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有不少朋友,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吃之前总喜欢用水烫一下碗筷,无论在大饭店还是在路边大排档,无论碗筷是刚洗好的还是消毒后封装好的,总要这么做,像是一种仪式。而烫碗筷用的水多是店家提供的茶水,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也出奇的一致:消个毒吃得放心。
这样真能消毒吗?我表示一万分的怀疑,但也会不自觉得跟着他们做。
其实,饭前用开水烫碗筷,消毒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我们所说的细菌,专业术语叫微生物。大致可以为两种:一种是不耐热的,对温度比较敏感,也就是说温度稍高就能杀死它们;遗憾的是,大部分微生物都属于第二种,比较耐热。要想杀死它们,除了温度要达到一定要求外,还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它们在100摄氏度的条件下都会死亡。但有一些细菌如炭疽芽孢、蜡样芽孢等则有较强的抵抗力,100摄氏度高温下仍有可能存活。
此外,时间同温度成反比,在10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可能1~3分钟就能将它们杀死,但如果温度低一些,需要的时间就会变长。温度低到它们的耐受范围内,则无论多久,都很难将它们杀死。
烫洗碗筷的时间一般较短,而且水温多数情况下是低于100摄氏度的,所以并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顶多等于再洗一遍碗筷。
最后再教教大家,真正能给碗筷杀菌消毒的方法:
1、将餐具放到锅里,水烧开煮10分钟左右,这样就能有效的为餐具消毒。
2、使用高温消毒柜,这也是多数饭店采用的方法。原理很简单,通过红外线加热温度到120摄氏度,再持续10~15分钟,绝大多数病毒和细菌就能被杀死了。
3、用醋将碗筷过滤一遍,因为醋的杀菌作用也是挺不错的。
所以,外出吃饭是否要用开水再洗一遍餐具,纯粹看个人习惯,从卫生角度,自然会干净一点,但差别并不大。
*本文系茄子健康特约作者原创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转载请留言与我们取得授权。
*更多的营养科普文章,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茄子健康(dietitian99)。
>国历来是美食大国,这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了。更是形成了家喻户晓的八大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但是今天我们不讲菜,而是讲中餐的餐具。
今天我们不讲饮食文化,也不讲餐桌礼仪,我们讲中餐餐具的使用。
有的人一看到这,可能就说了,“餐具大家天天用,谁还不会使用啊,是个人就会用。”
要想使用的正确,使用的礼貌,可不见得人人都会,不信您就接着往下瞧。
< class="pgc-img">>首先看这一套餐具,这是在普通饭店经常看到的一次性餐具,里面有一个玻璃杯,一个瓷杯,一个小碗,一个小碟子。
你能分别它们具体是什么吗?你能区别哪个装酒,哪个装茶吗?
< class="pgc-img">>不卖关子了,下面就给大家一一介绍。首先瓷杯是装茶的,因为茶是热的,用瓷杯装不会炸裂。玻璃杯装热水容易炸裂,所以玻璃杯是装酒的,而且玻璃是透明的,方便控制喝酒的节奏。
< class="pgc-img">>接下来的小碗和小碟子又是做什么的呢?
< class="pgc-img">>这个可就不固定了,南北方有差异。
南方:用小碗装菜,小碟子叫做“骨碟”,专门用来装骨头等食物残渣。那如何喝汤呢?有的饭店喝汤会有专门的汤碗。
北方:用小碟子吃菜,用小碗喝汤,各司其职。有的人会问了,那骨头怎么办?大部分北方人比较豪迈,直接把骨头放在桌子上。吃完饭满桌狼藉,真是不忍直视。我是北方人,我也不太赞成这种用法。当然也有的人会用一张餐巾纸铺在桌子上,用来放食物残渣。这也是个折中的方法。
另类用法:用小碗喝汤,小碟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放菜,一部分放食物残渣。这种就比较另类了,而且菜和残渣容易混到一起。只是比残渣直接放在桌面上好一点。
我比较赞同南方的这种用法,首先是骨头放在骨碟里面,桌面看着比较整洁。而且用碗吃菜可以把碗端起来吃。我见过不端碗吃饭的,把头埋在桌子上,很不雅观,跟猪吃食似的。同样,如果用盘子吃菜,端起盘子吃饭,大家脑补一下……。
有的人又会问了,为什么要端起来,直接低头吃不行吗?
