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以下简称《统计年鉴》)。从《统计年鉴》披露的数据来看,近年来,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
哪些地区平均工资增速度快?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统计年鉴-2020》。
从同比涨幅来看,非私营单位中,宁夏、上海和青海三个地区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排前三位,涨幅均超过10%;私营单位中,上海、湖南和青海三个地区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排前三位,同比涨幅分别为25%、22%和17%。
从平均工资来看,非私营单位中,北京、上海、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八个地区超过10万元,排名靠前;私营单位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西藏六个地区均超过6万元,排名靠前。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指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反映的是税前工资,因此公布的平均工资比个人实际拿到的工资要高。工资一般呈现正偏态分布,平均值往往高于一般水平,即大多数个体数据低于平均值。
哪些行业平均工资更高?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1》。
在统计的18个行业门类中,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副、渔业”。排在前八位的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均超过10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1》。
从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副、渔业”。综合人民网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经纬客户端3月19日电 3月19日,58同城旗下58同城招聘研究院发布了《2018餐饮行业招聘总结报告》,对2018年餐饮行业求职者入职要求、薪资待遇、福利水平进行了盘点,并针对2019年餐饮行业招聘趋势进行了分析。据报告显示,餐饮行业对求职者学历限制少,超四成企业提供3000-5000元月薪,广州是全国餐饮业福利最好的城市。同时,求职者对餐饮企业“包住”需求较大。
“包住”成求职者刚需
58同城招聘研究院《2018餐饮行业招聘总结报告》显示,餐饮企业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包住”上,在有包住需求的行业中,餐饮业包住需求高达87.75%,仅次于家政保洁和安保等“驻点型”岗位。并且,据58同城数据显示,2019年2月10日-2019年2月16日期间,过半餐饮求职者搜索过含有“包住”标签的帖子。可见,“包住”能为餐饮业求职者省下一大笔生活开支,成为求职者选择企业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报告,各城市餐饮行业求职者的包住需求均高于企业的包住能力。其中,深圳的包住需求最高,达到94.42%,长沙、武汉则因经济发展拉动住房需求,而餐饮业收入水平并没有较大提高,因而从业者也有较高的“包住”需求,分别为94.03%、93.22%。值得一提的是,西安求职者的“包住”需求最低,可见,许多西安餐饮从业者都来自本地,自带住宿条件而无需企业供房。
餐饮企业在“包吃包住”方面的待遇远高于其他企业。报告显示,“包吃”的企业占比71.84%,高于全体企业43.83%的平均水平,而“包住”的企业占比62.79%,也远高于全体企业43.46%的占比。由于餐饮企业工作时间长、倒休时间不固定,从业人员一般下班较晚,有了企业“包吃包住”的条件,劳动者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工作,“包吃包住”也成为餐饮业一条不成文的行规。
58同城招聘研究院院长李妍认为,虽然包吃包住是餐饮行业雇主和求职者都默认的必备福利,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一线城市的新一代求职者在考虑餐饮行业岗位时,相比上一代求职者而言更追求工作感受与舒适的生活。餐饮服务行业的工作比较辛苦,有很多餐饮雇主意识到能为员工提供舒适整洁,安全的公寓住宿,上班距离合理,那么包吃包住这个行业必备保障福利将会变成吸引求职者的法宝。
超四成企业提供3000-5000元月薪
从58同城招聘研究院《2018餐饮行业招聘总结报告》来看,在2018年餐饮企业支付薪酬区间占比中,3000-5000元占比46.73%,5000-8000元占比18.04%。而求职者期望薪酬中,3000-5000元占比44.07%。这意味着,餐饮企业支付的薪酬在各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求职者对薪酬的期待并不算太高。由于餐饮行业业员工有包吃包住等福利,因此对收入的要求保持在中等水平。
报告还显示,不同城市在餐饮业从业者的福利报酬上各有侧重。其中广州餐饮企业福利提供能力最强,包吃包住等待遇十分具有竞争力。此外,成都和长沙的餐饮企业福利待遇也较好。可见,传统的美食之都广州、成都、长沙等城市,由于餐饮业发达,行业发展迅速,在劳动者保障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机制。而受制于居住成本和快生活节奏的影响,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包住和周末双休等方面不具优势。
从薪酬水平上看,广州餐饮企业提供给劳动者的薪酬以5000-8000元占比最高,其次是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广州、深圳的餐饮业高收入者也较多。可见,一座城市的餐饮业发展水平,与提供给劳动者的薪酬待遇也有关联,薪酬待遇更好的城市,餐饮业较为发达和成熟。
尽管餐饮企业招聘难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据58同城《2018餐饮行业招聘总结报告》显示,众多餐饮企业的招聘数量、薪酬水平、福利保障,尤其是“包吃包住”等待遇并不低,而对求职者的学历、工作年限要求并不高。随着人口红利的减退,求职者只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工作技能,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就能在餐饮企业谋得一份工作。(中新经纬APP)
>源:江苏新闻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
