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甜品(大众点评)
在新茶饮越来越常见的2024年,港式甜品却正在走向衰落。
近日,有报道称,满记甜品在石家庄、宁波、徐州等多地撤店停业,并且会员卡充值余额退款也存在问题。
关于这一系列传闻,满记甜品发布声明称,“多地关店”均为疫情期间正常战略调整。而关于消费者“预付款无法退款、账户被注销”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公司在处理预付款退款流程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执行。在门店闭店、移位前,均会至少提前30天张贴相关通知,预留退款方式。仅在受理消费者退款申请后,才会将对应金额清零。在消费者要求注销会员时,才会注销会员储值账户,不存在预付款无法退款而直接注销账户的情形。
在门店方面,满记甜品表示,公司经营一切正常,且在2023年度新开店38家,2024年度也会继续扩大开店规模,国内新增门店将不少于50家,并持续开放全球加盟、拓展新零售业务(现已成功入驻山姆会员店、全家便利店、罗森便利店、叮咚买菜等),与合作方展开更深入互动。
虽然满记甜品否认了大规模关店和退款问题,但整体市场体量的下滑仍然是显著的。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满记甜品目前的门店数量为207家,相较高峰期时500家左右的门店,有着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上海门店数量最多,达到了51家,北京为23家,深圳14家,香港11家,其他的城市和地区门店数量都仅为个位数。
为什么曾经风靡一时的港式甜品,不再吃香了?
竞争激烈的甜品
曾几何时,杨枝甘露、芒果班戟、双皮奶一度成为了香港文化和港式甜品的代名词,引发了内地消费者的追逐。在市场的翘首以盼中,从2004到2005年,许留山和满记甜品先后进军内地市场。
而最初,由于内地缺少“糖水文化”,许留山和满记甜品发展速度均较为缓慢。直至2010年,满记甜品才进入高速发展期。这一年,满记甜品设立了上海总部,并依托直营模式和购物中心红利,开启了规模化的扩张。2011年满记甜品的店铺增长率达100%,截至2012年底,公司共有超过200间分店,除去香港的14间分店和新加坡、印尼的13间分店,绝大部分都开在中国内地市场。在发展高峰期,满记甜品的大陆门店数量一度接近500家。
但在新消费趋势的带动下,甜品这一赛道中,挤入了大量新玩家,赛道卷得快飞起来了。
其中,尤以新茶饮的扩张最为显著,从杨枝甘露到口味各异的奶茶,从各类水果到芋圆珍珠奶冻,各类名为奶茶实为甜品的新品层出不穷。不仅如此,新茶饮品牌们还在捕捉消费者情绪、产品快速迭代、营销、服务等各个层面不断加码,占领了市场高地。
除了进击的新茶饮,包括面包烘焙、西餐、酒馆、快餐、火锅、正餐等多个业态都热衷推出甜品。毫无疑问,甜品所具备的天然吸引力,成为了大量火锅品牌的“流量密码”。为此,各大火锅品牌都开始自行开发新甜品形态,或以低价甜品引流,博取关注。
与此同时,甜点赛道的竞争也在逐步加剧。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我国甜品甜点的在营门店总数超过16万家。与此同时,一批契合了新中式审美潮流的品牌兴起,各地均出现了新中式糖水铺的身影,并逐渐分化出养生类、烤梨类、豆花类等细分赛道。
随着这些充满话题性,赚足了消费者眼球品类的快速崛起,逐步将缺乏创新迭代的港式甜品品牌挤下了神坛。
后劲不足
2023年5月,许留山深圳湾科技园门店关闭,宣告该品牌正式退出了深圳。根据大众点评信息显示,许留山目前在大陆地区的仅剩不足10家。但事实上,该品牌在巅峰时期的全球门店数量超过300家,覆盖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这个过程中,许留山也经历了几次易主。先是在2009年,许留山掌舵人许炳城将全部股份卖给马来西亚华人公司navis capital;六年后,黄记煌集团又拿到许留山的经营权;2019年,黄记煌被百胜中国收购,许留山的辉煌也早已不再。
满记甜品也经历过资本的介入。2021年6月,安达富资本(ADV Capital Partner)先后完成对满记香港、华南和华东的并购(此前满记各分部彼此独立,分属不同团队运营管理),并整合了其在东南亚、香港、大陆的门店。
2022年5月,满记甜品与新式茶饮品牌小满茶田合并,并推出“新满记”品牌。同时,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出任了满记甜品母公司智港集团总裁及满记甜品联席CEO,智港集团也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与此同时,新满记还吸引到了原星巴克中国供应链负责人、皮爷咖啡COO胡逢春以及原小满茶田COO、星巴克中国前华东区运营负责人宋晓莉等人的加入。并且,根据规划,“新满记”将开设200平米左右的中大型新旗舰店,2022年下半年将在北京和上海陆续开设新的业态门店,还计划推出全新的甜品概念。
