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无锡一家连锁自助餐品牌,客单价79元一位,第一家店起步的时候,门店月租金仅仅1万7,开业四个月来,每个月基本都能做到50万左右的营业额,然而月底一算却不赚钱。
当老板联系到我的时候,我第一直觉是要嘛采购有问题,要嘛管理成本太高,或者浪费太大。
然而,老板回答,自己做厨师出身,干了好多年餐饮了,采购,品控,管理,各方面都是自己亲自抓,应该都没有问题,但就是没利润。
这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了。一个月做50万都没利润,你这老司机这餐饮怎么干的。于是飞了一趟江苏。
< class="pgc-img">>问题:毛利低,品牌定位不清晰
整体梳理一遍,提取了门店几个月来所有的供销数据,也确实没有什么漏洞。整个门店,厨房出品,管理的也确实不错。
问题出在哪呢?
1
毛利太低,只有不到40%
老板说自己知道毛利不高,但是一降品质,业绩立马下滑。自己厨师出身,也知道靠降低品质不是办法,于是赶紧提升品质。可一升品质就没有一点利润。
这个局怎么破,本质问题出在哪?
2
定位不清晰,没有突出优势,缺乏价值感
我们从消费者的角度和品类角度,以及自身定位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就很容易洞察到问题的本质。
品牌名:我们欢聚吧
品类名:自助火锅+烧烤
广告语:我们卖的不是海鲜,是火锅+烧烤。
老司机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定位。
品牌名又长又low,消费者记不住,也不会传播。
自助火锅+烧烤,这个品类在消费者认知里,天然没有价值感,瞟一眼就是五六十块钱的东西。
< class="pgc-img">>你卖79元一位,能做到这50万的业绩,完全是靠用海鲜等食材品质去堆出来的,也就是让每一个来吃过的顾客都占到便宜了。靠的是性价比,做的都是占便宜的回头客。品质一降,便宜没的占了,业绩就立马下滑。
也就是品牌当家的产品其实是海鲜,但却对消费者传达的是,我们卖的不是海鲜,是自助火锅+烧烤。而自助火锅+烧烤这个品类命名,是撑不起79元的客单价,不符合消费者的心理账户。消费者花79元来吃你的自助火锅,就不如去吃小龙坎,巴奴了。
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解决:五招方案,毛利润增加10%
1
换品类名,换广告语
(详细的方案见文末)
2
夹菜盘子换小,从细节抠利润
(详细的方案见文末)
< class="pgc-img">>3
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饱腹感和价值感
(详细的方案见文末)
4
调整人员分配,饱腹产品线都不能空
(详细的方案见文末)
5
增加单品店舍弃的“宝贝”,打造差异化
(详细的方案见文末)
并且这些产品,存在以下几点优势:
1.差异点
所有的商场店街边店,看不到也吃不到这种几十斤的菜品,人无我有。
2.价值点
这种几十斤一盘的特色大菜,天然自带价值感。
3.记忆点
消费者很少看到这种菜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成记忆点。
4.传播点
强烈的视觉冲突,将吸引消费者的求新求异的心理,将产生大面积的拍照转发朋友圈行为。
现在这家餐厅经过三个多月的产品研发和打磨,产品线已经逐渐成型,一经推出就引发哄抢,产品已基本得到市场的验证。
< class="pgc-img">>所以,做餐饮,光懂管理是不够,要懂经营,把以上五点执行下去,毛利润绝对增加10个百分点,并且一点都不影响客源。
总结:
小有小的美,大有大的美,有些传统美食需要人去提炼,去打磨,去传承,去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呈现。但所谓创新并不是要去凭空造一个东西出来,最好的创新是微创新,我们叫,旧元素,新组合。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她应该百花齐放,如果所有的餐饮都做成像一个妈生出来的,都追求标准化,小而美,单品打天下,那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哀,也是餐饮行业的悲哀。
