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餐厅的服务员就相当于是这个企业的门面,言行举止对于顾客都非常重要,要是怀着真诚的心,时时刻刻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谅对方,很多餐饮服务问题就能很快迎刃而解。
有这么一则故事曾经感动了不少人:
老人两年前患脑梗而瘫痪,行动十分不便,由老伴儿推着轮椅上了飞机。
一看是位轮椅乘客,飞机乘务长樊雪松决定把老人调到最前面的座位,一来方便老人进出洗手间,二来也好有个照应。
她发现,老人用餐时特“别扭”,拿着餐勺的右手有点发抖,头也低不下去,勺子里的饭根本无法顺利地送入口中。
“我赶紧走过去,蹲下来问老人,是不是不舒服?”,老人模糊地回应了一句,但无法听清楚说的是什么?
她跟老人说:“您别着急,我来喂您吃吧。”当饭喂进老人嘴里的时候,老人的眼角泛出了泪花,“我说出要喂他吃饭这句话时,老人可能突然受到了触动,一下子就哭了。”
她发现,米饭可能有些硬,老人不太好嚼,随后她又端来一盒面条,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老人哭得更伤心了,泪水滴落在樊雪松的手上,她赶紧拿来纸巾给老人擦眼泪。
一老一少,两个落泪的人感动了许多网友,有人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若不是心中有大爱,定不会有此景此情。真正的服务不是靠培训和要求,是发自内心的感情。
小编今日特地总结出32道打动客人的服务妙招,从“心”出发。
1、就餐的客人中如有外国朋友,要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刀叉,因为不是所有的老外都会使用筷子。
2、上菜要先移出位子然后再上菜,并考虑好下一道菜的上菜位置;上豌豆、豆腐等菜肴时要跟调羹;带调料的菜肴,应先上调料,后上菜肴,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客人上来的调料是用在这道菜肴上的;上菜时,要提醒客人注意,避免将汤汁弄到客人身上;拿取餐具或饮料时要使用托盘。
3、时刻注意客人需求。随时留意客人的茶壶、酒水杯内是否有茶水或酒水并及时斟满,这样不但提高酒店的酒水销售,还能避免客人干杯的时因杯内没有酒水而带来的尴尬。
4、营业前要仔细检查自己所负责的准备工作做。餐前准备工作是否做好,包括卫生、餐具、开水、茶叶、酱醋缸、牙签盅等。这就像做完试题后再仔细检查一下考卷一样。
5、管理人员在营业时应实行走动式管理,要不断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巡视,看服务人员的服务是否到位,烟缸、骨碟是否需要更换,菜是否已上齐等。在值台或巡台过程中还要随时留意客人的表情、动作,如果发现有客人东张西望时,要主动上去问询是否需要帮助。
6、物品要随时摆放好。在物品使用上应该坚持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向谁借的东西归还给谁的原则,并且要让员工记住本部门物品用具的摆放位置。
7、让员工养成每天检查设备设施的习惯,如果发现设施损坏要及时报告主管或工程部。
8、随时注意餐桌的酒水需要。给客人倒好饮料酒水后,要收去茶杯,客人表示不再饮酒时,收去酒杯,并倒上饮料或茶水。这些简单的动作,有时可以给酒店带来更大的酒水饮料销售量。
9、迅速、及时通知客人一些信息。如果客人所点菜肴估清或已卖完,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客人换菜或者帮其退掉,因为拖的时间愈长,发生客人投诉的几率就越大。在营业中接到沽清通知时,及时告知其他同事。
10、注意客人数量。如果发现就餐的客人中有带小孩的要及时为客人搬来宝宝凳,点菜时,主动为客人推荐一至两道适合小朋友的菜肴。
11、切记注意菜肴无误。点完菜时要复查台号、位数以及菜肴是否正确,并注明时间和要求,这样不但能减少上错菜和漏掉菜的几率,还能减少厨房、收银、点菜员的麻烦。
12、上班之前想想是否带好钥匙或工作用具,以免因为自己的疏忽耽误了工作。
13、第一时间为客人方便。看到客人掏香烟时,马上掏出打火机,第一时间为客人点烟。这样会让客人感觉很舒服。
14、注定询问客人是否需要点菜。客人点菜后,应询问客人是否上菜,如果客人未到齐,一定要标明叫起;热菜上齐后要告诉客人,并询问是否需要加菜或者是否可以上主食。
