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农户朋友问:“种植瓜果蔬菜,用什么肥料能高产?”
种植蔬菜肥料的选择很关键,会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尤其新手种植经验不足,在用肥时存在误区,导致蔬菜长势较差。无论是土壤种植还是无土栽培,其实都可以使用无土栽培专用肥。
< class="pgc-img">>因为作物生长必需十四种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硫,硼锌铁钼铜氯锰镍,缺少一种元素就会影响生长。有些农户在施肥时,只用了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很少使用,而微量元素基本上不用。
土壤中虽然会有一些微量元素,但是长期施肥不当,有些元素流失或者不能被根系吸收,也会出现缺素症状。比如说钙肥,种植番茄钙的需求量很高,即使土壤中有钙元素,但由于土壤干旱,或者酸性土壤,钙的吸收利用很差,不注意补充就会出现缺素的情况,最典型的缺素症状就是脐腐病。做无土栽培只用大量元素肥,缺少中微量元素,植株缺素症状表现得更明显。
< class="pgc-img">>有些农户说:“那我在施肥时直接配上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是不是就可以防缺素了?”
自己配肥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各种原料的用量,用了大量元素肥再配上多少中量元素肥和微量元素肥,科学配比很重要。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元素之间发生反应,钙离子和磷酸根肥一起使用会产生沉淀,导致利用率降低。对于新手来说,用肥经验少,自己配方肥难度比较高,建议直接使用无土栽培全元素肥料。
< class="pgc-img">>无土栽培专用肥中含14种营养元素,一次补齐作物生长所需,不需要再用其它肥料了。而且元素之间不会发生反应,肥料呈酸性,养分吸收利用率高。土壤种植瓜果蔬菜,从使用大量元素肥改为无土栽培专用肥,作物不会出现缺素症状,植株长势好了,产量和品质也会有提升。
< class="pgc-img">>做无土栽培时,有的农户用种植袋做基质栽培,有的农户用水池或者泡沫箱做水培,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是无土栽培都要无土栽培专用的肥料,才能正常生长,避免生理性缺素症状。
一茬的水培生菜开始栽苗了,改变了栽苗的方式,定植的速度很快。有很多的朋友好奇,为什么不用土壤种植而是种在水里?到底有什么优势,是土壤达不到的?
水培生菜种植的优势非常多,以前我们常说,种出的菜品质好,没有土腥味,其实对于农户来说,水培还能省工省力,省水省肥,不用担心土壤重茬问题。另外还有一个优势很重要,无土栽培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降低种植成本。
< class="pgc-img">>土壤资源是宝贵的,有限的,而且土壤种植也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连年种植生菜,出现重茬,病虫害增多,营养元素不均衡的情况,根系的生长环境很难控制,每茬种植前都需要翻耕,施有机肥料,土壤消毒后才能种植。同时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遇到恶劣天气时,对生菜产量影响也很大。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蔬菜标准化管理,增加种植成本。
< class="pgc-img">>无土栽培不用土壤,可以避免重茬,重金属等问题,生长环境,水肥都可以人为地进行调控,为蔬菜生长提供最优的条件,不仅省水省肥,满足蔬菜生长的要求,而且便于农户操作管理。所以,无土栽培是一种可控的种植方式,不受环境的限制,可以按照需求进行种植,为机械化种植打好基础。
< class="pgc-img">>就像水培种植生菜一样,不仅有好的品质,高产量,而且种植成本也要低。我们这一茬种植改变了以前的栽苗方式,提高了种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这一茬生菜进行了技术上的改变,使用基质育的苗,带着基质直接放入定植杯中,定植一棵苗的成本在两分钱左右,大大地降低了种植成本。而且定植速度非常快,节省了很多人工,缩短了这一茬的种植时间,提高种植效率。
< class="pgc-img">>另外,水培生菜的根际生长环境是可控的,我们可以根据生长所需配制营养液,调到适宜的EC和酸碱度,满足根系对营养的需求,这是土壤种植不具备的条件。生菜统一管理,长势一致,有利于标准化生产。
蔬菜采用水培或者基质栽培,都比土壤种植时好控制,营养液和生长环境都可以调控,蔬菜生长条件都一致,方便我们统一管理,为以后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生产打好基础,种植成本会降低,在供应时价格比较占优势。
源:【随县融媒体中心】
1
安全知识小课堂
森林防火“十不要”
不要携带火种进山;不要在林区内狩猎或放火驱赶动物;不要在林区吸烟、用火把照明;不要在山上野炊、烧烤食物;不要在野外烧火取暖;不要烧荒、烧田埂等;不要让特殊人群和未成年人在林区内玩火;不要在林区内上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不要让老、幼、弱、病残者参加扑火救援;不要乘车时向外扔烟头。
1
近日,走近均川镇周家畈村冬暖式大棚内,只见一个个体态肥硕,嫩油油、圆溜溜的青茄挂满枝头,茄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种茄子是个精细活,必须要用心管理。”从施肥、打药、消杀、授粉、整枝到采摘,周家畈村村主任赵鑫锋都亲力亲为。“我们种植青茄像照顾孩子一样,每天不到棚里看看,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目前,周家畈村青茄种植大户有25个,建造冬暖式大棚40多个。该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青茄产业,村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平时参与务工获得报酬,既有效缓解了该村生产力不足的难题,又拓宽了群众及村集体增收致富渠道,青茄产业良好的收益让曾经的经济薄弱村成功步入发展快车道。
“虽然忙点累点,但是青茄采摘周期长,能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更大收益。”青茄是去年9月种植,10月中下旬开始采摘,采摘周期能持续到今年6月份。赵鑫锋算了一笔账,青茄每三天采摘一次,一个大棚能采摘500斤左右,5个青茄大棚,预计年总产量在20万斤以上,总产值超过50万元。“因为种植的茄子品相好,通常是批发商到家门口来收购,主要销往武汉、广州等一线城市。”
近年来,周家畈村因地制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大棚蔬菜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干部群众干劲十足,“家门口”的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新引擎”。
“经过一年多的种植和运营,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干下去的信心和决心。”赵鑫锋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继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坚持走绿色、优质、特色、品牌之路,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到合作社,同时,探索发展采摘体验型农业,努力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
来源|随县融媒体中心 陈首龙、杜秋阳、陈奇
编辑|张 辉
审核|张璐露
往期回顾
随县万和镇龙凤山村:美味羊肚菌奏响春日“丰收曲”
随县召开甲辰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筹备会
协议引资额28.7亿元!随县举行“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
本文来自【随县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