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的我一直以为,
只有医院挂号要找托儿,
万万没想到,
连吃块臭豆腐都要找托儿!
武汉最热闹的户部巷!
就是那个一堆卖小吃的地方!!
有家卖臭豆腐的店,每天都请人来当托!!!
搞得这家臭豆腐店,
天天一幅人气爆棚的样子……
周围的商户一看,
一个臭豆腐!
你还嚣张起来了!!
不行!我们也得找托儿!!!
于是……
拿到手的臭豆腐转手就扔
武汉王先生就住在户部巷,他说最近两个月,发现总有年轻人在楼下停车棚里歇着,隔几分钟出去一次,觉得奇怪。他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些人都是到对面一家臭豆腐店排队的。
随后,记者来到户部巷看到,王先生反映的豆腐店,共有4人排队。前两位顾客买完后,边吃边走。排在队尾的两名男子,黑衣男和白衣男,只买了一份臭豆腐,一人拿着豆腐,看都没看一眼,也没有吃,迅速离开。
白衣灰短裤的男生与黑衣男生在排队
记者赶紧跟随,在约10米远处有几个垃圾桶,记者看到,拿着豆腐的白衣男,直接将豆腐扔进了垃圾桶。
男子把整碗臭豆腐扔了
整碗都扔了……
扔了……
扔……
从10点多一直“忙活”到下午3点
万万没想到,扔掉臭豆腐的二人又折返回到豆腐摊前,继续排队。中午11点,游客慢慢变多。二人每次排到队伍中间时,就环顾四周,感叹天太热,放弃排队,回到附近小巷内休息。
早上11点多,白衣灰短裤的男生在排队
中午12点左右,白衣灰短裤的男生在排队
记者计算了一下时间,发现在人很多时,他们排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就会自觉退出,如此循环。中午12时,另一名黑衣男加入。因当时队已经排得很长,三人在巷子阴凉处闲聊。记者走近时听到,有人说之前来了个新人,排队时也不知变通。还有人说,有同学想加入进来,等下次缺人时就喊他。
直到下午3点,记者多次看到三人分别买走臭豆腐,偶尔会吃一口,大多数时候是全部扔掉。
附近摊点营业员告诉记者,对于请“托”的事,大伙都心照不宣。当天的这三名“托”,除了白衣男是老手外,其余二人都是刚来的。
“托儿”自称每天收入80元
记者以商户身份,找到白衣男,表示也想找人排队拉人气。白衣男介绍,工作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每天80元,若时间增长要多收费,大多是学生兼职。他说,他也不是固定在臭豆腐店排队,哪家给的价格高,他就去哪家。“可以找多少人来?”“你要多少都可以。”他说,确定人数前,提前一两天给其打电话即可。
商家雇人来当“排队托”,真的有效果吗?采访中,记者多次发现,有顾客原本排在某一队,可看见另一队排队的人更多,果断转移了阵地。他们的理由,无一例外是:第一次来,排队人数多的那家,应该好吃些。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确实有人招聘暑期排队兼职,每天60—100元不等,薪水当天结算。
知情人士透露,2000年左右,广州等地就已经有非常正规的“排队托”了,这些“排队托”在上岗之前,均要经过培训,身前身后站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都会培训。在食品行业,这一方法可以迅速树立市场口碑,广告效果明显。
2009年,鞍山,当过排队托的叶飞(化名):
“开始以为是招服务员,但和商家谈了几次之后,对方说要我当排队的。”
开始时对这职业也非常好奇,工作几天之后,才发现实际上很轻松。上下午各上岗4—5个小时,买完货后再统一转交专人回炉,“日工资开始是一天20元,现在的行情则涨到了30元。”客户多的时候可以歇下来,客户少的时候,他们“排队托”就必须上岗。
2011年,福建博主小悦:
(买绿豆饼)其中一个排队的阿姨跟我说:
我排了很久了还没买到,这饼可好吃了。我朋友刚才买了,我吃了一个,所以现在排队来了。
跟她聊一会后,就熟悉了,便说:
我们在这里排队一天100元。干嘛不排,还能带很多饼回家吃。
旁边的另一位阿姨就说:你收了老板钱,就不要讲这样的话。
2016年,海峡会展中心举办的年货会上:
一位大爷手中的药材仅有几两重,但需要花费三百多块钱,正在犹豫不决时,一旁的蓝衣女子很爽快地买下了一斤药材,付了一千多元。
蓝衣女子花钱豪爽,商铺老板接过女子的钱后,点也不点,连真假都不看就塞进了抽屉里。
蓝衣女子在商场周边简单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刚才卖药材的商铺。不一会商铺上又来了一名顾客,和其他顾客一样,这位顾客也嫌药材价格太贵。这时蓝衣女子又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递上了八百多块钱,然后拎着药材就离开了,随后顾客也掏钱买了。
蓝衣女子每买完一次药,就会趁着摊位边上没有顾客的时候,将药材重新交回摊主,摊主又将一叠钱塞进这名女子手中。
工商、管委会介入调查
记者随后找到武昌区中华路工商所,两位执法人员立即联系了户部巷管委会负责人,与记者一起来到A店。店铺负责人起初不承认,执法人员称记者已拍下照片后,该负责人表示,因其他商户请“排队托”,他们为了竞争才出此下策。他承认了错误,并承诺会改正。
工商执法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托子"仍在排队
工商所负责人表示,多数消费者都有趋众心理,商家利用这一心理雇人排队,制造人气,有误导消费者之嫌,也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网友:
@电商--小蚂蚁:这不就是电商中的刷单吗?