如何获取详细的解决方案,请点本文最下方留下你的评论,24小时内发送给你,价值5万元的餐饮营销方案
><>助餐,被称为餐饮业态中服务最简单,制作难度最低,最节省人工的模式,成为餐饮投资者最喜爱的餐厅形式。自助餐形式比较多样化,主题比较鲜明的像日料自助餐、火锅自助餐、烧烤自助餐、韩式烤肉自助餐、海鲜火锅自助餐。但是自助餐经营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餐具不够、食物浪费、餐品供应不足等问题,往往餐厅为了改善经营,常会做一些问卷,征求消费者意见。
自助餐经营案例描述
王先生是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家饭店的餐厅经理,他在检查客人投诉意见时发现了如下一段话:
“自助餐餐具不够,海鲜和肉类供应不足,烤肉串和有些食品的加工时间太长,让人等得不耐烦。鸳鸯火锅的调料不齐全,不太够味儿。烧烤的锅子不干净,容易粘锅。服务生的清理速度太慢,餐桌缺少饰物。”
这家饭店的餐厅最近刚开展自助餐业务,试营业已有一周,效果不太理想。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客人的意见,王经理召集所有员工讨论,强调了餐前
准备的重要性。他们还对餐具的质量和数量、菜肴与食品的供应和加工、水果与酒水的品种、餐饮的供应时间、摆台与撤台、餐桌装饰和餐厅环境布置等方面的服务作了改进。在此期间,王经理每天都细致地观察餐厅的营业情况,询问和了解宾客的需求与反映。经过大家的努力,餐厅的面貌改变了,生意越来越红火,得到的表扬也越来越多。
案例评析
自助餐和宴会是要求餐前准备程序较严格的餐饮项目。从餐厅环境、餐厅设备、菜单、食品和酒水供应、餐具、鲜花、参加人数,到餐桌、餐位的布局和布置等,都需要细致的设计与安排。此例中,客人的投诉提出了自助餐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诸如餐盘一般要准备每人4~5个;海鲜和肉类要保证供应,将断档时要及时补充;凉菜、热菜、水果、点心、冷饮和酒水的品种要齐全,并根据自助餐的等级而调整档次;烤肉串和油炸类食品要操作熟练,对每人限量供应,减少宾客的等候时间等等。
本案例中王经理能够针对客人的意见及时总结,找到服务中的问题,并根据宾客的需求改进工作,这是完善餐前准备的必要之举。
对于自助餐和宴会等需要餐前准备较充分的餐饮服务项目,一定要注意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通过摸索和总结找到一定的服务规律,从而使餐前准备更加完善。
思考题 :
1.经营自助餐或火锅的餐厅与经营一般菜品的餐饮部门相比较,在餐前准备工作方面有何区别?
2.为使餐前准备工作更加完善,餐饮部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各应承担什么责任?做好哪些工作?
>餐饮,只会管理是不够的,还要懂运营。模式一直在更替,传统餐饮也不应该过分守旧,“旧元素,新组合”,在合理范围内创新才能走得更久远。
- 人均79顾客不买账?如何改个口号,让顾客觉得超值。
- 自助餐的毛利太低了?增加饱腹线产品比,利润增加10%。
- “小而美”的单店很受欢迎,不走单店就没有活路吗?
这是一家江苏无锡的连锁自助餐餐厅,客单价79元/位。第一家店起步时,每月租金只有1.7万元。四个月开业以来,餐厅的月营业额已达到50万元左右。但是,月底一算,居然不挣钱。
老板联系我时,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采购有问题,可能是管理成本过高,也有可能是浪费太大。
但是,老板自己回答说,他做厨师已经很多年了,各个方面都干过,餐饮、采购、质量控制和管理,每个环节都还可以,但就是没有利润。
这就引起了我足够的好奇心。一个月营业额50万,但是没有利润,你这餐饮老司机是怎么干的?于是我飞了一趟江苏。
问题:毛利润低,品牌定位不清
综合梳理、提取近几个月来各门店的供销数据,确实没有漏洞。整个店厨房出品、管理等做得真的很好。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1. 毛利太低,低于40%
老板说他知道毛利不高,但是品质一下降,他的整个营业额就立马下降了。自己也做过厨师,也知道通过降低品质不是办法,这是一条死路。所以必须要提升品质,但高品质意味着高成本,提升品质后真的没什么利润可言。
这个局怎么破?关键问题是什么?
