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餐厅都有自己的定制菜单,既代表了自己餐厅的特色,又包含着日常大众所熟知和习惯的普及菜品,若要强行进行置换,只怕起不到好的效益。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会发现成功餐厅的菜单,总有一些规律,当然,我们不会照搬他们的菜单,而是以合理的逻辑分析探讨成功餐厅的菜单设计模型。
如果把整个菜单架构比喻成一个服务团队,那么为首的招牌菜就是整个服务团队的领导和代言人,而其他菜品则是配合招牌产品为顾客更加舒适服务的辅助服务人员。在实际情况中,顾客往往无法全部了解你所有的团队,尽管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团队作业,但是仍然将50%以上的注意力都给到了你的招牌菜。如果你仍然没有招牌菜,那么你就需要担心顾客随时可能离你而去。
让我们跳开菜单本身的菜系特征,以菜品顾客价值角度重新梳理菜单的作战团体,就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各作战单位的独特价值。
菜品系列一:引流菜 关键词:追随
比例:10%-20% 要点:不在多,而在精
引流产品就好像两个陌生人的10秒相亲。能不能产生一见钟情的效果,决定了能不能给你10秒之外的可能性。而这一可能性决定了客单价从无到有的变化,所以,引流产品就成为了店面的招牌菜。
引流菜可以以厨艺为招牌,也可以以价格为招牌。但是不论以什么为招牌,都要明白,引流菜的价值在于吸引顾客迅速在10秒之内决定是否和你发生关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少店铺已经开始了惊心动魄的砍菜潮流,甚至精简非引流菜盒非利润菜的配图比例。
切记,引流菜比例一定不能高,品种多会造成无法聚焦,难以产生口口相传的爆点。
菜品系列二:利润菜 关键词:花钱
比例:25%-35% 要点:不在毛利高,在于利润贡献比例高
利润菜的要点在于顾客爱上你的瞬间如何趁势砍下更高利润而来,其多半是围绕着引流菜的补充刚性就餐需要进行设计。而在实际中,很多人设计利润菜只是从利润角度考虑不考虑搭配。
举个例子说明,顾客奔着店里的驴肉产品而来,如果设计一款大肉菜作为利润菜,那么这款高利润率的菜,就很难实现高利润贡献的作用。而采用一款清淡去油菜作为利润菜,显然更容易实现自助点单,扩大该菜品利润贡献。
菜品系列三:竞价菜 关键词:省钱
比例:10%-15% 要点:不在于成本价格,在于记忆价格
很多人将竞价菜理解为仅仅是看单菜价格高低,而忽略竞价菜实际只需要做到明显的地域常识价格即可。比如,作为一家300平米的餐厅,每份10元的炒娃娃菜能作为竞价菜。同样,每份25元的猪手也可以作为竞价菜。竞价菜的数量不益多,仅仅是为了告诉顾客,本店是一个低利润可靠的就餐选择。
菜品系列四:补充菜 关键词:贴心
比例:30%-40% 要点:不在于杂,在于就餐完整度
如果把点餐吃饭算作一个工程项目的话,那么引流菜和利润菜就是骨架,竞价菜就是关节,补充菜就是血肉。补充菜是以店面主要就餐主线凸显的血肉补充,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定位之外的次级就餐需要,让顾客产生吃了完整一餐的感知。
比如大部分凉菜和餐后点心都是属于补充菜。补充菜的设计要领就是贴心。很多餐厅往往注重的是利润菜,而忽略了补充菜的部分,从而没有使得店面客单价最大化发掘。举个例子,服装店的套装销售通常会做搭配设计,甚至就连搭配的项链也卖给顾客,就是这个道理。
菜品系列五:惊喜菜 关键词:懂你
比例:5%-10% 要点:不在于贵,在于走心
很多朋友估计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但是大部分朋友应该都见过类似的案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海底捞餐前免费提供的小零食。惊喜菜是根绝消费者就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感知产生的。例如,等待时间过长,餐后口气清新等等情况。
总结
菜单结构的形成,取决于你要跟顾客谈恋爱还是打太极。如果你的菜单能够有效控制比例实现整个点餐过程的合理化,相信客单价和区域知名度将给你一个更好的营业额回报。
><>读
最近,笔者有幸去一家新店去试菜。菜品都不错,于是大家开始问,你这道菜打算怎么定价,怎么卖啊?厨师长很纠结地说,这个价格还没具体定,大家认为卖多少比较合适?
