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苏州日报客户端发了一篇新闻报道,题为《一杯奶茶=4.3罐红牛!苏州抽检30批次网红奶茶》,后在微博上被大量政府机构蓝V账号转载,并带上话题#苏州30批次奶茶检测出咖啡因#,北京商报特地制作了视频报道,应用了旋律压抑,节奏压度大的背景音乐,并使用“沦陷”等骇人的词语,最后人民日报微博转发该视频,带上话题#一杯奶茶=4.3罐红牛!#然后对糖、脂肪、咖啡因相关内容进行了言辞含糊却引导性强的报道。
一时间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了,而这并非奶茶第一次受到如此狂轰滥炸似的攻击,早在2018年8月,由“上海发布”撰写的一篇名为《奶茶,正在毁掉这一代人!》的微信推送在朋友圈被疯转,从同样的角度对奶茶这一受到广泛欢迎的饮品进行了全方位的攻击。
不过,看起来大家都是该喝喝该吃吃,根本不理睬这些内容,不久之后#奶茶这么美好怎么可能有错#话题也上了热搜。
进入正文前,明确立场:倡导健康饮食,注重保护自身健康,奶茶作为一种常见饮料产品,其美好的口感来源于糖分、咖啡因等常见物质,过度摄入存在健康风险,所以奶茶虽好,不要贪杯!
但是,奶茶并非如这些恐吓式报道中所说的如此罪恶,奶茶与绝大多数我们日常可见的饮料(如可乐,牛奶饮料)以及部分奶制品并无突出的健康差异,过去的这些报道,表面上打着健康的名义,但实际上是以通过信息不对称的手段从热门商品入手赚取眼球,以达到未知的目的;而其报道之中,不仅有刻意为之的倾向性语言,更有着混淆计量单位,对成分效果断章取义等问题,作为关注健康的科学报道,相当失实!非常不专业!
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满足口欲的同时注重营养,但我们不应该承受恐吓,这种恐吓式的报道当道,甚至是社会高压的一种体现,本应被抵质。
我们将报道拆开来慢慢看。
/含糖量/
本次抽检的30批次奶茶总糖含量检测结果为3.23 克/100 克-11.3 克/100 克,以一杯中杯奶茶450毫升计,一杯奶茶总糖含量约为14.5克/100 克-50.9克/100 克。总糖含量最高的一杯珍珠奶茶购自四云奶盖贡茶(购物公园店),总糖含量检测结果为11.3克/100 克,用一块4.5克左右的方糖进行换算,相当于吃掉方糖11块。
首先,作为一篇科学报道,这一段的计量单位非常混乱,我们可以随手抄起一瓶或一罐手边的饮料、奶制品等来看,在营养成分上,单位都统一为每毫升含XXX,而并非用克/克这样的形式,而这样的形式使用主要原因是统一重量而非统一体积不利于对不同密度饮品间的比较,这篇报道中的检测用克/克表示,但是中杯奶茶又用毫升计,真的非常不专业,不过茶与奶的密度与水确实差别很细微。
而另一个不专业的问题在于,第一句中描述“总糖含量量”采用的是百克糖含量表示的平均含糖量,然后又说一杯奶茶的总糖含量,这时如果要这算,应该是14.5克-50.9克,没有每百克这个分母了,因为已经乘了450克了呀,然后到了针对四云奶盖贡茶,又变回了百克糖含量,此时应该写这杯四云奶盖贡茶总含糖量50.9克,相当于方糖11块。
虽然这一段在逻辑上没有出现问题,但是文字严谨上甚至不如小学生。
为迎合消费者追求健康的需求,市面上有不少奶茶铺推出少糖、无糖型奶茶。消费者也普遍认为“无糖”代表完全不含糖,适合特殊消费者人群饮用,但从检测结果来看,一些标注少糖、无糖的奶茶,实际上总糖含量并不低。7批次无糖、少糖、不加糖奶茶总糖含量平均值为6.4克/100 克。其中, yoyaltea皇茶(美辰店)一杯无糖相思红豆奶茶,总糖含量检测结果为7.88克/100 克,相当于吃下方糖8块。
接着,文章直接揭露了奶茶饮品关于“无糖”的谎言!这一点我表示支持,既然无糖就应该是不含糖,任何形式的糖都是违背“无糖”这个宣传语的,那么,是否只有无糖奶茶违背了这个宣传语呢?
我用自己的手机淘宝,以“无糖牛奶”作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没有从任何一家奶制品的官方店搜索到“无糖牛奶”,仅搜索导入伊利舒化无乳糖牛奶(针对患有乳糖不耐症或就不喜欢乳糖的人群制作的产品,通过添加乳糖酶分解乳糖为单糖),但其实它每百毫升仍然还有5.0g的糖,只是不含乳糖。
所以,市面上其实根本不可能买到真正“无糖”的牛奶,不仅这些奶茶店在进行虚假宣传,所有打着“无糖”的含奶产品都是虚假的,请有关部门务必一视同仁,一同严打!
