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哪些创业加盟的项目推荐?在深圳加盟开奶茶店能赚钱吗?
什么行业不容易仿制,什么行业文化底蕴深厚,什么行业利润空间大,什么行业有持久的潜力,什么行业让我们永远做下去而不会被淘汰?
李嘉诚说:每一次机会的到来,都会造就一批富翁。这些富翁就是:当别人不明白的时候,他明白他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的时候,他理解他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了,他富有了;当别人理解了,他成功了!所有人都想成功,成功需要抓住机会。
< class="pgc-img">>任何行业的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赚钱的。28定律到哪里都是适用,首先考虑的问题:当地市场,适合做什么。接着去考察,店面选址,产品定位,装修档次,宣传渠道。这些弄好了,在去选址加盟,还是自己做。如果不差钱,投资,那就可以选一个知名大品牌来做,投资一般都在大几十万以上。如果是创业,建议自己做,不会的东西,学会借力就好了。
奶茶这种东西,一年四季都赚钱的,夏天喝冷奶茶,冬天喝热奶茶,走在街上人手一杯,你说赚不赚钱。在深圳加盟开奶茶店赚钱是没问题的,但是有几个要素要注意的:选址,宣传,装修,产品定位口味,服务和卫生。并不是说你开了一个店,就这些产品,就完事了,需要把新品跟上,做餐饮行业,只要入门了,特别是饮品类的,很好上手,所以做餐饮行业也是要不断的去学习,去考察,结合百家之长,才能立足。
< class="pgc-img">>没有卖不出去的商品,只有卖不出商品的人。因为现在的奶茶品牌太泛滥了,所以给人的错觉就是现在的奶茶店人气非常的火爆。但是真正做奶茶赚钱是加盟公司,只有20%的加盟商赚钱,30%保本,50%是收不回成本的。
拿一间40㎡的奶茶店来说,开店的流程:签加盟合同、找铺位位置好点的0.8W到1W2(位置不好的关得更快)、找到铺位(有的铺位要转让费3W到6W)、铺位的租金押金3W、店铺装修6W到10W、加盟费和设备5W(因为大部分的设备只能跟加盟公司买)。其他加起来能开起来的大约就20W。
< class="pgc-img">>一般的奶茶都在10元起,一些网红热炒的动辄就要30多,奶茶卖的这么贵,但是利润却很低,一杯普通的奶茶毛利可以达到70%以上,如果你一天可以卖100杯,一杯10块钱,那一天的销售额就是1000块钱,这是比较正常的,而毛利可以达到700块钱。要卖多少杯才赚回成本,其实说快也很快,希望大家创业能够当一个长远的事业来做,眼光放长远一点!
东广州,“不交钱,你就别想出这个门”,揭秘奶茶店加盟的坑
十店九亏,奶茶店看似一门好生意,但其实干过的人都知道,里面全是坑,今天在江西开奶茶店的李新强为大家揭秘奶茶店加盟的那些坑。
奶茶加盟的坑,到底有多深?
