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灌口街道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维护辖区内的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努力保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据了解,灌口街道属我市老城区,共有各类商家3554家,截至2月11日,恢复营业389家。面对商家恢复营业的迫切愿望,面对群众日常生活的正常需求,灌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疫情防控期间商家恢复营业相关工作要求,创新实施“1234”工作法,在做好辖区商家店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切实维护商家利益,着力稳定居民消费。
直击商家开业
2月11日,记者来到浙文眼镜天和盛世店,一位配戴口罩的女性店员告诉记者,该店于昨日开门营业,主要是为春节前配镜的顾客做后期服务工作,目前店员共有5人,开业前已向所在的柳河社区申报备案并获通过。记者看到,店门口显著位置张贴有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通知,并有醒目的“已备案”标识。尤其值得一提的,玻璃门上张贴有《灌口街道营业商家疫情防控公示栏》,对员工的体温测试和店内消毒情况进行公示。在店门口还放有一张桌子,对每位进店的顾客实名登记,并留有通讯方式。店员还专门准备了体温枪,对每位进店的顾客进行体温测量。
< class="pgc-img">>记者问店员这两天的经营情况,店员回答:“顾客较正常情况大幅减少,主要是一些春节前配镜现在来取镜,或是来做眼镜维护的顾客。”
< class="pgc-img">>柳河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旭剑告诉记者,按照灌口街道统一要求,社区对对符合开业条件的商家实施可视化的管理服务机制。即商家经申请、登记、审核和备案程序后,由街道统一发放“已备案”标识和《灌口街道营业商家公示栏》,通过公示栏实时反映商家从业人员、入店消费人员、场所消毒、疫情防控物资配备等情况,实现了商家的自我监督、顾客的社会监督和各级监督督查组的组织监督作用。浙文眼镜的一名店员说:“顾客看到的一目了然的情况公示,进店也非常放心!”
< class="pgc-img">>记者在建设路上走了一圈,发现已有零星的商家开门营业,其中有一家兴福药房,在公示栏上还对专门填写了使用的消毒液品牌。对记者来讲,对于餐饮类商家的恢复营业更感兴趣,记者见到营业的此类店铺有两家,分别是“钟鸭子”“尊宝比萨”,两家店铺都不允许顾客进店消费,采取无接触的销售方式。在“钟鸭子”门口,一名顾客隔着玻璃窗选购食品,店员将食品递出后立即关闭窗口,顾客再扫码付款。在“尊宝比萨”,消费者在门口等待食品时都登记了姓名和联系方式,并测量了体温。
< class="pgc-img">>详解“1234”
那么,“1234”工作法到底涵盖哪些内容呢?据了解,首先是做好“1”项告知,确保商家店主对当前政策的知晓全覆盖。连日来,灌口街道各社区全面摸排掌握辖区所有商家经营范围、类别、从业人员情况,对茶楼、麻将馆、网吧等聚集娱乐性场所,明确告知商家业主予以歇业。对符合恢复营业条件的商家业主,通过在张贴通告、登门走访的方式,向拟恢复营业商家告知恢复营业需填报备案事项以及负面清单事项,确保营业商家底数清、情况明。对于超市、药店、农贸市场等供应生活必需品的商家,主动告知商家恢复营业的办理流程和禁止事项,并积极为商家提供办理服务,鼓励商家尽快投入营业。
< class="pgc-img">>对已向社区登记的商家店铺,由社区工作人员对拟恢复营业店铺进行“2”项审查。确保返岗人员摸排全覆盖。陈旭剑告诉记者,一方面抓好营业人员健康安全审查。由社区、街道工作组双层把关,对拟营业商家填报的《员工健康情况申报卡》《复工申请表》等7类表格逐一审查,加强从业人员审查,对拟营业商家店主、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身体状况、14天内往返地区以及重点人群接触史等情况管控力度。一方面方面抓好防疫物资保障审查。由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组对拟恢复营业场所口罩、体温枪、消毒液、75度医用酒精、员工体温登记册、顾客体温登记册、店铺消毒登记册、废弃口罩垃圾桶等疫情防控物资配备情况进行现场审查,符合条件后方可营业。记者在柳河社区居委会看到,各类档案分门别类,标识清晰,翻开其中一盒档案,商家填写内容翔实,字迹工整。陈旭剑说:“对没有通过审查的商家,我们不留情面,要求整改后方可开业。这是对商家负责,也是对群众负责!”