然后,对于其他少糖、不加糖的奶茶,文章表明平均值为每百克6.4克,最高为每百克7.88克,然后又用了方糖做比较,8颗的话,想起来还有点腻呢,但作为一款含奶的饮品这样真的多吗?是否真的符合奶茶店的宣传用词呢?
我想我们不应该直接断定,而应该对比市面上的一般奶制品及奶饮料,顺便还有可乐。
可以看出,相比一般的奶制品,即使不加糖的奶茶,含糖量也确实略高,高多少呢?按平均值算,每喝450ml将大概比喝等量的特仑苏或者金典有机奶多摄入6.3g糖,刚好一茶匙,比好甜口的地区做菜用糖要少一些。
而如果相比奶饮料,不加糖、少糖的奶茶则相对较低,相比最普通的奶粉按照推荐的的冲制方法也较低,所以“少糖”“不加糖”的奶茶并不存在虚假宣传,与市面上普通的奶饮品相差无几,那8颗糖的罪,真的叫做欲加之罪。
接着,原报道继续道:
据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糖分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从抽检结果来看,只要喝上一杯所谓的“无糖奶茶”就已超过正常人体一天当中添加糖的摄入量。
原报道接着搬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然后以指南中“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作为论据,说一杯所谓的“无糖奶茶”已经超过正常人体一天当中添加糖的摄入量。
首先,这句话本身有语病,不通顺;然后,这句话的是典型的逻辑标靶型的误导,存在逻辑错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2016年5月13日由国家卫计委发布,提出了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这里叫做“建议”,不是一种“规定”,原文中第五条“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写道应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美如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上文报道中先是截取为“每天糖分摄入不超过……”,后来才在结论中提到了"添加糖",形成了一种误导。
在这样混乱的文字表达下,其表达出来的意思可能被解读为:“喝一杯无糖奶茶就吃了一天本该吃糖啦!”
那么为了纠正原报道的误导,跟大家说一下每天应该摄入的糖是多少,主要目的是提醒大家不要为了减肥吃少了,那样更不健康。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导王兴国一次采访中反驳用与这次同样的方式攻击米饭的文章时提到:
网文还称,中国人白米饭吃多了。“人体每天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只有50克,体力劳动者也只需要100克。可是中国人,连小孩子都是动不动一餐就吃250克米饭。”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每个人情况不同,需要的能量不同,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也会不一样。”曾凯宏指出。 王兴国介绍说,每人每天50~100克的碳水化合物是最低需要,而不是正常生活的需要量。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参与体力劳动或者运动的人,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每天二三百克是大多数指南推荐的。
而去掉我们的正常饮食,如米饭、包子、馒头、面等中国人常食的糖含量较高的主食之后,才轮到考虑这建议不超过50g,最好不超过25g的添加糖。
那么确实,如果喝了一杯奶茶之后,添加糖已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那么然后呢?
奶茶是我的一杯饮食之外的额外饮料,本来就不是当水在喝的,如果不是一天三四杯下肚有什么问题吗?我今天喝过奶茶之后,我不一定还要吃别的添加糖了呀,那不是刚好?!原报道中的论据很难支撑起最后的论证。
买奶茶时,通常有 " 全糖、半糖、无糖 " 或者 " 七分甜、五分甜、三分甜 " 的选择,商家解释无糖只是制作过程中不额外添加糖,并没考虑原辅料是否含糖。检测人员表示,这显然与消费者的理解之间存在着明显偏差,建议对含糖摄入有特殊要求的消费者要尽量少饮用奶茶。
关于糖,原文最后说道产品名称与消费者认知之间的差异,这确实值得注意,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或许多少一勺糖并不重要,但是对于对摄糖有特殊需求的人群而言,“无糖”“少糖”这样的用词确实形成了误导,这些商家应该对奶茶像我们平时购买到的那些标准制饮品一样,标注营养成分含量才行。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商家的解释也不无道理,他们确实没有再加糖了,我们可以看到糖含量与一般冲制的奶粉饮品一致,考虑到本身用奶较为浓稠但又存在茶的稀释,这个水平很正常,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只要正常活动就可以正常代谢。
/咖啡因/
原文接着开始从咖啡因切入。
据悉,一杯美式咖啡(中杯)的咖啡因含量为108毫克,一罐红牛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为50毫克。本次抽检结果发现,30批次奶茶全部沦陷,均检出咖啡因,平均含量为239毫克/千克。来自四云奶盖贡茶(购物公园店)的1批次中杯珍珠奶茶,咖啡因含量达483 毫克/千克,经过换算,这杯中杯奶茶咖啡因含量是一杯中杯美式咖啡的2倍多,或等同于喝下4.3罐红牛。 世界卫生组织的咖啡因摄入量标准为,健康成人单次摄入200毫克以下、全天摄入 400毫克以下。以本次抽检咖啡因含量最高的奶茶为例,如果一天喝2杯,就已超标。检测人员称,对咖啡因特别敏感的人群、孕期女性和儿童,要特别注意。
微博热搜#苏州30批次奶茶检测出咖啡因#的重点也是出于此。
首先,奶茶也作为一种茶制品,检测出咖啡因很特别吗?!能以这个标题上热搜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如果没有商业利益推动的话,我得对网民在网络上表现出来的智商表示怀疑了,就算要以咖啡因攻击,也应该以#奶茶咖啡因含量超标#这样的标题上热搜吧?那么,为什么不是以这样的标题呢?