据媒体报道,此时满记甜品在大陆和香港、新加坡拥有近300家全直营门店。年收入近10亿元,并稳定盈利。
对于这次“新老联姻”的合作,市场一度充满期待。新任掌门人刘子正表示,此次合并的“核心还是关键生产要素的重组”。市场普遍猜测,此次合并或意在进军资本市场。但经过了一年的磨合,这次老牌甜品与新茶饮的结合似乎并不顺利——不仅“新满记”门店迟迟未见踪影,并且满记甜品也已陷入了经营困境。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9年,从车厘子主题茶饮切入市场的品牌,小满茶田一度凭借“车厘子炸弹”“晴王青提”等产品在社交媒体走红,门店月坪效达8000元。该品牌成立至今,共计完成4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千万美元。
而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由于与星外滩(上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之间的租赁合同纠纷案,小满茶田背后的北京新火新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法人已经被限制高消费。
由此看来,这场新老联姻前路,仍然充满了挑战。
满记甜品的衰落似乎有些委屈,它开拓了市场,却引来了更多的竞争对手。因此,与其说是港式甜品的式微,不如说是甜品赛道的供给侧大战,打乱了满记甜品的节奏。伴随着新茶饮、新中式烘焙等细分赛道的崛起,满记甜品们一旦在产品不能再持续吸引消费者,风光不再也就是意料中的事情了。(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谢璇,编辑|房煜)
东广州,荔湾区的一家满记甜品。 IC供图
满记甜品加盟意向表显示“处于停止状态”。
一家满记甜品的撤铺通知。
上海中联(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振仕
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李泽坤
“满记甜品的忠实用户,里面充值还有507元,结果所在城市店铺都撤了至今也没退款”“宁波满记甜品不在了,我的余额咋办?”“石家庄满记甜品撤店,申请退款后钱没退回来,账户余额反而被清零”……曾经风靡一时的满记甜品,如今陷入消费投诉的泥潭。
近期,不少消费者向南都记者反映其所在城市满记甜品撤店,但充值金额无法退款,消费者联系上海总部客服及退款电话均无人接通,甚至出现个人账户被直接清零的情况。
南都记者就此拨打满记甜品客服热线并致信官方邮箱询问。“目前我们这边没有收到过撤店未退款相关投诉,退款的话,只要登记过,我们这边统一都是30个工作日左右会到账,只要他提出申请了我们都会退的。”3月13日,满记甜品客服方面回应南都记者称,“我们的满记账号不存在撤店后被注销的情况,就算消费者申请注销也不会被注销,账号余额清零这种情况是在消费者申请退款之后的几个工作日会被清零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满记甜品会员预存余额属于典型的预付类消费,作为常见消费套路需要谨慎对待。近年来,全国各地多次将“预付式消费的风险”列为重点提醒,但12345热线关于预付卡协调退费相关问题的投诉始终居高不下。
●现状
满记甜品多地撤店,充值卡退款无门
“石家庄满记甜品撤店,申请退款后钱没退回来,账户余额反而被清零”“满记甜品的忠实用户,里面充值还有507元,结果所在城市店铺都撤了至今也没退款”“宁波满记甜品不在了,我的余额咋办?”……曾经风靡一时的满记甜品如今陷入消费投诉的泥潭。
南都记者留意到,自2022年开始,满记甜品在石家庄、宁波、徐州等多地撤店停业,但有关会员卡充值余额退款问题却受到消费者的集体吐槽。当前,满记甜品会员可充值金额包括100元、200元和500元三个档位,大量消费者反映,其会员卡里的充值余额从十几至上百元不等,甚至有消费者未退金额超500元。
来自宁波的小静向南都记者表示,满记甜品宁波门店于2022年撤店时,其账户里还有余额133.5元,当时未找到商家联系方式而无法申请退款,至今满记也未联系其进行退款,自己的账户却已被注销,余额也随之清零。
在黑猫投诉平台,类似的案例有超过70个。“满记甜品店铺关闭后储值卡没有退款渠道,满记甜品小程序也不能消费,望协调退款。”一名消费者表示。还有消费者表示,满记甜品曾向其承诺一个月内退款,或反映到总部由总部来退款,但这些承诺均未能兑现,目前消费者甚至无法拨通满记甜品官方客服电话。
