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订餐,最早兴起于美国。美国,向来已快节奏生活的代表。所以衍生了,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店。
中国外卖行业的崛起,主要源于智能手机的兴起。
2012年,随着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衍生了,一些新兴行业。外卖,也属于其中之一。
11年到18年线上外卖餐饮市场统计表< class="pgc-img">>
?
11年到18年,虽然外卖市场增长率在慢慢降低,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在顺势增长。
那么为什么,外卖店却在苦苦喊着生意不好。我们可以在路边,经常看到,店铺转让,店铺出租。
1 现如今,房租成本越来越高,可以说一般的店是被房租压垮的。地势好的地方,房租,转让费高的吓人,地势差的地方,门可罗雀。没有流量,谈何生意。
2外卖平台扣掉越来越高。从开始的8个百分点,到现在的22个百分点。一份20元外卖,平台扣除五块平台费用,再减去水电,原料成本,利润可能只有几块钱。
3外卖店越来越多。蛋糕的体积是在慢慢变大,但是分蛋糕的人增长更快。竞争力越来越大,每家外卖店的平均单量,肯定也在减少。
4随着国内外经济增长的放缓,中国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紧了。客户没钱了,东西肯定就更加难卖了
< class="pgc-img">>基本餐饮店的存活率和股市盈利率差不多,七个亏的,两个平的,一个赚的。
所以想进入餐饮还没进入餐饮行业的朋友慎重考虑。
谢谢大家的阅读
>馨提示:本文约3064字,烧脑时间16分钟,筷玩思维记者李三刀发于北京。
昨天,我们推送了《15-40元区间外不能用常规玩法?解密低中高端餐饮外卖做不好的可能原因》,今天我们推出下篇接着和广大餐饮老板探讨这一话题,敬请筷玩的广大读者们继续关注。
对于外卖做不动的品类,其实应该用电商零售思维来做
低端、中高端餐饮的外卖做不动,其实并不是这些品类不适合做外卖,它还可能是老板没有找到做外卖的方法。
百度外卖(已被饿了么收购)是首家进军白领市场的品牌,它成立于2014年,如果以此为起点,外卖市场的历史才不过7年而已,所以别看外卖今天的占有率很高了,其实它还处于起步阶段。
再者,整个外卖市场是从低端低价做起来的,而中高端外卖今天还在用低端外卖顺延过来的玩法,如果方法错了,那么结果也不会好。
以孔雀川菜为例,孔雀川菜的一份口水鸡在堂食售价47元,但外卖售价为49元(偶尔会打折减少2-3元);在其它的川菜馆,一份口水鸡套餐不过才16-25元。从价格来看,孔雀川菜的毛利空间会大些。而从方法来看,孔雀川菜并没有用外卖的方法做外卖,它用的是外带的方式,再将平台成本转嫁到了产品上。
< class="pgc-img">>利润空间不同、消费场景及消费需求不同,那么方法当然也要有所差异。但事实非常遗憾,大多中高端餐厅基本还在用低端的思维做外卖。
既然从外卖找不到破局的方法,我们且从更年轻的外卖跳到更为成熟的电商零售,电商零售有一套比较通用的经营方法:其一,如果利润足够,则包邮;其二,如果后端复杂,则采用配送+服务(如空调的安装服务);其三,复杂流程应该标准化。
或许我们可以将电商零售的玩法迁移到外卖,以此看看能否得出一些新的方法。
1)、对于中高端餐饮外卖,如果利润足够,则“包邮”