现场有他们家的熟客,开玩笑说二三十的话我一定天天来。事实上,这道菜主食材是一道蒸鸡,为了口感和宣传采购的是养殖180天的鸡,二三十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的定位又是大众的平价餐厅,太贵估计顾客也难以接受。
所以这就涉及到菜品定价的成本以及顾客的心理接受价位的问题。
餐饮业的菜品价格不是凭空估计或者拍脑袋定出来的,菜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营效果。高了,顾客觉得是故弄玄虚,低了自己又觉得不值得了。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定价方法:
1
毛利定价法
菜品定价一般是根据餐饮店内部要求的毛利率,这个毛利率来自经营者的目标和经营中统计的平均水平。然后利用下列公式,依照菜品成本计算出来。一般餐饮店的毛利率在50%左右(低的在40%,高的达60%以上)。
菜品价格=成本÷(1 - 毛利率)
菜品的成本为:可变成本(食材、调料、水费、电费、燃料费)和固定成本(工资+商店房租+生活费+员工住宿费)
例如:一份菜成本是12元,取定毛利率为40% ,则菜品价格=12元÷(1-40%)=20元,其中毛利是20-12=8元,或20×40%=8元。
用毛利定价法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操作法。还是用火锅店的实例来说明:
顺算:
一家火锅店的土豆售价是5元/份。土豆进价每斤1.50元,估计每份菜调料价为0.5元,燃料费为0.2元,合计成本为1.50+0.5+0.2==2.20元。
若规定毛利率为50%,则这一斤土豆的售价为2.20÷(1-50%)=4.40元,(若收了底锅费,即调料费,那么还应将调料费减去)但事实上5元一份的土豆只有3两重,原材成本为1.50×0.3=0.45元/份,加上调料和燃料费的内部计价仅为4.40×0.3=1.32元/份,现在定价为5元/份,明显是高了,达到(5-1.32)÷5=73.60%。
由此可见,火锅店的蔬菜毛利是很高的。
倒算:
即先确定毛利率为50%,若定一份带鱼价为10元,则客人只能吃5元的东西(包括菜、调料和燃烧费),若调料和燃烧费共计为0.7元,则客人只吃到4.3元的带鱼。
假如带鱼市场价是15元/斤,则顾客只能吃到0.3斤都不到,那么这个0.3斤带鱼装盘后显得太少,就应该加量,所以有可能晕菜类会出现一些品种的毛利不足50%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由此可见,火锅店的荤菜毛利并不是很高。
所以对整个店来说,只能考察综合毛利。
需注意的是只有同品种、同档次的店才有可比性。若无可比的,在参考其他类同店情况后,自己的定价也不要相差过大。
2
系数定价法
这种定价法要了解同地区、同档次、同类型的餐厅菜品价格和成本。
菜品价格=成本×定价系数
定价系数=菜品价格÷成本
比如:某菜品售价38元,经计算它的成本为15元,那么定价系数是2.5。
有了定价系数,其它的同类菜品均可以相应定出。
3
附加定价常数法
就是在系数定价法基础上加上附加定价常数,这个常数是根据菜品的销售份数来获得的。
菜品价格=原材料成本×定价系数+附加定价常数
附加定价常数是生产和销售每份菜品所发生的固定费用(如能源、工资、租金)。
附加定价常数=(能源+工资+租金)÷当期销售份数
例如:某店一个月销售菜品份数为30000份,当月的能源费50000元、工资25000元,租金75000元。那么附加定价常数是(50000+75000+25000)÷30000=5元
4
不要用整数
就餐的客人是奔着实惠来的,所以定价上就要看起来好像显得比较低。比如推出一道菜,起初定价在30元,结果不好卖,后来改成32元,反而一天能卖到30多份。
原来的道理是这样:32和30当然是32大,但给顾客的感觉却不是这么绝对,30元给顾客的信息是:这个菜30多块钱,不便宜;而32元给客人的信息则是:这个菜价格适中,还不到35元。所以有的店的菜价一般没有整数。
再说说尾数7,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价格策略,比如47元,会给顾客45、46元的感觉,而如果加1元为48,就好象贵出好多,就好象50比49贵好多一样。”
5
高低价格分散列
另外,在菜谱排列中,要将高低价格分散开,不要将58元的列一起,38元的列一起,如果顾客无法接受58元的价格,则排在一块的无论什么菜都不会认真去看。应将特色菜列在菜单的中间,这样点击率会高一些。
6
价格比别人家低一点
对于小餐馆来说,价格是最能影响客人心理的因素。如果食客发现你的价格和大酒店差不了多少,他就会觉得不值,恐怕领教过一次就不会再来了。
出于上述食客的消费心理,餐馆在制定价格的策略时,不妨也玩一下菜单上的数字游戏。比如,邻近档次相近的餐馆某款常点的菜式定价是20元,你可以定18元;一些稍高档的菜式,如果人家是30元,你就定28元。
尽管表面看来,你的单项菜式的毛利率低了,但你吸引的客人也多了,从而带动了其他菜式的消费,增加了营业额,综合毛利的总额可能就低不了多少,当营业额达到了一定高度时,总毛利甚至会增加,基本精神应该是薄利多销。又或者你在其他方面尽量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力保菜单上的数字游戏有玩转的空间。
总之,菜品定价是一门学问、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定好价格的,定高了,销量上不去,低了,不能赚钱、白忙活。只有掌握了顾客的消费心理,恰到好处的定价才能赢得不错人气和提升营业额。
>< class="pgc-img">>饮人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餐厅产品种类丰富,味道做得也还不错,但顾客点单却很少。精心研发做出的菜品,为什么会卖不出去?
