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商业综合体是重要的消费场所。各地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商业综合体创新发展,通过拓展消费场景,增加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丰富多元业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不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把“流量”变成“留量”
华灯初上,上海静安大悦城顶楼,夜食天台坐满了人。人们吃烤串、涮火锅,享受休闲时光。
“一到节假日就一位难求,需提前三天订座。”上海海底捞区域经理郭佳说,大悦城楼顶夜市一经推出,受到顾客欢迎。
“2023年,夜食天台10家餐饮店总营业额达1.3亿元,是此前营业额的3倍。”上海静安大悦城总经理王岩说。
上海静安区在已有潮流夜市、文创集市等传统夜间经济的基础上,推动商业综合体从地面延展到更高的露台、天台,打造融合夜购、夜食、夜娱、夜秀、夜动的“露台经济”,丰富了夜间消费的新空间、新模式、新产品。
作为上海消费较为活跃的商业综合体,静安大悦城是较早开始尝试消费场景创新的商场之一。“在我们周边3公里以内,有50多家商业综合体,想要在大众消费领域脱颖而出,就得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带来新的消费体验。”王岩说。
“把空置率高的天台设置成购物中心的外摆区,这些空间通过发展情景式业态,营造休闲氛围、沉浸式互动,不断激发城市消费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表示,从长期发展看,外摆经营需要科学规划管理,推动其与城市的夜经济、综合体经济、特色街区经济融合,使其成为城市的特色经济。
目前,静安大悦城逐渐树起IP线下消费的口碑,尤其受年轻客群的青睐。“周末,经常有长三角一带的年轻消费者拎着行李箱来逛大悦城,他们在拍照打卡时还会购买IP衍生品、在相关主题餐厅就餐。”王岩说。
去年,静安大悦城共举办24场IP临展+快闪店活动,创下近1亿元的销售业绩,其中有5场突破千万元。2023年静安大悦城的客流比2021年增加了30%,销售额增加了33%,创下自开业以来的新高。
劳帼龄认为,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世界潮流紧密对接,同时坐拥众多老字号,可以开发出诸多的品牌联名创新产品。商业综合体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新场景,收获关注度,只是招徕客流的第一步,配合好产品、好服务,才能真正形成持续吸引力,把“流量”变成“留量”。
紧跟市场变化趋势,发挥首店带动作用
“买到了!这是限量款粉色手提包。”前不久,河南郑州大卫城一层的某知名品牌店开门营业,专程赶来的32岁的王璐涵买到了自己心仪的手提包。“听说这个品牌在大卫城开了河南首店,就专门赶来看看。”她对记者说。开业当天,该品牌店客流量达2000多人次。
大卫城坐落于郑州市金水区,是郑州市的商业综合体之一。“首店经济是我们主要的卖点之一。”大卫城副总经理杨鹏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端、潮流品牌瞄准河南大市场,选择入驻郑州,“得益于大卫城开业9年来积累的知名度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许多品牌将它们在河南的首店开在这里。新品牌往往能吸引新的客流,这对我们的发展也是很大的促进。”据统计,大卫城2023年客流量达到近2700万人次,销售额达到94亿元。
郑州市金水区将大卫城的首店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支持其面向国内外招引品牌。最近3年,有199家国内外知名品牌选择将河南乃至华中区域的首店落户大卫城。
在大卫城四层的凯乐石登山概念店,不少顾客正在选购运动装备。“运动、健身是当下的潮流,也是消费新的增长点。”杨鹏说,“顺应这一趋势,大卫城引入一系列运动类品牌。紧跟消费潮流,不断更新自我,是我们持续吸引客流的关键。”
随着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不断壮大,消费市场迎来新机遇。商业综合体及时捕捉潮流趋势,根据大众需求完成迭代更新,持续提升新型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
“商业综合体在满足居民购物需求、提升城市消费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也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地标。”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念延辉说,“为了提高商业综合体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应该在明确市场定位,调整业态组合等方面下功夫。”
丰富业态提升服务,不断改善消费体验
“重心向后放在板尾,上半身放松,眼睛往前看……”在湖南长沙荟聚海狮冲浪体验馆,教练正指导学员们熟悉冲浪的基本动作,几十分钟下来,大家已经可以在水中完成简单的滑行。
“很有意思,特别适合周末和朋友们来放松娱乐。”刚完成体验的肖先生告诉记者。
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2023年,长沙荟聚打造悠然荟生活空间,汇集了餐饮、运动、休闲养生等多种业态。该商业综合体融入了许多新鲜的体验空间,比如荟玩屋,是为所有年龄段大小朋友打造的自由涂鸦空间,无论你是否学过绘画,都可以来这里尽情开始一场即兴创作。