李新强,江西人,一直在深圳电子厂工作,儿子要上小学了,没办法,李新强和妻子两人辞职回到了南昌老家。
< class="pgc-img">>回到老家后,面对南昌三千多元的平均薪资,李新强干脆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打算在儿子学校旁边开一家奶茶店,自己当老板,在深圳工作了10多年的李新强手里有些存款,看着南昌的低薪资,越来越不想上班。
李新强是个急性子,很快就在网上寻求奶茶店的创业项目,有家位于广州的奶茶店品牌跟李新强表示:“欢迎来我们公司参观,吃住全包,不满意的话就当来旅游。”
听到有这么好的事情,李新强二话不说就预定了车票,来到了广东广州。
< class="pgc-img">>广州李新强熟悉,以前也来过,到了火车站,在门口等候了半小时,李新强见到了在网络上跟自己聊的销售员,一位长相甜美,穿着职业装的女性。
两人见面后,女销售员一起打车来到了广州越秀区的一个写字楼里,电梯16楼,美女很有礼貌,让李新强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走进美女口中的总部,装修的金碧辉煌,地上铺的全是毛毯,干净整洁的样板间,美女亲自给李新强制作了2款奶茶,李新强一边品尝,美女一边介绍奶茶项目。
< class="pgc-img">>美女表示:“如今最火的开店项目,就是奶茶店,年轻人爱喝,投资成本低,利润高,你的眼光很不错,想在学校开店这个想法非常好,我们有个顾客跟你一样,人家现在一个月赚10万……””
李新强越听越心动,正准备交钱付定金,妻子打电话过来,说老母亲跌倒住院了,李新强一下子清醒了过来。
转身就要离开,却没想到,在门口被两个彪形大汉给拦了下来,对着李新强说道:“不交钱,你就别想出这个门”。
< class="pgc-img">>李新强刚想拿起电话,被彪形大汉抢先一步夺走了,美女赶了过来,对李新强进行安抚。一个白脸一个黑脸,李新强很快就迷失了自我,交了一万元订金。
走的时候美女告诉他,如果后期不加盟的话,这一万元是不会退的。
回到家中看望了老母亲后,李新强不想让妻子担心,这件事情没告诉妻子,已经交了一万块钱,奶茶口味也还不错,李新强最后舍不得那一万块钱,便去加盟了这家奶茶店。
< class="pgc-img">>前后投资了近25万元,李新强的奶茶店就在学校旁边开业了。
但是从未开过店的李新强遭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之前总部说好的开业培训,最后也没有,说好的开业指导老师也没来,除了卖一堆设备原材料给李新强之外,之前说好的开店辅导全部都没有,李新强只能依靠自学。
开业后李新强才发现,这个原材料做出来的奶茶口味跟当初自己在总部喝的口感完全不一样,简直天差地别。
< class="pgc-img">>询问总部,得到的回复却是:都一样!
奶茶口感差,开业后门店生意并不好。
2个月后,这家收了李新强6万元加盟费的奶茶品牌突然宣布停业了,李新强面对着每个月亏损的这家门店,欲哭无泪。
经营不到5个月,李新强这家门店实在是干不下去了,便转让关门了,一顿瞎操作,李新强就坑了近30多万元。
< class="pgc-img">>此后,凡是碰见朋友想开奶茶店的,李新强都会极力劝阻,因为他深知,里面的水太深了,里面的坑随便踩中一个都要去掉半条命。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红奶茶品牌“奈雪的茶”近日被曝光两线下门店“蟑螂乱爬”“水果腐烂”等问题,仅上市一个多月,其股价就从挂牌当天的近19港元跌至9.9港元,总市值也从323亿港元缩水至170亿港元左右。当奈雪在资本市场起起伏伏时,另一家头部新茶饮企业喜茶也绯闻不断,一边低调融资,一边否认上市消息。
近两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对茶饮企业的热情持续高涨,“喝奶茶喝出上市公司”的说法似乎给了当代年轻人追随资本的新方向,开家奶茶店成了不少年轻人实践“造富梦”的第一步。然而“现实”总会给“梦想”残酷一棒。大品牌奶茶店被资本裹挟疯狂开设自营店,却深陷盈利焦虑。不少年轻人则将目光转向了提供加盟模式的小品牌或杂牌奶茶店,几万元的加盟费看似门槛不高,但周平(化名)的加盟店半年后却陷入了连店租都赚不回来的窘境,只能转手退场;坚持了三年多的郭俊(化名)则发现行业无序竞争,奶茶店也开始“内卷”。