配送费、快递费是一种支出,也是成本,通常情况下,商家会将成本转移给顾客。
在外卖平台,配送费是基础成本之一,这也是对顾客透明的一大支出。从支出的角度,配送费和快递费其实是同理的。
在电商平台,商家基本将包邮当成基础服务,如果利润足够,则商品必然是包邮的,在竞争思维之下,有AB两家门店,一家包邮,另一家不包邮,那么用户基本会去购买包邮门店的产品。商家也发现,如果帮顾客减免了运费,用户通常更愿意下单。
< class="pgc-img">>顺延这个逻辑,如果中高端餐饮的利润足够,包邮、0配送费也是一个获客手段。
如果商家多付X元的配送费就能多带来一个订单,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这当然是更划算的。
2)、(中高端餐饮)如果利润足够,做增值服务好过于给折扣
在外卖平台,通常会有一些非常大额的折扣,比如满50减30,满减之后通常还能再叠加会员红包和活动红包,这一套折扣下来,顾客可以花非常少的钱吃很贵的菜。
有商家表示,这一玩法只能让顾客对平台有好感,但不能让顾客对餐厅有好感,且巨额折扣只能吸引薅羊毛的顾客,后续也难以形成复购和留存。
该餐饮老板指出,“做平台折扣还不如做品牌增值,骑手配送一单通常只有4-6元的收入,而且还得花费20-50分钟,我们做了一个尝试,把活动支出直接给到骑手,我们给骑手5-10元的现金,让骑手优先配送我们的订单,并让骑手给顾客做服务,在原有基础配送费的情况下,骑手只需要花2-3分钟就能多得到5-10元,这其实是一笔划算的收入”。
< class="pgc-img">>这家餐厅做的是中端鲁菜,一单外卖的人均是40-80元,该餐厅并不做大额满减,而是通过让骑手做增值服务来提高复购和拉新。老板指出,“在餐厅吃饭,服务员会擦桌子、给顾客上菜,但外卖并不存在这样的服务,我们让骑手将订单送到顾客家里,在征得顾客同意的情况下,由骑手给顾客铺上一次性桌布,然后帮顾客把外卖的盖子打开,这一单服务通常在2-5分钟内完成,而骑手也有了一单额外收入”。
餐厅老板补充道,“外卖做服务并不止于此,在餐厅吃饭,顾客有服务员收拾桌子,但外卖并没有,所以我们在外卖的菜品也做了和堂食不同的改良,比如外卖的菜品会过滤掉汤汁,这样顾客吃完收拾的时候就不会有汤汁洒出来,这也更利于配送”。
3)、不要将外卖局限在外卖平台,外卖思维也可以赋能到店
美团外卖很早前就推出了免配送费的外卖自提。如果自提也算外卖的话,那么外卖就是一种工具,而非到家方式。外卖平台还有跨天配送服务,不过配送费会高一些。一家包子店的老板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能不能让顾客预付费然后到店自提呢?
该老板认为,只要是同样的利润,那么无论是自提、外卖、零售、到店等,只要能将产品卖出去,那么,任何方式都不重要。
包子店的订单高峰在早餐,低客单的人均让门店上不了外卖平台。再者,早晨的配送费也较高且送达时间还无法保证,这也让早餐店无缘早餐外卖。
< class="pgc-img">>包子老板发现,早晨高峰期人较多、效率较低,先是顾客排队说出自己想要买的,然后由门店备餐,顾客再扫码付款。整个高峰期的节奏总体比较乱,比如偶尔有顾客扫不上码、也有付款失败或者逃单但没有被发现的案例。而在早餐之后,包子店的高峰也就没有了。
A包子店位于C写字楼的楼下,这类门店的顾客群通常比较稳定,顾客基本都是周边写字楼的上班族。这家包子店的老板突发奇想,能不能让顾客在晚上预付款,然后次日直接拿走产品呢?