原因在于:
没有超标,所以不能这样写。
但是,它又没有超标,又要写出来吓人,要怎么办呢?
机智的原报道首先再次采用了混淆计量单位的方式,一会儿用一杯中杯美式、一罐红牛的全咖啡因含量数据,一会儿用奶茶的咖啡因每千克平均含量数据,读者一个不注意只关注到数字本身的话就会被吓到。
而其实,按照239毫克/千克计算,450ml奶茶含咖啡因量为107.55毫克,和一杯中杯美式几乎一样,原文通过计量单位操作显得奶茶有一倍有余了呢!
机智的原报道觉得这样还不够,于是搬出了明明符合国家规定,为了符合我国更为严格的规定以及居民身体需求还比在美国减少了30mg却被民众认为“不健康”的红牛饮料,直接丢出结论一杯奶茶=4.3关红牛!
这里有两个误导,第一,标题上对自己断章取义,原报道这里自己写的是咖啡因含量最高的这一杯奶茶(含217.35mg)相当于2杯美式,4.3罐红牛,但在标题上取义为“所有”的奶茶都这么浓,这样写红牛会有意见的!显得红牛很稀的样子……
而如果把红牛的含咖啡因量换成每千克计的平均含量的话,约为200毫克/千克,明明奶茶、咖啡、红牛的平均含量是差不多的,大家谁都不更“健康”也都不更“毒”。
参考我们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咖啡类饮料》(GB/T 30767-2014)、《茶饮料》(GB/T 21733-2008)以及参考国外标准(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韩国)
综合来看这些限制,健康孕妇每日摄入200mg-300mg一般不会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但最好不要超过200mg,正常成年人每日摄入400mg,单次摄入约200mg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参考自身体重将安全限制考虑为3mg/kg,比如60斤的孩子,每日摄入最好低于180mg。
所以即使一口气喝掉那杯最“毒”的,含咖啡因含量217.35毫克的四云奶盖贡茶,也没有超标,不过不建议孕妇和体重较轻的儿童一下子就喝掉,慢慢喝比较好,其实健康人也不要一口气喝完吧,容易呛着。
而如果按照平均含量239毫克/每千克计算,一杯中杯奶茶107.55毫克的咖啡因含量,不论在国内外都远远低于建议的安全限制,就咖啡因来说,再来一杯奶茶也没有关系噢!
所以,原报道根本无法靠“咖啡因超标”“咖啡因超限”这样的标题上位,因为一杯正常的奶茶在咖啡因含量上没有任何问题,原文只能靠玩弄单位游戏,文字夸张这样的方式,通过商业运作,利用信息不对成,利用部分网友对相关信息的不知晓来吓唬人,博取眼球。
而关于咖啡因本身,其不仅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也不仅是广泛地存在于茶叶、可可豆等天然植物之中,适量摄入咖啡因(医学上将成人每天摄入80-250mg咖啡因列为低摄入量,300-400mg为中摄入量,超过500mg为高摄入量),不仅不会对身体带来伤害,还有好处。
根据:
[1]易超然, 卫中庆. 咖啡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5, 18(3).
[2]凤凰网. 实验发现咖啡因可降低小鼠的记忆损失[J]. 饮料工业, 2014(4):21-21.
[3]贾海先, 刘伟, 赵耀. 国内外咖啡因摄入现况、消费建议及法规要求[J]. 卫生研究, 2018, 47(05):170-174+178.
[4]牛静崧, 张颜颜, 刘子健. 咖啡因剂量对人体的影响[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35).