一边是资本的热烈追逐,一边是行业人员的艰难维持;一边是奶茶品牌创始人凭借上市实现财富自由,一边是年轻人尚未赚到第一桶金前就已经被“坑”着交了学费。“开家奶茶店”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似乎难有定数。
资本推波助澜500米内14家门店
公开数据也显示,近几年来,奶茶相关企业注册量飞速增长,2020年新注册企业8.54万家,同比增长33%,今年前4月新增企业2.84万家,同比增长60%。
南都记者在广州白云区的润洲城市广场商圈踩点发现,商场500米范围的茶饮店大大小小加起来竟然超过了14个。除了蜜雪冰城、1点点、益禾堂、沪上阿姨等较为知名的网红品牌,手挞柠檬茶、古御贡茶、茶园李等小众品牌也疯狂扎堆其中。对比之下,该商圈范围内只有一家咖啡店——麦咖啡。
类似的情景也在其他各个商场、商圈不断复制。
市场疯狂背后也免不了资本的推波助澜。南都记者根据天眼查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奈雪的茶、喜茶、沪上阿姨、古茗等较为知名的奶茶品牌均获得了数额不小的融资。其中,奈雪的茶在今年1月完成1亿美元的C轮融资,伺候赴港上市募资超50亿港元;喜茶今年7月完成5亿美元的D轮融资;沪上阿姨获得了一笔近亿元的A+轮融资。而小众奶茶品牌如willcha、植物标签等均在今年上半年内连续获得了两轮融资。前述一系列奶茶品牌的融资方中不乏红杉资本、腾讯投资、真格基金等大牌投资机构,可见该赛道对热钱的吸引力。
2021年以来的奶茶品牌融资统计(南都制图)
资本和市场的躁动也逐渐传递至年轻人当中,“喝奶茶喝出了上市公司”的说法一度让他们怀揣“造富梦”进入奶茶行业,这也导致更多的中小投资者携带民间资本“杀入”茶饮这片所谓的“蓝海。”
“奶茶造富梦”半年内破碎
可是,现实过于“狗血”,不少人在还未挣到第一桶金前就先踩了坑。
大专毕业后,周平打算在顺德开家奶茶店,对行业了解不多的他在网上搜索到了一家烧仙草品牌,简单电话咨询后,他就被邀请到了该品牌的广州总部。接待人员向他介绍,加盟有三个档次,不同档次的加盟费相差上万。越往上,可开放的店铺权限越大,能经营的奶茶品类也越多。
不过,看似层级分明的“加盟条件”在品牌方得知周平启动资金有限后竟然有了松动。该品牌人员称,愿意向周平开放他人无法享有的更高等级权益,比如允许其经营更多茶饮品类、允许其同时做小吃等,同时还承诺后续会指导其门店运营。当天,周平就支付了近2.5万元的加盟费,后续找铺、支付店租、店铺装修、原材料购买等方面又投入了2万多元后,周平最终开启了奶茶店老板生涯。
但意外的“优待”却没带来预期的“前景”,加盟店开业后周平发现,除了开店时品牌方派来过师傅帮忙,之后就再也没有对该加盟门店进行过任何方面的指导。品牌方俨然成了“甩手掌柜”,而周平的加盟店则只能独自面对各种问题,自生自灭。
“每个商圈至少有3-5家以上的奶茶店,招商无序,完全没有规划,商家之间可以用‘贴身肉战’来形容,竞争太惨烈。”有经营奶茶生意多年的商家向南都记者吐槽。
据周平透露:“头三个月店铺还处于盈利状态,后续现金流就只能维持材料购买、员工工资。店铺逐渐陷入死循环,连水电、店租都不能覆盖,半年后只能转手。”
对于现在时兴的加盟店,天然呆奶茶广州某直营店负责人也给出了自己总结的“防坑”建议,她表示,首先一定要去品牌的线下门店体验产品、感受服务,而不要被门口所谓的“大排长龙”所迷惑;第二则是深度了解品牌的背书,以及加盟后给到的支持力度和运营服务;最后,要重点考察品牌的稳健度。她特别强调:“这包括从前期店铺位置、租金成本、加盟者经验的评估,到后期同步品牌活动、产品更新和产品品控管理等。那种给钱就让加盟的品牌要警惕。”
周平与奶茶品牌签订的合同
网点扎堆布局“蓝海”变“红海”
“品牌越来越多,奶茶店数量趋于饱和,这都给商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坚持开店三年多的郭俊现在也发现,他开店的那条街,第二年就多了大大小小11家奶茶店,生意直接被分走一半,目前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你如果生意还行,一个小牌子开在你旁边,生意倒三分之一。又来一个中等品牌,你又倒三分之一。再来一个大的品牌,基本上就等着给人家当炮灰吧。”
