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是大家喜欢吃的美食,它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
西周时,人们举行祭祀时,大家围在大鼎的周围,把牛羊肉放入大鼎内,等肉熟了以后分食鼎中的羊、牛肉等食物,这种饮食方式已经和今天的火锅有点相似。按烹饪学来讲,周代的大鼎煮肉算是较早的火锅,但是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火锅。
< class="pgc-img">>真正意义上的火锅其实起源于元代的军队。元代蒙古族人喜欢吃羊肉,为产生今天的火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传说,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蒙古军队需要快速地吃完饭,厨师就没等锅里的水开了,就把羊肉扔进去了,平时蒙古族人吃肉豪爽,都是大块的吃肉。今天因为着急,怕羊肉一时半会煮不熟,就用刀削成薄片扔到锅中。然后又胡乱地把调料扔了进去。
将军吃了以后,发现这样的吃法竟然更好吃,后来这种做法就在蒙古军中传开。至元代建立,便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美食。
< class="pgc-img">>明清时期,火锅更加的兴盛起来,民间也已经普遍食用火锅。清代的帝王光火锅就有很多种类,有野味火锅、菊花火锅、羊肉火锅、生肉火锅等。著名的 " 千叟宴 " ,当时吃的就是火锅,竟然用了1550 个火锅,估计算得上当时的吉尼斯纪录了。
后来火锅逐渐分成了两大区域,天气潮湿的南方以重庆为代表,严寒的地区以内蒙和东北为代表,这两个区域成了南北方火锅的发源地。
< class="pgc-img">>冬季非常寒冷的东北,因为火锅这种饮食方式能持续保持食物的热度,而且味道又好,所以成了比较好饮食习惯。重庆、成都地区,由于地处长江流域,且多雾,阴雨天气比较多,所以制作的火锅以辣为主,辣椒驱寒,花椒除湿,成本低廉,所以也深得老百姓喜爱。
到了今天,人们更加追求的是美味受到了更多其他地区各类人士的青睐。
><>者:李光福
< class="pgc-img">>火锅诞生由来已久,历经千年传承,深受民众喜爱,已经成为国人不可替代的一种饮食方式。
火锅已经最广泛地融入百姓生活,走进千家万户。那么,究竟是谁开创了火锅的先河?也许你天天吃着火锅,但你未必知道这些。
(一)古迹文物留下了火锅的雏形
在我国东部出土过一种叫鼎的文物,类似于现在的砂锅,专家考证据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具有火烧加热的痕迹,因此认定为那是火锅的最早雏形。简而言之,火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这种叫鼎的小铜器,上为锅状,中是炭炉,下有接灰盘,小巧便利,因有烟孔,推断为类似于当今的单人火锅。历经秦、汉、唐代的演变,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关于火锅的文字记载。
在现存文籍史料中,宋代有位著名的词人叫林洪,该人不仅是一位美食家,而且还喜欢把所吃过的美食记录下来,在他的一篇《拨霞供》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冬天游武夷山,捕获一只野兔,由于没有厨师会做。他们先腌制了一会,烧开了半锅水,然后拿着筷子,围着瓦缸,边吃边煮,算得上最早以火锅形式的文字记录了。
< class="pgc-img">>(二)皇帝寿宴开创了火锅的先河
清朝时期举办过四次千叟宴,乾隆举行过二次。在乾清宫前设宴,召集王公贵族、满汉大臣、各地老人赴宴超过千人。酒宴上,康熙做了一首七律《千叟宴》,从此清朝的历史上便留下了千叟宴的记载。按当时中国的版图、交通工具和道路状况来看,老人们不仅需要长途奔波,而且恰逢北方严寒,等宫女太监上齐菜后,已经冻成了冰。年迈的老人们,忍受着浑身的舟车疲惫,加之水土不服,还要坐在风寒交加的广场上,吃着冷菜,喝着热酒,结果可想而知。
