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小众水果风、大桶奶茶风席卷了茶饮市场。“喧嚣”过后,“不知道推什么产品才能卖得好”又成为茶饮人普遍头疼的事。深度洞察市场趋势以及消费人群偏好后,各大品牌陆续开始用“高香”思路做爆品。
人的感知系统中,嗅觉是尤为敏感的,甚至可以说,嗅觉在品尝茶饮中占据更重要的作用。香气高扬且有明显辨识度的茶底、水果或者其他原料,能够成就令人愉悦的品质茶饮,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嗅觉记忆,从而产生复购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思路早在十年前“出道”的益禾堂王牌产品「益禾烤奶」中,已经有所体现。
< class="pgc-img">>01 一个“烤”字,引导消费者感知香气
高香概念,本质上是以消费者的感知为核心。因此,用“高香”思路做产品,不在于界定原料,更重要的在于消费者的感受。新式茶饮品牌益禾堂在2012年成立之初,就特别聚焦烤奶品类,独创推出「益禾烤奶」。这款茶饮产品的“高香”,主要体现在一个“烤”字之上。
“烤奶”不是烤出来的,之所以叫“烤”,是因为它喝起来有一种炭烤味,带有微微的焦香风味。不过,在制作过程中,烤奶的焦香味很难拿捏,多一分嫌苦,少一分嫌淡,这就对原料的配比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 class="pgc-img">>「益禾烤奶」特选高山红茶打底,遵循严格比例并经过煮茶、滤茶等多道工序,使得茶汤色泽鲜红,茶味浑厚回甘;再以鲜甜牛乳调和,减弱茶中的涩苦,增加奶茶的丝滑柔和;最后才将“高香秘诀”——秘制的醇厚焦糖,淡化于奶茶中,与茶香、奶香互相协调又各自“生辉”,如同势均力敌的“黄金拍档”,为整杯饮品增添了很多层次感。如此,便打造出了这款“高香茶饮元老”。
异域炭烧风味的「益禾烤奶」,因具备区别于普通奶茶的独特“高香”而受到消费者的一致青睐,成为当时茶饮界现象级的爆红品类,更是益禾堂门店的流量与销量担当。在历经十年市场竞争的“锤炼”之后,「益禾烤奶」仍旧能够“长盛不衰”,稳坐益禾堂“王牌产品”之位。
< class="pgc-img">>02 玩转“香气”,调动感官联想成为新卖点
在这个茶饮产品拼“香气”的时代,益禾堂已经开始轻松玩转“香气”了。
今年夏天高温不断,益禾堂精准洞悉消费者的“畏热”心理,推出简单好喝、符合时令的「薄荷奶绿」。这款新品同样以“香”为特色——薄荷的清凉香气、茉莉茶底的茶香花香……不同的是,它的香气更加轻盈,充满沁人的绿意。
< class="pgc-img">>「薄荷奶绿」配料并不复杂,用香气较淡的茉莉绿茶和乳制品做茶底,平衡薄荷本身强劲的清凉感,让口感更加丰富、柔和,呈现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清爽香醇”之味。有趣的是,因其薄荷风味类似清新口气的牙膏,记忆点超强,还在社交平台引起了一波讨论热潮。
于是,益禾堂利用「薄荷奶绿」的这些特性,在高热度期间,自己玩起了梗:先是与六必治牙膏进行联动,推出限定联名杯套,并发布郑重申明“本产品绝不使用六必治牙膏”;最近又与绿箭联名,买「薄荷奶绿」就送绿箭和限定杯套,将不正经进行到底。
这波操作充分调动了消费者的感官联想,把产品与众不同的清新风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了众多茶饮爱好者打卡品尝。益禾堂相关负责人表示,「薄荷奶绿」在益禾堂品牌抖音首播中卖出了60万杯,最高单店一天卖出800+杯,现在每天的出杯量还稳定在前三名。
< class="pgc-img">>不难发现,消费者们天生就会被香气所吸引,与之相关的饮品也会更有存在感和记忆点。但如何利用香气为茶饮产品“增色”,还是一门大学问,在这方面,益禾堂显然拥有更多发言权。
<>奶奶茶这样做
好喝好卖成本低!