此外,在满记甜品官方微博评论中也不乏撤店退款问题的投诉,多名相关消费者反映,他们所在的城市闭店,需要退款,但“客服电话打不通”。南都记者尝试拨打满记甜品客服热线,但“400”开头的官方客服热线无法拨通,与此同时,在会员充值协议中虽明确指出开放退款通道,但实际上其所提供的退款热线也提示为空号。
据悉,满记甜品当前门店包括直营店和加盟店两种类型,此前数年均为总部直营模式,直到去年才开放加盟。南都记者统计发现,实际上,当前在有关满记甜品撤店未退款的投诉中,相关门店如石家庄万象城店、南京新尧金地店从经营时间上来看大都为直营店,由满记甜品总部统一经营管理。
上海中联(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振仕向南都记者表示,消费者在满记甜品的网络平台注册并签订《满记甜品会员中心服务协议》《满记甜品会员充值协议》等合同,双方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满记甜品因停止营业,致使预付卡消费的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构成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满记甜品退还余款。
张振仕还分析指出,作为总部收取的预存会员费,退款责任应当由总部承担。此外,如若预存费用由加盟店收取,则由加盟店承担退款责任,但也要考虑满记甜品总部是否存在过失的补偿或连带责任。
在业内人士看来,满记甜品会员预存余额属于典型的预付类消费,此类消费中,商家以优惠价格吸引消费者,是为了达到快速回笼资金的目的。然而商家一旦出现资金链危机,将会导致预付卡无法消费,充值的钱也难以追回。目前,预付卡在零售、餐饮、电商行业均普遍存在,即便是全国连锁的头部品牌,消费者在充值时也需要谨慎对待。
●观察
全国门店锐减至280家,经营现状堪忧
公开资料介绍,满记甜品是一家源于香港的连锁式甜品店,创立于1995年并在西贡开设首间分店,随后以合作形式于海内外多地开设分店,主要提供以水果如榴梿及芒果制作的手造甜品。
2005年,满记在上海迎来内地首店,并在成立满记上海总部后,开启在内地的规模化扩张。据天眼查显示,满记甜品(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但在2021年8月,其持股人从满记甜品创始人潘冠鹤变更为王译锋,当前由信恒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百分百持股。
据了解,发展前期满记甜品在内地的业务发展一度受限于品牌与规模的割裂,管理权并不统一。这一情况终于在2019年迎来“破局”,私募股权公司安达富资本(ADV Partner)先后完成对满记甜品香港、华南和华东的并购,并快速整合了其在东南亚、港澳、内地的门店以及跨区域的职能管理总部,引入了新的管理层,最终满记甜品此前分散割裂的经营权在2021年完成整合。
但是,近年来甜品赛道愈发“内卷”,甜品品类也正在遭受茶饮和咖啡的强烈冲击,由此导致甜品赛道逐渐萎缩,“腹背受敌”的满记甜品开始寻求转型。其一方面积极寻求“外援”,2022年5月,满记甜品与新茶饮品牌小满茶田完成合并,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出任满记甜品母公司智港集团总裁及满记甜品联席CEO。
另一方面,满记甜品也在积极进行内部改造,其于2017年开始新零售尝试,目前满记甜品已进驻盒马、叮咚买菜、全家、罗森等十余家平台,全国进驻的商超和便利店已累计超过10000家。
去年5月,满记甜品还开始开放加盟,并在安徽宣城开启首家加盟店。据满记官方透露的信息,去年12月发展到今年2月,他们已连开10家加盟新门店。但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发稿时,满记甜品官方加盟电话都无人接听,公众号回复南都记者称“敝司现不接受任何结盟申请”,此前所提供的加盟意向表也显示“处于停止状态”。
满记甜品在去年多次通过促销“自救”。去年6月,在餐饮行业“自助热”的浪潮下,满记甜品又试图通过“甜品自助”活动吸引消费者,其首次在上海5家商场门店推出“35元甜品畅吃”活动,但有不少消费者吐槽其活动存在排队长、座位少、出餐慢、限制多等问题。
据媒体报道,当时满记甜品发布公告表示,因周末排队太长容易拥堵,应商场物业要求,周末自助场次暂行取消,该自助活动暂时截至到6月30日,品牌将针对消费者初体验的反馈进行深度优化。调整后的满记甜品又在多地推出“48元畅吃”活动,但在社交媒体上,仍旧存在不少吐槽的声音,消费者普遍反映满记自助排队困难致使消费体验不佳。
整体来看,满记甜品当前的发展并不太乐观。据悉,满记甜品巅峰时期在内地门店数量一度接近500家。但自2022年开始,该品牌不断曝出关店的消息。据满记官方介绍,目前,其总门店数量已锐减至280家左右,与巅峰时期相比相差甚远。
●追问
餐饮品牌流行预付卡消费,消费者如何避雷?
