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在别人都在享受安稳的生活时,他却经历着人生的过山车。
结婚不久便下岗失业,创立晓宇火锅,贴补家用,过了十多年的穷困生活
积累些小钱后,卖掉火锅店,北上淘金,却用8个月败光了全部家底
再回重庆,买回原来的火锅店重新开始,生意火爆被央视舌尖剧组发现,一炮走红
这家历经坎坷终于修成正果的火锅店就是重庆的渝味晓宇火锅。
因为下岗,初入餐饮行业
张平生在重庆,长在重庆,是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由于父亲去世的早,母亲拉扯四个孩子长大十分辛苦。
19年前,初中毕业的张平就去做了公交车的售票员,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婆,两人很快步入了婚姻。生活虽然清苦,但也过得四平八稳,谁料正好赶上了企业职工的下岗潮,张平下岗了,整个家庭顿时陷入了经济困境。
就在他生活艰难的时候,邻居给了他一个建议:“你家火锅做的那么好,你弄个火锅店肯定能赚钱。”这一下点醒了张平。
当时的重庆,餐饮并不发达,加上当地多山,地形高低不平,外出用餐十分不方便。说干就干,张平租了房子,买了设备,摆了7、8张桌子,这就开业了。他把餐厅的名字取为“晓宇火锅”,午市、晚市、宵夜一起做。
开业后,周边的街坊邻居来光顾的不少,但生意却没有想象中的好。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赚上万块,生意不好的时候,一个月下来,除去房租、水电、原材料的成本可能还要亏不少。对于这个生意,张平一直坚持着,这一晃就开了14年。
北上淘金,8个月却败光14年的家底
直到2008年,张平平静的生活出现了涟漪。他远在北京的同学打来电话,几句寒暄之后切入正题,原来他这个同学是想拉他一起去北京开火锅店。
张平在这之前开店只想着维持生计,都没想过要开分店,更不要说把店开到北京。同学的这通电话改变他对于未来的看法,按照现在这个开店的收入,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啊,这通电话像一颗种子一样,在张平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几经思索,张平把经营了十多年的门店转让了,带着辛苦积攒下来的钱,北上淘金,2009年初在北京开起了自己的火锅店。然而生活总是喜欢和人们开玩笑,张平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去北京淘金,却碰得灰头土脸。
重庆市场和北京市场完全不同,在重庆越是夏天热的时候,人们越要去吃火锅,而且是成群结对的吃。然而在北京,才刚到夏天,吃火锅的人就少了一大半。选址也出现了问题,做了几次亏本的促销活动,客流量还是上不去。后来为了把火锅店养活,他什么都做,但还是没能顶住高额租金的压力,仅仅8个月,张平就把积攒了十几年的身家全部败光了。
再回重庆,从头开始
北上淘金失败后,张平不得不回到老家。折腾了十多年,又回到了起点,还背上一身的债务,他内心百感交集,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张平穷困潦倒之时,他的老丈人主动找上了门来,不仅给他鼓劲打气,还借给了他一笔钱,让他东山再起。
了解到当初卖掉的店铺正在转让,张平把它又盘了下来,决定重新开始。
虽说在北京开店失败,但在那8个月里,张平涨了不少见识。产品、品牌、连锁、营销这些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他的视野中,他第一次懂得了如何思考自己的生意。这一次创业,由于缺少资金,店铺选址、营销不能大力开展,他只好在产品上下功夫。
它选用最好的原料来做火锅,花椒辣椒都是上乘的,味道和原来完全不同,“以前花椒用差了,尾子都是苦的,这次我做了彻底的改造,一定让晓宇火锅变个味儿。”
被央视《舌尖》剧组看中
重庆人找美食有个癖好,只要味道好,店越旧越不好找,他们就越要去尝一尝。重新开张的晓宇火锅一下子就火了,这个由几间老民房组成的小店,随时都可以看到衣着光鲜的人开着豪车来吃。
有一天,一位食客在吃过晓宇火锅后,大为赞叹,就给对张平说:“我有个朋友正在寻找重庆的草根火锅店,我把你推荐给他如何?”谁知道,这位食客就把他推荐到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
《舌尖2》“相逢”这集,关于重庆火锅的故事,都围绕晓宇火锅和张平本人展开,晓宇火锅翻滚的红汤把上亿观众看得流口水。
电视曝光后,生意大增