< class="pgc-img">>连日来,街道专门组织成立经营场所专项督查组,和社区工作人员落实“3”项监管,对在营业商家店铺是否落实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全面消毒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经营场所安全全覆盖。第一,监管体温测量。监督检查已营业店铺从业人员是否按要求进行每日两次的体温测量并进行公示,超市、农贸市场、酒店旅馆等人员流动相对密集的经营场所是否按要求安排专人为顾客测量体温并进行登记。第二,监管口罩佩戴。监督检查已营业商家从业人员是否按要求规范配戴口罩,以及商家是否在店铺门面张贴提示牌,告知并监督顾客戴口罩入店消费。第三,监管店铺消毒。监督检查商家经营场所是否按要求每日进行至少两次全面消毒,以及是否对消毒时间、次数、负责人员进行可视化公示。
< class="pgc-img">>灌口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灌口街道建立了“4”项机制,确保商家规范经营全覆盖。一是分类管理机制。将辖区内3554家商家按经营范围分为A、B、C三大类别,并细化为33个小类,A类为限制复工类;B类为鼓励复工类;C类为引导复工类,结合每日排查情况,在尊重商家意愿的前提下,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鼓励涉及保障城市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的重点商家先行复业复工。二是监督巡查机制。按照要求,由街道、社区组织力量不间断对辖区商家进行巡查,每日巡查情况定期反馈到街道防控指挥部进行分析研判。三是可视化管理机制。即开业商家统一张贴“已备案”标识和《灌口街道营业商家公示栏》。四是处罚整顿机制。如发现有违反规定或私自营业的商家,将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共同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责令停业;对商家在体温测量、口罩佩戴不到位,经营场所消、灭、杀不规范的,给予提醒警告、停业整顿等处罚。
< class="pgc-img">>灌口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充分认识商家恢复营业对保障市场供应、满足民生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意义。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工作紧迫感,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做好商家恢复营业各项工作。”
都江堰市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4小时新闻热线:028-87111234
记者/宋正刚 编辑/聂 梅
源:东南网
如今的许溪“溪林生态示范动线”已成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观光动线。林志杰 摄
许溪沿岸设置温馨提示牌,提醒过往人员保持环境卫生。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台海网1月26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几年前,沿岸不少人养鸭养鸡,生活污水直排,水里满是淤泥……”站在许溪溪畔,看着如今眼前“青山绿水两相宜”的美景,厦门市集美区李林村村民老刘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与感慨。
从令人叫苦不迭的“臭水沟”,到野鸭游弋、白鹭翻飞、绿荫映碧水好风光,许溪的蜕变,不仅是集美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个缩影,也是李林村由“表”及“里”助推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
1月24日,“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八闽行”蹲点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集美区灌口镇李林村,近距离了解这里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发展故事。
2020年11月,许溪“溪林生态示范动线”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已完工验收。这条串联灌口和后溪两个镇、4个行政村近20个自然村的生态观光动线,可为周边村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场所,也成为集美区又一生态观光旅游线路。
集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代建事业二部水利工程高级工程师查智全告诉记者,该项目清淤疏浚、修筑堤岸;修建闸、堰生态调度,保障用水,营造景观;沿河岸贯通休闲健身步道,设置亲水平台、水上汀步,打造两岸立体植物带,建设生态护岸,修复水系生态系统,为鸟类及鱼类提供栖息场所,打造田园滨水美丽画卷。
