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七十年代俩人吃顿饭店花了多少钱?》一文,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质疑:说我哥嫂吃饭花了5元太奢侈了。对于想要探讨问题的网友,我还是愿意与之商榷的。
1,有网友说在单位食堂一顿饭只花几角钱,从而来证明饭店价格的便宜。可以肯定,单位食堂是按成本计价,而饭店则是对外的餐饮行业,除了收回成本还要盈利,否则靠什么生存?当然,如果你非要说那时的饭店不以盈利为目的,纯粹是为人民服务。那我就不屑与你讨论了。
有人说,他们食堂的馒头2分一个。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因为粮店供应的白面最低价格是0·185元,二两馒头仅成本就是0·037元。当然你可以说食堂是赔钱卖馒头?可是亏损谁来承担呢?
2,有网友说:当时饭店的素菜最多一角左右;肉菜也不过七八毛钱。这是否符合事实呢?常言道:有账不怕细算,下边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时饭店的经营情况。
3,1981年国家规定在岗的青年职工必须在二年之内达到高中学历,否则下岗。为此,许多单位举办了高中文化补习班,我应某饭店的聘请做语文老师。该饭店是个国营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计有经理一人,会计一人,出纳员一人,采购员一人,保管员一人,厨师二人,徒弟二人,更夫一人,服务员三人。
以每人月工资40元计算,每天工资支出为17元多;燃煤平均三天一顿,每天支出为10元多——当时凭票供应的燃煤32元/吨。如果再加上水费、电费、固定资产折旧,等等,每天支出至少在30元以上——请问:如果按照上述网友给出的菜价,该饭店一天要卖出多少盘菜才能收回成本?另外还要上缴利润呢!
4,饭店的菜价是根据成本计算的,就拿锅包肉来说,下料应该不少于一斤,而且必须是去皮、去肥膘的精肉。当时凭票供应的猪肉是0·83一斤,而饭店卖肉是不要票的——请问一盘锅包肉该卖多少钱?一个普通的饭店要养活十多个职工靠的什么?
5,各地的菜码大小不一,价格当然也不一样。当时有的饭店用的是碟而不是盘。如果有人为了否定事实,而故意把碟说成盘,那我就没有必要与你讨论了。碟和盘的区别,白痴都知道!
6,有人说,当时南京某饭店的婚宴38元一桌,按每桌12人计算,每人平均3元多,但他认为我哥吃的不是高档饭店的婚宴,所以不应该花五元——12个人一桌?多大的桌?我哥吃的虽然不是婚宴,但跟对象一起照结婚照,总不能吃醋溜白菜和尖椒干豆腐吧?那样谁还跟你结婚?
7,有位网友问我哥嫂当时究竟吃的什么?我只能根据他们吃的5元来推测菜的数量和价格。当然,如果想要编造,我肯定会说得头头是道——七十年代至今多少年了?有人当时不过是个随着大人吃饭的孩子,却能把每道菜的价格以及一顿花了多少钱的事儿,都记得一清二楚,这不奇怪吗?