登上了舌尖后,生意大增,烦恼也就随之而来,每天都有无数个电话打进来想要加盟,有时候加盟电话打得他都不能正常营业了。张平实在拗不过加盟商,在管理体系、供应链都还没有的情况下,就做起了加盟。
由于管控不到位,各种质量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上过舌尖的火锅也不过如此”“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吃”等评价传进了张平的耳朵,这让他很焦急,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口碑,不能就这样毁掉了。
痛定思痛,张平决心放弃单店思维,走连锁化经营的专业道路。2016年他来到北京,找到了专业的连锁品牌打造团队,帮他规范加盟,“只要不合格,一概取缔,你要是只要利润而不顾及这个品牌,我就坚决撤销加盟资格。”
在品牌上,由于“晓宇”这个品牌已经有人注册了,张平就把火锅的名字改为“渝味晓宇”,注册了商标,并通过《舌尖上的中国》这个金字招牌不断扩大影响力,效果十分明显。
如今渝味晓宇已经进军火锅集团的第一品牌了,张平的传奇故事也在继续演绎。
助力连锁,共赢未来。更多连锁专业分享请关注。Wechat: JXJ0688
>食集合店,也被称为“零食折扣店”或“量贩零食店”。
今年以来,赵一鸣零食、来优品、零食很忙、糖巢零食、零食优选、爱零食等各种品牌的零食集合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在低线城市遍地开花。
这些零食集合店的口号往往都是“微利”“平价”,市场价2元的矿泉水卖1.2元,市场价3元的可乐卖2.3元,市场价6元的红牛卖4元。
一般来说,这些商品除了在一些特殊场所,基本都是透明价。
这些零食集合店卖这么便宜,还能赚钱吗?如果不赚钱,那为什么会一时间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的加盟商?
价格并非绝对便宜
网友:别买散装的
各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对这些零食集合店展开讨论。
有不少网友分享视频称,花不太多的钱就可以在这些零食集合店买到好多东西,超值。不过,也有网友称,这些零食集合店的东西并不便宜,以及有缺斤少两的现象。
这些零食集合店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便宜的呢?三言实地探访了一个北方县级市的两家零食集合店。
首先,三言来到一家赵一鸣零食,该门店开在一个路口的拐角处。
店内的顾客并不多,或许是天气热的原因。
在货架上可以看到,一般卖3元的可乐和雪碧,在这里标价是2.3元,的确相对便宜一些。
那其他商品又如何呢?
货架上,200ML百菲酪水牛纯奶售价为4.5元一盒,水牛高钙奶则是3.5元一盒。
在天猫百菲酪旗舰店,相同规格的水牛纯奶的售价为券后89.8元20盒。平均一盒的价格约为4.49元,与赵一鸣零食店铺中的售价基本持平。
而相同规格的水牛高钙奶,售价则为券后36.9元12盒。平均一盒的价格约为3.08元,比赵一鸣零食店铺中的售价要便宜。
250ML的摩奇橘汁和酸梅汤,在赵一鸣零食的售价为2.4元一盒。
而在天猫摩奇旗舰店,相同规格的商品售价为券后23.8元10盒。平均一盒的价格为2.38元,比赵一鸣零食的售价2.4元略低。
80G笑咪咪酸奶软糖在赵一鸣零食的售价为3.9元一盒。
在天猫笑咪咪旗舰店,相同规格产品的售价为券后5.9元一盒,比赵一鸣零食贵2元。
接着,三言又来到一家来优品,该门店同样位于路口拐角处。
同样,该店铺里面的顾客也不多。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这些零食集合店的散装商品很贵。
一条街6家店
加盟需要多少钱?
今年3月,曾有博主发布视频称,赵一鸣零食实在太火了,三个月在他们当地开了20家店,一条街就开了6家店。
视频中,该博主进到赵一鸣零食店内,向工作人员询问店铺经营情况,工作人员表示生意很好,一天营业额不止“万把块”。
该博主称,他对比了赵一鸣和零食很忙这两个品牌,二者基本上的数据,选址和毛利润几乎一模一样。而且,二者都是低价引流,实际上很多东西比其他地方更贵。
该博主还致电赵一鸣零食的加盟热线,咨询了结盟政策。对方表示,门店要求不少于120平米,门头宽度不少于8米。选址最好是在商业街或者购物中心以内,在不低于5万人流量的商圈里面。
费用方面,加盟费3.8万,保证金2万,每年9600元管理费,装修费用8-12万。前期投资除去房租和转让费,大概需要50万-60万左右的投入资金。
对方还表示,门店综合毛利率为18%-20%,全国共有900多家店。
现在5个月过去了,这些零食集合店的加盟政策变了吗?门店增加了多少?
