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已有部分餐饮恢复堂食,
但疫情没有完全结束,
仍需注意防护,
那应该怎么做?
注意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
< class="pgc-img">>消费者
一、进入餐饮场所须佩戴口罩,并扫描“贵州健康码”;
< class="pgc-img">>二、应采取分时错峰、隔座就餐等分散式简餐方式,应统一就餐方向,避免面对面就坐;
三、排队取餐及就餐时与他人间隔1米以上,避免聚集,除就餐时应全程佩戴口罩;
四、排队时若打喷嚏或咳嗽,应远离他人,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五、在付款时尽量选择扫描二维码等非直接接触的电子支付方式,减少采用现金结算;
< class="pgc-img">>六、如有条件,可自行准备餐具;
七、取餐时应避免用手直接触碰频繁接触的柜台等物品表面;
八、在就餐前选择表面清洁的桌椅,最好是靠近门窗等通风比较好的位置就坐;
九、就餐时,摘下口罩一定要注意保持口罩内侧的清洁,避免污染;
十、尽量缩短就餐时间,减少与同行人员的交流,如果餐厅人员比较多,应选择打包;
十一、就餐后要尽快离开,减少在餐厅的逗留时间;
十二、就餐前、后须注意手卫生,用洗手液在流水状态下洗手或用手消毒剂。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餐饮服务经营者
一、在继续鼓励外卖送餐的同时,除学校内部餐饮外的餐饮场所(含餐饮夜市、咖啡馆、茶馆等)可有序恢复堂食;
二、餐饮服务经营者应控制就餐人流量,引导消费者分散就餐,保证就餐人员统一就餐方向且距离不小于1米;
三、恢复堂食的餐饮场所,要加强内部从业人员管理:
(一)应建立全体员工健康档案,要求所有人员不得隐瞒行程,对于外地返岗员工,特别是到过疫情发生地区、与疫情发生地区人员有过接触、与确诊病例有接触等情况,应按规定及时向当地防疫、社区、街道等相关部门报备,并按规定隔离观察 14 天,待确认传染风险排除后再行返岗;
(二)掌握员工近期及每日外出情况(所到区域、是否去过医院、是否接触疑似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并做好登记,员工应予配合并不得隐瞒与疫情有关的情况;
(三)从业人员应每天进行体温检测,严禁带病上岗。配备正常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按要求进行自我消毒防护处理;
(四)要做好从业人员疫情防控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四、餐饮服务经营者应通过“贵州健康码”对消费者进行扫码管理,并对其体温测量,健康码为黄色和红色以及体温高于37.3℃、咳嗽、流涕等不适症状,积极劝离并提醒其按照要求做好隔离或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及时向相关政府和监管部门报告,餐饮场所根据需要制定用餐人员可追溯制度,形成档案管理;
五、75座以下的餐饮场所,餐桌间距应保持1米以上,座位间隔应保持1米以上,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75座以上的餐饮场所,接待量不得超过正常容纳量的50%,餐桌间距应保持1米以上,座位间隔应保持1米以上,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自助类餐饮应提前分餐并由服务人员协助盛添;
六、餐饮场所要严格餐饮用具清洗消毒工作,做好室内清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落实餐厨废弃物处置制度,做好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
七、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密切关注各级政府发布的有关要求,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健康宣传,告知顾客需配合和注意的有关事项。
< class="pgc-img">>
来源: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月19日零时起,成都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继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如何有序开放堂食?麻将馆、茶楼可有序开放,有哪些新要求?赶紧看过来!