经过一阵子测试,老板推出了次日套餐,由一个菜包和一个肉包再加一杯豆浆组成。由于人手不够且担心出乱子,该包子店的次日套餐早期仅出了一款,上班族下班路过门店先扫码付费,店家给顾客一个带数字的一次性卡片,次日顾客凭卡片直接拿走餐品(交易完后卡片回收),这一来,顾客和门店的效率双双提高,门店也因此有了更多的订单。
< class="pgc-img">>结语
外卖不仅借用了消费者的用餐空间,同样也借用了消费者的用餐劳力,这是很多餐厅愿意在外卖端将价格降下来的原因之一,但矛盾在于:平台方的抽点见缝插针的消解掉了其中的利润溢出。
我们还得承认,低、中、高三档餐饮的消费场景和顾客消费需求并不相同,所以用一个通用套路做外卖也基本是不合理的。再者,外卖从风口期发展至今也不过才10年而已,外卖平台和餐饮消费的玩法也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具体如何玩转外卖,这需要餐饮商家们持续创新。
< class="pgc-img">>在本文的鲁菜案例中,老板先是做自配送,跑通了到家服务模式后才将玩法让骑手接棒,在实际配送的过程中,也确实有骑手拿了钱之后并不做服务的,更有顾客拒绝被服务的(比如顾客想晚点吃或者顾客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意让骑手进屋等),该老板认为,“外卖做到家服务这条路是合理的,只不过具体如何优化,它还需要时间来沉淀”。
包子店的案例也是一个极小的缩影,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无法被标准化,比如这个玩法只适合稳定且有复购的写字楼商圈,而且由于顾客被分成了现场消费和预消费的自提,有时候也会有某些产品被提前卖光的情况出现,再包括诸多限制让门店的预消费只能出1-2个套餐,在这样简陋的模式下,顾客满意度并不高。
但包子店的老板和鲁菜馆的老板都明白,这不过才刚刚开始,只要能对门店经营有帮助,只要能带来堂食以外的订单,那么一切尝试都是值得的。
PS:再次强调,本篇文章说的外卖是指堂食以外的所有方式,并不单单限于外卖。
<>起“狗不理包子”,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皮薄馅大十八褶而闻名,作为典型的中华老字号已成为当地的特色饮食文化符号,就和去北京必吃烤鸭一样,去天津没有吃过狗不理包子,感觉旅游都不完整了。
然而,天下没有长青的品牌,没有屹立不倒的巨头。即使是历史悠久如狗不理,也正面临着新时代的生存危机。
最近,狗不理包子发布了最近的年报。4月15日,新三板公司狗不理发布2018年年报称,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29亿元,同比增长19.7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068.49万元,同比增长13.60%。
乍一看,似乎狗不理的业绩确实挺好,但是仔细一看,你会发现繁荣背后之后的隐忧。
第一,狗不理包子的主营业务是“速冻包子、速冻面点礼盒、酱卤肉制品”。
这是不是与你的认知有点冲突?
曾经的国民老字号,竟然变成了卖速冻产品,产品的逼格瞬间降了好几个档次。
其实,狗不理包子早就已经开启了关店潮。
十年间,仅在北京地区,旗下酒店、餐馆已减少11家。
2018年,北京东单的狗不理包子铺也宣布关店,整个北京,狗不理包子只剩下王府井、前门两家门店。而仅剩的两家门店每天也是经营惨淡,平时店内上座率不足50%。
其二,狗不理包子的销售额及经营成果70%左右均来自于天津地区,始终走不出天津一隅。
而且,据天津的朋友说,本地天津人几乎就没有吃狗不理包子的,来买的都是尝鲜的外地游客。
壹
那么,狗不理包子究竟怎么了?为啥现在没人理了呢?
首先,是价格越来越贵。
曾经的狗不理,是因为物美价廉而著称的,狗不理产品的价格几乎是同行的7倍,狗不理王府井店内一笼包子的价格在50-100元不等,相当于一个包子6-12.5元左右。狗不理前门店内,一笼经典百年酱香包子价格为120元,相当于单只包子15元。
这一价格水平几乎是庆丰包子等同类包子的6-12倍,自然会让消费者有“不值”的感觉。
其次,是口味越来越差。
在手艺人的传统认知里,都认为做包子,其实就像是做人,正宗的狗不理包子应当严格遵循“一拱肥半发面”“十八个褶子”以及“水馅儿”的标准。
包子皮没有花哨的奶油糖衣金黄油炸,要白得干净朴实;十八个褶子要规规矩矩一丝不苟;包子馅不管是猪肉大葱还是猪肉三鲜,肉都要排在第一位,决不能偷奸耍滑、本末倒置;姜米、葱末都要新鲜,盐、油、水比例合适,至于揉面、揪剂、擀皮、装馅、掐包、上屉、上大灶,都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更像是做人,要具备综合素质。(八佾舞庭《我的包子情节》)
然而,也许是受到市场浮躁之风的影响,狗不理虽然价格越来越贵,但口感上却不能保证。很多吃过的游客表示,狗不理包子不仅和家乡的小笼包没有区别,而且口重、大油、水馅、发面,总之是又咸又腻。
第三,是服务体验不佳。
其实,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盛行,如果你不走“性价比”路线,产品价格高一点,但实行“品质感”战略,也是无可非议的,只要在服务、体验上下功夫,自然有消费者为你买单。