这些比起原报道那种毫无科学逻辑的东西而言,这些更加科学的学术期刊向我们大家揭示了咖啡因的真面目:
咖啡因低、中摄入量时其作用包括:1.兴奋大脑皮质,振奋精神,提高注意力、自信心以及工作效率喝积极性;2.增加警觉性喝减少疲乏感,提高警惕性和维持持久的工作能力;3.增强识别能力,缩短快速与选择反应时间,并能提高瞬时口头记忆力;4.影响睡眠,故入睡困难者晚上应减少摄入量。而高摄入量的咖啡因可引起焦虑、烦躁、失眠、易怒及精细运动功能受损。一般认为若长期摄入富含咖啡因的饮料可能会引起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休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然而,最近据国外10个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3个中心报道两者呈负相关,4个中心提示两者有很弱的正相关,儿其余3个中心未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所以,不能肯定长期摄入咖啡因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但已有高血压的患者应减少咖啡因的摄入量。对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的影响最近国外多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饮用咖啡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而且与每天饮用咖啡的量呈负相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咖啡因可能直接引起胃壁细胞泌酸增加,故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不宜雇佣咖啡因。但长期饮用咖啡因能够减少患胆结石的风险,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饮2-3杯咖啡者,患胆结石的概率比不饮咖啡者低30%-40%,而去咖啡因的咖啡却无此效应。因此,他们认为这可能与咖啡因刺激胆囊收缩,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抑制胆石症的形成有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经长摄入咖啡因能预防帕金森病,每天饮用4-5杯咖啡因的咖啡者比不饮者患帕金森概率减少4/5。法国和德国科学家表示他们已经发现实验室证据 ,证明咖啡因对老年痴呆症有预防作用。他们让小白鼠摄取相当于人类正常饮量的咖啡因后 ,发现Tau蛋白质的成长得到抑制 。根据科学家的解释 Tau蛋白质是一种神经元功能蛋白,它的过度磷化是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此前有研究发现 ,老年人如果定期摄取咖啡因,他们遭遇认知功能下降的机率比较低。实验还发现 ,咖啡因会降低小白鼠的记忆损失 ,即减少淀粉样蛋白斑块的产生——另一种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化合物。研究表明,咖啡因对人体可产生多种复杂的健康 效应,积极的效应如咖啡因可提高机体新陈代谢 速率以及解除疲劳、有助于防止认知能力下降和 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帮助治疗青光眼、降低2 型糖 尿病风险、提高记忆力、改善肝功能等。潜在不良 反应主要关注咖啡因对人体的急性毒性、对心血 管和骨骼的影响、行为及生殖发育等方面,如大剂 量或长期使用咖啡因可导致“咖啡因中毒” ( 咖 啡因上瘾或出现神经过敏、易怒、焦虑、震颤、肌肉 抽搐、失眠等一系列身心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以 及消化性溃疡等,而戒除或脱瘾会引起头痛等症 状,从而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甚至死亡。由于咖啡因的半衰期较短,任何副作用都会很快消退。咖啡因对人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
更多详细内容,可以自己在网上搜索了解关于咖啡因的知识。
综上所述,在适量饮用咖啡因饮品,比如这些奶茶,对于就健康人而言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存在伤害,大家可以放心饮用安全、卫生的奶茶产品。
/茶多酚与脂肪/
接着,看似是作为一些补充,原报道提到了奶茶的茶多酚与脂肪。
