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6日,盘点餐饮供应链基地在宝山罗泾正式开业。仪式上,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以及小南国、首旅如家、顶巧集团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大咖齐聚,共同见证了国内首创餐饮供应链新模式的诞生。这也是罗泾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盘活资源,招大引强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罗泾镇抓住契机,主动融入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努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实现产业升级。上海盘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9月注册落户宝山罗泾。“第一次来到上海宝山区罗泾镇,就对这里的秀美田园风光印象深刻。做餐饮企业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等,同时又要拥有便利的物流条件,罗泾镇的配套条件和我们的需求十分契合。”上海盘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伍俊峰说,“疫情之下,政府主动来询问我们的需求,帮助我们解决困难,非常贴心,我们更加坚定地认为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上海盘点食品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采销、仓储、配送为一体的中餐标准化和餐饮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具有业内领先的标准化菜肴优势。盘点公司目前已与近千家国内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机构单位及知名商超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盘点公司以开放、合作的精神,汇集数千家餐饮酒店采购商、专业金融服务商和全球专业供应商,对标世界五百强餐饮供应链公司,突破资源垄断与行业短板,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餐饮供应链智能服务平台。
此次新开业的盘点平台是全国首创的餐饮供应链新模式,总投资超过1.2亿元。盘点平台通过“平台贸易+智能物流”两大板块的运营,传承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开启智能工厂模式,凭借其高品质标准化菜肴产品、全球源头采购、全方位链接供需双方,高效率实现撮合交易以及智能物流“一站式”服务,以满足各类商家需求。
据了解,在餐饮规模化、连锁化经营的大趋势下,中餐标准化在餐饮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餐饮行业正转型升级进入到供应链创新时代,餐饮供应链行业万亿级的产业赛道已经展开。盘点美味餐饮供应链基地应运而生,将为产业赋能,促进产业升级,助推中国酒店餐饮业的大发展,也将极大地带动宝山地方经济发展。
来源:作者:周楠
去年重任CEO以来,呷哺集团创始人贺光启陆续对呷哺集团进行了很多大动作的调整,比如重新梳理扩张计划、推出高性价比菜单、关闭亏损门店等等。
9月24日,继“呷哺呷哺”“湊湊”等品牌之后,呷哺集团又推出新品牌——趁烧,意在布局烧烤赛道。
据贺光启介绍,新品牌“趁烧”首创“烧肉+酒茶+欢乐”多元化全新“餐饮+”模型,首批20余家门店将落户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未来3年门店数将突破百家。
呷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接受媒体采访,受访者供图
“火锅和烧烤是我国餐饮市场最大的两个板块,烧烤赛道暂未出现一家头部品牌或企业。”贺光启表示,这也是呷哺集团“跨界”切入烧烤赛道的主要原因。
然而,虽然同属餐饮行业,火锅与烧烤毕竟分属不同赛道,对于呷哺集团而言,此番“跨界”将带来哪些新挑战,预期目标能否如愿实现,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
火锅头部玩家“跨界”布局烧烤,看中千亿蓝海市场?
9月24日,趁烧全国首家门店落户上海日月光中心。该品牌由呷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带队,潜心打磨8年。品牌发布会现场,贺光启详细介绍了趁烧的商业模型:“烧肉+酒茶+欢乐”多元化业态,让消费者60%至70%享受的是美食,30%至40%享受的是欢乐,客单价定位250元左右。
为什么要做“趁烧”?贺光启在接受包括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内的媒体群访时回应:“趁烧的名字、商标,是很早之前我们就已经取好并注册的。选中烧烤赛道,一方面是这个市场足够大,同时,当下的烧烤市场还没有一家领军企业出现,所以我们想来抢占一些这个蓝海市场的市场份额。”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达4.7万亿元,火锅产值约9500亿元,烧烤产值约为2700亿元,火锅和烧烤已成为人们聚餐时选择最多的餐饮品类。
企查查统计的烧烤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分布情况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烧烤相关企业总量为85.2万家,现存49.3万家。从注册数量年度分布来看,近十年烧烤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整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截至2022年9月19日,我国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的烧烤相关企业占94%,1000万至5000万以上的企业仅一家,而5000万以上的企业为零。
客单价250元、三年欲开店百家,趁烧能如愿吗?