@-奶攻从心: 因为人很多反而不买的人只有我一个吗,人太多不想等
@西乡梅子:吃饭的有饭托,医院有医托,现在连卖臭豆腐的都要整个托
@S。F: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
“排队托”现在都成了一门生意
诚信在哪里?!
来源:楚天都市报、钱江晚报、都市热报、辽沈晚报、生活报等
><>代社会对人们辨别真假的要求真是越来越高了,
网上看个品牌吧,
你得分得清真军还是水军,
商城看个商品吧,
你得能分辨出真实评论还是刷单评论,
现在去陌生地方吃个饭,
也不能单纯的以哪家排队人多论味美了,
因为,排队的很可能是托
……
近日,有人反映,武汉最热闹的户部巷,有家卖臭豆腐的店每天都请人来当托,制造人气爆棚的假象。受此影响,有其他商户也开始模仿……
拿到手的臭豆腐转手就扔
王先生就住在户部巷,他说最近两个月,发现总有年轻人在楼下停车棚里歇着,隔几分钟出去一次,觉得奇怪。他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些人都是到对面一家臭豆腐店排队的。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户部巷看到,两家臭豆腐摊点A和B紧挨着,因为时间尚早,人不多,两家店门前各有两三个人在排队等待。
王先生反映的是A店。A店门口共4人排队。前两位顾客买完后,边吃边走。排在队尾的两名男子,黑衣男和白衣男,只买了一份臭豆腐,一人拿着豆腐,看都没看一眼,也没有吃,迅速离开。记者赶紧跟随,在10米远处有几个垃圾桶,记者看到,拿着豆腐的白衣男,直接将豆腐扔进了垃圾桶。
早上10点多,白衣灰短裤的男生与黑衣男生在排队
男子把整碗臭豆腐丢了
排队者丢弃的整碗臭豆腐
商户们对“排队托”心照不宣
二人折返后,又回到A店摊点前,继续排队。中午11点,游客慢慢变多。A店门口稳定在10来个人,B店顾客时多时少。可能是因为排队的人明显多于B店,二人每次排到队伍中间时,就环顾四周,感叹天太热,放弃排队,回到附近小巷内休息。
早上11点多,白衣灰短裤的男生在排队
中午12点左右,白衣灰短裤的男生在排队
记者计算了时间,发现在人很多时,他们排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就会自觉退出,如此循环。 中午12时,另一名黑衣男加入。因当时队已经排得很长,三人在巷子阴凉处闲聊。记者走近时听到,有人说之前来了个新人,排队时也不知变通。还有人说,有同学想加入进来,等下次缺人时就喊他。
下午,白衣灰短裤的男生又来了
直到下午3点,记者多次看到三人分别买走臭豆腐,偶尔会吃一口,大多数时候是全部扔掉。附近摊点营业员告诉记者,对于请“托”的事,大伙都心照不宣。当天的这三名“托”,除了白衣男是老手外,其余二人都是刚来的。
“托”自称每天收入80元
记者以商户身份,找到白衣男,表示也想找人排队拉人气。白衣男介绍,工作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每天80元,若时间增长要多收费,大多是学生兼职。他说,他也不是固定在臭豆腐店排队,哪家给的价格高,他就去哪家。“可以找多少人来?”“你要多少都可以。”他说,确定人数前,提前一两天给其打电话即可。
商家雇人来当“排队托”,真的有效果吗?采访中,记者多次发现,有顾客原本排在某一队,可看见另一队排队的人更多,果断转移了阵地。他们的理由,无一例外是:第一次来,排队人数多的那家,应该好吃些。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确实有人招聘暑期排队兼职,每天60—100元不等,薪水当天结算。知情人士透露,这些“排队托”在上岗之前,均要经过培训,身前身后站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都会培训。在食品行业,这一方法可以迅速树立市场口碑,广告效果明显。
工商、管委会介入调查
记者随后找到武昌区中华路工商所,两位执法人员立即联系了户部巷管委会负责人,与记者一起来到A店。店铺负责人起初不承认,执法人员称记者已拍下照片后,该负责人表示,因其他商户请“排队托”,他们为了竞争才出此下策。他承认了错误,并承诺会改正。
工商执法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托子"仍在排队
工商所负责人表示,多数消费者都有趋众心理,商家利用这一心理雇人排队,制造人气,有误导消费者之嫌,也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网友评论
@电商--小蚂蚁:这不就是电商中的刷单吗?
