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岐区的大家乐快餐店。
中山市石岐区的大家乐快餐店,我觉得这个很高档。我发现餐厅有两三个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很厉害,帮客人拿早餐。之前我在酒店有看过,但是现在一个普通的餐厅也看到了,这个机器人减少了很多的成本,员工的成本。
< class="pgc-img">>我们这届早餐很便宜,都是20多有一个餐了。这些奶茶不错,奶油都是澳洲的高等货,成本不便宜。有包、有香肠、有蛋,这些20块,我觉得还可以,20元吃早餐不错。
港,公认的国际大都会。
不过,它也被不少人吐槽:在“科技发展、应用”往往慢人一拍!比方说,单是内地盛行多时的餐厅手机点餐,在香港,仍尚未普及。
在香港茶餐厅点个餐,多数时候,仍要呼叫服务员:
“唔该,写嘢”,“唔该,落单”...
然后服务员在点菜纸上,潦草地写上:“冬0T”、“走甜”,便匆忙地将单“甩”给了后厨。
来源:网络
点餐效率之低、科技应用速度之慢,也让不少网友吐槽香港:“食古不化”。
不过,即使电子点单在香港尚未占据主流,这几年,大家还是会发现:
香港推行自助电子点餐的餐厅,越来越多了!
比如:麦当劳、星巴克、谭仔三哥米线及谭仔云南米线,大家乐、大快活、肯德基及香港吉野家...
除了大型餐饮外,也有不少中型连锁茶餐厅赶上潮流...
来源:雅虎
其实,采取电子点单方式,好处真不少!一方面,许多来香港的旅客会觉得舒心:
“哇塞,香港终于提高效率了,点餐时,再不会遭遇到因语言问题产生“鸡同鸭讲”的尴尬了...
另一方面,香港的餐厅也乐意啊!最大的一点就是:省钱!
显而易见,使用电子点单系统,香港商家就可以不用印刷那么多“餐牌”了!可以省下一部分的制作成本!
另外,最大成本还是可以省人工!
大家不妨想想,你去一家餐厅吃饭,花的最多时间在哪里?除了“用餐”外,就是:点单!
而点单,往往就需要耗费门店人员时间!
在香港,一位基层服务员的月薪,高达1.5W!高出内地一线城市的3-4倍!
而使用电子点餐,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极大节约人手成本!
来源:香港经济日版
最后,使用电子点单系统,还可以方便门店做营销!
因为在有些自助点单系统中,客人往往要填写大量个人资料,比如:姓名,联系电话,生日,邮箱地址等等...
有些餐厅甚至会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媒体平台进行运营!
基于电子点餐方式在香港应用越来越广泛,私隐专员公署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派员走访了60间本地餐厅,实测有关餐厅在提供电子点餐服务时收集及使用顾客个人资料的情况,调查发现:
“所有提供手机APP点餐服务的餐厅均会进行用户追踪及直接促销!”
来源:HK01
公署也在官网上给市民及饮食业界提出的建议,小编也给大家附上,可谓是十分详尽!
来源:私隐专员公署官网
大家肯定也发现了,这些建议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就是:
一定要保护好个人隐私!
不过,你可好奇:这些看似普通的“个人资料”,比如姓名,联系电话,生日,邮箱地址...
为什么在香港,会受到极度重视呢?香港社会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1
Hong Kong
港人保护隐私意识强
首先,香港人有强烈“保护个人隐私”意识。
21世纪是资讯时代。在各种资讯中,个人资料为最重要的资讯之一,几乎所有的文件资料里都或多或少包含有个人资料。比如,公司、媒体、学校、银行等都掌握有相当数量的个人资料。
个人资料隐私的保护属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国家的基本人权之一。
例如,生活在非洲的一个部落中,你自己的职业,父母姓名,住在哪里等,所有你的个人信息,整个部落或者村落都知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在经济发达或先进的地区或国家,情况就有点不同了。一个人的身份信息被窃取,被冒用,就可能出现个人信息的多次“失窃”,带来各方面的损失。
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在香港,一个人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如果泄露出去,有人会冒名致电某些机构如银行,要求把信用卡月结单寄送到新的地址,从此,记录你消费情况的月结单可能会寄送到别人手上!