< class="pgc-img">>文 / 小柠
柠檬小课暖心推荐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对茶饮的用料越来越严格,“奶精/植脂末”成了大众口中的“敏感词”。奶茶去奶精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种大环境下,好奶精的价格走高,而牛奶的价格则是走低。部分门店单杯奶茶的奶精成本高于1元,单杯奶茶的牛奶成本接近1元。
牛奶做奶茶,味道怎么样?成本多少?怎么做才能好喝又低成本?本文主要解决这些问题。
< class="pgc-img">>牛奶奶茶味道怎样?
去年鹿角巷引领了一波鲜奶风潮,味全鲜牛乳销量持续走高。随后多个品牌推出了鲜奶奶茶/牛乳茶,包括喜茶的啵啵茶和奈雪的宝藏茶。挂壁、脏脏等方式,让鲜奶/牛奶成潮流。消费者的观念和口味慢慢改变。
牛奶做的奶茶,有个普遍的观念是淡——味道淡,不如奶精后味醇香。但是现在牛奶及搭配的改进,促成牛奶奶茶的口味升级,已经不是以前的“淡而无味”。部分门店使用爱氏晨曦、蒙牛、伊利等日常饮用型牛奶,老板认为口味较淡,味道不如奶精。其实日常饮用型牛奶,本身浓度就是直接饮用的,又是加茶加冰(水)的,能不淡吗?做法、用料不对,不能说明牛奶做的奶茶不好喝不好卖。奶茶店最好还是使用餐饮专用纯牛奶,除了常用的安佳、雀巢之外,蒙牛、伊利也有餐饮专用牛奶及奶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牛奶奶茶最出名的应该是茶颜悦色的幽兰拿铁——牛奶+红茶+奶油顶+碧根果。许多外地的朋友第一次喝到幽兰拿铁,觉得很好喝。(行内人来长沙考察茶颜悦色这一行为给茶颜门店贡献了不少的业绩)
总之,牛奶奶茶可以很好喝,可以浓醇丝滑,成本也可以不高。
< class="pgc-img">>鲜奶和纯奶的区别
许多门店菜单上的牛乳茶/鲜奶奶茶,其实是纯牛奶做的,不是鲜奶做的。牛奶和鲜奶是有区别的,味道上略有区别,价格的区别很明显。
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
鲜牛奶是新鲜的牛奶采用巴氏灭菌(62度-85度),俗称鲜牛奶,需低温保存, 一般保存7天。纯牛奶是采用UHT超高温灭菌(135-160度),可常温保存,一般保存3-6个月。牛奶里的蛋白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得发苦,所以纯牛奶口感远不如鲜牛奶香醇。
鲜奶对奶源的要求高且需要冷链运输成本较高,故价格高于纯牛奶。二者都是以鲜牛乳为原料,两种奶最本质的差别是杀菌方法的不同。
以上牛奶的价格在不同门店/经销商处因购买数量不同优惠力度不同价格略有差异,仅供参考,具体是实际购买价格为准。
此外,德运、欧德堡等以及各种德国进口、荷兰进口、新西兰进口纯牛奶,在淘宝和京东上可直接购买,活动力度大的时候,折扣低价到你心跳加快。但这类的牛奶偏日常饮用,不如餐饮专用牛奶更合适。
味全和明治牛乳的味道确实比常温牛奶更胜一筹,但是价格偏高且保质期短。如果门店的用量不大,损耗会严重。所以常温牛奶更普遍通用。味全出的一款常温奶——圣美多,味道浓香,口感较好,价格和雀巢、安佳差不多。
< class="pgc-img">>纯牛奶的搭配
如果只用纯牛奶+茶+糖,味道确实会淡。所以牛奶奶茶需要加一些调味的材料。我们以雀巢纯牛奶为例做8种搭配及成本说明。
< class="pgc-img">>一、牛奶+咖啡奶
这也是茶颜悦色奶茶的常用搭配。咖啡奶是浓缩奶油,搭配牛奶使用有效提升奶香的浓度香度。500ml奶茶,一般使用20—35ml咖啡奶,80—150ml纯牛奶。如果是100ml牛奶+25ml咖啡奶,成本约2.1元;80ml牛奶+30ml咖啡奶,成本约2元。加上杯子和小料,成本约3元。
