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私募行业高速扩容,一批私募“迷失”于对高收益率的追求,就连昔日耀眼的冠军,多数也只是“昙花一现”。
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9年的私募冠军中,蓝海韬略与创势翔投资已经被注销私募资格,新价值投资、金中和投资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而夺冠之后核心团队分家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在此背景下,机构资金对于短期收益率过高的私募反而更为谨慎,对私募的回撤和收益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私募人士感叹,管机构的钱真是越来越难!面对部分主动找上门的机构资金,也不敢贸然接受。
蓝海韬略被注销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关于注销第十六批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显示,有36家因为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其中就包括因为期限届满未提交专项法律意见被的注销北京蓝海韬略资本运营中心(有限合伙)。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A股以熔断开局,但蓝海韬略苏思通的“蓝海一号”却逆势大涨,收益率达180.92%,成为了2016年的私募冠军,是当年名副其实的黑马。有业内人士透露,苏思通的投资风格是快、准、狠,所以被称为“快刀八郎”。
2017年,苏思通还曾在微博上这样写道:“少年无虑,狂无边,何惧?师之道,念高危,俱满盈,无奈未曾跨凤与乘龙;一年一度葬身场,蓦然一惊,已到中年,耳畔频闻故人殇,眼前但见少年多;吾胆大,还敢与龙共舞”,不难看出此人的投资风格属于“激进派”。
或许是由于策略过于激进,2017年蓝海一号业绩较差,2018年苏思通因陷入借贷纠纷,牵连上市公司,导致银行账户遭法院冻结。此外,苏思通还因为利用上市公司公章违规担保,遭到证监会谴责。在2018年,苏思通的多只私募产品遭遇清算。
天眼查信息显示,苏思通持股比例为99%的蓝海思通还有多起民间借贷纠纷和合同纠纷,也因操纵股价被罚1740万元,拖欠证会罚款补缴最终被强制执行。
这些私募冠军全军覆没
蓝海韬略的“陨落”并非难以理解。
“其实对于私募基金行业来讲,激进就代表着风险控制不到位,一定会大赚或者大亏,随着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不断成熟,这一类型的私募注定只能如流星般风光一时。”一位私募研究员直言。
回望过去的私募冠军,确实存在这一规律。
从2008年到2019年的12年间,包括金中和投资、新价值投资、蓝海韬略、创势翔投资在内的11家私募摘取年度冠军,其中创势翔投资更是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蝉联冠军,也成为最近十多年来唯一一家连续两次夺冠的私募。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从上述11家私募当下运行状况来看,冠军私募大多已经陨落。
以创世翔为例,不少业内人士感慨,可谓“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据悉,创势翔投资在成立后仅用4年时间即异军突起。2013年,借助旗下的“创势翔一号”125.55%的收益率,创势翔投资成为“黑马”登上当年的私募冠军宝座。而次年更以300.8%的惊人收益蝉联2014年私募冠军,成为业界终结私募冠军“魔咒”的首个“两连冠”公司。然后,随之而来的,却是2亿元豪赌欣泰电气失败、因操纵市场受罚超6000万元……
沪上一家私募机构董事长分析称,一家私募的陨落有多种原因,比如公司治理不健全,风控不到位,或是规模短时急剧扩张后的业绩稀释,团队出现利益纠纷等。但从投资层面来看,私募冠军的业绩太高,可能意味着其承担了远超平均水平的风险,风险和收益总是匹配的,所以旗下基金的组合风险暴露一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样的风格很难持续,也就会形成所谓“冠军魔咒”。