数据显示,202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0698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40元。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中的平均工资水平仍然最高,分别达到231810元和129215元。
多数行业平均工资继续增长
202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总体继续增长,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0698元,比上年增加6669元,名义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40元,比上年增加3103元,名义增长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实际增速均高于上年。
2023年城镇私营单位分行业门类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增速(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所有行业门类中
无论是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
多数行业的就业人员
平均工资继续增长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平均工资在所有行业中排名首位
其中,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平均工资前三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达到了231810元、197663元和171447元。
在私营单位中,平均工资前三的同样为上述三个行业,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了129215元,和紧随其后的金融业(124812元)成为唯二两个工资突破10万元的行业。
从增速来看
2023年,金融业的平均工资增速最高
在城镇非私营单位
和私营单位中的平均工资
增速分别为13.4%和13.2%
对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分析称,增速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就业人数超四成的保险行业持续进行营销模式转型,工资水平较低的保险代理员大幅减少,既导致保险业平均工资大幅提高,也推动整个金融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上升。
202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门类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增速(来源:国家统计局)
值得注意的是
在金融业之后
采矿业的平均工资增速
同样超过了10%
在城镇非私营单位
和私营单位中的平均工资
增速分别为11.1%和10.4%
“这主要受2023年矿业市场持续向好、主要矿产品供给稳中有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等因素影响,传统资源型行业正在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动平均工资较快增长。”王萍萍表示。
此外
接触性服务业工资水平
增速明显回升
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服务行业保持了较强的复苏势头,大多数企业就业人员数量增加明显,工资水平得到提高。如住宿和餐饮业,城镇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分别增长7.6%、8.5%,增速均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两类单位平均工资分别增长5.3%、4.5%,增速分别提高4.8、3.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两类单位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7.8%和5.1%,均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区域间工资水平差距缩小
2023年,区域间工资水平差距呈缩小趋势。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分区域工资水平排序相同,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
以东部2023年平均工资为基数1,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平均工资之比在非私营单位中为1:0.69:0.78:0.69,2022年为1:0.68:0.76:0.68,东部地区与其他区域工资水平差距呈缩小趋势;这一比值在城镇私营单位中为1:0.74:0.78:0.68,2022年为1:0.73:0.76:0.68,东部地区除与东北地区平均工资水平差距不变以外,与其他两个区域差距均有所缩小。
岗位间工资差距同样在缩小。
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工资最高,为198285元;后续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140935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89502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75463元,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75216元。岗位间工资水平排序与上年一致,但最高和最低工资之比从上年的2.69缩小为2.64。
总感觉自己“被平均”了?
深入分析,理性对待
每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出炉
很多人都会觉得
自己的收入“被平均”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平均工资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岗位总体工资情况和变化的重要统计指标,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个人工资或收入并不相等,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之间存在工资差距。由于行业、地区、岗位不同,单位情况、个人具体情况不同,甚至工资发放时间的不同,个人工资水平与总体或分组平均数难免会产生较大差异,使用平均工资数据时需进行深入分析、理性对待。”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提醒。
综合|国家统计局 新华社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