结论:按照工资物价比来计算,那时饭店的菜价肯定比现在要高得多。其一公家买卖,管理不严,难免跑冒滴漏;其二用人过多,投入大产出小,价格低了根本就无法生存。所以待到私营饭店一出现,国营集体饭店立马解体了——欢迎大家来讨论。
本文来自凯迪社区原创作者:江城古柳2018。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冬换季是衣物送洗的高峰期,但是洗衣店颇高的收费一直饱受诟病。比如,一件羽绒服的洗衣收费在40元~70元不等,其中的洗涤成本实际只占10%左右。记者调查发现,由于需求旺盛、消费者对洗护知识并不熟悉,洗衣的定价标准往往掌握在门店或品牌自己手中,甚至看门店所处位置和人群定价。
由于家庭洗衣机往往难以承载运行羽绒服等厚重衣物,皮质、棉麻、羊毛等特殊面料需要专业养护,个人缺乏针对性的洗涤用品和工具,秋冬换季是衣物送洗的高峰期。各类洗衣店也推出相应套餐和折扣来吸引顾客。
然而,洗衣店颇高的收费让其被外界贴上“暴利”的标签,各类洗染服务纠纷层出不穷。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次投入持续收益
记者联系了多家连锁洗衣品牌。某总部在南京的洗衣品牌招商人员邢先生介绍说,洗衣店的投入主要包括房租水电、人力成本、设备耗材、加盟费几大部分。“以一家在一线城市的创业店为例,20平方米的店铺每年需要支付房租成本5万元,设备成本2.2万元,洗涤成本两万元,装修投入两万元。但户均消费500元的500户居民就可以保证年均25万元的营业额,第一年的纯利润就可以达到13.8万元,第二年更高。”
各大洗衣店的收费价目表显示,大衣外套的洗衣价格一般在39元~109元,皮草、貂毛类收费更是高达两三百元。某总部在上海的洗衣品牌地区经理黄女士表示,秋冬季节的皮草类衣物洗涤成本不会超过10元,且每多洗一件衣服,几乎只增加少量的洗涤用品成本。根据对该品牌1万多家加盟店的调查显示,高奢品维护收入占各自店面2019年全年总营收的30%以上。
某总部在北京的洗衣品牌工作人员则介绍说,一件羽绒服的洗衣收费在40元~70元不等,其中的洗涤成本实际只占10%左右,包括水电和洗涤用品的耗材。“房租和人工属于前期的固定成本,因此一家门店3年后就可以获得稳定客源,实现持续回本。”该工作人员同时透露,现有生活衣物洗涤市场中有10%的衣物需要干洗,80%~90%需要湿洗和水洗,“湿洗和水洗的利润更大”。
多位洗衣店招商人员都表示,相比于服装店和餐饮店,洗衣店是一次性投资,只需要支付固定的设备、租金和洗涤产品等开支,不需要上货、扫货,也没有库存积压的风险。
隐秘的定价规则
如此高的利润空间,消费者为何没有议价能力?对此,黄女士表示:“在行业发展初期,价格基调就已定性。洗涤行业现在已进入发展中期,消费者已养成外送干洗的习惯,但他们并不了解成本,使得现在成为获取利润的黄金时期。”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洗染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9洗染行业京津冀发展报告》,京津冀地区未来生活衣物洗染年市场需求量将达到2.4亿件/年,年营业额将达到72.4亿元。该委员会对全国1000多家洗涤品牌进行价格调研,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以至不同门店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浮动。
北京某国际洗衣连锁品牌经理李先生透露,洗衣属于社区服务行业,意味着消费者一般按照就近原则选择服务。“那么可能出现同一件衣服在同一个品牌的不同地区门店,所花费的洗衣价格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没有人会从朝阳跑到昌平去洗衣服。”李先生指出,门店在定价的时候会参考同区域门店价格,定价的差异一方面是不同地区的房租和人力成本差异导致,另一方面是因为各门店根据周边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承受能力定价。在定价维持在区域平均水平的前提下,洗衣的定价标准掌握在门店或品牌自己手中。
“干洗店洗涤的衣物,一般都是家里洗涤不了的。例如,羊毛衫、大衣、蚕丝面料、皮草、棉麻等复杂面料需要专业干洗和熨烫,顽固污渍用一般的洗涤产品洗不干净。”邢先生表示,洗衣行业有各种专业的养护知识,消费者并不了解,这也给了洗衣店定价的空间。
互联网能否破局
旺盛的洗衣需求、不透明的定价规则,让洗衣店掌握着定价权、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的局面很难破。不过,互联网洗衣、自助洗衣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互联网入局不仅体现在贯通衣物收取渠道,而且更多基于网络技术的洗衣产品也相继出现。《2019洗染行业京津冀发展报告》预测,生活衣物洗染服务的经营模式将是各种形式并存,高端衣物洗护、鞋类、奢侈品护理店等特色专业店也将不断出现;洗染业O2O服务模式、自助洗衣店、租赁共享等创新方式也将为大众接受。
主推“99元袋洗”创意营销的“e袋洗”,已经实现业务覆盖306个城市,通过数千平方米的智能洗护工厂与小e管家上门取送,为超过2000万家庭用户打造智能洗护供应链。U净洗衣、喜洗科技等科技类企业也与洗衣机厂商展开合作,为各大高校宿舍、青年公寓提供自助式洗衣服务,用户仅需扫码下单就可以3元~5元的价格洗一桶衣物。
中国商业联合会洗染专业委员会工作人员指出,自助洗衣店会在部分高校、酒店、社区存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年轻人或有国外生活经历的居民会尝试。
黄女士则认为,互联网平台对传统洗衣店有良好的辅助效果,但取代传统门店并不太可能。“一方面,自助洗衣模式适用场景很有限,大家对公共洗衣机心理上也有很多顾虑;另外,专做线上下单会增加利润分割方,例如平台、配送员、洗衣工厂等,衣物经手方的增加也意味着更多交易风险。”
(来源:工人日报)
家好,我是私人订制1413,今天带来以下文章