“现在真的是水清岸绿!”江西小伙刘兴苗欣喜地表示,在李林村居住两年多,他亲眼见证了许溪的“华丽转身”,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新集美人,在这条“母亲河”沿岸扎下了根。
在李林村公益图书馆中,孩子们在认真地阅读。东南网记者 李霖 摄
傍晚沿着许溪散步消食、运动健身,再返回租住的房子,这是刘兴苗的日常。在他租住的房子一、二楼,正是小有名气的李林村公益图书馆。
图书馆馆长蔡妙香是土生土长的李林村人,2019年,她耗时半年、花费近10万元,把自家房子改造成了一个图书馆。“我们村外来人口很多,以前这些外来工子女放学后,就待在出租屋里等父母回来。”蔡妙香说,希望图书馆能唤起人们对城中村孩子的关注,村居孩子们也能在这里畅游书籍海洋,爱上阅读,了解公益。
两年来,蔡妙香自掏腰包建设公益图书馆的事迹吸引了大家的关注。文明在传递、感动在蔓延,不少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或捐书,或出力,携手擦亮这座坐落在许溪河畔的小小灯塔。截至目前,李林村公益图书馆共有书籍约6000册,吸引逾百名志愿者参与服务。
如今,图书馆不仅承担借书阅读的功能,也成为聚会议事的好地方。24日下午,一场特别的学习会就在这里举办。主持学习会的是李林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周永健,他与村里的党员们共同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讨论研究具体举措,畅谈分享心得体会。
“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会上,李林村中仑社队长周志勇侃侃而谈。他说,自从污水管道铺设、排洪沟整修以来,中仑社实现从“脏乱差”到“净优美”的转变。
灌口镇三李城万达广场(万达供图)
“环境美了,腰包更鼓了”,不少李林村村民津津乐道,村居环境的提升,不仅“面子”好看,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赏许溪两岸风光,到李林村公益图书馆“打卡”,品尝灌口卤鸭、姜母鸭……很多来李林村游玩的人会将终点站落脚在灌口镇三李城万达广场。
这个位于厦门西北隅,集商业、餐饮、影院等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由厦门市集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是集美区重点建设的村集体发展项目,也是厦门市首个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由国企与村居合作开发的村集体发展项目。该项目填补了灌口镇大型商圈的空白,直接辐射灌口、后溪、软三板块。
据集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事业部总经理王艺章介绍,三李城万达广场于2021年12月18日开业,吸引161个品牌店入驻,日均客流量3.5万人次,开业当天总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村民土地入股,不用出一分钱,还能拿分红。”周永健说,村民以土地入股,项目培育期过后,3000多名村民股东每人每年能拿到1000多元分红。此外,项目还带动超2500个就业岗位,实现转产增收,切实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李霖)
海网6月9日讯 据厦门网报道6月8日,厦门的幼儿园开始分批上学。早在近半个月前,厦门集美区灌口市场监管所组织执法人员针对辖区64所幼儿园开展全覆盖检查,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
检查中,执法人员重点加强幼儿园食堂食材入库、从业人员健康证与培训记录、厨房内外硬件设施、食堂消杀等方面检查。
由于疫情期间,辖区内各幼儿园食堂暂停使用时间较久,执法人员针对食品原材料仓库温湿度未作出调整、防蝇纱网不同程度的破损老化、晨检记录表未按疫情期间要求增加一天两次的体温检测、未在更衣室洗手台配置带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等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现场责令食堂负责人立即整改。
此外,执法人员指导食堂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仓库食材清理、设施设备与场所的洗消、加工制作过程的规范、供餐方案等关键环节的管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食品安全要求,确保师生用餐安全。
记者了解到,截止目前,灌口市场监管所通过执法检查和现场指导消除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隐患21处。下一步,执法人员还将不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落实问题整改,同时加强食品原材料检测、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设施设备维护、餐饮具清洗消毒等9个环节常态化监管,杜绝食品安全隐患,为幼儿园复学平稳和有序保驾护航。 (记者 沈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