法定代表人为疫情防控第一负责人
防护、通风、消杀不松懈
根据《方案》要求,棋牌室(麻将馆)和茶楼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投资人、经营者)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应签署《疫情防控责任承诺书》,建立从业人员信息档案,完善健康监测制度和外出报备制度。
棋牌室、茶楼营业,防疫工作不能松懈,《方案》要求从业人员要做好防护“四到位”:健康状况监测到位、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核酸检测到位、疫苗接种到位。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是需要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岗。另外,疫苗接种方面,从业人员也要应接尽接,构筑免疫屏障。”
麻将馆、茶楼等回归后,要加强通风换气,定期对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建立消毒台账,做好消毒记录,做好垃圾分类处置。此外,《方案》也要求在棋牌室(麻将馆)和茶楼出入口或其他显著位置设置专用于废弃口罩、手套等物品回收的容器,落实定期消杀和统一回收处置管理要求。
入口处设置查验点
严格查验入场人员
需要强调的是,经营者要在入口处设置查验点,对入场人员严格执行测温、亮码、查行程卡、查风险城市旅居史、扫场所码等措施,督促其规范佩戴口罩。发现有天府健康通“风险城市旅居史”标签显示为橙色人员、健康码异常(红码、黄码或临时弹窗等)人员、体温异常人员,禁止入场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据介绍,各区(市)县将按照《成都市棋牌室(麻将馆)和茶楼疫情防控指南》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做到棋牌室(麻将馆)和茶楼经营者人人皆知和政策上门“三个到位”,即:疫情防控法律责任风险提示到位、疫情防控明白卡张贴到位、疫情防控责任承诺书签订到位。在巡查和随机抽查中,若发现未落实防疫政策的棋牌室(麻将馆)和茶楼,将现场督促整改,移交属地并建立台账,适时开展“回头看”。
如果没有严格执行《成都市棋牌室(麻将馆)和茶楼疫情防控指南》要求的,将会有什么后果?据了解,对于未严格执行有关要求、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棋牌室(麻将馆)和茶楼经营者,将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相关规定,处以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对于未严格执行有关要求、导致场所形成疫情传播链的棋牌室(麻将馆)和茶楼经营者,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红星新闻20日从成都餐饮同业公会获悉,为进一步做好餐饮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保障城市民生需求,稳定社会生活秩序,现结合行业实际,该公会制定《成都市餐饮企业有序开放堂食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疫情防控流程图
其中明确了有序开放堂食的五大基本条件,一是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切实做好经营场所的全面消杀工作,做好设备设施、餐用具等彻底的清洗消毒。三是确保口罩、洗手液、消毒剂和测温仪等疫情防控物资配备到位。四是对库存食品、原辅材料等进行清查,坚决不允许使用过期、变质食品原料。五是做好员工健康监测等。
《指引》还提到,有序开放堂食要符合多项管理要求。
(一)加强人员管理。餐饮门店应设置防疫员,督促员工和消费者落实防疫措施。员工原则上应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接种,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方可上岗,直接接触顾客的应佩戴N95或KN95口罩,保持手部清洁,及时消毒。
(二)严格进门查验。做到逢进必扫、不漏一人。每一名进店顾客均应测温、亮码、扫码,规范佩戴口罩、体温正常、持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人员方可进入餐厅。外卖人员进入取餐餐厅也要测温、亮码、扫码,佩戴N95或KN95口罩。
(三)严格控制人流密度。按不超过餐厅70%核定容量控制就餐人数。在店内外候餐区、取餐区、结账区等人员易聚集区域划设“一米线”,保持合理就餐间距,提倡隔桌隔位就坐、预约就餐、叫号等候、非接触式点餐、结账、打包外卖。提倡分餐制,落实公筷公勺制。
(四)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各餐饮企业不承接大型宴席活动。
(五)保持门店环境清洁,按规定消杀。保持就餐场所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动。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餐饮器具设施卫生清洁,每次翻台后对餐桌进行消毒;公用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3次;电梯按钮、开关、扶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表面至少每2小时消毒一次。
