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的夏天,燥热的让人心烦,晴风无雨的日子里,食欲也如同心情般,蔫蔫的。拿起手机点外卖,却无从下手,看着满目琳琅的美食,却提不起丝毫兴趣。
夏天,有点丧。
< class="pgc-img">>食物的销量与季节息息相关。冬天适宜吃一些温热暖胃的食物,夏天适宜吃一些清凉爽口的食物。面对着反比日益加剧的温度和食欲,不少外卖商户开始调整自己的menu,上架凉皮、凉面、凉拌菜等一些凉性食物,要比麻辣烫、快餐一类的食物更受欢迎。
< class="pgc-img">>夜宵市场又是另一番场景。夏夜消暑,夜宵也变得受欢迎起来,不论是外卖,还是线下堂食,吃来的夜生活,总比光怪陆离醉生梦死要真实许多。烧烤、小龙虾,飘香四溢,充斥着鼻腔,挑逗着味蕾。进入夏夜以来,小龙虾烧烤等外卖单量节节攀升,不少商家都上线了小龙虾之类的夏季“网红产品”,试图用小龙虾来带动店铺其他产品的销量。
< class="pgc-img">>这确实是一种比较机智的做法,多数人在点餐的时候往往不会选择只点一份产品(套餐除外),用“网红产品”来带动其他产品的销量,促进单量的增长。
< class="pgc-img">>不过这个方法也是有季节性的,一旦网红产品下市,店家就需要寻求其他的能够带动销量的产品。碎碎念一句,之前的文章也有写过关于店铺爆款产品的设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回去看。
< class="pgc-img">>六月快要过去了,夏天还在持续,高温也在继续。加冰的奶茶茶饮也成了年轻人的首选,似乎,不加冰的奶茶是没有灵魂的,而不喝奶茶的年轻人,是不合群的。
但是没有奶茶的夏天,还是不完整的啊~
>源:杭州日报
不久前,在湖滨商圈经营一家烧烤店的乔女士联系到记者,希望分享店里一名年轻女店员的故事。
“她叫璐璐,18岁,现在是店里的副厨,配合主厨做菜品的选配、加工和出品,很重要的工作。”乔女士介绍:“要知道,3个月前,她来店里应聘时,我给她的岗位是洗碗工。”
“我做餐饮十多年,来来走走的年轻人太多了,但像她这样特别的,很少见。”乔女士感叹道。
上午奶茶店,下午忙完了再去烧烤店
年轻的她总想多干一点
初次见到璐璐,是7月中旬一个闷热的傍晚,烧烤店刚送走一波客流高峰,璐璐和主厨站在半包围的开放式厨房里,面向着店门的方向,随时准备迎接客人造访。
她个头不高,穿着一身白色的厨师服,戴着口罩,黑色鸭舌帽的帽檐压得很低,只有抬头时才会露出一双眼睛。工作中的她几乎不怎么说话,就算是和主厨交流,她的音量也不及一旁烧烤架上,食物被炙烤发出的滋滋声。
空闲时,她总是静静地站在主厨的一旁,仔细观察烧烤的流程和要点,看得出来,璐璐是一个腼腆的姑娘。
虽然话不多,但18岁的她却很吃得起苦。除了烧烤店的这份工作,她还自己去找了一家奶茶店打工。每天上午去奶茶店上班,下午下了班再赶到烧烤店。
“其实这样的工作强度对我倒还好,年纪轻就多干一些,多赚一点。就是整天几乎都是站着,到晚上腰和腿脚会有些乏,脚上经常会磨水泡,前几天还不小心胳膊被开水烫伤,不过这些都还好,餐饮行业的家常便饭。”
(被热水烫伤的痕迹)
白天,奶茶店
20多款奶茶,她两天就学会怎么调了
周五的中午,在凤起路一座写字楼2楼的美食广场里,记者找到了正在奶茶店的璐璐。
这是一家用玻璃包围专做外卖的咖啡奶茶店,大概五六个平方里站了5名员工,接单、调配、打包、清洗等环节配合默契高效运转,几乎每分钟都会有新的订单跳出来,做好的餐品被送出,外卖小哥在档口处络绎不绝。
璐璐挤在最里面,她负责的是整个店铺运转的核心工作——咖啡奶茶的调制,她的面前是三层的工作台,最上面是液体的配料,中间是固体调料,最下方则是一排不断流转的不锈钢杯子。
她娴熟地使用着各种勺子和搅棒,让每个杯子发出叮呤咣啷的声响,调好的杯子从左边被取走,洗好的杯子又从右边加入队列。
店里的奶茶一共20多种,璐璐两天就学会了。老板一边教一边夸她,说她悟性高,老板说自己是在总部学了一个礼拜,才能把整个菜单都做一遍。