15、对于上菜出错要及时处理好。如果送上来的菜肴并非客人所点或者未到上菜时机,如冷菜未上热菜就已上来,要及时退回传菜部妥善处理安排。
16、上菜前检查菜内是否有异物,如头发、玻璃、虫子、苍蝇等,多把一道关,可以减少一次投诉。
17、上菜时要清楚响亮地报上菜名并请客人慢用,让客人清楚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菜,让其他客人知道并记住自己喜欢吃的菜,这能为酒店赢得更多的客源。
18、微笑暖心服务。见到客人和同事,要在3米内向他们微笑致意;接听客人的电话时,要让电话那头的客人“听”到微笑。微笑不但能给客人带来喜悦,而且可以化解客人的不满。
19、服务过程中要及时撤下空盘,并将所剩不多的菜肴换成小盘。这样不但方便上菜,还能保持桌面的整洁。
20、第一时间为客人换上干净餐具。客人的筷子或餐具掉在地上时,服务人员要在第一时间为客人换上干净餐具。
21、如果发现酒店里有苍蝇或飞虫,应该立即想办法消灭。如果让客人看到这些害虫,不仅会给客人留下酒店卫生不过关的印象,还容易发生投诉事件。
22、进入办公室和包间之前先敲门,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 class="pgc-img">>23、上完菜之后,马上提醒客人菜已上齐。随时注意客人对酒店环境、菜肴、价格的看法,并记录下来转交给经理。
24、有事不能立马服务,要交代好事宜。在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如果要暂时离开岗位(如需要买单、催菜、送餐具、拿酒水、饮料或者其他事情),要关照同事代为照看自己的服务区域。
25、随时保持清洁。如果发现地上有垃圾,要随手捡起,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酒店就餐环境的整洁。
27、在买单之前要核对账单,查看是否多单或漏单;给客人送回发票或找零时,要记得同时给客人一张酒店的订座卡,这样可以增加客人光顾酒店的几率。
28、客人买单后,要立刻对现场检查。如果发现客人落下了东西,要及时交还给客人,如客人已经离开,要将物品交给主管或经理,以便于及时和客人联系归还物品。
< class="pgc-img">>29、客人就餐完毕离开时,要热情向客人告别并送到门口迎宾处。如果客人不是自己开车来的,要询问客人是否需要打车,如果需要,帮客人叫好车。
30、情餐饮经理分析菜肴受冷落原因。客人用餐完毕后,剩得多的菜肴要送回厨房,请餐饮经理或厨师分析菜肴不受欢迎原因。
31、清理时要小心注意。收台时要先收口布、毛巾,再收玻璃器皿,然后是筷架、筷子、调羹、牙签盅等小件,收台时还要特别注意,不能把烟缸内的垃圾倒在台布内,以免烧坏台布;客人用过的一次性毛巾要集中回收,用做酒店各部门清洁用具,较为干净的可送给客用卫生间;客人未使用过的餐巾纸退回吧台。
编后语:餐厅的服务好比门面,是最直接与顾客接触的工作群体,如果一个餐厅的服务不到位,必然会给顾客留下不好印象。只有用心服务,才能牢牢抓住顾客心。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重在分享,如有原创声明和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对稿件作删除处理,感谢对中饭商学的关注!图文由中饭商学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更多同行分享心得经验,投稿邮箱:670194068@qq.com】
华社重庆5月19日电 题:一口锅中的市井百味——重庆江边老火锅店里的新故事
新华社记者李晓婷
5月的重庆气温逐渐上升。傍晚,夕阳在长江江面折射出点点星光,江边一栋老旧的三层小楼倏地亮起灯光。沿南岸区南坪新街走近这座小楼,辛辣香气钻入鼻腔。泛黄的墙壁、裸露的青砖、有特色的螺旋式楼梯装饰……门外五颜六色的塑料板凳上坐满等位的食客。原来这里藏着一家重庆老火锅店——后火锅。
“这里氛围特别好,招牌烧菜可以涮着吃,好吃又有趣。”来自郑州的“00后”游客杨女士说。
今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后火锅仍然生意不错。“五一”假期期间,后火锅营业额达25万元,单店日均接待客单量160桌。