(六)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严格执行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相关要求。
(七)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废弃口罩应设置专门垃圾桶。每天对垃圾存放设施进行清洁消毒。
(八)各餐饮企业张贴《成都市餐饮单位疫情防控流程图》,餐饮企业经营者及从业人员要严格按流程操作。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表示,各餐饮企业要落实好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做到“解封不解防”。餐饮企业法人和经营者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压紧压实餐饮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疫工作计划,建立防控工作小组和疫情防控机制,明确岗位负责人及其相应职责,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措施。
红星新闻20日从成都市商务局获悉,针对农贸(农批)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常态化疫情防控,成都市商务局发布了“明白卡”,从“顾客入场四件事”“发现异常报社区”“员工防护要坚持”“环境卫生要做到”“进口冷链食品查‘五证’”等方面明确了要求。
重要提示
对来(返)川人员要求
在继续落实对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分以下层次开展对外省来(返)川人员的排查管控。
1、对近7日内有西藏自治区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需持有近5日内3次(每次间隔24小时及以上)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最后一次核酸采样时间在24小时内的,方可入川。自抵川当日起实施7天集中隔离,第1、2、3、5、7天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第7天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方可解除隔离管控。各地要严格落实“首站负责制”,抵川时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
2、对近7日内有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玉树藏族自治州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自抵川当日起实施7天集中隔离。各地要严格落实“首站负责制”,抵川时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
3、对近7日内有海南省万宁市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自抵川当日起实施5天居家隔离(如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或不接受同住人员共同实施居家隔离管控的,实施5天集中隔离)。未完成5天居家隔离的,补齐5天居家隔离。居家隔离期间,足不出户,上门采核酸。
4、对近7日内有天津市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除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外的地区,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自抵川当日起实施3天居家隔离(如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或不接受同住人员共同实施居家隔离管控的,实施3天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期间,足不出户,上门采核酸。
5、其他来(返)川人员,严格落实“入川即检”(即核酸3天3检)。
对省内跨市(州)流动人员要求
1、对近7日内有内江市、宜宾市、遂宁市旅居史的跨市(州)流动人员,自抵达之日起实施5天居家隔离,第1、2、3、5日,完成4次核酸检测,第5日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方可解除隔离(如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或不接受同住人员共同实施居家隔离管控的,实施5天集中隔离)。9月16日以来,抵达各市(州)未完成5天居家隔离的,补齐5天居家隔离。居家隔离期间,足不出户,上门采核酸。
2、对近7日内有成都市旅居史的跨市(州)流动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自抵达之日起实施3天3次核酸检测(每次间隔24小时及以上);第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可有序出行,但不得前往人员聚集、空间密闭的重点公共场所,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3、对有中、高风险区的市(州)人员确需跨市(州)流动,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出具报告时间为准)。
