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如今,天气变冷,
很多奶茶爱好者
总会在秋风瑟瑟中来上一杯,
暖心暖胃;
在无所事事时喝上一口,
消磨时光。
不过,
当喝奶茶成为一种习惯,
你还在意喝下去的究竟是什么吗?
奶茶当水喝可能引发血栓
奶茶当水喝有哪些危害?奶茶当水喝所导致的不良情况主要是血糖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形成。
此外,专家表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有三个主要原因:
①静脉的引流瘀滞;
②一些静脉窦的炎症反应刺激血管壁导致形成血栓;
③凝血异常。
专家提醒,颅内静脉窦血栓一旦形成,患者会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癫痫等症状,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一杯奶茶含3种伤身成分
茶是健康的,奶是补钙的,为什么做成奶茶就有害健康了?
传统奶茶用茶叶混合鲜奶,加盐熬制而成。其中含有优质蛋白、B族维生素及茶多酚等,总体营养价值较高,还有驱寒保暖、促进消化等功效。
但现在流行的奶茶,多数是由奶粉、奶精、茶包、白砂糖、糖浆等混合制成,这样的奶茶背后可能藏着众多健康风险。
1.糖超标
对市面上的奶茶进行过比较实验,结果发现27件正常甜度的奶茶,平均含糖量为每杯34克,最多的高达每杯62克。
2.反式脂肪酸
植脂末俗称“奶精”,是赋予奶茶丝滑口感的主角,不仅存在高糖高热量等问题,还可能含有反式脂肪。
现在比较流行的奶盖,一般由奶霜粉、水、淡奶油按比例混合后打发而成或直接用奶盖粉调配,其成分中的植脂末含量都排第一位。
反式脂肪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脂、血栓、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
3.过量的咖啡因
咖啡因含量取决于茶水浓度,除了用茶包泡,还有的是用茶叶提取物或茶粉冲泡。近两年,上海市、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都曾对当地数十款奶茶进行检测,发现奶茶中咖啡因含量平均分别达到270毫克和334毫克。
咖啡因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400毫克内,过量可能会睡眠紊乱、心跳过速等。
喝奶茶要学会“挑”
1.点单时,尽量选择鲜奶或牛奶为主料的奶茶;
2.尽量不选全糖、七分糖,半糖和少糖对身体更友好;
3.别加太多水,快速大量喝冷饮可能造成肠胃不规则收缩,甚至腹痛腹泻;
4.尽量选择品牌有知名度的奶茶,价格过于廉价的要谨慎;
5.喝了奶茶,就要自觉减少其它能量摄入,并增加当日运动量。
责任编辑:高涵
审校:赵璇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茶店风靡之后就不断有各种声音质疑奶茶的健康问题,质疑的最大点就来自于奶精,也就是通常说的植脂末,那是不是所有的奶茶店用的都是奶精呢?几乎,即便有一些用牛奶做的奶茶,基本上也会添加部分植脂末,为什么呢?因为顺滑且不腥少涩,和茶汤的融合度好,因为牛奶和茶融合的过程中,偶尔可能会出现结块的情况。
但是奶精,也就是植脂末,其实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作恶多端”,它是一个大家族,不仅成分复杂,而且也分好坏的,它给我们带来美味的同时,家族里面的“不法分子”也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奶精的成分
奶茶店的奶精,有时候也被称作“奶油球”、“植脂奶”、“咖啡伴侣”等等。他们的脂肪都来源于植物脂肪。
玉米糖浆粉(或麦芽糊精):水解玉米中的淀粉得到,为奶精带来浓稠的口感。
酪蛋白酸钠:提取牛奶中的酪蛋白,加工而成,这就为奶精提供了类似牛奶的口感和味道,也之所有酪蛋白酸钠,所以奶精也不是和牛奶没有一丁点关系。
脂肪:植物脂肪通过氢化工艺得到,是奶精的最重要成分,通常占干重量的20%到50%
磷酸氢二钾:起到缓冲剂作用,保护酪蛋白不被破坏。
硅铝酸钠:防止奶精结块。
其实以上添加剂,大部分对人体都没有伤害,真正会威胁到人体健康的就是脂肪。
< class="pgc-img">>大部分奶精中使用的脂肪是氢化植物油,也就是反式脂肪酸,就是那个可以让血管硬化,增加血液粘稠度的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奶精中都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关键是看用什么植物油来氢化。