在筹备乾隆六十大寿时,由当朝重臣和珅全权负责。他总结分析了历届寿宴,经奏请乾隆准许,首次在皇宫设置了火锅形式的宴会。每桌设置两口锅,待宫女太监上好菜后,锅中正好翻滚,终于吃上了热乎乎的菜肴。老人们在返回各自家乡后,将这种吃法发扬光大,以火锅形式的吃法便迅速在全国风靡一时。
< class="pgc-img">>(三)码头文化催生了火锅的新生
有人认为,码头文化催生了火锅,诞生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之地——重庆。这种说法与夫妻肺(废)片的诞生如出一辙,单凭字面意思,让人很难理解其中的渊源。据说在很早以前,长江与嘉陵江边常年生活着许多纤夫与“棒棒”,他们生活清贫,靠苦力为生。恰巧在岸边有一个屠宰场,可能局限于当时的烹饪技术,猪牛的内脏基本没人食用,于是丢弃在岸边。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迫于生计,他们捡回抛弃在岸边的猪牛内脏,在岸边用石头支起瓦罐,然后把内脏洗净切片,放于锅中炖煮。为了避其腥味,投入大量辣椒、花椒,加之时间仓促,他们边煮边吃,不仅没有生病,反而觉得味道鲜美。渐渐地,有人把这种吃法提升了档次,移进了室内,演变成了一种商业化,形成了今天的火锅。
火与锅的完美结合,便诞生了麻辣鲜香的火锅。当下,我们品尝到各式火锅的同时,只能感叹我们生活在多么伟大的国度。
< class="pgc-img">>【作者简介】李光福,绵阳市北川县人。人生不必太富有,独爱美文和美酒。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
推荐:
怎么理解明代曹学佺的对联“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红楼梦》里袭人夜谏真的是想谋个人的利益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锅之于四川人的意义,就像四川话说的"一顿不吃饿得慌!"
关于火锅,可是有很多可以值得研究的地方。
< class="pgc-img">>【四川火锅起源】
先说川渝火锅,在早些年,重庆还不是直辖市的时候,有了火锅这种食物的吃法,于是火锅自然就称之为四川火锅。
实际上四川火锅最开始是在现在重庆嘉陵江的码头上边,寒冷的冬季,加上码头的风一吹,真是冷的刺骨,而重庆因地形复杂,坡度比较高,所以早些年的重庆有一个职业叫"棒棒",也就是挑夫。
< class="pgc-img">>而其中一个挑夫在这寒冷的季节,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将扁担的两头挂上绳子,一边吊着一个带有火炉的锅,里面是有辣椒、花椒、红油的汤底。另一边 挂个桶,装有羊肉,毛肚,蔬菜等食物,都是用竹签串好。然后行走在嘉陵江的码头上,人们被这样的方式吸引,纷纷前来购买,在寒冷的冬天,将菜放入锅中涮一下,放入口中,滚烫又鲜香麻辣的菜进入口中,防寒美味又饱腹,深得大家的喜欢,那时候吃的毛肚偏多,于是重庆火锅又叫"涮毛肚"。
< class="pgc-img">>【四川火锅原材料】
四川火锅主要是以辣椒、花椒为主,主要是川渝的气候比较湿,而辣椒花椒等重味道可以抵御寒冷的湿气(这也是四川本地人吃火锅不容易屁股痛的原因。),加上辣椒花椒带来的口感,是刺激到神经的舒适,大家喜欢上这样一种方式。关于辣椒还要提到的是,辣椒在四川被称之为"海椒",在我以前的认知中,一直是以为方言差异所致,后来了解到,辣椒在传入中国的时候,是通过海运的方式,因此才叫"海椒"。
< class="pgc-img">>【四川火锅的发展】
在火锅逐渐的发展中,慢慢改进了底料的添加,以及蘸水的用料,还有吃的方式,从在码头边涮着吃,到大家围坐着一张桌子上,慢慢下菜,等熟透之后夹起来吃,从码头上在锅里涮一下直接吃,到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蘸水,蘸着吃, 从九宫格到通锅煮到鸳鸯锅,不得不佩服大家在吃方面的创造力。