专家提醒
加强措施,严格防护
近期部分区域社会面持续检出病例,流调显示以下两类行为是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居民在菜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采购过程中未做好个人防护,如不规范佩戴口罩(将口罩挂在耳朵上、露出鼻子、未压紧鼻夹或口罩长时间反复使用等),返家后未及时洗手。
二是部分中高风险地区,包括部分临时封控小区,仍有人员下楼停留、散步、遛狗、聊天等情况。
特别提醒:所有市民应积极配合社区的各项疫情防控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参加核酸采样时,务必注意以下重要事项:戴口罩!一米线!勿聚集!
就在家门口!成都新增105所学校!
又见成都,你们等着!!
陆续开放!但要注意→
昨日0新增!锦江区、青羊区发布最新通告→
广州,饮早茶作为一种民间饮食风俗,可谓历史悠久。
广州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还有一些人则以此消闲。消闲族大多为街坊退休老人,他们一般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档”。“请饮早茶”也是广州人一种社交方式。
这几个月来,由于疫情影响,广州的餐饮业很长一段时间暂停了堂食,相信习惯了饮早茶的老广们早已坐不住脚。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广州饮早茶的历史,翻翻微博网友@广州的历史脉络 精心搜罗的旧照片,可能你的爷爷奶奶以前就是这样饮早茶的!
广州茶楼历史
广州饮茶的习惯十分悠久。据记载,桨栏路原茶楼同业公会会址内,存放有一块樟木木刻牌匾,上刻“成珠楼”,下刻“乾隆十年”(1745),这一实物说明成珠楼是至今尚存的广州最老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的场所,经历了茶寮、茶馆(二厘馆)、茶居、茶楼的变化,从茶寮到茶楼是一个逐步交错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某个时期内,前者慢慢衰退,后者逐步取而代之。
茶寮是一般劳苦大众的饮茶和休息的场所,环境设施非常简陋,甚至还是一种兼营的性质。清人徐珂《清裨类钞》中有所描述:“粤人有于杂物肆中兼售茶者,不设座,过客立而饮之。”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店家为改善经营,提高知名度,适应社会的需要,便设立了广州最初的专业茶馆即“二厘馆”。
民国初年,广州早点摊上吃饭的人们。(资料图)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广州的“二厘馆”遍布大街小巷。所谓“二厘馆”,是指当时在肉菜市场开始的简陋的茶馆,方便劳苦大众休息交流的地方,茶价只收二厘,固有其名。
当时每毫钱等于七十二厘,这样的消费属于非常低档。民谣曰:“去二厘馆饮餐茶,茶银二厘不多花。糕饼样样都抵食,最能顶肚不花假。”意思是说,只花二厘茶钱就能有茶水伴糕点,还能吃饱肚子,相当划算。
传统的“二厘馆”最显著的特色有两个,其一是依赖与之相应的环境,像街市、鱼栏、果栏、码头等,主要是方便劳苦大众。食物多选一些能“顶肚”的,“二厘馆”发展到后期,茶点多是些大松糕、盅头饭,就是糯米鸡也是半斤饭一只,一切以能裹腹为前提;“二厘馆”多在街边巷口开档,上用树皮做顶,中用竹木搭建,下摆几张木台木凳,旁边生个炉子,炉上放一煲白粥、一锅油老板兼伙计就站着搓捏面粉,或将面切成面条,下到油锅做成“油炸鬼”(油条),同时,还卖些芋头糕、松糕、钵仔糕之类。
茶价二厘,由于“一盅两件”对填饱肚子干粗话的劳苦大众来说颇是实惠,自然“二厘馆”就成为肩挑负贩者歇脚的地方,也是街坊群众聊天叙话的好去处。
“二厘馆”最著名的,就是“一盅两件”。
所谓“一盅”,指的就是以石湾产的大耳粗嘴绿釉鹌鹑壶,配一个瓦茶盅,壶里多放些粗枝大叶,茶味涩而没有香气,仅冲洗肠胃而已;而所谓“两件”,则是多供应以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芽菜粉、大包等价廉物美的茶点,以摆台形式,由客人自选取食,不用点叫,食毕结帐。
后来,对有身份的人士,上层士绅,有地位的商人和自由职业者而言,光顾“二厘馆”有失体面,有失茶道之雅,他们不愿意去,他们需要有能确定自己身份地位,能互相交流的休闲场所,就这样,“茶居”就应运而生,时间约是在清光绪年间。
茶居与“二厘馆”的服务对象不同,茶居所追求的雅静,与之后的茶楼较为相似。陶陶居、天然居、陆羽居、惠如楼等高档的茶楼,这茶楼因多有一个“居”字,所以广州又把茶楼叫做“茶居”。
名人墨客与广州的茶楼
广州的茶楼,雅俗相宜,来广州旅行的人,几乎没有不上茶楼的。一些社会名流、名人墨客,对广州上茶楼饮茶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名人来广州饮茶历史,追溯到清代,康有为在广州讲学时,曾经常到陶陶居品茗,还应老板之请即兴题写了“陶陶居”三字,现在陶陶居的招牌,就是康有为的墨宝。
在民国时期,鲁迅先生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期间,偕同许寿裳、许广平到北园、陆园、妙奇香等茶楼作座上客。鲁迅先生说,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