再有,他人知道了你的信用卡卡号和密码,并用作消费等等,相关的例子在现代社会数不胜数,其中凸显了保护个人资料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会花钱去获取个人资料,用于牟利。
此外,在香港生活过的人往往有这样一种感受:
香港朋友已经跟你很熟络,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吃喝、一起八卦,但他却很少向你分享他的私人感情或邀请你去家里做客。
这不单单是港人的“距离感”,也是一种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意识体现!
2
Hong Kong
港府高度重视隐私保护
香港是一个拥有完善法律的地区,法律确保香港社会的良好秩序。香港沿袭英美法系最大程度保障私有财产,在香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同时香港也是一个个人隐私高度保护的地区,在香港颁布了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即第486章《个人资料(私隐)条例》!
来源:网络
根据《个人资料(私隐)条例》,被判定违反条例,侵犯他人隐私、泄露个人信息的,最高可处以5万港元罚款和2年监禁!
香港的“个人资料(私隐)条例”关注的是:
“你获取我的个人信息,是为了一种目的,而我需要了解这个目的到底是什么。日后如果你想用作第二个目的,需要获得我的许可!”
比如我去银行开一个储蓄户口,银行会要求客户填写大量资料,比如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银行户口、收入状况、工作地点等。
如果银行将客户信息提供给汽车销售商或者广告公司,客户就会收到大量的商业广告信函,这就是对客户个人隐私的侵犯。
来源:星岛头条
再举例说,一个工作机会有50个人同时申请,其中一人被录取,机构会同时发电邮给另外的49人,通告招聘结果。
但这种看似“正常”的方式也容易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申请者通过电邮地址,极有可能发现自己的好朋友也在竞争同一职位,或者现职单位上级发现下级的求职信息。
再如,医生获取医院病人的资料作为招揽私家诊所病人之用;公司人事部门披露职员的病史;房东将催租信件传至租客的公司……这些都是违反私隐条例的点滴小事。
除了立法,在保护隐私方面,香港还有一家公营的独立隐私监管机构。
3
Hong Kong
独立的监管机构
香港湾仔区,皇后大道东248号,一座普通的商业大厦内,香港最具特色的公营机构——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以下简称公署)租用了大厦12层和13层的部分办公空间。
来源:HK01
公署成立于1996年8月1日,是亚洲唯一一家公营的独立隐私监管机构,负责监察香港法例第486章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的施行,通过教育、宣传和推广,培养香港公众尊重个人资料隐私的文化,监察和督导个人资料隐私获得保障。
即使私隐专员公署在香港是一个很小的机构,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下设投诉部、刑事调查部、合规及查询部、法律部等七个部门,除去行政工作的员工外,只有约30多人,掌管执行部的职员多年来只有10余人,规模为香港同类公营机构中最小!
来源:私隐专员公署官网
不过,它却担负着保障全港750多万人个人资料私隐的责任,工作十分吃重,公众对私隐公署发挥保障职能寄予很大的期望。
这个部门的特色之处,不仅在于它是亚洲唯一的私隐保护机构,有一个独立的个人资料私隐专员,还在于它不需要向任何机构、从任何人处获取指示!