@超级马里奥0:户部巷只能哄哄外地游客而已了
@v萌萌麻麻v:这也就只能骗骗外地人,我们本地人都不吃黑色臭干子。
@Kepler闲逛:上周去的时候还觉得奇怪,这家是有多好吃啊!那么多人排队~~还好我不喜欢凑那个热闹
订阅更多优美且实用的生活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丫丫那点事儿”(YAYA_TV189)
>南京夫子庙有家鸭货店,因为雇人排队的事情被曝光于网络。
因为每天人满为患,每次购买都需要排很久的队伍才能买到,于是有人猜测他们雇人排队,制造生意火爆的假象,没想到最后被实锤了,真的是找了托。找托这样的事真是一把双刃剑。
< class="pgc-img">>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而是很频繁发生的事情,存在于各行各业,像商家这样的行为也是比较有良心了,只不过是花钱请人排队而已,至少或者价实。而那些酒托、饭托我想很多人也曾经听过他们的传说,以男女约会的名义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借口,带去固定的饭店、酒吧约会,当你还沉浸在甜蜜的幻想的时候,结账账单会把你瞬间砸醒,这就是陷阱。
< class="pgc-img">>雇人排队,这样的营销手段其实很常见,我自己就遇到过很多很多次,每次遇见了新店开业,很多人在排队,我都很好奇,都这么有时间吗?更离奇的是,这些排队的人不是只排一天,而是经常在,我都很好奇,难道就真的那么好吃吗?即使做的味道再好,也不至于天天都有人排队购买吧,后来也就明白了,这就是这家店找了托了,人为制造生意火爆的假象,因为人都有从众的心理,看到都在排队抢购,于是就会从心里认为,这家店能够如此的火爆,必定是味道好,够满足,自然也就产生购买的欲望了。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乞丐的故事,连乞丐出门祈求施舍的时候,都会在自己的碗里面先放上点钱,证明自己确实是在乞讨,而且也很多人已经给了乞讨钱了。之前在房开企业也做过,类似的营销方式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营销公司总有办法雇人来售楼处排队,在售楼处制造销售火爆的假象,代价不过是一两百元,最多加顿盒饭,但是却在营销效果上,真正的吸引了真正的购房者,这样的事情成本低效果好,唯一不妥的就是让真正的消费者感觉上当受骗了。
< class="pgc-img">>每次遇见的自然灾害,必定风风火火的搞募捐,而且总有些知名公司或者知名公众人物带头,不过现在也被很多人看透了,不好骗了。这样的做法唯一受伤的是消费者,总觉得心里面像吃了一群苍蝇,恶心想吐又有口难言。毕竟大家都想知道真实的情况,而不是被人当傻子耍。
现在的市场竞争确实很激烈,经济环境不好,都是在艰难生存,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的事情到底讲不讲诚信?为了赚钱啥手段都用,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天才发明了这样的营销方式。只有物美价廉,服务到位,还需要担心销售吗?
事实上这些事一旦曝光,那后果严重,就像我们的某会,自从美美的事情曝光以后,再也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真不知道如此的道德水平是从哪些人身上带起来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从根上都烂了的时候,还能给我们输送怎样的价值观。
< class="pgc-img">>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纸终究包不住火,诚信这两个字恐怕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