据记者了解,部分业绩惊人的私募机构会采取叠加杠杆或是集中持有某一两只股票的操作。
机构提心吊胆 私募叫苦不迭
如此多的冠军私募跌下神坛,不免使得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有些思考。
业内一位知名私募表示,冠军私募仅仅凭借一年的高收益,已经难以获得投资者蜂拥而至的“抢购”,投资者在选购基金时,更加看重私募管理人过往3-5年乃至更长区间的投资业绩,而机构投资者的要求也更为严苛。
“现在银行和保险的钱真的不好管,难度很高,有些银行回撤要在5%以内,年化收益还要达到15%以上,而且当你净值增长过高的时候还会赎回,今年由于钱多好资产少,很多机构找上门来,但我们并不想接太多这类资金。”沪上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感慨道。
据记者了解,这样的苦恼在行业中普遍存在。重庆一家私募机构也透露,曾有机构资金要求年化收益在20%以上,对于回撤控制的要求很很高,条件非常严苛。
不过,一位百亿级私募机构人士认为,稳定的年化收益以及波动较小的收益率曲线已经成为大多数投资者的需求,这也是私募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流星”耀眼,但逝去的流星最后伤害的仍是投资者,所以私募管理人继续修炼内功,用长期业绩说话。
原盛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青海湖南岸,晶莹剔透的露珠顺着青青牧草的根茎滑落到土壤,润了草原万物。
< class="pgc-img">>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今天又是个好天气。”没等妻子接过话茬,早起的牧民尕玛本已经走出房门来到了草场看望自家的那头白牦牛,抖抖牦牛身上的杂物,捋捋又长又厚的牛毛,顺手还在两个牛角间扎了个朝天辫儿,白牦牛瞬间增添俏皮感。
匆匆吃过早饭,尕玛本又回到牦牛身边开始捯饬了。放上牛鞍,套上护角,挂上角饰,白牦牛的颜值又提升了不少,“得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它可是主角儿。”尕玛本调侃道:“我都没这么用心打扮过自己。”
上班时间到,尕玛本牵着白牦牛来到了青海湖景区的西湖滩,与其他村民家的二三十头白牦牛排排站立在湖边,静待游客前来观赏、骑行、拍照。
< class="pgc-img">>游客与扎着小辫儿的白牦牛合影。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书上说牦牛力气可大了,你害怕吗?”“我能骑它跑几步吗?”只在课外读物和影视作品中了解过牦牛的江苏小游客李梓恒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
尕玛本家牦牛的朝天辫儿引得李梓恒一家老小驻足,俩老人拿出手机给牦牛拍照,李梓恒则试探着想摸摸牦牛。“别害怕,它不伤人,走近点儿摸摸。”尕玛本赶忙牵牢牛缰绳,引导李梓恒摸了摸牦牛的脖颈。随后将李梓恒抱至牛背坐定,还招呼大人们也站过来,拍了张全家旅游照。
< class="pgc-img">>游客体验牦牛骑行。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牦牛群旁边的草地上,十几匹骏马或是载着游客慢走,或是配合游客拍照,骑马体验也很受欢迎。
“自从去年我们跟海南州共和县莫热村的合作社共同推出骑牛骑马体验项目以来,很吸引游客,后续我们打算再往西拓些地方,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射箭、马术表演等,继续丰富游客体验。”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旅游经营分公司总经理史真林指着牦牛群以西的一处地方介绍。
骑着牦牛体验辽阔草原的牧歌悠悠,骑着骏马感受驰骋草原的自由洒脱,再以湛蓝的青海湖为背景,拍照记录这独属青海的旅游记忆,以前,青海湖边也能找见类似的体验项目,为何现在更受欢迎?