我国历来讲究食物就口,不能口就食物,不雅观。另外从实用性上说,端起碗来吃饭,人也轻松,而且如果夹菜不慎掉落,也会掉到碗里,不会弄脏衣服。如果直接往口里送,掉到衣服上会弄脏衣服,趴在碗上又不雅。
< class="pgc-img">>另外高档点的酒店是上面这样的餐具。比一般小酒店多了垫盘(骨碟下面那个最大的盘子),最左边长方形的盘子是用来放毛巾的。
其它的勺子、筷子、公筷、公勺等就不用介绍了吧。另外如果夹菜时有汤汁的话,可以用勺子或者碗来辅助。给别人夹菜一定要用公筷或者公勺,如果没有的话,切忌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容易让人膈应。
相信很多从省外到广东吃过三餐饭的朋友,心里都有个疑问“广东人吃饭前怎么都喜欢涮涮碗具”?这满满的仪式感是广东的一种独特文化?
< class="pgc-img">>其实这个问题我也被很多省外的客户询问过好几回,现在就由我来带大家领略下广东人的那些“涮碗情结”!
< class="pgc-img">>“涮碗”在粤语里的称谓是【lǒng碗】,拼音的第三声,当菜已上齐,大家正襟危坐,动筷子之前,必须要进行仪式感满满的lǒng碗啦!拆开消毒餐具,茶杯碗筷叠好,倒满茶水,拿起碗杯烫过边沿,最后碗筷过一次茶水,舒服晒!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后才正式用餐。
< class="pgc-img">>广东人吃饭前偏好涮碗,也是有它独特的地域原因的,看以下:
一、用茶水涮涮碗筷、杯具,冲洗残留物质,让人吃得更放心。
相信在广东用餐的朋友也注意到,各家餐馆提供的大多都是包装好的一整套碗具,这些碗具都是由第三方保洁公司提供的。虽然碗具注明了是“已消毒”,但无论如何都还是有消毒水,洗洁精等残留,广东人用茶水涮一下,可以把大部分的残留物质给冲洗掉,吃起来更加放心。
当然还有另一说法,广东省气候湿热,平时蚊虫,苍蝇偏多,碗筷餐具容易滋生细菌,用热开水或热茶水冲洗一遍,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后来也有专家出来认证过,涮碗这种做法根本起不到杀死细菌的作用,热开水冲洗时间短,没办法有效杀死有害病菌。我更愿意相信咱们广东人涮碗并不是为了消毒,而是为了冲洗消毒水,洗洁精等残留物质。
< class="pgc-img">>二、涮碗操作寓意“水围财”,是种好兆头的做法。
广东人最迷恋寓意好的东西啦,像葫芦(福禄),发菜(发财),生菜(生财),带8(发)字的车牌,电话号码等,这种广府文化深入人心。涮碗前往往要将热茶水倒满至碗杯中,水能生财,这种操作被视为“水围财”,相当好的寓意!让人心情舒畅!
< class="pgc-img">>三、涮碗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信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广府文化吃饭前“涮碗”的做法随着多年的传承,已经演变成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了,它更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植根于广东人心中的一种信仰。
想象下,每次吃饭前,一桌子人都在哗啦哗啦得涮着碗,如果你不加入这个行列岂不是很不合群?每次到餐馆吃饭前,服务员会条件反射地把茶水壶和水盆放在桌面,如果你不涮碗,服务员肯定会以怪异的眼神审视你。
< class="pgc-img">>从小我们广东人就在长辈、爸妈、亲戚、朋友、同学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举手投足间养成了用餐前涮碗的习惯,说它是一种情结,但又远远不止是一种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