不久前,同为港式甜品店的许留山也出现过类似撤店退款难的问题,据媒体此前报道,许留山去年被曝关闭深圳最后一家门店,但其门店倒闭后不仅没有及时为消费者完成退款,还直接开启了清零操作,在黑猫投诉网站上存在大量有关许留山会员退款问题的投诉,而在许留山的官方账号下也有许多关于退卡失败的评论。
长久以来,12345热线关于预付卡协调退费相关问题的投诉居高不下,全国多地将“预付式消费的风险”列为重点提醒。
2023年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关停”类纠纷导致消费者受损较大,其中部分连锁商超亏损严重、供货乏力,擅自限制或修改已发放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成为多发现象。
据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平台收到大量关于预付式消费的投诉,涉及旅游、健身、美容、餐饮、网购、亲子娱乐等多个领域,其中,有51.4%的投诉涉及退费问题,显示退费难让消费者十分困扰,而因机构“跑路”、门店关张等原因造成退费难的投诉则占总量的20%。
针对预付费乱象,有关部门也纷纷出手整治,商务部曾发布相关办法,要求企业发行预付卡时应到相关部门备案,并存管一定额度的资金。各地也陆续出台细则,以加强对预付费资金的监管。上海市设立统一的单用途预付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归集经营者单用途卡发行、兑付、预收资金等信息。
去年9月,北京市商务局等5部门发布《北京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及预收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简称《办法》),明确规定,预收资金余额达50万元规模的经营者应在商务部门进行备案,此备案为强制性备案。
风险提示
不要听销售说了什么 要看合同写了什么
上海中联(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振仕:
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前登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了解品牌方及加盟店是否存在“跑路”的经营风险,同时尽可能留意签署的协议中,涉及到切实利益的金钱给付、违约责任、权利义务等条款。此外,还需了解办卡商家经营资质,企业信誉等情况,密切关注商家的经营状况,关注预付卡的余额和有效期,及时消费,保留营业执照、聊天记录等证据,在商家跑路后通过向12315投诉举报、法院起诉等方式积极维权。
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李泽坤:
建议消费者在进行大额充值前先通过天眼查等软件查询企业基本信息,着重关注注册资本金、近期风险等。在确定企业资金雄厚、近期无不良纠纷后,再进行充值。
需要特别强调,在签订预付卡合同前,着重审查合同中注明条款,该条款一般为涉及消费者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企业作为提供格式合同方,如不对重大利害关系条款进行标注,在司法裁判中很有可能不成为合同内容。因此,企业一般会进行注明。)
如明显侵犯消费者权利的,可在签订合同前致电当地维权热线,将合同投诉至行政部门,行政部门会责令企业整改。
南都调研 总第208期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实习生 朱可轩
满记甜品的忠实用户,里面充值还有507元,结果所在城市店铺都撤了至今也没退款”“宁波满记甜品不在了,我的余额咋办?”“石家庄满记甜品撤店,申请退款后钱没退回来,账户余额反而被清零”……曾经风靡一时的满记甜品,如今陷入消费投诉的泥潭。
近期,不少消费者向南都记者反映其所在城市满记甜品撤店,但充值金额无法退款,消费者联系上海总部客服及退款电话均无人接通,甚至出现个人账户被直接清零的情况。
南都记者就此拨打满记甜品客服热线并致信官方邮箱询问。“目前我们这边没有收到过撤店未退款相关投诉,退款的话,只要登记过,我们这边统一都是30个工作日左右会到账,只要他提出申请了我们都会退的。”3月13日,满记甜品客服方面回应南都记者称,“我们的满记账号不存在撤店后被注销的情况,就算消费者申请注销也不会被注销,账号余额清零这种情况是在消费者申请退款之后的几个工作日会被清零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满记甜品会员预存余额属于典型的预付类消费,作为常见消费套路需要谨慎对待。近年来,全国各地多次将“预付式消费的风险”列为重点提醒,但12345热线关于预付卡协调退费相关问题的投诉始终居高不下。