< class="pgc-img">>骑马体验区。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收费更标准了,服务也提升了,经营更规范了。”骑牛骑马项目从去年运营以来,合作社负责人娘先尤几乎天天在现场,亲眼见证着体验骑牛骑马项目的游客日益增多。“没游客的空隙,我们还会时不时交流拍照技巧呢。”娘先尤补充道。
“现在大多数村民都围绕着青海湖,或是经营餐饮民宿,或是在景区务工就业,家家户户收入都增加了不少。”给李梓恒一家拍完照后,尕玛本也加入了群聊。2023年以来,青海湖景区统筹考虑环湖群众收益,为共和县提供农畜产品销售场地,环湖周边172名农牧民务工增收;与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所在的莫热村合作经营皇家马车、骑牛骑马体验项目,莫热村每年增收土地流转资金650余万元。
“旅游旺季,每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尕玛本算起了增收账,去年,尕玛本家分到了一万九千元左右的土地流转金,还有参与骑牛骑马项目的收入,“今年,景区的游客多,我们的收入应该会更多。”尕玛本笑着说道。
青海湖景区的“诚意”不止于此,除了骑牛骑马、驼队骑行等独具高原特色的项目外,景区还新增了热气球、沙滩摩托、无人驾驶车辆等“新鲜”的体验项目。
< class="pgc-img">>青海湖景区新增的热气球体验项目。人民网记者 马天翼摄
同时,新增了大型巡游剧目《梦回青海湖》,开放了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标本科普馆、青海非遗产品展览馆、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纪念馆等展馆,文旅融合的故事在青海湖畔不断“上新”,促使游客来趟青海湖,不止停留在“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了解文史、感受民俗、体验生活”的模式转变。
< class="pgc-img">>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标本科普馆里的普氏原羚标本。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此外,青海湖景区坚持“不搞大开发 要搞大保护”的原则,在原有基础设施上实施原址提升改造,2023年以来,累计投资约2.8亿元,相继完成了二郎剑景区码头加固、仙女湾景区三牲拉则广场改造、观湖酒店收尾建设、倒淌河至二郎剑景区段旅游公路等项目,环湖周边焕然一新。景区以京藏、西和、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为纽带,正着力打造“快进慢游”服务体系。
< class="pgc-img">>游客畅游青海湖景区。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青海湖景区里竟然也可以体验热气球。”从小在青海湖边长大的姑娘措桑7月初回到老家共和后,跟家人一起去青海湖景区逛了逛,“以前,青海湖只是一片湖,现在,青海湖不只是一片湖了。”措桑又惊又喜。
2023年,《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印发,其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民生保障三方面的关系,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分三阶段有序推进创建工作,推动青海国际生态旅游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助力实现生态旅游强省目标。
< class="pgc-img">>游客在湖边赏景拍照。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让青海湖成为大美青海 ‘皇冠上的蓝宝石’。”已成为青海的共识。当前,青海正以创建青海湖示范区破题开局,围绕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西宁市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打造环青海湖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依托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文化旅游带,加速形成“一芯引领、一环示范、多带串联”的生态旅游发展布局。(万世成、熊旭、白波、杨启红、李依环、甘海琼、赵敬菡、马天翼、霍雨佳、许维娜、马可欣)
国工商联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将于8月24日在济南联合举办“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暨民营经济发展峰会”,23日下午民营企业学习贯彻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举行。>>>闪电直播:中国最富500位民营老板齐聚济南排排坐
会上,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李怀珍,三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亚非,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陈耿等大佬相继发言。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在发言中说,全国金融工作会为我国未来金融发展确定了总基调、指明了大方向。会议强调了金融工作的四大原则——“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部署了金融改革的重点任务。与前四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最大不同是,本次会议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定义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将加强监管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标志着我国金融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强化监管、防范风险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金融发展的主旋律。
在此背景下,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成为必然,这是金融的立业之本、存世之基。金融市场体系、机构体系、产品体系等均将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
三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亚非发言时表示: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发展新型的金融服务业。大家经常提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他认为,如果不改变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方式,这个问题再喊20年可能也解决不了。因为中小企业跟“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金融机构之间实际是“语言”不一致:大型金融机构讲的是“标准普通话”,以监管和防范风险为前提,而很多中小企业讲的是“地方方言”,以效率和赚钱为前提,甚至不一定有账。所以我们认为,在新的时代下,应该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以数字金融为根本,把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结合起来。