在特约顾问王雪松看来,其最根本原因是餐厅老板没有了解菜单的本质。
“很多餐厅只是把菜单当做一种展示工具,却忽略了它引导售卖的作用。好的菜单设计,主次分明,能够为顾客有效推荐餐厅的主打菜品,从而在提高点餐效率的同时,间接提升翻台率。”
确定客户群体,是制作菜单的前提
财报数据显示,过去的2018年,海底捞人均客单价为101.1元,呷哺呷哺则是53.3元。
同样是经营火锅品类,为什么不同品牌之间的客单价差距会这么大?
< class="pgc-img">>“客群即定价,在设计菜单之前,要先根据你的目标用户,确定好价格带。”王雪松说,“关键点是让顾客觉得物超所值的同时,商家又拥有较大利润空间。”
具体来说,不同品类有不同的定价区间,快餐品类大概每5元是一个价格带,正餐的客群划分,则以15—20元作为一个分界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点餐效率,需要对就餐场景进行区分。对于熟知门店菜品的老客,让他们直接扫描二维码下单,能够提高点餐效率;而首次光临门店的用户,则需要服务员推荐菜品,引导点餐,这样才能更有的放矢。
菜单设计的4大核心点
菜单,是顾客进入门店之后,除环境和服务员以外,最先了解一个品牌的窗口,如何科学地设计菜单,是一门值得深入探讨的学问。
- 精简菜品数量,突出核心产品
在王雪松看来,餐厅的菜品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有的时候品类多而杂,容易让顾客不知所措,“可能菜单前后翻了十分钟,却迟迟没有下单”。
< class="pgc-img">>杨记兴臭鳜鱼,经过五次菜单改版,最终菜品数量由之前的200多道,缩减至现如今的38道。4道招牌菜与10个必点菜,层次分明,能够让顾客迅速了解门店的特色。
效果也显而易见,以前门店臭鳜鱼的平均销量只有七八条,再删减之后,单店销量已超过百条。
对于菜品结构的设计,王雪松认为,菜品并不是随意删减,而是要通过门店销量、菜品毛利、出餐速度和顾客反馈等多维度来取舍。
他以外婆家的麻婆豆腐为例,尽管该产品利润不高,但是三元的极低售价,成为很多顾客就餐必点餐品之一,这就属于引流品,需要保留。
“数据方面,现在用户通过收银系统自带的功能,就能够知道一个店的菜品销量和损耗情况,这些都可以成为门店菜品筛选的依据,省却了人工统计的麻烦,非常便利。”王雪松说。
在他看来,为了合理控制利润区间,一家门店的明星菜品和引流品的占比,都不应该超过20%。
- 巧用“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用户在评判一个事物价值的时候,喜欢寻找相应的参考物。
< class="pgc-img">>比如说,同样是宫保鸡丁这道菜,有的餐厅卖36元,有的餐厅卖48元,如果你的卖22元,那么,顾客就会觉得你的性价比更高一点,也更容易放心点菜。
在价格设计上,除了根据菜品毛利来定价以外,巧用锚定效应,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一份售价为30元的菜品,希望提高顾客点单量,可以在该菜品周围放置若干售价超过30的菜品,比较之下,顾客就会更倾向于点前者。
另外,在价格方面,减一或减二,也是一个小技巧,一份菜品售卖价为60元和59元/58元,在顾客心目中的意义是不同的。
- 图文并茂,布局有序?
一份菜品只能在菜单上重复出现一次么?
答案是否定的!为了突出核心菜品,餐厅在设计菜单时,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多次展示,从而提高产品的点单率。
< class="pgc-img">>巴奴毛肚火锅,在品牌名上就突出了“毛肚”这个核心产品。在菜单设计上,这一点也得到很好的体现,毛肚和菌汤不仅占据菜单较大版面,而且还配有图片,文字+图片的形式,也唤起消费者对巴奴核心产品的认知。
不过,大部分人只注意到这一层面,实际上,在巴奴的菜单里,毛肚和菌汤周边,还围绕着绣球菌、虾滑、多利鱼片等十二道菜品,被誉为“十二大护法”,这些产品同样也能吸引顾客注意力。
背后的原理在于,人眼在浏览平面物体时,习惯先看中间部分,其次是右上角,然后再滑落回左上角,这三个位置也是菜单设计时的“金三角”,也就是核心菜品展示的区域。
- 视觉设计简单好看
“视觉也是菜单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元素。”王雪松表示。
< class="pgc-img">>在他看来,现在很多人就餐,菜上桌以后的第一行为是拍照,发朋友圈。因此,菜品颜值也是一个传播渠道,可以帮餐厅做免费宣传,“我们开玩笑说,有一种好吃,是朋友圈看着好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视觉元素并不代表杂乱无章。王雪松认为,现在有的菜单做得太花哨,背景颜色太复杂,反而让顾客在视觉上觉得累,在他看来,简单明了才是最重要的。
小结
?菜单是一门推荐的艺术:主次分明地排列菜品,合理设置价格区间……让菜单说话,可以加强门店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实现高效售卖核心产品的目的,从而提高门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