郭沫若也是广州的老茶客,当年他在广州三个极富园林特色的酒家饮宴之余,都留下了诗句。在泮溪酒家,他诗曰:“盘中粒粒皆辛苦,槛外亭亭入画图,齐国易牙当稽颡,随园食谱待耙疏。隔窗堆就南天雪,入齿回轮北地酥,声色味香都具备,得来真个费工夫”。
在南园酒家,他赞曰:“此是工人天外天,解衣磅薄坐高轩,层楼重阁怡宫殿,雄辩高谈满四筵,万盏岩茶千盏酒,三时便饭四时鲜,外来旅客咸瞠目,始信中华是乐园。”
郭沫若对北园情有独钟,每次外事出访途经广州,都一定要到北园饮早茶。他在北园即席挥毫:“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到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
茅盾、老舍也题诗赞美广州茶楼。大师刘海粟87岁时,曾到北园宴饮,对其茶点菜式大加赞赏,即席书写“其味无穷”四字相赠,此四字刻在北园门前之墙壁上。
北园酒家
北园酒家
北园酒家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因地处羊城北郊,毗邻白云山麓,树木茂盛,环境清静,更有小河从前面流过,故有山前酒家、水尾茶寮之称,是广州最早的园林酒家,以烹制正宗粤菜著名。1958年酒家更新扩建,由广州著名园林建筑师莫伯治设计,其建筑风格类似西关大屋,朱光市长为其题字“北园”。从此,北园与泮溪、南园一道,并称为广州三大园林酒家。
北园酒家
北园酒家,古色古香、典雅简朴,鱼池石山、彩桥连接、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奇花异草,使人恍如到了一个古代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庭园。“食饭去北园,饮茶到泮溪”成为一代老广的流行语。
广州酒家
广州酒家
上世纪40年代广州酒家门面
广州酒家原地是西关文昌庙和洪圣庙,1921年开筑马路时两庙被拆除,商人陈星海与余汉谋及其弟集股在此开办了西南酒家,这就是广州酒家的前身。西南酒家聘请了当时有“南国厨王”之称的钟权大师掌厨。
广州酒家内景
抗日战争爆发,西南酒家被毁,1939年重新开业后改名“广州酒家”。解放前夕,老板迁往香港,由蔡炜汉重新招股复业。1956年,广州第一届名菜美点展览就在广州酒家举行,“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自此名传中外。
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坐落在城西,相连风光旖旎的荔湾湖公园,是1000多年前南汉王刘鋹的御花园“昌华苑”的故地,也是昔日的“白荷红荔、五秀飘香”的“荔枝湾”。
1947年,粤人李文伦在这片“古之花坞”上创办了一家充满乡野风情的小酒家。当时,附近有5条小溪,其中一条叫“泮溪”,故此,小酒家也以“泮溪”命名。
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作为广州目前三大园林酒家之首,其名菜有八宝冬瓜盅、园林香液鸡、七彩拼盘等,著名的点心有绿茵白兔饺、蜂巢芋角、泮塘马蹄糕、脆皮三色卷等。
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有40种菜式和点心在全国、省、市烹饪比赛中获奖。1996年泮溪酒家被授于“中华老字号”;1997年泮溪酒家被评定为国家级特级酒家;1998年泮溪酒家被誉为广州市著名商标。
莲香楼
图中最高一根横梁上写着“广州莲香老饼家著名月饼礼饼”字样的这幢房子,是上世纪30年代初位于广州市第十甫路的莲香楼老店。
莲香楼创建于1889年。早期是广州城西关专营糕点美食的“连香糕酥馆”。
一天,有着精湛工艺的老制饼师傅陈清俭喝着用莲子煲的糖水时突发灵感:用莲子来制作饼点馅料。经过实验,陈师傅制造出幼滑清香、独树一帜的莲蓉馅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广州名“茶楼王”谭新义先生收购了“连香楼糕酥馆”,取名为“连香大茶楼”。
连香楼的莲蓉月饼有口皆碑。宣统二年,一位名叫陈如岳的翰林学士,有感于莲蓉独特的风味,提议给莲香楼的“连”字加上草头,众人一致赞同,他遂手书“莲香楼”三个雄浑大字(现高悬于楼前的“莲香楼”三个大字即是他的手迹)。
百年来,莲香楼制作的莲蓉食品进入千家万户,被誉为“莲蓉第一家”。
民初时莲香楼的股东、司理合影。前排中是当时广州“茶楼王”谭新义。
上世纪四十年代西关第十甫的莲香楼
陶陶居
陶陶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第十甫路,由黄澄波创建于1880年(清光绪6年),陶陶居拥有的高雅格局,跟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使该茶楼在广州茶楼中拥有殿堂级的地位,历年来均是各方的文人雅士乐于聚首的地方。
陶陶居原名葡萄居,后由广东巨商谭杰南(另一说法是一位陈姓的商人)购入后改名,取其“乐也陶陶”之意。
关于在茶楼大堂上耀眼的牌匾上“陶陶居”的命题,传说是清末文人康有为的手笔,有说康有为到广州讲学时,是该茶楼的常客,因而为茶楼题字;亦有说这三个字是康有为为替爱妾“陶陶”居所题的字,后才落入茶楼老板手中。
在未成为茶楼前,陶陶居原址是西关一位大户大家的书院。陶陶居由黄澄波自理的时期,主要经营姑苏清茶和细致点心为主。
清末民初,陶陶居借着康有为的名气,再加上店内清雅的装修格局,在民国初期各方文人雅士聚会之地。但后来因经营不善,后继无人,曾经在1927年(民国16年)因巨债而倒闭。直至1933年(民国22年)重开。