>>>“普通话”pk“方言”,三胞集团掌门说新型金融服务业要这样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陈耿表示,浙民投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大海外的实业投资,培养更多浙江本土跨国企业。去年以来,浙民投作为主发起方设了“浙江丝路基金”,基金规模50亿元人民币,将打造浙江省内具有专业化海外投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国际投资综合服务平台。基金将根据浙江经济转型要求及企业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跨国产业并购,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优质项目投资及国际产能合作,既把浙江的实体经济优势产业带出去,推动在海外设立加工制造园区、科技孵化园区、商贸物流园区。同时又把海外先进的技术、品牌、产品及市场引回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投资全球、助推转型、发展浙江的愿景。
上海华瑞银行党委副书记李秀仑说,总体上来说民营企业处在困难期,处在经济周期的下行期。传统产业处于过剩状况,新经济格局尚未建立。出于风险考虑,银行在选择企业的时候往往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好的企业(如国企)杠杆率越来越高,而“差”的企业得不到金融的有力支持。金融“脱实就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同质化无序竞争又加剧了这种矛盾。
李秀仑说,长期以来人们对银行的基本认识是:躺着也挣钱。而监管一般以支持创新发展为基本思路。对于本轮的金融调整,一些人士出于以往的经验,认为是“一阵子”。对新生的华瑞银行,也有“生不逢时”和“生逢其时”两种看法。因此,将各方利益(包括股东、员工和经营管理者)统一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上来,需要做很大的努力。
翰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大勇说,翰华金控会继续将合规经营和风险防控摆在企业经营首位。同时,将通过全力发展金融科技服务普惠金融圈,用渠道融合提高中小企业服务效率。
如何打造普惠金融圈?王大勇补充道,瀚华金控将以金融为纽带,和产业龙头企业联合打造普惠金融生态圈,将广大中小微企业纳入强势产业链和生态链,使其获得更佳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通过和产业、贸易、科技的深入合作,金融也能获得真实的场景和数据,实现多方共赢。普惠金融生态圈在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同时,推动资金、资产、资源、资本更有效率的流动。
京东金融集团副总裁许凌在发言中说,这几年,金融行业特别是互金行业确实存在一些“脱实向虚”和“野蛮生长”的情况。一方面市场大环境是这样,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希望能生存下来,能尽可能获得收益;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金融需求爆发式增长。这种背景下,如果企业、政府、用户互动不够到位,市场很有可能跑偏。
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副总裁徐浩在发言中提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科技为决定性力量,中国金融业有机会弯道超车,参与构建数据技术时代下新的金融标准,增强国际话语权。
“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奠定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后来居上的基础。而科技领先使得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服务更广泛的群体,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科技为决定性力量,使得欧美发达国家难以单纯靠资本、产品体系维持在金融领域的决定性优势。也为中国金融整体弯道超车,构建数据技术时代下新的金融标准,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徐浩说。
腾讯金融合作和政策部总监孙霄发言时说,现阶段,腾讯公司正在联合产业各方共同打造基于移动支付等业态的O2O商业模式,通过技术赋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截至2016年12月,腾讯移动支付月活跃账户及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以微信支付为核心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至今已覆盖数百万门店、30多个行业,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来看病、购物、吃饭、旅游、交水电费等,微信支付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方便老百姓解决吃穿住用行等日常消费的同时,微信支付也为广大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便捷、可靠的支付服务,用微信打通了从客户到店、客户识别,微信支付、客户离店到大资料分析、精准推送、吸引客户二次进店的全流程。在传统行业中,每次购物阶段结算是一次生意的结束,微信支付则是商家获得下一单生意的起点。
目前,微信支付交易峰值已经突破20.8万笔/秒,网络支付风险损失赔付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国内第一位80后商业银行董事、91金融董事长许泽玮说,91金融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发现中小微企业不是融资难、融资贵,而是根本融不到资。
许泽玮说,在风控方面,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让算等技术;收集中小微企业数据,并最评定出企业信用等级,以此打破互联网金质企业无法直接通过夹行征信系统查询用户信用涂质的难题,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郭汉毅在发言中提到,广东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出台多项金融政策外,还致力搭建“政银企”服务平台,推动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引导实体经济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