在各大茶类中,茶多酚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绿茶、乌龙茶、红茶。绿茶茶多酚平均含量为356毫克/克,是本次检测出茶多酚含量最高的四云奶盖无糖奶茶的480倍。也就是说,10克绿茶所含有的茶多酚,需饮用10杯奶茶才能获得。检测人员表示,如果选择奶茶作为茶多酚的来源,则会带来糖、咖啡因、脂肪等摄入过多的问题。用喝奶茶来取代喝茶,显然是不靠谱的。此外,本次抽检的30批次奶茶,脂肪含量项目也不容乐观,平均数值为3.6克/100克,脂肪含量最多的一杯奶茶可提供23克的脂肪,超过成人每日推荐摄入脂肪量的1/3。
在这里,原报道给出了绿茶的每克平均茶多酚含量,然后又说是四云奶盖的480倍,完全没有列明奶茶中的茶多酚具体数据,然后又用了10g与10杯来举例。
老实说,由于缺乏数据展示,我对其可信度表示质疑,但是,出于最美好的善意,我相信它,奶茶不具备保健效果,嗯,我本来也没有期待奶茶具备保健效果。
而关于脂肪,原报道采用了"不容乐观"的语言,我真的很难理解在一篇科学报道中,列举了数据之后,使用“不容乐观”是什么心态,但我觉得与其说“不容乐观”,不如说是“不想客观”。
然后,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并未搜索到官方出具的膳食指南或者什么建议中有对脂肪摄入的明文推荐,不过网络上也基本达成了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50g-80g脂肪的共识,那确实一杯奶茶(含量最多的那一杯)约为推荐摄入脂肪量的1/3。
……
还是不理解不容乐观在哪,最多的一杯约为1/3,也就是所绝大多数连1/3都没有到,挺乐观的呀。
倒是,在原报道的最后,有一句很值得关注的话。
值得一提的是,抽检中大部分奶茶未检出糖精钠、甜蜜素等甜味剂,塑料杯装的奶茶也未检出塑化剂,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我觉得热搜应该是#奶茶没有甜味剂,放心喝吧!#才比较合适,因为我一直以为奶茶里面有过量甜味剂,包装也比较随便可能含有塑化剂,所以还挺克制的,如果这样的话,奶茶比一般我们能买到的包装饮料还要健康一些吧。
/北京商报的视频:截取中的截取加灾难音乐/
在上文的报道之后,北京商报对这篇已经很凌乱不完整,充满了文字游戏和断章取义的报道再次进行了文字游戏和断章取义的加工,制作了视频。
而视频最令我厌恶的是其配乐,配乐选用的是典型的灾难配乐,用较为尖锐的脆响和不易被发现的低音鼓点相对比,鼓点一开始重合普通心跳,然后逐渐加快,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形成一种“恐慌”的心理暗示,看似“客观”的新闻报道采用主观引导极强的配乐我认为是相当低劣的行为。
它已经不是一篇鼓励人们平衡饮食的科学报道,而是一篇为了吓唬人、膈应人而存在的垃圾视频了。
相比起上面这些呀,去年8月那篇《奶茶,正在毁掉这一代人!》在数据上和专业性上真的优秀得太多了,而且图文并茂也风趣幽默,可读性很强,制图水平也高得多,非常好看,其检测的项目也多得多,其中关于部分奶茶反式脂肪酸偏高的指责非常精确,确实将奶茶与其他更为健康的制品(比如纯牛奶,黑咖啡等)区分开来,奶茶确实是一种饮料,不能多喝。
现在看来那篇文章在科学性上做的真的不错,在文章的最后,它还将检测的51中饮品10个指标的表格发了出来,非常详实,虽然没多少人会去仔细的看,但如此丰富的物料支持,那篇文章在这一点上就没得黑了。
不过,我仔细看了下51种饮品检查结果,发现它自己列出的表格推翻了它前面的大多数结论;它在前文中对每个指标的比较中都选取了检查结果中的极端值进行比较,而绘制的图片也通过对坐标轴的比例加工让它们看起来更恐怖(超标的超很多,未超标的也接近标准)。
而实际上仔细阅读其表格数据发现,例如反式脂肪酸这一项,51个样本中仅3个超标,其余48个中有31个未检出反式脂肪酸,17个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足日建议摄入量的一半,与它前文“反式脂肪酸含量偏高的问题尤为突出”的结论完全相反。
而关于咖啡因的数据结果显示,51个样本中,每杯超过200mg的仅4个样本,多数甚至每杯不足100mg,远远低于上文中所说的各种标准,我现在倒是不担心喝奶茶摄入咖啡因问题了,我要好好看看那些咖啡因含量低于100mg的是哪些,我严重怀疑它们兑的水太多了,茶根本不够!
同样的问题在糖和脂肪的板块也是一样。
所以在仔细阅读了《奶茶,正在毁掉这一代人!》自己提供的详实数据后,我反而对这篇文章的专业性表示哭笑不得,他们大概觉得一定不会有人去看,去统计他们表格中的数据,只会看完前面吓人的语言就惊恐的转发然后关掉吧。
我想如果之后有时间,我干脆借用一下他们的统计数据写一篇推送来说明一下奶茶是一种健康性价比多么高的饮品吧(付出健康代价小,获得口感满足高)。
下图是他们当时的数据,借这个机会,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咯:
/拒绝恐吓式报道/
虽然,我花了这么多的内容区队这些报道的内容本身进行攻击,但实际上我对它们没什么兴趣,昨天的那篇报道我是当笑话看的,去年的那篇我对于数据还是挺支持的,毕竟很详实,只是论证过程依然让人提不起兴趣,还是那句话,随便写写就罢了,既然是打着“健康”“科学”的旗号,就应该客观公正,而不应该用各种导向性的语言树立各种先入为主的负面概念,太糙了。
而更多的,我是想批评恐吓式报道。
去年我看到那篇文章之后,我跟我的朋友们说:
如果真有什么在毁掉一代人,肯定不是奶茶。
应该是不论大小、公私媒体之间的互相抄袭、滥竽充数、危言耸听以及由此导致的信息失真与群体感受失衡。
如果奶茶都能毁掉一代人的话,那么酒精、烟草、炸鸡、烧烤等等首先表示不服,抗争了几百几千年了还没有成功。
倒是鸦片真的成功过,值得警惕。
恐吓式的报道短期来看,很膈应人,它们依靠将一些无关紧要的要素放大,来攻击对事物抱有合理喜爱的人群,营造出一种“所有人都在做着错误的事情,只有我们看穿了真相”的感觉,然后利用无知者在受到恐吓之后的紧张与盲目达到病毒式传播的目的。
而实际上,只要仔细甄别其内容,就能够发现这些恐吓式报道的论点论据论证以及结论往往存在非常大的偏颇,其中偷换概念最为常用,其次是滑坡效应(类似于一颗马钉毁掉一个国家的寓言故事)。
但是人在受到恐吓之后,又是处于信息告诉流动碎片化、快餐式阅读的背景下,根本不会去深究,所以这些膈应人的东西屡试不爽,而且这样的报道由于主动放弃了客观,会对许多信息进行模糊,对于事物之间存在的对比于相关关系选择性的无视,使得它们非常好写,参见文末我抖机灵写的搞校短篇。
而长期来看,恐吓式报道是有社会危害的。
恐吓式的报道一出,实际上是在抢夺人们的注意力,而另一篇报道要继续抢夺,可能就会选择更为恶劣的恐吓,以此反复,恐吓式报道将会铺天盖地,这不是危言耸听,“震惊体”就火过,不过随着网民的经验提升被淘汰,现在的恐吓式报道更加懂得掩饰,通过细节与逻辑手段达到目的,而非使用一个愚蠢的标题,虽然标题依然不太聪明。
相信,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
恐吓式报道算一种谎言吗?我认为是算的。
当一篇篇恐吓式报道席卷而来,我们又要如何辨别出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真正值得我们害怕的内容呢?
那些真正值得关注,对我们存在确实威胁的内容又要怎样才能博得我们的关注呢?
我们是否会在读过一篇又一篇恐吓式报道之后变得更加麻木?失去对于事态严重性正确的群体感知能力?
这让我想起两个月前咪蒙那篇最后害得自己被查封的软文,我想其实这些内容都如出一辙,利用信息不对成传播恐慌,吓人实现营销目的,而沦为它们传播工具的“受害者”们往往是带有好意的,带有对自己、对朋友、对亲人、对社会的关心。
这些报道,难道不是在无情地利用这些关心与善意?
我想各位读者如果看到这里,应该会有自己的答案。
希望再也不用看到“奶茶含XXX!”“YYY检测出XXX”这类掉智商的内容了,不是因为不愿意看到,不接受看到,不敢看到,而是确实希望它们没有食品安全的问题;如果再次看到,应该是有关部门或机构揭露、打击不正规、不安全、不卫生粗制滥造饮食商品的报道,或者是真正有理有据的健康指南。
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健康饮食,爱护身体,不要贪杯,如果当天喝了奶茶,就不要再过多吃甜食、少喝别的饮料,少吃宵夜等等;对饮食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更需要小心。
最后,抖个机灵,模仿这些报道弄一个小短篇。
奶茶这类网红饮品中不仅可以检测出咖啡因,其中还含有大量一氧化二氢,这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但它无色无味不易察觉,每年都有数起因为在短时间内过量摄入一氧化二氢导致窒息的事故发生,不仅是人类,动物、植物都可能受到过量一氧化二氢的伤害,长时间过量摄入一氧化二氢不及时排出,更可能会增加人体内脏,特别是肾脏、膀胱等的负担。
而浸泡在一氧化二氢中的动植物也更容易腐烂变质,据有关专家说:一氧化二氢中的正一价氢离子是强酸溶液主要的构成成分,而强酸溶液众所周知,具有强大的腐蚀性;而一氧化二氢中另一种离子氢氧根离子则是强碱溶液的主要成分,同样大量存在于洁厕灵等洁卫用品。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一氧化二氢一旦被人体摄入,便会以极快的速度被吸收,几乎所有英年早逝的人都曾长期摄入这一物质。
那么奶茶之中一氧化二氢含量究竟有多少呢?
根据调查统计,奶茶含一氧化二氢量高达80g/100g,小米粥的4倍,炒面的11倍,干面粉的61.54倍,饼干的1300倍;如果喝一杯中杯奶茶(按450ml计),大约摄入360g一氧化二氢,相当于吃近900块饼干!
根据我们查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其中写道成年人每日摄入一氧化二氢应在1500-1700ml之间,仅一杯中杯奶茶就超过了每日摄入的1/5;并且这些摄入还应被及时排出,排出困难者应格外注意,否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其实我这个短篇就是断章取义和稻草人谬误,是两种在逻辑谬误上非常典型的歧义谬误,但如果不像我写的这么夸张,实际上很难一下子分辨出来。
关于逻辑谬误,其实现在依然十分流行,大家可以上网搜“谬误理论”就可以了解这些常见的逻辑谬误,然后大家会发现,这些都是很多不良媒体常用的手段,再遇到时也就不难分辨了。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吃嘛嘛香!