物美价廉的机关食堂:福利待遇的价值与问题近日,一份某机关食堂的价目表引起了我的注意。机关食堂的食品价格比市场价低得多,仅0.8元一份的荤菜和0.2元一份的素菜让人不禁惊叹。这样低廉的价格背后,主要原因是政府采取了招标采购的方式,并帮助政府节省开支。尽管价格便宜,但食品质量并不差,机关食堂选用优质食材并由专业厨师烹制。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只是政府机关员工福利的一小部分,政府在为员工提供福利方面还采取了许多其他举措。尽管机关食堂为员工提供了物美价廉的食品,但也需要思考是否存在不公平竞争以及资金使用的问题。机关食堂的物美价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现了政府机关在为员工提供福利方面的优势。与辛勤劳动的农民工和工厂“螺丝工”每天只能享受十几或二十几元的餐标相比,机关员工不仅能够享受低廉的物价,还能享受各种福利待遇和高薪。这种差异让人感叹政府机关在为员工提供福利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一面。尽管机关食堂为员工提供了物美价廉的食品,但这种优惠待遇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呢?与之相比,外面的餐饮行业是否会因此受到不公平竞争的打击呢?此外,我们也需要思考的是,机关食堂的资金从何而来,是否存在浪费和滥用的问题?机关食堂价目表只是政府机关员工福利的一小部分。政府在为员工提供福利方面还采取了许多其他举措,比如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子女教育补贴等等。这些福利政策的出台,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也能够保障他们的权益。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普遍关注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的公平性,政府机关在这方面的表现无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问题的一面。尽管机关食堂为员工提供了物美价廉的食品,但这是否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呢?外面的餐饮行业是否会因此受到打击呢?此外,机关食堂的资金从何而来,是否存在浪费和滥用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政府机关应更加注重公平和透明度。在提供福利方面,应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享受到公正合理的待遇,避免不公平竞争的产生。同时,应加强对机关食堂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和滥用的问题。只有这样,机关食堂才能真正成为为员工提供福利的一个值得称赞的机构。最后,我想问读者们,你们对于机关食堂为员工提供物美价廉的食品,是否是一个值得称赞的福利待遇?你们对政府机关在提供福利方面还有什么建议和期待?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员工提供福利。政府机关员工福利:为员工保障生活和福利,激发工作激情政府机关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保障员工的生活和福利,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政府机关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福利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提升工作环境,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然而,这些福利措施是否真的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呢?
首先,政府机关通过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来保障他们的生活品质。包括提供良好的工资待遇、提供完善的社保和医疗保险等。这些福利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员工的经济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这也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政府机关还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来提升员工的福利。包括提供舒适的办公场所、完善的工作设施和设备等。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此外,政府机关还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然而,福利措施是否真的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一方面,福利措施的实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政府机关需要权衡福利措施的成本和收益,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福利措施的效果也受到员工个人因素的影响。
即使是提供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如果员工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不足,福利措施也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政府机关应继续关注员工福利问题,并采取更多措施来提升员工的生活和福利。首先,政府机关可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共同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福利。例如,可以与社会保障部门合作,提供更全面的社保和医疗保险;与教育部门合作,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其次,政府机关可以加强对员工的关怀和培养,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例如,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和支持。最后,政府机关可以加强对福利措施的评估和监督,确保福利措施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总之,政府机关的福利措施对于保障员工的生活和福利,激发工作激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福利措施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政府机关应继续关注员工福利问题,并采取更多措施来提升员工的生活和福利。
通过加强合作、关怀和评估,政府机关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热情,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您对政府机关员工福利问题有何看法和建议?
创作不易,有不同的观点可在下方评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