或许烧烤的确是一个能够“割到韭菜”的黄金赛道,不过,疫情之下,餐饮业损失惨重,呷哺集团选择在此时发展新品牌,遭到了诸多质疑和担忧。
而贺光启认为,虽然疫情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当前的商业条件比较好,烧烤企业的获客能力比较好,我们希望趁烧可以成为继‘呷哺呷哺’‘湊湊’之后,呷哺集团的第三个增长引擎。”
据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人均消费在41元至70元的烧烤品牌占比为51.9%,人均消费在71元至100元的烧烤品牌占比为24.6%,而客单价40元以下以及100元以上的烧烤品牌占比较低,分别占了8.9%和14.6%。可见,烧烤市场呈现出典型的纺锤状发展形态,中端烧烤品牌居多,低端和高端品牌偏少。
这次,趁烧的客单价定位在250元,是基于哪些考虑?是否担心价格太高导致门庭冷落?
“趁烧的确是现在呷哺集团客单价最高的品牌。” 贺光启说,“目前,我国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已经向国际化消费城市转型,呈现出高端和多元化的消费趋势。根据我们之前的市场调查,200元至300元的高端烧肉赛道,暂未出现大型的头部品牌,这条赛道是一片蓝海。我们计划将趁烧打造成高端烧肉赛道的头部品牌。”
其实,通过不同的客单价也可以看出,呷哺集团正通过呷哺呷哺、湊湊、趁烧三个品牌,完成大众、中高端、高端餐饮消费赛道的布局。
谈到具体规划,贺光启告诉记者,趁烧计划在明年(2023年)开出至少20家门店,首批门店将落户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首选上海田子坊、北京三里屯等网红打卡地;自2024年起,趁烧预计每年至少以新增“30+”门店的速度进行扩张,重点选择杭州、重庆、天津等核心城市,未来3年计划突破百家门店。
3000万集团会员系统上线,将斥资亿元进行数字化升级
记者注意到,呷哺集团多品牌会员系统已经正式上线,会员数已突破3000万。据了解,该系统可根据数字分析模型,为不同品牌精准、智能化相互引流,从而达到“大品牌”带“小品牌”的目的。
然而,呷哺呷哺、湊湊、趁烧分别有着不同的客单价,如何确保消费者能同时接受三个品牌?或者说,客单价有着显著差异的三个品牌,相互之间如何引流?
“我们是在呷哺呷哺开了很多年之后,开始发展湊湊,也是在湊湊开了很久之后,才正式推出趁烧,陪伴呷哺呷哺或者湊湊成长起来的那批人,已经有了新的消费需求,我们每个品牌都致力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我们相信,喜欢吃呷哺呷哺和湊湊的人,也会乐意来尝试我们的趁烧,同时,我们对趁烧的口味也很有自信,一定能获得消费者的喜爱。”贺光启表示,“消费者每餐的消费预算是不固定的,而我们集团的三个品牌则可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预算需求。”
据悉,未来3年,呷哺集团计划以亿元级资金投入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包括采购品控、仓储配送、营运管理、数字营销等领域。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表示:“餐饮数字化是行业跨代发展的趋势,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决策和分析能力,也能进一步优化消费者的体验。”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呷哺呷哺实现营业收入约21.56亿元,净利润约亏损2.78亿元,股价也随之下滑,而近期,其股价有所回升。
2022年以来,上市公司呷哺呷哺的股价走势图
对此,贺光启向记者透露:“我个人是十分关注我们的股价走势的。”他认为,相较于国外餐饮品牌,我国餐饮企业的市场估值普遍较低,“进入下半年,伴随着疫情的好转,我们七八月份的营收和利润表现都不错,股价的回升体现了市场正在给我们相对正确的评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孙文轩 校对 卢茜
< class="pgc-img">>2020年“三道红线”出台以来,许多房企试图通过“变卖资产、降价销售、出售物业”等手段来回笼资金、应对债务。
可以说,众多房企为了转“绿”,其方式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中,首创置业的做法是退市一年后,抛售旗下的物业公司、子公司股权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昆明首创置业开发有首创禧悦春城、首创未来之城、首创誉华洲等项目。
这些项目有被影响吗?一起来看看!