负责打包的小伙子手也很快,他是璐璐之外唯一会调制的店员,有时,璐璐累了也会和他调换下岗位,不过这种“休息方式”不能维持太久——以他的调制速度“消化”订单,有些勉强。
记者在外卖平台上查询到,这家奶茶店是附近的“销量冠军”。璐璐每天要处理近200个订单,除了上厕所和吃饭让同事顶替,她几乎没有坐下休息的时间。
晚上,烧烤店
3个月,从洗碗工到副厨
结束完奶茶店的工作,休息一会后璐璐就赶到烧烤店。到了店里先穿串,等客人来了就开始忙活。
这家店是她在网上招聘信息里看到的。老板包吃住,开的工资也不错,看璐璐年纪小也没有餐馆的工作经验,就收她当学徒,从洗碗工开始做。
头一个月,她埋头在后厨洗碗。做这种烧烤,顾客哪怕只点一根烤串,也是要单独装盘的,所以需要清洗的餐具非常多,洗干净后每个样式都能叠成半米高的一摞,合起来码在工作台上,就像是一座小山。赶上周末生意好,她就得把这座“山”洗一遍,下班的时候,手又红又肿。
后来,老板请了一个兼职的阿姨,高峰期帮忙洗碗,璐璐就解放出来了,除了烧烤主厨,店里所有的岗位他都学过,可能是性格的原因,璐璐不太喜欢做服务员直接面对客人,加上以前在家里经常做饭,所以更喜欢待在后厨。
6月底,老板开了分店,之前搭档的主厨和副厨都去新店了,这边招了一位新主厨,副厨暂时空缺,璐璐于是自告奋勇。前前后后大概适应了一个礼拜,最开始手忙脚乱,还经常卡单,但她努力熟悉每一道菜品、记下每一种搭配、安排好出餐的顺序,现在已经很顺畅了。
晚上7点,烧烤店生意不错。璐璐早已进入“战斗状态”,机器连续跳出订单,隔几截就被璐璐撕走,她把一张张纸铺满在桌面,对照着挑出食材传给身后主厨。
“嘶!”淋了油的新食材被主厨摆上烤架,璐璐转向左手边的操作台,开始给上一轮烤好的菜品做最后的处理。
这家烧烤店大概有40多种菜品。同样的食材,有的要挤一层芥末、有的则需刷上酱油、亦或是用瓦斯喷枪让铺在表面的芝士融化;至于不同的食材,出品多少也会有些差异,这些足以让普通人晕头转向的各式搭配,璐璐已驾轻就熟。
“哎呀!”她罕见地叹了口气,操作失误了。这是最有挑战性的一道菜品,需要将烤到半熟的鸡蛋透过蛋衣穿在肉串的顶端,成功了就像是提着一盏灯,稍有不慎戳破薄皮,蛋液溢出,就要重新烤蛋。
在忙碌的用餐高峰期,没有人会在意这样的小插曲。
作为店里年纪最小的成员,能够胜任副厨的岗位,能力毋庸置疑,但是璐璐并不满足于此,稍有空隙,她仍会雷打不动地站在主厨的身后,看他如何把控火候和味道。
9点多,客人酒过三巡、交谈甚欢,后厨几人可以松一口气。
“换你来!”向来表情严肃的主厨露出笑容,他拿出几份素菜,向着烤炉的位置冲璐璐比划着,经常“偷师”的璐璐很快明白主厨的意思,她当然要把握这难得的机会。
“火太旺了,会糊的,快给炭撒把盐…”显然,看别人做和自己上手并不是一回事,原本信心满满的璐璐被几片土豆、香菇和青椒给“教育”了,汗珠趁着烤炉的热气,从她的额头不停冒出。
“我女儿还要比她大一岁呢,在老家,刚刚上大学。”主厨说道,“她这么早就出来了,挺不容易的,但是要学的还有很多。”
深夜的烧烤店,空下来的璐璐,也终于有时间和记者聊聊自己。
以下,是璐璐的自述
我是河南南阳人,父母都在农村,还有弟弟和妹妹。小时候我学习还不错,但是上了高中后,突然觉得学的东西很难,跟不上了,加上家里条件也不好,我担心爸妈供不起,所以到高二就不念书了。
老家机会太少,我心想一定要出来看看。家里有个表哥在杭州周边做生意,听说发展得不错,我就打定主意来这边。他们是做直播和电商生意,我来了先是跟在他们边上。后来,我慢慢意识到,靠别人帮助容易产生依赖,我要自己独立发展,所以就出来了。
其实,在烧烤店找到工作前几天,我才刚刚来到杭州主城区。我去过西湖,也在城市里逛了逛,最大感触就是,这里的年轻人都好时髦,尤其是女生,长得漂亮,穿着打扮我以前也没见过,当时就觉得自己挺土的。我的两份工资加起来有七八千元,能在杭州赚到这么多钱,我还挺满意的。每个月,这笔钱的分配都比较固定:给老家爸妈寄两千,自己存四千,剩下的用于日常消费。 给爸妈寄钱是很必要的,老家的压力不小,弟弟妹妹还要上学,我希望他们能好好读书;至于为什么要把一半多的收入存起来?我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存钱的习惯,甚至有些还要透支消费,但我的原因很简单,我不可能永远打工,等我想要再进一步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底气,你说对吧?