2015年曾经营奶茶加盟店的深圳陈女士,则在18年就看清了行业发展态势抽身退场,及时止损。她向南都记者回忆道:“当初先是缴纳了3万元加盟费,店租是7000-8000元,我们店一天能卖100-200杯,售价在10-12块,一杯有40-50%利润,一天奶茶店能有一两千块钱的营业额。”
不过,后续其所处商圈的网红奶茶店越来越多,以及外卖佣金上涨,陈女士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这门看似“真香”的生意。
与小品牌加盟店相比,财力更为雄厚的大品牌直营店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天然呆奶茶广州某直营店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对于直营店而言,一杯茶饮毛利虽然能达到60%,但其背后需要付出更为昂贵的经营成本。作为直营店需要在重点商圈布局,而店铺的租金居高不下,另外市场竞争激烈使其要不断做推广活动维持品牌热度。
“像我们的直营店开在东方宝泰,租金和人工分别支出达十来万,实际利润算起来不到50%。再做代金券、新品半价、买一送一等活动的话,利润不到30%,但不做活动就很难把品牌推广出去。”该门店负责人表示,前段时间广州疫情导致其6、7月起码亏损了30万元。她感叹道,茶饮市场很大,想在大浪淘沙中把自己淘出来,需要强大的实力。
加盟商“内卷”给消费者埋“雷”
在熬过了前期设备、装修、无人指导运营的“坑”后,周平渐渐对奶茶行业有了认知,按照他的说法,品牌方提供的原材料价格其实大幅高于市价。“加盟章程规定,原料要从他们那边买的,以一包茶叶为例,门店自己去批发市场物色是20-30块钱左右,从品牌商那里进货,大概要花100块钱。”
据周平透露,在意识到这个现象后,不少加盟商开始自己物色相同的原材料进行替换,以降低成本。
“不少茶饮企业都会在加盟条件中明确要求,要从品牌方进货。一方面是品牌方是可以管控原材料品质、保证食品安全,从而统一奶茶最后的出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规模化的采购降低成本,同时也是品牌方的一个盈利来源。”有熟悉茶饮企业的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大品牌的原材料较市场上普通的品质有较大差异,而且为食品品质、安全考虑,对统一进货要求非常严格,但也不排除一些小品牌、杂牌奶茶店存在一些猫腻,借统一进货进行牟利。
但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都在加盟制度中约定了对加盟商的管控,有奶茶品牌的代理人向南都记者表示,为保证品牌调性和质量,品牌方会定时到加盟店中督导。“以前曾发现有门店‘走货’,用其他渠道的货来代替品牌货物,我们会开罚单,严重的会勒令关店。”
但即便如此,加盟商仍有“应对之策”,除了替换掉原品牌的原材料,有奶茶店老板还想出了“杂牌店”反哺品牌店的方式来增加盈利。
在佛山开了三年多奶茶店的郭俊表示,虽然前期投入总计高达65万元,但依靠着反哺模式,他的2家奶茶店已经实现盈利。据郭俊透露,他在掌握了其加盟品牌的奶茶配方后,就决定再开一家用相似配方的“杂牌店”来提升盈利效率。“我们加盟店的毛利平均能达到60%-65%,但店租、人工、外卖扣费等都会让实际利润一降再降。我就开了一家杂牌店,用别的原料加上加盟店的配方,试着做出品牌店的味道。”按照郭俊的说法,他的“杂牌店”的产品品质与品牌店相差无几。“茶饮行业里做久了你就会发现,不同原料也能调出相似的味道。区别在于,加盟店的茶叶会好一点。现在,如果加盟店可以打10分,那我杂牌店怎么也能打到8分。”
不难看出,奶茶行业的无序竞争和加盟体制的混乱,最终也传导到了消费者的终端,即便看上去品相、口味差不多的一杯奶茶,但原材料、茶叶以及品质还是存在较大差异,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奶茶行业的乱战。而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开家奶茶店”似乎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零售实验室课题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实习生 林文琪
策划:甄芹 统筹: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