首创置业退市后
4.5亿抛售首置物业
2022年6月17日,金茂物业服务发布公告称,该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公开挂牌程序,以4.5亿元将首置物业的全部股权收入囊中。
▲金地物业服务公告内容
>据公开资料显示,首创置业于2012年开始进军物业领域,经过战略融合、并购发展,2017年初步实现全国9城的品牌布局。
到2019年,首创置业正式整合成立全资物业平台——首置物业。
而到了2021年11月,首置物业100%股权和首万誉业(上海)物业服务有限公司51%股权被挂牌披露。
▲首创置业和首万誉业股权披露截图
>这意味着首创置业也走上了“卖物业”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售物业子公司的首创置业去年刚刚完成退市。
2021年9月30日,首创置业发布公告称,无条件撤销其H股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并从当日上午正式撤销。
▲首创置业公告内容
>而对于退市原因,首创置业称:融资渠道受限、维持上市地位效益较低。
H股退市后,首创置业将成为控股股东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有的非上市公司。
然而,在退市后,首创置业又陆续出售旗下物业公司、子公司股权等资产,想必其的的资金压力应该不小。
有息负债约987.6亿元
三道红线踩两道
首创置业为首创集团的地产平台,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拥有国资背景的老牌房企。
2003年,首创置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着力发展住宅业务。
随后,首创置业重仓商业,打造奥特莱斯综合体,形成了住宅商业联动的发展模式。
▲图源首创置业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首创置业也喊了好些年的千亿目标,但因受企业本身和行业大环境影响一直未能实现。
2020年首创置业销售额约708.6亿元,相比设定的800亿目标,仅完成88.58%。
而进入2021年以来,首创置业先是退市,紧接着又是抛售物业等资产,那这家房企的资金状况到底如何呢?
资料显示,首创置业2021年全口径销售额约426.4亿元,位居榜单第六十二名。
▲图源克而瑞
>要命的是,在融资收紧等环境下,首创置业的负债也有点偏高。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末,“三道红线”中,首创置业仍脚踩两道“红线”,位居“橙档”。
截至2021年6月末,首创置业总有息负债总额987.6亿元,而手中持有的现金仅363.02亿元。
由此,首创置业的资金紧张可见一斑。而抛售物业、出售项目等一系列列举措,显然也是为了换取现金流。
入昆5年布局4盘
目前3盘在售
而回归到昆明市场上,首创置业旗下的在售项目也是不断推出“特价房”,“打折促销”。
2017年,首创置业在昆明首次亮相。
入昆5年来,首创置业在昆明相继布局了4个项目,包括西北新城已开业运营的首创奥特莱斯,在售的首创禧悦春城、首创未来之城、首创誉华洲。
▲首创在昆布局图
>首创置业进入昆明,首先敲定的是西北新城的首创奥特莱斯项目。
该项目是一个涵盖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已于2020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
▲首创奥特莱斯实拍图
>2018年,首创置业进驻北部山水新城,布局首个住宅项目—首创禧悦春城。
目前,毛坯现房在售,户型建面约95-144㎡,单价约9900元/㎡起。
要知道,该项目首开入市时,售价基本在11000-13000元/㎡之间,相比之下,现在的售价确实便宜不少。
对于预算有限的购房者可以考虑,不过项目一期交房时曾爆出“楼梯损坏、车库地面开裂漏水”等问题,所以口碑不算太好。
▲首创未来之城特价房海报
>2019年7月,首创置业又在巫家坝核心区布局了城市综合体—首创未来之城。
该项目也出现了“高开低走”的现象,开盘时售价约18000-20000+元/㎡。
现如今,精装房源售价约16500元/㎡起,毛坯房源约14500元/㎡起,户型建面约93-130㎡。
同年底,首创与滇中城投合作开放了空港千亩大盘—首创誉华洲。
▲首创誉华洲首开时热销海报
>项目于2020年11月首开入市,当时还对外宣传卖出1100套,劲销10.6亿。
不过,由于项目所处的空港新城属于昆明房价“洼地”,入手门槛也较低。
目前,项目建面约77-122㎡住宅在售,单价低至约6600元/㎡起。
▲首创誉华洲效果图
>整体来看,5年布局4个项目,首创置业在昆明的开发速度还算比较平稳。
目前,在售的3个项目都有特价房,如果是你会买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