2. 定位不清,无突出优势,缺乏价值感
如果我们从消费者和品类的角度,以及从我们自己定位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我们可以很容易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
- 品牌名:我们欢聚吧。
- 品类名:自助火锅+烧烤。
- 广告语:我们卖的不是海鲜,而是火锅+烧烤。
老司机一眼就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定位。
品牌名又长又low,消费者记不住,更不会传播。
自助火锅+烧烤,这一品类在消费者的认知里,天然没有价值感,瞥一眼就知道只值5、60元的东西。不信,我随便说个海鲜自助,是不是瞬间觉得怎么也要百八十?
你卖79元一人,能够做到50万的营业额,完全依靠于海鲜等食材堆积起来,也就是说,让每个来吃的顾客都占尽了便宜。依靠性价比,做的是便宜的回头客。一旦品质下降,便宜没得占了,营业额自然下降,更可怕的是,很多消费者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改头就换一家消费了。
也就是说,品牌产品实际上是海鲜,但我们传达给消费者的不是海鲜,而是自助火锅+烧烤。而自助火锅+烧烤类命名,无法支撑单价79元,不符合消费者的心理账户。消费者花79元吃你的自助火锅,所以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小龙坎、巴努?
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解决:五招方案,毛利增长10%。
1. 更改品类名,更换广告语
从长远来看,要将自身优势转化为消费者的认知优势,就需要改变品牌名称。
哪怕它被称为海鲜自助,或牛排自助。你卖79元,听起来至少值。因为消费者对大陆以外产品价值的认知很高,比如空中飞的、海里游的,沙漠种的,外国披萨应该比国内煎饼贵,外国沙拉应该比国内沙拉贵。
2. 夹菜盘子换小,从细节抠利润
人性都是自私贪婪的。而自助餐这个品类放大了人类的欲望和贪婪。
消费者在夹菜时都是有思维惯性的。通常,他们首先挑选高价值的产品,如海鲜,然后再挑选他们喜欢吃的东西。
如果一张桌子上有八个人,每个人有两个盘子,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每个人转一圈回来,手上都会有一个盛满虾、蟹和其他高价值海鲜的盘子。
因为当每个人夹菜的时候,都会想,我们有八个人,所以我们需要多夹一点。一不小心,8个人回来,就是一桌海鲜大餐了。
最后,反正是自助餐,夹都已经夹了,所以当一大桌海鲜吃起来的时候,很多海鲜他们都是随便吃一口、嚼一下就吐掉,不会像在自己家那样自己买单,那样认真地吃螃蟹。
因为吃得干净,吃得不干净,这是没有标准的。对顾客而言没有任何惩罚成本。最后,必然产生大量不必要的隐形浪费。并且海鲜等价值感产品是吃不饱的,一个人都可以吃好几斤。
自助餐的特性是勤拿少夹,而盘具太大,表面上看是方便了顾客,实际上却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隐形浪费成本。
其次,很多消费者是懒惰的。当他们开始夹菜时,他们有一个习惯,就是尽可能多地夹菜,省得再跑一趟,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最终会导致很多人原本计划吃八分饱,夹着夹着,为了不被扣除浪费的钱,就吃了十二分饱。
换盘子可以减少看不见的浪费。这种看似无意识的细节直接决定了利润,并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存。
3. 调整产品结构以增加饱腹感和价值感
自助餐,本质上是由二等的食材,做出一流的品相,通过视觉上的丰富感和美感,首先满足消费者的眼睛,然后满足消费者的嘴巴,通过价格定位,来倒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运营成本和采购成本由客群基础人流量来共同承担。
从本质上讲,自助餐是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心理博弈。
我们不仅要通过消费者的眼睛让他们觉得超值和占到便宜,而且还要让他们容易吃饱,并且不浪费。
也就是说,产品结构中,我们还有一条很深的路要走。