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公营机构都要向具体的政府部门负责,听取指示。
比如,香港的廉政公署简称“ICAC”,首字母“I”为英文“Independent”缩写,为“独立”之意,该署不需要受任何政府机关管理。
来源:文汇网
但实际上,廉政公署还会向特区行政长官报告,听取指示。
另外一个机构,申诉专员公署,监管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运作的,但也需要向行政长官的指示,向行政长官负责。
来源:香港电台
而私隐专员公署是负责监管香港所有管理个人资料的机构,包括所有政府部门,都要接受私隐专员的监管,所以就不能受任何政府部门的指示和管辖。
如果接受某个政府机关的管辖,公署就不能在公众中树立公平、公正的印象,也不能对该机构关于个人资料处理的方法进行监管。
近年来,香港警队、入境处、医院管理局等机构都有关于个人资料处理的个案接受过公署的监管。
“1月9日,香港社会福利署表示,该署一名合约职员没有跟从相关指引,曾经不恰当地把大约1300名参与“严重残疾人士特别护理津贴计划”申请人的英文姓名复制至互联网。
香港社会福利署就事件致歉,并已通报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已向受影响的人士发信及逐一致电解释情况。
香港社会福利署表示,已终止涉事职员的服务合约,亦已提醒员工必须遵守部门指引,谨慎处理市民的个人资料。”
来源:香港商报
全香港,只有私隐专员公署不需要向任何机构、从任何人处获取指示。
正因为有这种独立性存在,私隐专员才可以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及以无所畏惧的态度,就所有对个人资料私隐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及事项,行使其监管的职能,保障个人资料私隐,而不怕得罪政府某一个部门的主管,不怕得罪任何一个知名的商业机构,这一点非常重要。
4
Hong Kong
不断更新的法律条文
《私隐条例》下规管“起底”行为的条文于2021年10月8日生效,将“起底”行为刑事化。
私隐专员公署去年共处理756宗“起底”个案,较前年的1764宗减少57%。“起底”原因主要为金钱纠纷(43%),以及家人及感情纠纷(20%)。
来源:大公文汇
去年,私隐专员公署在九龙区拘捕一名44岁中国籍女子,其涉嫌在未经两人同意的情况下泄露他人个人信息。
两人分别为一男小学生和他的母亲,调查显示,被捕女子住在两人附近,双方相识。
被捕女子的儿子与该小学生年龄相仿。几年前,该小学生被一学校录取,被捕女子常表示不满。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社交平台先后发布20条包含该母子个人信息的消息,并对二人作出负面评价。
被披露的个人资料包括二人姓名、住址、照片,母亲的电话号码及其籍贯,男孩就读小学部分名称。
来源:私隐专员公署官网
私隐专员公署提醒市民,不应因纠纷泄露他人个人信息,此行为属严重犯罪,最高可处100万元罚款及监禁五年。
不过,虽然香港对个人隐私高度保护,但历年来仍有一个“焦点”受到不少网友的讨论,那就是:
肖像权!
在香港,“肖像权”并没有纳入个人隐私条例中,也就是说:
市民如果将其在街头拍的短片(内有路人甲的特写)放上社交平台,路人甲是很难告他侵犯其隐私或肖像权的。
因为如果相片只显示出某人的样貌,但没有包含该人的姓名或其他个人资料 (即该人只是一个“匿名拍摄对象” ) ,这幅相片一般不会被视为个人资料。
大家觉得香港应该立法保护“肖像权”吗?为什么?评论区欢迎留言。
港东区医院餐厅贴出公告,暂停营业。
>香港东区医院早前指,有职员周二(21日)在午膳时间进食购自两间医院餐厅的食物后出现肠胃不适的情况。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表示,截至昨日(23日)下午3时,医院共有43名职员爆发急性肠胃炎,包括24男19女,年龄20至62岁,超过一半在东座大楼工作。
据悉,他们在上周五至本周三期间,陆续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病征。全部病人情况稳定,临床样本的检测仍在进行。卫生防护中心指,基于现时掌握的证据,爆发较大机会涉及诺如病毒的环境污染或人传人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部分受影响职员没有进食两间餐厅的食物,而进行实地视察和调查后,暂时亦没有发现两间餐厅出现重大异常。
大家乐:无法确定不适由食物引起
两间医院餐厅的承办商是大家乐旗下的泛亚美食,并不负责向病房病人供应膳食。对于此次事件,大家乐表示十分关注,据了解虽然员工确实在食堂用膳,但并非只在单一食堂就餐,所食用的食物亦非仅限某一种类,因此尚无法确定不适是否由食物引起。大家乐称,会全力配合院方后续调查工作。
图: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