< class="pgc-img">>而且以前的火锅只在冬天吃,因为御寒,逐渐开始,无论什么季节大家都可以吃一顿火锅,在空调风扇发明之前,大家夏天吃火锅的原因,就是因为带劲,那时候做苦力的人们,大汗淋漓的吃一顿麻辣的火锅,不可谓不刺激。到现在,科技的发展,石器电器的时代来临后,苦力的工作没有那么多,人们也逐渐斯文,以至于夏天吃火锅的时候,开着空调,也不至于流太多汗,满足胃口的同时,形象也没有得到破坏。
< class="pgc-img">>【四川火锅的多样性】
四川除了麻辣火锅以外,考虑到外来不能吃辣的朋友,老人小孩,身体较差的人,还发明了鸳鸯锅,清汤锅,药膳锅等,让亲人朋友无论口味是不是相同,有没有禁忌,都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 class="pgc-img">>麻辣的火锅最主要的是气氛,一群人坐在一起,麻辣刺激到感官,带来些许刺痛的感觉,再配上酒等冷饮,感官刺激一冷一热,情绪就会高涨,于是饭桌上成为了交朋友的地方,酒桌文化也这么由来。
川渝地区的人对于火锅的热爱,已经是出了名的,就像有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 class="pgc-img">>【火锅小故事1】
我自身也发生过一些跟火锅有关的小故事,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分享。
我在大学的时候,参加过一些我所学专业在全国的一些比赛,当我备战两个月之后,出发去广东,在佛山比赛时间一周左右,于是吃了一周佛山的食物,老师考虑到口味太清淡,还专门点了一些川菜,但由于广东的辣椒味道实在不辣,于是水煮牛肉什么的,也不专业。
< class="pgc-img">>就这样,我吃了一周的口味清淡的食物,直到比赛日的早上,太清淡了实在吃不下,吃了一点就饱了,以至于老师以为我生病了呢,终于等到比赛结束,回四川的时候,老师订票说我们回去要经过重庆,于是我毫不犹豫的说,那我们吃顿火锅再走吧,得到同组小伙伴的一致支持。
于是当我们到达重庆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找了一家火锅店,在川渝的火锅,基本上小巷子的火锅店也都特别好吃,而我们嘴馋火锅太久了,于是也没有过多追求网红店之类的,看到一家火锅店就进去了。
< class="pgc-img">>当时处于有些感冒的我,拒绝了他们考虑到我要点鸳鸯锅的做法,于是带有满满花椒辣椒的红锅端上来,瞬间刺激了大家的食欲,那一顿火锅,应该是我食量的顶峰,吃的超多。
在火锅之旅结束之后,我们也心满意足的启程回了学校,从那之后,我决定,我以后再也不要长时间的出川渝地区了。
< class="pgc-img">>【火锅小故事2】
另一次是我们大学室友的聚会,大家相约出去吃饭, 但由于是感冒多发季节,四个人无一例外全感冒了。于是原定的火锅之旅只能放弃,大家往滋补汤锅的地方走去,然而半路经过火锅店的时候,那个鲜麻的味道老远就飘过来,几个人的意识就完全不受控制的往火锅店飘。
< class="pgc-img">>终于在大家的步子慢慢缓下来的时候,其中一个室友提议,"要不我们就去吃火锅嘛,大不了鸳鸯锅,少吃点辣嘛",这一提议获得大家一致的认可,于是走进火锅店,也点了鸳鸯锅,大家开始养生的将菜全往清汤锅里放,红汤锅只有很少的食材,吃着吃着就觉得,味道实在太清淡,然后慢慢的红汤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大家都默契地谁也没有拆穿谁,愉快地吃完了这一顿火锅。
< class="pgc-img">>最后的结果嘛,可能是我吃太多太辣,也可能我的体质比较差,反正只有我的声音更沙哑了,其他人还是跟之前的状态差不多,然后得到他们所有人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