自助餐的产品结构一般可分为:
以前的产品结构可以概括为30%的饱腹产品线、20%的价值产品线和50%的常规产品线。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橄榄型产品结构。它们都是实打实的货真价实,成本又高,而且整体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海鲜。
这家店毛利低的另一个根本问题是,高热量食品、肉类产品等饱腹线产品太少,每天接待数百人,你总得让人吃饱。
我们如何才能让这几百人觉得值,又能吃饱,还要有合理的毛利?这取决于如何调整产品结构。
大概调整为约40%的饱腹产品线,20%的常规产品线,40%的价值产品线,即成为哑铃状产品结构。例如,添加一些小鲍鱼、鱼翅、海参和其他似乎有很高价值感和强烈仪式感但实际上很便宜的产品。价值产品线品种要多,但它们需要限量更替。
4. 人员分布调整,饱腹产品线不能空
同时,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加菜流程。
在我们的市场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餐厅用餐高峰期,寿司、蛋糕、薯条等饱腹产品线的档口往往是空的,也就是说,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全。
换句话说,人力资源的比例不协调,所以在高峰时期,很多饱腹的产品都做不赢。这些细节属于管理上的惯性思维。
你有一两百个品种,这些低成本、容易饱的产品少吃100克,其他产品就要多吃200克,这些饱腹的产品线无法提供,顾客不得不夹其他菜,这也是低毛利的根本原因。
解决办法是调整加菜的过程,即无论有多少顾客,饱腹的产品线都不能空,定岗定责,责任到人。
5. 增加单品店丢弃的“宝贝”,创造差异化
当自助餐的核心优势是“多品种、每人几十块钱管饱”时,就不再是年轻消费者选择自助餐的理由。自助餐能提供一些“小而美”餐馆不能提供的价值吗?
当然可以。
例如,以前有一些中国菜,一只十几斤的金牌烤乳猪,一只几十斤重的烤全羊,七八斤重的剁椒鱼头,海鱼等等。
但是这些菜在目前流行的单品店几乎是不可能吃到的,因为小而漂亮的餐厅只有3.2个人的单桌。商业模式决定了他们没有条件去售卖这些特色菜,不得不放弃。
这些产品因为小而美的商业模式被抛弃。
汽车可以共享,自行车可以共享。那么,为什么不能共享这些菜肴呢?
我们只需要把这些宝贝捡起来重新打磨一下就可以。
在一家漂亮的小餐馆里,承担不起一只金牌烤乳猪和一只烤全羊,但自助餐厅每天接待两三百人。我们挑选了一些有特色有价值感的大菜,延续共享的模式。
明档现煎、现烤、现切,用分餐的形式呈现,这是我们的爆炸性产品,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
这让消费者有理由选择我们的差异化而购买,而不是其他小而美的。
别人小,你就大,小有小的美,大也有大的美,如果你能把骆驼烤出来的话,那绝对是轰动了整个座城市。
并且这些产品,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 差异点:所有的商场和街边店,都看不到和吃不到这种几十斤的菜品,真正能做到人无我有。
- 价值点:这种几十斤的特色菜,自带一种天然价值感。
- 记忆点:消费者很少看到这种菜,视觉冲击力强,很容易形成记忆点。
- 传播点:强烈的视觉冲突会吸引消费者追求新颖性,将产生大面积的拍照转发朋友圈行为。
现在,经过三个多月的产品研发和打磨,产品线逐渐形成和成熟,一经推出,就掀起了一股热潮,产品基本上得到了市场的验证。
因此,做餐饮,仅仅懂管理是不够的,要懂运营。把以上五点强力执行下去,毛利润绝对会增加10个百分点,并且一点不影响客源。
结论
小有小的美,大有大的美。一些传统餐饮需要提炼、打磨、继承、呈现新的方式。但是所谓的创新不是凭空创造,最好的创新是微观创新。我们称之为旧元素,新组合。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百花齐放。如果所有的餐饮产品都是一个妈生的,都追求标准化、小巧美观、单一品味,这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哀,也是餐饮业的悲哀。
本文由 @阿松的商业洞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