比如使用大豆油的奶精,氢化后的反式脂肪含量大概在50%左右,对人体的危害度显而易见,而同样比例的椰子油,氢化后的奶精中反式脂肪含量只有0.43%,当然后者奶精的成本就要高出很多了,再比如使用菜籽油的奶精,其反式脂肪含量在1%,但是因为菜籽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健康度是要更高的。
甚至市场上还有低糖低脂肪的奶精,但是口感嘛,就差了很多。
< class="pgc-img">>其实反式脂肪能够真正完全避免吗?一点可能性都没有,因为就算是天然食物中都广泛存在,只是含量高低的问题。所以对于植脂末中的反式脂肪只是大家把关注度放大了而已。
既然不能完全避免,就看奶茶店自己的良心了,如果使用更健康的奶精,势必成本更高,价格更高,反之则自己利润空间更大。
海的奶茶店人气高、排队时间长,已成为一大街景。不久前,市消保委公布了对上海27家奶茶店的51件样品的试验结果,引发网友热议。8月22日,“上海疾控”公众号发表文章称,奶茶是否健康,取决于材料和做法,喝奶茶还要注意糖分的控制。
奶茶粉的原材料中没有“奶”,好喝的关键是“甜”
平时大家接触最多的就是现制现售奶茶,以及超市中的杯装速溶奶茶。上海市疾控中心化学品毒性检定所工作人员徐菁指出,有些奶茶的主要原料就是奶精、水和奶茶粉。奶茶粉的原材料中没有“奶”,主要配料是白砂糖、植脂末、麦芽糊精、速溶茶粉等,食品添加剂主要是葡萄糖浆、精炼植物油、乳化剂等。由奶茶粉、奶精勾兑出来的奶茶,并不含有牛奶中原有的乳糖、蛋白质等物质,于身体无益。此外,奶茶好喝的关键是“甜”,为了让奶茶有更多的甜味,很多商家都会放大量的糖精、甜味素等物质。摄入过多的甜味添加剂,会损伤人体的肝脏,并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奶茶是否健康取决于其主要原料
徐菁还说,速溶奶茶是调味茶饮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植脂末(俗称奶精)和速溶茶粉。对于速溶奶茶,不同的分类标准具有不同的产品质量要求。按照GB/T 10789-2015《饮料通则》中的饮料十一类分类标准,杯装奶茶既可属于固体饮料,又可属于茶饮料,还可以属于蛋白饮料。而在GB/T 21733-2008《茶饮料》中,未明确规定杯装速溶奶茶属于奶茶饮料还是奶茶味饮料。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很难确定超市速溶奶茶的营养价值。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奶茶是否营养健康,取决于其使用的主要原料:用了牛奶还是奶精?用了红茶还是速溶茶粉?
牛奶和奶精的区别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是人类通过食物补钙最好的选择。并且,牛奶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等多种微生物及钙、磷、铁、锌等矿物质,营养丰富。奶精则是人工配制而成,以植物油为原料,加入糖类、酪蛋白、乳化剂、稳定剂混合,经氢化处理而成。氢化过程中产生的 “反式脂肪酸”对我们的健康有害,每日推荐摄入量不应超过2.2g。过多摄入易发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风险等;在儿童人群中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在女性中增加了不孕的可能。
红茶和速溶红茶粉末的区别
红茶属于发酵茶,除了含有三大宏量营养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外,以含有茶多酚、生物碱、芳香物质等生物活性物质而被列入健康饮品的行列,有防治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缓衰老、提神消暑的作用。速溶红茶粉末本身就是经过加工的固体饮料,用含有糊精的液体萃取茶叶,将萃取液干燥而成,糖分较多,营养成分很少。
成人糖分摄入不宜超过25克,建议喝不加糖奶茶
“奶茶中的糖是大讲究。世界卫生组织倡议,成人每日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也就是约5块方糖。因此,如果一定要喝奶茶,建议选择不加糖的奶茶。”徐菁建议,在家也可以自制奶茶,主要用料是红茶茶叶、纯牛奶和蜂蜜,十分简单,且健康又放心,不容易发胖。
【做法步骤】
选择较好的红茶茶叶,放在沸水锅中煮2-3分钟,滤出茶叶,将茶水盛入杯子;
将纯牛奶加热煮沸后,加入之前准备好的红茶,比例可视红茶浓度按个人口味调试;
待奶茶稍微凉些后,约70℃,可加一小勺蜂蜜调味。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