记得合理饮食,满足口感的同时一定注意营养搭配!
>续命水”变身“健康水”
夏天到了,谁能拒绝一杯冰饮带来的快乐?于是昨天和朋友组了“咖啡局”。没想到的是,有人竟然说和别人share一杯就行了,因为平时不咋喝咖啡,总觉得对身体不太好……这令人大为震惊。
都2022年了,对于这种言论,本以为只有和爸妈的博弈才会出现。万万没想到对咖啡的“偏见”,也存在于年轻人之中。
说父母一辈对咖啡有“偏见”,相信大家不难理解。作为舶来品的咖啡,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进行了漫长的市场教育过程。
现在,咖啡成为了年轻白领们的“续命水”,早上困了,下午倦了,晚上加班,解决办法无一例外——喝咖啡。却又有长辈在孜孜不倦地对年轻人们说,少喝咖啡。长期喝咖啡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少人的心里始终打着一个问号。
提神又健康,这样堪称完美的饮品真的存在吗?咖啡究竟健康吗?如果你问一下拦着你喝咖啡的长辈,为什么觉得咖啡不健康?他们却又说不上来……那为什么不尝试进一步认识咖啡呢?说不定,“续命水”能给你的健康带来意外的收获。
100ml咖啡抗氧化成分≈100g草莓
如上面所说,长辈们认为咖啡不健康的论据似乎不太充足,但是咖啡与健康的正向关系,却早就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并且,这些研究结果与当下年轻人关注的健康话题非常一致,比如护肝、减脂、护肤。
首先,来说说护肝。还有年轻人没有为护肝努力过?都说这届年轻人“谈肝色变”,一点也不夸张。长期熬夜让肝负担过重,因此护肝对于年轻人,早已不是说说而已,各种护肝产品都开始“安排”上了。然而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不经意养成的喝咖啡习惯,其实就是在默默护肝。
图为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发起的《2021咖啡健康化趋势洞察报告》中关于喝咖啡对肝病的影响(数据和结论仅代表该报告观点)
就在不久前,英国科学家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喝咖啡的人患慢性肝病的风险较低。这一结果被国内媒体报道,直接引发全网讨论,#新研究称喝咖啡有助保护肝脏#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7亿。由此,足见人们护肝之迫切,咖啡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也得到进一步肯定。
其次,比起需要长期实验数据证实的“护肝”,咖啡有助于“减脂”,或许能在短时间看到效果,尤其受到年轻人追捧。
众所周知,“刘畊宏女孩”风靡全网,而在“管住嘴迈开腿”的共识下,除了坚持跳操,如何进行饮食选择也非常关键。这里要说的就是,咖啡不仅是低脂低热量的选择,并且还将有助于提高燃脂效率。
根据《2021咖啡健康化趋势洞察报告》,多项研究显示,饮用咖啡能提升脂肪氧化率、促进体重的减少和体脂的降低,同时帮助提升运动耐力和反应敏捷性。看到这里,不如回想一下,很多硬核健身知识博主,在严格管控饮食摄入的同时,却给咖啡开绿灯。
最后,咖啡的护肤价值,想必你也不想错过。
平时注重护肤的人群,对“抗氧化”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它可是护肤的关键。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与公认的抗氧化水果草莓对比,每100ml咖啡中所含的抗氧化成分与100g草莓相当。另外,还有实验研究表明,咖啡可能有利于缓解皮肤光老化,有助于抑制皮肤色素沉着过度。
这还不是全部,咖啡可能有助心血管健康等健康价值,都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咖啡健康真相即将揭开。
用咖啡取代不健康饮品
伴随咖啡健康价值的认知普及,年轻人对咖啡的“偏见”或许将加速消减甚至消失。与此同时,在全民健身的倡导和科学膳食理论的普及下,奶茶等曾经被称为“快乐水”的饮品,也逐渐被贴上了“放纵”“不自律”的标签。
不难理解,一杯奶茶带来的糖分和热量,已经成为年轻人与肥胖抗争的不能承受之重,加之很多产品中添加物含有的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等,更让这样的奶茶产品站在了健康的对立面,由此不少专家媒体发出“少喝奶茶”的建议。
反之,咖啡不仅本身热量低,伴随多种健康属性被逐一论证,成为了不少人真正的快乐水,特别是产品品类的日渐丰富,更让快乐加倍。
比如卡布奇诺、澳白等奶咖,除了咖啡只有纯牛奶,好喝补钙;最近流行的“生椰拿铁”“生椰dirty”等口感浓郁丰富的咖啡,也只是咖啡+椰浆这样的简单组合而已;更不用说几乎“零负担”的 “冰萃咖啡”“气泡美式”等咖啡单品,如今已经成为健身减脂人群的新宠。
今年,“健康”似乎也成为了咖啡行业的关键词,很多品牌都推出了主打健康的新品。比如大家熟悉的小蓝杯,在菜单中就增加了“零卡糖”的选项,把自律和健康的选择权还给消费者。
