场革命。以喜茶、奈雪の茶等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正是中国茶市场发展的新势力。近期,奈雪の茶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向“新茶饮第一股”发起冲刺。而茶颜悦色也完成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源码资本、元生资本投资。
来源: 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