走上后火锅的三楼,摆满绿植的露台宛如一个花园,极目远眺便是长江。“复古建筑加上浪漫江景,还有重庆传统老火锅味道,这就是我们‘80后’记忆中的重庆火锅。”后火锅创始人李登飞说,店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屋格局,在此基础上特意做旧,还原“老重庆”们坐在江边吃火锅的闲适场景。
后火锅的菜单新意不少:能涮着吃的红烧肉、咸蛋黄口味的软嫩鱼滑、五花八门的自创冰品……“创新是后火锅的基因。”重庆后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厨政经理严程剑告诉记者,后火锅靠川渝传统烧菜和火锅的结合赢得不少粉丝。晚上6点后,店内总是找不到空位。
后火锅是重庆餐饮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及在政策帮扶下恢复生机的一个缩影。李登飞告诉记者:“今年4月1日开始,小规模纳税人享受阶段性免征增值税政策。我们全年预计免征增值税约7万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相关纾困政策持续发力,为这家火锅店提供了不少支持。
如今,后火锅的日均营业额达3万元,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70%。天南海北的客人们从这一口锅中品味到了市井百味。
“今年一季度,重庆市餐饮行业收入同比增长3.9%。”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张济东介绍,3月底以来,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火锅协会、小面协会等5家行业协会携手美团外卖,为本地中小餐饮企业提供“外卖管家服务”,帮助商户分析经营状况、开发外卖餐品、提升线上运营能力。多项托举帮扶政策助力餐饮企业应对疫情挑战,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回忆两年前,李登飞仍心有余悸。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像后火锅一样的餐饮店举步维艰。
“2020年春节前后,后火锅关闭堂食一个多月。”李登飞说,若继续关门,店里年初预定的食材只能烂掉,将造成30多万元经济损失,后火锅走到破产边缘。
“十几个员工还等着我发工资,无论如何不能让这家店垮在疫情中。”2020年2月,李登飞和两个合伙人率先复工,通过火锅店的微信粉丝群和重庆本地订餐平台接起外卖订单,李登飞负责送货,每日连轴工作12个小时。
李登飞说,关店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后火锅靠火锅外卖清空了库存食材,挽回了部分损失。
“疫情之下,成本上涨是我们小微餐饮店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李登飞说,“好在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找上门来’,为我们送来好政策。”
后火锅和所在辖区南坪街道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随着疫情的缓和,店铺的外摆空间被适当放开,政策更有人情味,烟火气渐渐回归街道。
南坪街道党工委书记庄宁豫告诉记者,街道还帮助企业与辖区内银行建立联系。李登飞通过小微企业抵押贷款等方式贷款1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李登飞说,政策支持下节省的钱被用于菜品研发和提高餐馆运营效率。后火锅先后投入数十万元用于菜品研发,平均每月可上新1至2种创新菜品。
“我们的特色烧菜既能直接吃,也能涮着吃,很受欢迎,但菜品的研发并不简单。”严程剑说,在招牌红烧肉的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前后测试20余种版本的红烧肉。“既要保证红烧肉本身风味,也要保证涮起来不会过于软烂,最终经过顾客评价才能确定上市版本。”
疫情对餐饮消费市场的影响,让后火锅开始思考如何持续发展。“本地顾客更注重食材的质量和性价比。”严程剑说,后火锅在压缩成本的基础上提高运营效率,把毛利“挤出来”。