●现状:满记甜品多地撤店,充值卡退款无门
“石家庄满记甜品撤店,申请退款后钱没退回来,账户余额反而被清零”“满记甜品的忠实用户,里面充值还有507元,结果所在城市店铺都撤了至今也没退款”“宁波满记甜品不在了,我的余额咋办?”……曾经风靡一时的满记甜品如今陷入消费投诉的泥潭。
南都记者留意到,自2022年开始,满记甜品在石家庄、宁波、徐州等多地撤店停业,但有关会员卡充值余额退款问题却受到消费者的集体吐槽。当前,满记甜品会员可充值金额包括100元、200元和500元三个档位,大量消费者反映,其会员卡里的充值余额从十几至上百元不等,甚至有消费者未退金额超500元。
来自宁波的小静向南都记者表示,满记甜品宁波门店于2022年撤店时,其账户里还有余额133.5元,当时未找到商家联系方式而无法申请退款,至今满记也未联系其进行退款,自己的账户却已被注销,余额也随之清零。
在黑猫投诉平台,类似的案例有超过70个。“满记甜品店铺关闭后储值卡没有退款渠道,满记甜品小程序也不能消费,望协调退款。”一名消费者表示。还有消费者表示,满记甜品曾向其承诺一个月内退款,或反映到总部由总部来退款,但这些承诺均未能兑现,目前消费者甚至无法拨通满记甜品官方客服电话。
此外,在满记甜品官方微博评论中也不乏撤店退款问题的投诉,多名相关消费者反映,他们所在的城市闭店,需要退款,但“客服电话打不通”。南都记者尝试拨打满记甜品客服热线,但“400”开头的官方客服热线无法拨通,与此同时,在会员充值协议中虽明确指出开放退款通道,但实际上其所提供的退款热线也提示为空号。
据悉,满记甜品当前门店包括直营店和加盟店两种类型,此前数年均为总部直营模式,直到去年才开放加盟。南都记者统计发现,实际上,当前在有关满记甜品撤店未退款的投诉中,相关门店如石家庄万象城店、南京新尧金地店从经营时间上来看大都为直营店,由满记甜品总部统一经营管理。
上海中联(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振仕向南都记者表示,消费者在满记甜品的网络平台注册并签订《满记甜品会员中心服务协议》《满记甜品会员充值协议》等合同,双方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满记甜品因停止营业,致使预付卡消费的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构成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满记甜品退还余款。
张振仕还分析指出,作为总部收取的预存会员费,退款责任应当由总部承担。此外,如若预存费用由加盟店收取,则由加盟店承担退款责任,但也要考虑满记甜品总部是否存在过失的补偿或连带责任。
在业内人士看来,满记甜品会员预存余额属于典型的预付类消费,此类消费中,商家以优惠价格吸引消费者,是为了达到快速回笼资金的目的。然而商家一旦出现资金链危机,将会导致预付卡无法消费,充值的钱也难以追回。目前,预付卡在零售、餐饮、电商行业均普遍存在,即便是全国连锁的头部品牌,消费者在充值时也需要谨慎对待。
●观察:全国门店锐减至280家,经营现状堪忧
公开资料介绍,满记甜品是一家源于香港的连锁式甜品店,创立于1995年并在西贡开设首间分店,随后以合作形式于海内外多地开设分店,主要提供以水果如榴梿及芒果制作的手造甜品。
2005年,满记在上海迎来内地首店,并在成立满记上海总部后,开启在内地的规模化扩张。据天眼查显示,满记甜品(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但在2021年8月,其持股人从满记甜品创始人潘冠鹤变更为王译锋,当前由信恒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百分百持股。
据了解,发展前期满记甜品在内地的业务发展一度受限于品牌与规模的割裂,管理权并不统一。这一情况终于在2019年迎来“破局”,私募股权公司安达富资本(ADV Partner)先后完成对满记甜品香港、华南和华东的并购,并快速整合了其在东南亚、港澳、内地的门店以及跨区域的职能管理总部,引入了新的管理层,最终满记甜品此前分散割裂的经营权在2021年完成整合。
但是,近年来甜品赛道愈发“内卷”,甜品品类也正在遭受茶饮和咖啡的强烈冲击,由此导致甜品赛道逐渐萎缩,“腹背受敌”的满记甜品开始寻求转型。其一方面积极寻求“外援”,2022年5月,满记甜品与新茶饮品牌小满茶田完成合并,小满茶田创始人刘子正出任满记甜品母公司智港集团总裁及满记甜品联席CEO。
另一方面,满记甜品也在积极进行内部改造,其于2017年开始新零售尝试,目前满记甜品已进驻盒马、叮咚买菜、全家、罗森等十余家平台,全国进驻的商超和便利店已累计超过10000家。
去年5月,满记甜品还开始开放加盟,并在安徽宣城开启首家加盟店。据满记官方透露的信息,去年12月发展到今年2月,他们已连开10家加盟新门店。但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发稿时,满记甜品官方加盟电话都无人接听,公众号回复南都记者称“敝司现不接受任何结盟申请”,此前所提供的加盟意向表也显示“处于停止状态”。