“如今,消费者更追求时尚、新颖和体验感,注重社交氛围,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租户选择上更加偏重体验性业态,以社交、娱乐和优选生活方式类品牌为主。”长沙荟聚总经理王建介绍,目前,这里精选了超过380家优质特色品牌。
在社交平台上,长沙荟聚被家长们称赞为“亲子友好型商场”,推出不少暖心举措:每一层都设置了母婴室,为儿童设计专属卫生间,屋顶花园打造了一个开放式的儿童乐园。此外,商场引入了3D拼图、益智博物馆、赛车等适合亲子共同体验的业态。“来逛商场的很多是父母带着孩子,我们努力为顾客创造安全放心、体验良好的购物环境。”王建介绍。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杨青松认为,大型商业综合体面临激烈的竞争,要着力转型突破。体验式、潮流式的商业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点,把娱乐、策展、潮玩集中在一起,年轻人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大家互动、沟通、分享,也能整体带动群体消费。
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万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7.2%,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82.5%,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杨青松认为,在新的消费需求下,“时尚、品质、娱乐、人文”等都是新时代商业的代表性要素,也是大型商业综合体需要具备的特质。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当前规划与未来商业发展的结合,以及工程设计与商业需求的结合,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消费体验。
(种震宇参与采写)
月1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餐饮收入13445亿元,同比增长10.8%。随着餐饮业的多元发展,当下“国潮”餐饮正在兴起。“国潮”元素融进菜品、传统文化融入饮食体验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国潮”餐饮正带给消费者更多“舌尖上”的新体验。
在山东淄博周村古商城的一家糕点店,很多游客都被特色国潮点心所吸引。这些点心不仅有高颜值的外表,还很有文化的内涵。
在河南洛阳,一比一还原白马寺等知名景点外形的文创蛋糕最近火了起来,每款文创蛋糕都配备了一个书签式的“说明书”,不仅写清楚了蛋糕的用料、口味,更将这款蛋糕的文化传承、美好寓意表达了出来。比如牡丹花寓意吉祥富贵,翠竹林象征清廉高洁,景点的历史背景介绍得清清楚楚。
除了造型上独树一帜,口味上也推陈出新,焦糖、生椰、红丝绒符合年轻人的喜好,黑芝麻、桂花、山药、绿豆等选材结合石狮子、书法洛阳等中老年人喜欢的风格,收获了不同年龄层的“粉丝”,也为蛋糕增加了更丰富的层次和口感。
福建漳州游客 尤洁如:我们是从福建漳州过来的,东西很精致,很漂亮,口感层次很好,有的还是慕斯味儿的,挺适合小朋友的。
今年以来,不少用户上平台搜索“国潮餐饮”,看用户评价、搜寻笔记攻略、种草“网红”商户,“国潮小吃”等搜索量同比增幅接近250%。同时,平台上“国潮”餐饮商户数同比增幅接近500%,团购订单量大涨550%;“国潮”热度之下,今年以来,平台上“新中式”相关搜索量同比增幅也达到了630%,相关评价量增长超200%,笔记攻略数增幅达184%。“新中式”相关餐饮商户数同比增幅近300%,团购订单量增幅达80%。
享美味品文化 用一顿饭的时间穿越古今
商务部等9部门近期出台指导意见,提出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上下功夫,着力提升餐饮服务品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餐饮文化。当下,全国多地出现了不少以“国潮”为主题的餐厅,主打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水波淼淼、文脉悠悠。在北京通州运河边的一家餐厅里,一位工作人员扮成“苏轼”正衣袖飘飘、语调悠扬、声情并茂地为客人们朗诵诗词。
消费者:把我们大家通过那一刻带到了几千年之前,让中国文化,融入到这些美味的佳肴当中。
北京某餐饮企业通州大运河店副总经理 杨磊:通过卷轴、折扇以及苏轼的宋词,把文化赋能餐饮体验。我们上座率明显增加,大厅基本上全是满座,包间需要提前一周才能预订上。
最近,南京一家以《红楼梦》为主题的餐厅火了。餐厅四处都充满着名著《红楼梦》的元素:墙面上绘制有红楼梦十二钗人物彩绘、包间名都是十二钗的人物命名、花瓶摆件上印有“黛玉葬花”等多个红楼梦典故。
不仅仅是氛围的打造,菜品创意,也是在还原原著中十二道菜品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创新和延伸: “可卿山药枣泥糕”“凤姐火腿肘子”“宝钗胭脂鹅”等独具红楼特色的菜品,都可以在这里吃到。
这朵以假乱真的花朵,也是这里的一道招牌菜:由鱼茸制作而成的“黛玉传花”。来自上海的房阿姨对这道菜尤为喜爱。
上海游客 房阿姨:喜欢得就不敢伸筷子,生怕把它弄坏了。蛮好的,还蛮精致的。
文化美食相碰撞 国风古韵餐厅受追捧
“国潮”元素在餐饮业其实由来已久,很多中华老字号坚持创新,让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感受传统文化韵味。
下午3时多,离开餐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北京一家中华老字号餐厅已经有很多人在等位了,有的顾客一下飞机就过来了,还带着行李。
这家中华老字号的餐饮店,在三楼打造出来一个空中四合院,红柱灰墙、影壁过道、落地青砖、雅致窗棂,体现出古色古香的京韵京味。来吃饭的客人还可以亲自点坯、选坯,更可以在自己挑好的烤鸭上题字,通过这种特殊的场景消费,体验一种专属的参与感。