通过后厨和服务改革,后火锅将各种程序标准化。“过去,后厨备菜没有称量菜品重量,容易造成浪费。”李登飞说,如今,通过标准化的采购、验收、备菜环节,后火锅运营成本降低近10%,利润率得到提升。
“菜品味道怎么样?”“辣度满意吗?”服务员“孃孃”笑意盈盈,热情询问食客的需求。火锅的热辣之气与人们的欢声笑语充满三层小楼。
站在三楼露台远眺长江,李登飞设想着火锅店的未来:“多方支持下,我们恢复往日活力,未来后火锅还要向更大的市场前进。”
< class="pgc-img">>牌营销的9个方法
恰似一部《九阴真经》
虚实结合 各有玄妙
——鹤九
中国每大主流菜系里的经典菜式背后几乎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类似浙菜系中的东坡肉、淮阳菜系狮子头、颠菜系里的过桥米线,都有着广为人知的典故,也正是因为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自带传播性等特征,才让这些美味至今刻骨铭心。
由此可见,故事对于一个品牌或人物的价值之大,因为其具有“情节生动、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等优势,而在现代商业被广泛运用。很多创业者刚开启项目,便在各种公众场合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营销人员也是尽其所能挖掘每个品牌或产品背后的故事。
顾名思义,“讲故事”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对品牌或个人进行价值塑造的品牌营销方式。那么,餐厅怎样“编造”专属餐厅的故事?怎样赋予每道菜背后一个故事?故事怎样讲更打动人更好传播?这些涉及到创始人与餐厅的品牌基因,需要从多个维度分析创始人、品牌以及每道菜背后的故事可塑性,以合理的逻辑、读者乐于接受并传播的方式,讲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故事。
< class="pgc-img">>学讲故事 先从创业故事开始
创业本是一个充满坎坷艰辛的过程,这其中一定不乏各种可以借以营销的故事,而且由于自身经历,所以每每道来往往深有感触,更能打动人。若能精心将创业者的故事与餐厅品牌、产品、文化价值很好地结合,肯定是一个不错的营销素材。
“李家小馆”关于“孝”的故事
李家小馆,创始人李伟,16岁从农村来到城市,从月薪50元的学徒工做起,经过自己的努力月薪从600、800、1000、3000再到5000,21岁做到厨师长的高位。出身并不富裕的李伟,跟大多数的打拼者一样,有个愿望:希望将父母接到城里尽孝。于是,李伟创立了全国首家孝字文化主题的餐厅“李家小馆”,以中国传统“孝”文化作为故事主题,引起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
为了将“孝”的故事融入到餐厅文化,李家小馆创新一道招牌菜式“孝心大馒头”,重达3斤之巨,外加三样蘸品,纯手工制作,无任何添加剂、改良剂、增白剂等,统一售价28元1个,因此被誉为“天价馒头”。但凡来至店里消费的家庭用户,必点此菜,因为这“孝心馒头”不仅融入了李家小馆创始人背后的故事,也被他们定期举行的各种孝文化活动赋予了“孝道”的标签。例如,李家小馆会定期免费给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送孝心大馒头;每逢学生寒暑假他们还会组织这些中小学的学生来餐厅,自己动手做馒头给自己的父母,用行动影响他们从小树立“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并在活动结束后每人写一篇作文,进行孝心传递等。
自此,李家小馆将“孝道”做成了餐厅的核心文化,也在长期反复的践行中,触动了人们心底那根柔软的神经。为此,很多食客会因此而特意将家庭聚餐设于此地,无论是对于父母情感的表达,还是对儿女教育的引导,都是非常不错的故事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李家小馆已经超越了普通餐厅所能赋予的意义,这也构筑了品牌的软性竞争力。
百店拜师学艺 求一碗正宗湖南牛肉粉
关于伏牛堂(现已更名为霸蛮)湖南牛肉粉,大部分人跳出的第一印象是“北大硕士米粉”,这是创业者本身“经历”赋予了餐厅品牌故事。这个故事让伏牛堂开业第一天起便备受媒体关注,各种挖掘其背后故事、创业艰辛、大学生就业的媒体报道铺天盖地,为它省掉了大笔媒体公关费。