满记甜品在去年多次通过促销“自救”。去年6月,在餐饮行业“自助热”的浪潮下,满记甜品又试图通过“甜品自助”活动吸引消费者,其首次在上海5家商场门店推出“35元甜品畅吃”活动,但有不少消费者吐槽其活动存在排队长、座位少、出餐慢、限制多等问题。
据媒体报道,当时满记甜品发布公告表示,因周末排队太长容易拥堵,应商场物业要求,周末自助场次暂行取消,该自助活动暂时截至到6月30日,品牌将针对消费者初体验的反馈进行深度优化。调整后的满记甜品又在多地推出“48元畅吃”活动,但在社交媒体上,仍旧存在不少吐槽的声音,消费者普遍反映满记自助排队困难致使消费体验不佳。
整体来看,满记甜品当前的发展并不太乐观。据悉,满记甜品巅峰时期在内地门店数量一度接近500家。但自2022年开始,该品牌不断曝出关店的消息。据满记官方介绍,目前,其总门店数量已锐减至280家左右,与巅峰时期相比相差甚远。
●追问:餐饮品牌流行预付卡消费,消费者如何避雷?
不久前,同为港式甜品店的许留山也出现过类似撤店退款难的问题,据媒体此前报道,许留山去年被曝关闭深圳最后一家门店,但其门店倒闭后不仅没有及时为消费者完成退款,还直接开启了清零操作,在黑猫投诉网站上存在大量有关许留山会员退款问题的投诉,而在许留山的官方账号下也有许多关于退卡失败的评论。
长久以来,12345热线关于预付卡协调退费相关问题的投诉居高不下,全国多地将“预付式消费的风险”列为重点提醒。
2023年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关停”类纠纷导致消费者受损较大,其中部分连锁商超亏损严重、供货乏力,擅自限制或修改已发放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成为多发现象。
据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平台收到大量关于预付式消费的投诉,涉及旅游、健身、美容、餐饮、网购、亲子娱乐等多个领域,其中,有51.4%的投诉涉及退费问题,显示退费难让消费者十分困扰,而因机构“跑路”、门店关张等原因造成退费难的投诉则占总量的20%。
针对预付费乱象,有关部门也纷纷出手整治,商务部曾发布相关办法,要求企业发行预付卡时应到相关部门备案,并存管一定额度的资金。各地也陆续出台细则,以加强对预付费资金的监管。上海市设立统一的单用途预付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归集经营者单用途卡发行、兑付、预收资金等信息。
去年9月,北京市商务局等5部门发布《北京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及预收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简称《办法》),明确规定,预收资金余额达50万元规模的经营者应在商务部门进行备案,此备案为强制性备案。
风险提示
上海中联(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振仕:
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前登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了解品牌方及加盟店是否存在“跑路”的经营风险,同时尽可能留意签署的协议中,涉及到切实利益的金钱给付、违约责任、权利义务等条款。此外,还需了解办卡商家经营资质,企业信誉等情况,密切关注商家的经营状况,关注预付卡的余额和有效期,及时消费,保留营业执照、聊天记录等证据,在商家跑路后通过向12315投诉举报、法院起诉等方式积极维权。
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李泽坤:
建议消费者在进行大额充值前先通过天眼查等软件查询企业基本信息,着重关注注册资本金、近期风险等。在确定企业资金雄厚、近期无不良纠纷后,再进行充值。
需要特别强调,在签订预付卡合同前,着重审查合同中注明条款,该条款一般为涉及消费者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企业作为提供格式合同方,如不对重大利害关系条款进行标注,在司法裁判中很有可能不成为合同内容。因此,企业一般会进行注明。)
如明显侵犯消费者权利的,可在签订合同前致电当地维权热线,将合同投诉至行政部门,行政部门会责令企业整改。
南都调研 总第208期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实习生 朱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