民国时陶陶居点心制作手抄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陶居从公私合营企业过渡到国有企业。现在陶陶居亦被国家贸易部颁发“中华老字号”、“国家特级酒家”等称号。2005年6月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祥珍楼
百年老字号茶楼——“祥珍楼”,位于中山七路36号(西门口旧当铺宝生大押旁边),创建于清光绪年间。该茶楼开设茶市、饭店,经营礼饼、月饼,又摆设象棋局吸引棋迷。民国时期,广州象棋的“四大天王”黄松轩、李庆全、卢辉、冯敬旭均在此饮茶下棋而成名。后因中山七路的扩宽而被拆。
成珠酒家
提到广州老字号,必然绕不过成珠酒家。成珠酒家是广州开业最早、时间最长的老字号茶楼,史载清朝乾隆年间已经开始营业,已有250多年历史。
它诞生于1746年,由一家称作“成珠馆”的简易平房发展而来。成珠酒家曾用过城珠馆、成珠饼家、成珠楼等名称,其中以成珠楼最为著名。
1858年,成珠楼创制出“小凤饼”,因形似小鸡而被称为“鸡仔饼”。1914年,鸡仔饼注册登记,专利销售,驰名省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广播电台曾经编了一段顺口溜宣传:“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鸡仔饼。你去省城最紧要——买鸡仔饼。”
鸡仔饼配方保密了100年,直至1959年才公开。如今,虽然各地的其他酒家也有生产鸡仔饼,不过人们依然把成珠楼小凤饼看作是正宗的鸡仔饼。
只可惜,风行一时的成珠楼,从1996年开始,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由于背负多重债务,无力偿还,成珠楼终于在2000年9月关门停业。2002年,成珠楼的物业被法院拍卖。
南华西路东江鸿星海鲜酒家,原成珠楼旧址(2002年拍摄)
西如茶楼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西关闹市第十甫有家西如茶楼(现十甫路新华书店址),为当时的“茶楼王”谭新义所经营。
西如茶楼有三层,地下经营饼食,楼上茶座,基本上照搬惠如楼的办法(当时谭已拥有惠如楼、太如楼等数家字号),且标新立异,深得茶客称赞。可惜毁于战火,后来重修由河南成珠茶楼接办,无奈业绩平平,不久即歇业,改为书店。
惠如楼
右边绿色牌匾者为上世纪30年代的惠如楼
惠如楼由陈惠如创办(后来被谭新义收购),光绪元年(1875年)开业,位于原广州市中山五路117号,以经营广东传统风味的清茶细点为特色,是广州市著名百年老字号,也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以传统粤菜、精美点心、龙凤礼饼驰名。
50年代后几经扩建,其主要名菜“百花鲜竹盒”、“惠如一品素”、“如意香汁鸡”、“荷香蒸乳鸽”、“脯鱼干蒸烧卖”等。1995年3月因地铁建设需要,搬迁至三元里广花路212号。
茶楼的招牌大都采用红底金字或黑字,以取其吉利兴旺之意,但悬挂在惠如楼门前近7米高的招牌则与众不同,是黑底金字。何故?原来惠如楼开业不久,不巧遇到同治皇帝驾崩,由于国丧,招牌不能挂红,因此把招牌改为黑底金字,一直沿用至1987年的装修前。
三如大酒楼
位于南华中路425号的三如大酒楼,原名三如酒家、三如茶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广州曾拥有很多上百年历史的餐饮老字号,惠如楼、成珠楼、祥珍楼、三如楼,九如楼、多如楼、太如楼……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三如茶楼被日军占用,改做豆腐作坊。战后茶楼复业,并易名为三如酒家。到解放前夕,“三如”仍是“河南”最大的一家茶楼酒家。
解放后,三如酒家被卖给人民政府,店主迁居香港。1998年12月9日,“三如”出租给南海城,易名为三如南海城海鲜酒家,结合现代与传统的方式经营。几经浮沉,三如楼原址已成今日的金坤酒店。
大三元酒家
大三元酒家位于长堤大马路,据传始创于民国5年(1916),大三元酒家的名称来历有此一说: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以连中乡试、会试、殿试榜首的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及第,酒家之取名大三元,即寓意为“酒家榜首,食肆班头”,可谓十分贴切。
大三元酒家位于长堤大马路 260号,创建于1919 年,在20年代,与南园、西园、文园合称广州四大酒家,并位居榜首。在华侨中有“住在广泰来(旅店),食在大三元(酒家)”之说。不但在广州名气大,而且在东南亚一带也享有盛誉。
大三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与港商合作,也曾风光一时。但是随着90年代长堤失去往日“商业天堂”地位,加上人口外迁和缺乏停车场等原因,酒家收入相应减少,更无力进行新的投入。1999年“大三元”改为以快餐为主,在2000年4月因为拖欠房租被迫关闭。
大三元酒家楼房年久失修,部分楼体被鉴定为严损房并于2005年4月予以拆除。
……
不少广州的老字号茶楼已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消失,然而饮茶的习惯始终得以传承。待疫情过后,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一起相约茶楼,大快朵颐吧!
部分旧照提供者:
微博网友
@广州的历史脉络
图文整理:
黄梓南
文字参考:
·广州老字号茶楼的历史,存世已越来越少
·《广州文史》-广州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