< class="pgc-img">>图6-12 原伏牛堂环境图
为了印证伏牛堂所制湖南牛肉粉的“正宗”,创始人张天一便将自己拜师学艺的经历以“讲故事”的方式公布于众。
2014年2月,张天一和表弟周全回到常德,开始走街串巷试吃米粉,据说当时一天吃十碗吃得“菊花”冒火。最终,他们挑中了几家口味极好的店,包括常德最有名的刘聋子,想着拜师学艺,但都被拒之门外。失望之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家口味非常正宗的米粉店,在征得老板同意后,他们经历了拜师、学艺一系列的过程,又进行了标准化提炼,买了一把小秤,在无数个夜晚里面一小勺一小勺地称量每一种中草药、配料的分量,又通过常德餐饮协会邀请到当地最有名的几家米粉店的主厨品尝,最后才制作出这几张配方。
这样一个非比寻常的求师经历,充分展示了湖南年轻人“霸蛮”特性,也与伏牛堂的“霸蛮文化”相呼应,加之北大硕士生的背景,深深地吊足了北漂湖南人的胃口。
< class="pgc-img">>学会用名人、名菜为餐厅添故事
由于名人自带IP流量,拥有一定量的粉丝基数,其个人在某个领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若餐厅能讲出一些与名人的故事,自然也会给品牌加分;名菜,是经历一定的历史沉淀广为人知的菜品,且大部分名菜之所谓为名菜,是因为都有背后的典故,因此,若能借力名菜讲故事,不仅能减少教育成本,而且无形中能提高品牌的附加值。
故事一:雕爷牛腩500万咖喱牛腩秘方的故事
2013年餐饮界发生了一件很离奇的大事:一个餐厅尚未开业,便以500万元巨款从香港食神戴龙手里买断了牛腩的秘方,同时聘请了4位世界顶级酒店的厨师长进行菜品研发,这让它未开业就已经名声大噪,它就是雕爷牛腩,一个出生壕派的互联网餐饮品牌。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说雕爷牛腩就是这一张500万彩票的天价买了一张牛腩秘方,很多人第一次选择雕爷牛腩也是出于对500万秘方的好奇,因为这500万的天价加上“食神戴龙的背书,已经吊足顾客对雕爷牛腩的强烈好奇。
试想,周星驰电影《食神》背后的原型、1997年香港回归当晚的国宴行政总厨、澳门赌王何鸿燊花5000港币吃一碗“皇帝炒饭”等这系列与戴龙相关的故事,已经让雕爷牛腩餐厅充满了传奇的故事色彩。
< class="pgc-img">>图6-13食神咖喱牛腩饭图
同时,雕爷对外界一直强调“无一物无来历,无一物无典故”,通过“讲故事”为餐厅每一样东西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加品牌的文化价值。
例如,雕爷牛腩所用筷子甄选缅甸“鸡翅木”,上面激光蚀刻“雕爷牛腩”LOGO,这些筷子是全新的,未曾被他人使用过,每次用餐完毕会套上特制筷套,当做礼物送给顾客。雕爷牛腩还为这碗牛腩面,发明了一款专利“碗”——上方很厚重,很粗糙,端起来手感好,而对着嘴喝汤的三分之一则很薄、很光滑。在八点二十的位置,开了一个拇指斜槽,为了方便卡住汤勺,端起来喝汤时,勺就不会乱动。从这只碗的大小、薄厚、功能来看,如果放别的食物,会非常别扭,但吃鲍鱼骨汤牛腩面,则得心应手,十分方便。换句话说,这碗面也只有放在这只碗里,才能呈现出最佳状态。
可以说,雕爷牛腩故事里的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噱头,几大噱头加在一起形成了雕爷牛腩“张扬且华丽”的故事版本。而每一个噱头都是一个极佳的传播素材,在传播中让消费者对餐厅产生兴趣,催生消费欲望,并且整个故事也在向消费者传达着雕爷牛腩“轻奢”的品牌价值。
故事二:诸葛烤鱼背后的品牌故事
一般历史名菜都具有广泛的认知度,不需要过多的市场教育,消费者对菜品的品质和故事大都已非常清楚,若能以此打造独立餐饮品牌,那将节省大量的市场教育成本,瞬间拉高品牌的档次。如重庆餐饮品牌“诸葛烤鱼”便是直接借势历史名菜“诸葛烤鱼”而创建,历经12年发展,全国发展连锁店超600多家,在新加坡、法国等国外皆有门店,多次被央视、美食美客等媒体报道。