二、牛奶+淡奶油
奶油可增加牛奶的浓度, 500ml奶茶,一般奶油的用量在20ml—35ml,和咖啡奶类似。而奶油和咖啡奶的价格也类似,二者成本差不多。
三、牛奶+淡奶
淡奶在港式奶茶里使用较多,但是牛奶+茶+淡奶做奶茶,也是奶味醇厚悠长。古茗的奶茶里用到淡奶;杨枝甘露里用到淡奶;奶盖里可以用淡奶。500ml奶茶,如果牛奶80ml+淡奶30ml,成本约1.6元。
四、牛奶+椰奶/椰浆
牛奶不够浓厚,适当加一些椰奶辅助,既有椰香,又有奶香,整体口感清爽又醇滑。今年椰奶可谓是热门之一,益禾堂的烤奶增加了椰香风味。成本方面,椰浆会奶油/咖啡奶价格低一些,100ml牛奶+40ml椰浆,成本约2元。不过椰浆+淡奶,成本更低,味道更香浓。
五、牛奶+奶盖/奶油顶
奶茶加奶盖或者奶油顶,增加奶茶的香浓。这是今年比较流行的方式。奶茶底可采用纯牛奶+茶,也可以用上述的牛奶+咖啡奶/淡奶/奶油等。奶盖入口的浓郁醇厚和底部奶茶的清爽丝滑搭配,口感刚刚好,既不会出现浓腻感,又不会觉得奶茶清淡。
六、牛奶+谷物泥
去年今年大热的芋泥,和牛奶融合一起后,既有芋泥颗粒的厚重感,又有牛奶的清爽。此外还有南瓜、紫薯等。这是复配后的口感搭配,把厚重和清爽搭配在一起,颗粒增加了口感的丰富度,整体呈现出醇香饱满的口感。
七、牛奶+风味糖浆
牛奶加焦糖糖浆(冬瓜糖浆),或者是烤奶汁,黑糖糖浆等,具有独特的风味。这个方式是通过口感转移,减弱对奶味的注意力,增加口感风味。
八、牛奶+炼乳
炼乳可增加奶香的厚度,适当减少果糖用量。不过炼乳比较粘稠,没有淡奶油、咖啡奶、淡奶方便取用。
牛奶奶茶配方
如果要操作简化,只用纯牛奶,怎么做好喝又不贵的奶茶?茶饮的流行热潮,对牛奶需求量巨大,各大乳制品企业纷纷推出餐饮专用牛奶。伊利有一款奶茶特调乳索菲蜜斯,做脏脏茶、奶茶、牛乳茶之类的非常合适。(虽然鲜奶和纯牛奶有差异,但是现在大多数门店默认牛奶做的就是牛乳茶、鲜奶茶)
二款配方举例如下:
紫芋鲜奶:芋头颗粒50g,紫薯泥50g,混合奶50g,红茶300ml,果糖25g,
四季奶青:燕麦颗粒50g,珍珠50g,混合奶50g,四季春茶300ml,果糖25g。
总之,牛奶做奶茶,味好价不高,多数门店可采用。
更多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运营、门店设计、海报设计、营销策划等信息,下方扫码加客服(18570078357同微信)咨询。
>国饮品快报
菜单的作用有两重,一是引导,二是满足消费需求。
茶饮店的菜单,常常会有这几个类别,比如引流产品、利润产品,这些品类往往是站在店家的角度进行思考,希望什么产品被消费者所注意,或者卖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更加有利润。
但,换个角度去思考,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们对于菜单的理解将会有新的认识。
5.11中国定位日上,《定位升级》作者冯卫东在“用外部思维构建产品组合”的演讲中给出了新的思路。
01PART ——
代表产品
代表产品可以理解为招牌产品。但招牌产品的形成许多人会误认为是商家策划、打造而来。
< class="pgc-img">>就比如,我们常常会认为烧仙草这个产品是书亦烧仙草的爆款。但在书亦早期时,夏天卖得最好的是柠檬水,冬天才是烧仙草。而后,选择烧仙草这个品类,一方面是更具性价比,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奶茶店都在售卖。