咖啡在中国早已卸下傲慢,它不再是人们眼中装点身份、用作社交谈资的商品,而是一种日常化、生活化的饮品。相信未来,人们对咖啡的偏见也将很快消失,咖啡将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饮品,在健康生活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此外,值得期待的是,在众多咖啡品牌的共同努力之下,咖啡和健康,也将列出无限的排列组合,用丰富的产品序列满足千人千面的健康饮用需求。
所以当口味和价格不是门槛,傲慢与偏见不再,咖啡或许在中国将迎来一次以“健康”为主导的飞跃式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用咖啡取代不健康饮品,更是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奶茶一杯开心加倍,奶茶两杯体重翻倍。
2.我只要两次幸运就好,一次遇到你,一次走到底。
3.严于律己,甜以待人。
4.我不要地久天长,只要你给我的幸福。
5.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别过来。
< class="pgc-img">>6.摸摸小猪头,万事不用愁。
7.我写了万句情话,行行是你,不如一句,余生是你。
8.明明是寒冬腊月,和你在一起,却被消融了冬雪,温热了冷月。
9.在这个冬天,和更好的自己碰面。
10.在奔去夏天这趟列车上,没有女孩迟到,但有人超重。
11.请问现在5G可以办理了吗?想给你办一个,觉得你回消息的网速不行。
12.我的世界你可以旁观,但不可以发言。
< class="pgc-img">>13.大概世上的人都缺爱,唯独我缺根筋。
14.这个星球偶尔脆弱,而我也偶尔,想与你沉没。
15.爱情小坦克,谁撞谁休克。
16.你偶尔可恶,永远可爱。
17.少女不惧年岁长。
18.闹钟叫醒的只是我的躯壳,叫不醒我沉睡的心!
19.我只是不想野蛮,并不代表我没脾气。
20.以梦为马,越骑越傻。
21.夏天的海边有冰淇淋口味的海风。
22.冬天要更加努力啊,为了想要的生活,为了人间的烟火气,为了今天的风和月。
23.又拒绝了三个男生,我真是一个优秀的女孩,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有点落寞,我只能默默地说声抱歉,你们这个楼盘、保险、理财产品我是真的买不起。
< class="pgc-img">>24.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
25.收起你那泛滥的心,滚出我的世界。
26.我爱这世间,但这世间不如你。
27.好吃的东西要吃进肚子里,可爱的人要放在心里。
28.百因必有果,暴富叫上我。
29.感谢所有奇妙相遇。
30.人间不正经生活手册。
31.独身的男的叫独身狗,独身的女的叫狗不理。
32.我的心太小了,包不住对你的喜欢。
33.我带了一书包的零食,大家都可以吃,只有你可以吃完。
34.最美好的事情是,人潮拥挤,你自然而然牵紧我的手。
35.当我与温柔相遇,一定要和温柔吹吹四季的晚风。
< class="pgc-img">>36.我托人间寄讯,邀雪称庆,为你捎来清佳冬令。
37.寒冷的存在意义,也许就是让你找到更温暖的事物。
38.夏天的风我永远记得,清清楚楚地说要热死我。
39.上天给了我很多次变胖的机会我都成功抓住了。
40.下雪了就不要发朋友圈了,哪里下钱再告诉我吧。
41.我好像对纸过敏,每次做作业都难受。
4 2.做自己就好了,我会喜欢你的。
43.呆头呆脑,很不好搞。
44.生气归生气,又不是不喜欢你。
45.不用见日月,你就是星辰。
< class="pgc-img">>46.每想你一次,我院子里的星星便多一颗,如今,那些零碎的欢喜,竟已凑成了银河。
47.冬日的雪啊,是上帝写给人间的诗。
48.不要做那个一换季就感冒的小笨蛋。
49.代喝奶茶,特别想喝奶茶又怕长胖的,炎热的夏天不愿意出门的,给我20,我替你喝奶茶,替你感受奶茶的味道。
50.今天的我你爱理不理,明天的我你还爱理不理,不是你这人咋这么没礼貌呢?
51.看看你的排名,就知道你班有多少人。
52.你听见什么响了吗,哦对不起,是我穷得响叮当。
53.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54.我没冲你笑的时候,别跟我闹。
55.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不好劳资让你天天下雨。
< class="pgc-img">>56.别的小朋友都有小熊抱,就我没有,因为你是猪。
57.我通过了你的好友请求,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冷场了。
58.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59.初雪都来了,你怎么还不来。
60.眉目舒展,顺祝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