但问题在于,狗不理哪一方面都不沾。
在这个讲求“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时代,狗不理包子的服务员却仍然是冷冰冰的,态度冷若冰霜、点餐时很不耐烦,餐中服务更是想都不要想,一副“赶紧交钱、吃完拉倒”的态度。
这与其他新式餐饮如海底捞热情似火的服务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除此之外,就餐环境也未有改良。店内设施陈旧、就餐之后不能及时清理,这些都是消费者经常吐槽的现象。
美团点评显示:狗不理王府井总店的消费者评价仅有两颗星,前门店评价三颗星,东单店的评价三颗星,三家店平均评价仅有两星半左右,处于同类竞品整体评价的中下游。
所有评论中,差评竟然占到了68%!不少消费者都说“绝对不会第二次光顾”,甚至有消费者甚至给狗不理打上了“世界上最黑最贵的包子”的标签。
你不尊重消费者,消费者也不会尊重你。在产品、体验无一不差的情况下,曾经的“包子之王”,自然只能沦落为“速冻食品”。
贰
不止是狗不理,现在大多数国民老字号都遇到了这种困境,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消费者不断流失。
根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我国的老字号企业从建国初期的 16000余家到现在的1600 余家,存活的不足10%。
更令人担忧的,在这些为数不多的老字号幸存企业中,其中 20%仅能维持生计,剩下的
70%举步维艰,能够盈利的仅有 10%左右。
就连“烤鸭之王”全聚德,如今也风光不再、跌落神坛。一方面是业绩缩水,在连续6年停滞不前之后,于2018年出现亏损;一方面是股东清仓,第二大股东IDG全面减持,可谓是四面楚歌、风雨飘摇。
那么,这些老字号们,究竟是怎么了呢?
综观这些中华老字号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老”,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积淀,在消费者们已树立起鲜明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知。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老字号们最大的问题,也在于“老”。跳不出传统的固化思维,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节奏。
< class="pgc-img">>一方面是由于“老”带来的傲慢。以为凭着响亮的“金字招牌”,就可以任意加价,而品质又未能提升。除了狗不理包子,还有全聚德烤鸭,一只鸭子涨到了298元,而且还要收取服务费,关键是高昂的价格并没有换来高品的服务。
一方面是由于“老”带来的刻板。虽然“老”味道的确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随着时代变化,也总要根据消费者的改变调整自己的产品策略、转变自己的发展方式。在当今品类多元化的当下,一只鸭子、几个包子还不能激发起消费者去尝鲜的动力。
一方面是由于“老”带来的僵化。以为“互联网+”仅仅就是“+互联网”而已,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
例如全聚德也曾经试水外卖业务,推出外卖平台“小鸭哥”,目标客户定位年轻消费者。但是,投入运营之后消费者给到的反馈却是“烤鸭送到都凉了”,这种策略真真是“病急乱投医”、盲目地为互联网而互联网。
在以前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国人逢年过节,或者宴待宾客,都有“下馆子”的习惯,这些响当当的中华老字号,自然就是绝佳的去所。
然而,如今,随着我们收入的提升、商业的发展,餐饮早已变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常态化的消费情境下,如果不在产品服务上下功夫,只凭名气自然无法赢得大家的信赖。
叁
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就一体、并非动力,老字号同样可以在传承古法工艺的同时,也应当在形式上积极创新,既保证历史韵味、又增添时代新意。
比如同样做烤鸭的老字号便宜坊,就根据现代人追求健康的饮食理念,创新推出“花香酥”和“蔬香酥”烤鸭,一扫烤鸭的油腻画风,变得清雅馨香、清新爽口,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比如京城知名点心稻香村,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开了一间名为“稻田日记”的小清新实体店,是一家自助甜品店,装修风格清新可爱、有日式风,甜点形状小巧、样式俏皮,大受新生代消费者的欢迎。
总之,创新是第一动力,对于老字号而言,曾经的辉煌不代表今日的成功,再老的招牌也可能被时间所淘汰,只有因时而变、革故鼎新,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