所以,代表产品并不是我们推什么就可以成为爆款,需要消费者的检验,同时适合其所在市场。
而经过消费者检验过的产品,他们会将这些“物超所值”,或者令其心动的感受分享给周边人。当周边的人听多、看多后,一提起你的品牌时,自然会联想到你的代表产品。
02PART ——
入门产品
入门产品既可以是代表产品,也可以是其他产品。这一类产品的作用是让消费者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提供一些选择,这类产品往往价格上较低。
< class="pgc-img">>比如:CoCo都可在早期推各类加料奶茶,如奶茶三兄弟、双拼奶茶时,会推出比之价格低2-3元的原味奶茶;益禾堂的烤奶最初的价格是4元;而蜜雪冰城则是冰淇淋。这些产品价格低,但口味有差异化,且味道高于市场竞争者。
当消费者尝试后觉得还不错,才有了信任,会对其他产品产生兴趣。
03PART ——
互补产品
互补产品的解释是需要配合什么样的产品一起用,才能让其效果最大化。
< class="pgc-img">>这类产品在行业中看似并不存在,但实则早已有之。
我们回想一下,各个茶饮品牌的隐藏菜单不正是互补产品的体现吗?
假如买一杯杨枝甘露,但在隐藏菜单中,有美食博主告诉你加一个冰淇淋,然后点半糖,味道最好。这时,那个冰淇淋就成了互补产品,帮助杨枝甘露的风味最大化。
04PART ——
关联产品
在外部思维中,关联产品与我们常理解的“茶饮+软欧包”这样的品类组合不同。而是指除了消费者所熟悉的代表性产品外,他们还会认为你有哪些产品。
< class="pgc-img">>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真实案例来讲明白,一个消费者到一个奶茶店开口询问有没有烤奶,店家表示没有。
在店家看来,烤奶是其他品牌的招牌产品,但在消费者看来都是奶茶店,烤奶那么火,你们也应该有。所以,你主打水果时,虽然招牌是草莓类饮品,但消费者会认为你也应该有葡萄、芒果或者荔枝。
作为一个茶饮店,为了坚持特色,有的品类可以选择性的不做。但是,当消费者问到某款产品,甚至是别人家招牌产品时,切莫以为是消费者“砸场子”,这只是一种正常的惯性思维。
05PART ——
助销产品
助销产品,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辅助销售的产品。但它不一定是奶茶。
< class="pgc-img">>比如,保温袋、书皮、水杯,这些产品可以通过购买多少杯饮品后换取,或者是购买什么产品赠送什么产品,这些都属于助销产品的范畴。
助销产品的出现其实在弥补餐饮服务业上的一个短板,消费者其实都有占便宜的心理,他们期望所购买的产品物超所值。但商家如果一味的以低价促销去迎合,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其对产品价值的质疑。
而助销产品则能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
///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无论是企业规划还是产品设计上需要外部思维,但并不代表不去考虑企业实际情况,比如仓储、物流等因素。
但是,当仅限于内部思维时,比如因为品牌需要减少原料,所以产品一直是在几款原料中进行搭配;又或者是因为采购配送问题,企业坚决不使用鲜果;又或者是因为为了口味,坚决不做常温、减糖的饮料……
这些内部思维,容易导致产品无法切合消费需求,最终让顾客流向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