“内卷”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我不太明白。“躺平”我知道,最早在网上看到这个词,我的理解就是舒服的意思吧!躺平了可以玩手机、睡觉休息,我每天也要躺平七、八个小时。后来知道,他们可能是说有些年轻人不愿意努力了,我觉得人各有志,现在生活压力是很大,不少人希望活得舒服些,但我不喜欢躺平,我更想站着。
我喜欢安静,做做饭和朋友一起分享,或者听歌,偶尔出去看漂亮的风景。其实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打鸡血”,可能就是玩的少一些。同龄的朋友,经常是还没下班,就开始约去哪玩、去哪逛,接触更多新奇的事物,我很少有时间能和他们一起玩,但这不妨碍我们成为朋友。
我当然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工作没做好,或者突然感觉累了,这种时候,我都会到店外面的路边吹吹风、发发呆,一会就好了。而且,身边的人都很照顾我,也会安慰我,我很幸运。关于未来我没有想太多,我还年轻。不管是在奶茶店还是烧烤店,从第一天开始工作我就明白,自己要不断学习,掌握的技能越多越好,谁知道这些未来会不会帮到我。等我攒到足够的钱,有好的机会,我就会自己当老板,这算是我的目标和理想。毕竟打工的限制太多,等我做了老板,自己做决定,对自己负责,哪怕失败,也是成长。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我也一样。对了,过段时间,我要辞掉现在奶茶店的工作,亲戚想在萧山开一家奶茶店,我对各个流程已经很熟悉了,会过去帮忙一段时间。唯一的苦恼应该就是,到时候从奶茶店到烧烤店,坐地铁来回一趟,要花掉大概1个半小时。
记者 杨子健
制图 张妍
煊 川观新闻记者 赵泽宇
嘀、嘀、嘀……出单机又一次发出急促响声,“看嘛,外卖单子又来了。”8月8日凌晨1点过,四川师范大学北门的茶百道门店,店员方帅一边赶制奶茶,一边对在场的记者说,“凌晨0点到1点半,就接到35份奶茶外卖订单。我们这家店24小时营业,要工作到早上9点。”
凌晨1点过的四川师范大学北门的茶百道门店。鲜煊 摄
入夏以来,成都奶茶店夜间爆单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忙通宵”成为多数24小时奶茶店的常态。8月6日,某外卖平台发布的《24小时奶茶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6月以来,活跃的夜经济带动奶茶店营业时间拉长。目前,成都24小时奶茶门店数量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上海。
成都人喝奶茶越喝越晚,越来越多的24小时业态进军成都夜间消费场景……连日来,川观新闻记者在成都多个商圈走访发现,除了24小时奶茶店,24小时营业的火锅店、烧烤店、蹄花店、便利店众多,甚至健身房、早餐店也将营业时间延伸至深夜。这样的夜间消费场景,让成都深夜升腾起烟火气息,向外诠释着一本成都夜经济的“生意经”。
夜间消费场景点亮成都街头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一首脍炙人口的《成都》,一直在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成都玉林街头感受夜生活。
晚间,成都玉林小酒馆门口熙熙攘攘。鲜煊 摄