某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总经理 周延龙:希望能够把空中四合院这样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建筑特色呈现给消费者。把我们的优秀菜品和京腔、京韵,呈现给北京和全国,乃至国际的游人,让他们能够在这里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品尝中华传统美食。
如今,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食品公司,在努力尝试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这也带热了另一个行业。当记者来到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时候,设计师团队正在为武汉一家餐厅的装修设计方案进行开会讨论、绘制图纸。今年以来,他们80%的设计订单都是国潮元素的。
建筑设计师 刘道华:我们设计的时候要连接自然,连接周围的环境,国潮肯定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餐饮空间引入传统民俗技艺的展示与互动,将皮影戏、绘画、古代建筑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餐厅主题融合,也为餐饮消费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 荆林波:餐饮企业在新的赛道上积极融入了新的技术,加上了传统文化的技艺。随着国潮在国内的餐饮市场的繁荣,也必将随着我们的餐饮企业的出海,在国际市场上还会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题:淡季不淡!餐饮店逆袭秘诀,顾客翻倍不是梦
在餐饮业,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一年之中总有那么几个“淡季”——顾客稀少,营业额下滑。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一些具有创新精神和敏锐洞察力的餐饮店老板正在打破常规,让“淡季”变得不再“淡”。他们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策略和创意营销手段,成功实现了顾客数量的翻倍,甚至开创了比旺季还要繁荣的经营局面。以下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首先,创新菜品和服务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在淡季期间,餐厅可以推出特色菜品或者限时菜单,以新颖的食材组合或独特的烹饪方法吸引食客的好奇心。例如,一家海鲜餐厅在夏季推出了“极地风味”系列,使用来自寒冷海域的新鲜食材,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清凉,结果大受欢迎。此外,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定制化的生日派对套餐或者私人厨师服务,也能增强顾客的忠诚度。
其次,利用节日和特殊日子进行主题营销。即便是传统的淡季,每个月也总有几个值得庆祝的日子。餐厅可以根据这些节日设计主题活动,如情人节的浪漫晚餐、母亲节的家庭聚餐等。通过精心设计的环境和贴心的服务,让顾客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选择在餐厅庆祝,从而带动消费。
再者,加强社交媒体营销和网络推广。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是连接顾客的重要桥梁。餐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吸引人的内容,如美食制作过程、幕后故事、顾客评价等,增加与顾客的互动。同时,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推荐,精准投放广告,吸引更多潜在顾客。
此外,提升顾客体验是留住人心的法宝。在淡季,餐厅可以更加关注每一位顾客的就餐体验,确保服务质量。比如,为等待用餐的顾客提供小吃或者饮品,设置儿童游乐区以便家长能够放松用餐,或者提供免费Wi-Fi和充电服务等。这些细节上的关怀往往能够转化为顾客的口碑传播,带来更多的回头客。
最后,合理定价策略也是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在淡季期间,餐厅可以适当推出优惠活动,如午市套餐、下午茶折扣等,吸引那些对价格敏感的顾客。同时,对于常客,可以提供积分累计、打折卡等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在淡季多来光顾。
综上所述,餐饮店在淡季要想实现逆袭,关键在于创新和差异化经营。通过推出新菜品、举办主题活动、加强网络营销、提升顾客体验以及合理定价,餐厅不仅能够在淡季保持人气,甚至能够实现顾客数量的翻倍。当然,这些策略的成功实施需要餐厅老板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顾客需求的深刻理解。只有这样,餐饮店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让“淡季”不再是“淡”,而是成为另一个“旺季”。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中,餐饮业的每一次创新都可能成为引领潮流的关键。因此,对于那些渴望在淡季中实现逆袭的餐饮店来说,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顾客翻倍的梦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