关于诸葛烤鱼的历史故事:诸葛烤鱼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属于川菜系或湘菜系。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一生酷爱此种烤鱼。据老辈人的说法,当时隐居琅琊县的诸葛亮最爱吃的一道菜是烤鱼,这种烤鱼其用料和做法与普通的烤鱼多有不同,别具特色。诸葛亮每逢有家宴时,常邀几位好友共品烤鱼美味。后来,诸葛亮离开隆中,辅佐刘备打天下;一年后,他专程邀几位好友共品烤鱼美味,派人将制作烤鱼的名厨接到身边,负责军中饮食;刘备成都称帝后,诸葛亮又将其推荐至宫中,为御厨。这种烤鱼不但诸葛亮百吃不厌,刘备、关羽等人也很喜欢吃,成了皇家御宴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诸葛亮去世后,民间有人将这种绝技烤鱼改名“诸葛烤鱼”,以此纪念诸葛亮辉煌的一生和高尚的品格。
故事三:三汁焖锅挖掘宫廷御膳名肴
若历史名菜不能作为品牌直接注册商标,也可将其引进餐厅,作为餐厅的招牌菜式,以提高餐厅的菜品竞争力。例如黄记煌三汁焖锅将清代御膳名肴“香辣汁鱼”进行改善,并打造成“三汁焖锅”的品类首创者,目前经营店面已达600多家,覆盖了全国包括西藏在内的各个自治区省会的200多个城市,并已成功进军海外市场。目前已在台湾地区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地区开设了十多家店面。
关于三汁焖锅的历史故事:相传,“三汁焖锅”源于清代御膳名肴“香辣汁鱼”。
光绪末年,时任庆王府总管的黄杰臣得到祖父黄钰玖的亲传,“香辣汁鱼”又成为王府宴席上的一道佳肴。
黄杰臣后人黄振欧先生系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与其子黄耕先生依据“药食同源”的理论,潜心研究养生饮食。黄耕先生在祖传秘方基础上结合传统滋补理论与现代养生学说,创出了以宫庭菜肴精华为基础,适合现代人饮食特点的养生环保佳肴——“三汁焖锅”。
< class="pgc-img">>餐厅讲故事的几个技巧
关于餐厅故事,无论是注重一种噱头,还是营造某种情感;无论是借势历史名菜打造品牌,或是作为餐厅招牌菜,却无一例外地在表达一种产品主义理念:为餐厅、产品、服务增添故事的趣味和文化。
1、餐厅究竟从哪些方面讲故事?
1)品牌故事:从品牌起源里挖掘品牌故事,类似诸葛烤鱼、云南过桥米线等,这类故事通常能体现餐厅品牌深层次价值,是餐厅品牌文化的根本。
2)创业经历:从创始人的创业经历来挖掘故事,类似伏牛堂“曲折艰辛”的拜师学艺经历,赋予他们互联网餐饮的典型标签,让餐厅的知名度随创业者一起扶摇直上。
3)企业文化:从餐厅企业文化切入,通过餐厅员工、活动、服务等各个环节来讲故事,类似海底捞的“变态服务”与“定期给家里人寄钱”等。
4)招牌菜品:从餐厅的招牌菜式入手,通过故事塑造招牌菜的价值,类似“万绿湖水库大鱼头”、《舌尖2》张爷爷的“手工空心挂面”等,让珍稀性原材料、名厨为招牌菜讲故事。
5)名人进店/开店:从餐厅的特殊顾客群入手,借助名人、政要、网红的影响力,来提升餐厅的附加值,类似“雕爷”食神秘方、孟非的小面、木屋烧烤关于奥巴马弟弟开烧烤店等。
2、怎样讲故事才更能打动人?
1)契合:任何事物都讲究适合,精彩的故事若不契合餐厅也未见得是个好故事。雕爷牛腩定位为“轻奢”,所以每一个故事无不体现出“轻奢”的主题,但若餐厅定位一个平价或者温情风格的餐厅,雕爷牛腩这类轻奢的故事就未必适合。
2)接地气:不是所有餐厅都有雕爷那样的“轻奢”思维与大手笔,伏牛堂的创业故事、李家小馆这样打温情牌也不错。因此,故事不必是久远到让人模糊的传说,不必是惊天动地的神话,就是身边实实在在的情感故事也足以打动消费者。
3)有噱头:一个好故事一定具备一定的噱头,这个噱头往往是吸引消费者的诱饵,也是推动故事呈现爆炸性传播的关键点。
4)抓重点:故事不宜长篇大论,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往往更有利于记忆和传播。所以,讲故事时一定要抓住重点,李家小馆的重点在于孝心,雕爷牛腩的重点在“500万秘方”,再在这个点上不断做衍生和强化,让品牌和故事深度关联。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节选了鹤九《新餐饮营销力》一书”品牌营销力修炼板块”章节小部分内容,下一篇将陆续节选刊登“五项修炼之内容营销力修炼板块”《以西贝为例,餐厅如何做好内容营销?》等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本文作者鹤九,由餐饮界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