8月7日晚10点,玉林西路街边的火锅店、冰粉铺依然座无虚席,小酒馆、街边集市等点位人头攒动,整条街熙熙攘攘,不乏24小时营业的奶茶店、糖水店等。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郭女士,“刚下飞机到酒店放好行李就过来了,到玉林小酒馆打卡,是此次成都‘Citywalk’的首站。”她说,“这里比想象中更热闹。”
位于玉林街口的糍粑冰粉店,店主正忙着出单。川观新闻记者 赵泽宇 摄
“你今晚营业到几点?”8月8日晚8点,记者再次来到玉林街头,一家糍粑冰粉店主说,“今天下雨,准备营业到凌晨0点。平时,我们还会售卖油炸串串,深夜时不少正餐店相继打烊,我们的生意往往会更好。”
三圣街上的24小时餐馆。鲜煊 摄
“选择在夜间营业,对于商家来说竞争压力更小。”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的“小凡家的卤肉铺”,是一家主打卤味、早点的24小时餐馆,该店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尝试24小时营业初期的收益并不高,后来生意慢慢就好起来了,周围的“夜猫子”很爱来这里吃夜宵。
当天晚10点,记者回访川师大北门茶百道门店时,方帅估算说,“我们这家店一般日均卖出奶茶600杯左右。”同一街区的蜜雪冰城门店店员向记者介绍,“生意最好时可以卖到300份订单,这只是营业到晚上10点半的数据。”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夜间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奶茶店的单日销售额度。
夜间营业的蜜雪冰城四川师范大学北门门店。鲜煊 摄
《报告》显示,在夜宵时段(晚上8点到凌晨4点之间)奶茶订单中,住宅区订单占比最高,达到65%,此外13%送往写字楼,7%送往酒店民宿。成都一咖啡茶饮连锁品牌创始人唐杰桓分析认为,“近期由于巴黎奥运会的举办,市民宅家熬夜看比赛,带动了相应点奶茶外卖的需求。”
行家分享“24小时营业”经验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夜经济”一直成都的闪亮名片之一。今年3月发布的首份《中国夜经济活力指数报告》显示,成都位居2023年夜间消费最活跃城市首位。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成都春熙路商圈10年前就出现了24小时餐饮门店,打破传统营业模式,促进了成都餐饮多元化和创新发展。8月9日,小龙坎品牌负责人接受川观新闻记者采访时分享经验,小龙坎旗舰店在2015年首次推出24小时营业模式,不仅能满足消费者随时品尝到地道川式麻辣牛油火锅的需求,还顺应营业时间增加了早餐和夜宵系列。“这家店经常凌晨两三点也要排队,暑期度假旅游带来的客流,更是造就了火锅不同寻常的餐饮旺季。”
夜间时段,乐刻运动成都某门店人气较高。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24小时营业”模式迅速进入国内大众视野,健身房也是主角之一。“在国外健身房,24小时营业是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乐刻运动成都城市负责人余博介绍,“乐刻运动2015年开始24小时运营模式,采取以月付制、智能化为核心的小型健身房模式,无论何时,用户均可以通过手机APP完成在线购卡并扫码进店,方便了深夜下班和早起健身的人群。”
“以动兴夜”成为夜经济活力的一个突出现象,夜间运动成为一个亮眼的新趋势。随着巴黎奥运会的举办,以及暑期假日的助推,全民健身氛围也越发热烈,余博表示,乐刻运动在成都近期店均会员数增长近600位,位列全国前列,反映了成都不夜城活力和多元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