赵一鸣零食官网显示,赵一鸣零食现有门店数1800+,开店成功率95%,平均每月开店数量200+,加盟商二店率65%。
费用方面,加盟费3.8万元,保证金2万元,管理费800元/月,装修8-12万,道具、设备7-10万,首次进货18-25万,流动资金3-5万。总计约60-80万综合费用。
工程条件要求:单日人流量不低于5万人次的商圈,店铺面积不低于150平米,商圈核心区域购物街、MALL,门头宽不低于12米,拐角门面最佳。
零食很忙官网显示,零食很忙现有员工1600+,现有门店3000+,1600个SKU,年接待消费者约1.8亿人次。
加盟政策方面,门店类型分为社区型、商业型、学校和厂区、乡镇店四种。营业面积120平米,门头开间不低于10米,层高3米以上,有三相电入户,店铺租期必须五年以上。
费用预算按照120平计算,一家店的前期投资除门面费用外,需准备50-55万元左右的资金。
其中,加盟费5万,保证金3万,装修成本约12万,货架、监控、空调、全套收银设备、门头等月12万,首次备货18-10万。
笔者也拨打了来优品的加盟热线,对方表示,选址要求是面积不低于150平,门头开间8-10米。
费用方面,加盟费5万,保证金3万,首次开户费用9800,其中5000元为开户费用,4800为每年要交的系统使用费,首次铺货25万,装修30万。除门店租金、转让费外,需要65万-70万预算。
可以看出,这些不同品牌的零食集合店,加盟政策基本都大同小异。
多久能回本?
那投资数十万开这样一家加盟店,多久能回本呢?
有博主以赵一鸣零食的加盟政策为例,店铺租金按每月1.2万,水电杂费5000,人工支出1.6万来计算,如果毛利率为20%,一个月的盈亏平衡点为15.5万元。
如果想要18个月回本,一个月需要买37.2万,一天合12400。
如果按客单价40计算,每天需要卖出310份。
另一位博主按照一共投资80万计算,想要一年回本,每月至少需要盈利6.6万。
店铺租金按照每月2万,5个员工工资每月2万,水电费每月5000计算,每个月的固定成本为4.5万。
毛利率同样按20%计算,要想每月盈利6.6万,每月至少要卖55万。
平均每天至少要卖1.8万,人均消费按100元计算,每天至少需要180人消费。
资本也爱零食
这些零食集合店能够如此迅速扩展,离不开资本的加持。
天眼查显示,2023年2月,赵一鸣零食获得1.5亿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黑蚁资本和良品铺子。
2021年5月,零食很忙获得2.4亿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中国、高榕资本、启承资本、明越资本。
2022年5月,邻食魔珐获得近千万天使轮投资,未披露投资方;2022年11月,邻食魔珐获得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优康宝贝。
而零食有鸣,更是自2021年至今,已获得5轮融资。
2021年4月,零食有鸣获得数千万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云麓资本和个人投资者;
2021年8月,获得数千万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羽堃投资、云麓资本、凯辉汽车基金;
2021年11月,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投资非凯辉基金和青檀资本;
2022年3月,获得B轮融资,投资方为昕先资本,不过未披露融资金额;
2023年5月,获得B+轮融资,投资方为草根资本和嘉御资本,同样未披露融资金额。
资本进场、品牌疯狂扩张,这种场面已非初次出现。
曾经的拉面、明星火锅也是野蛮生长,后来也都渐渐没了动静。
相比之下,零食集合店还存在着低价竞争、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目前,已经有不少小品牌的加盟者已经扛不住了。
有媒体报道称,一位西南地区零售行业从业者透露,在重庆,一家本地品牌“嘴上零食”,高峰时期200多家店,现在店面倒闭快30%了,并且还在不断关店。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赛道机会始终存在。
至于谁能保持长期的成长性,持续创造顾客,还需要让时间来验证。
本文源自三言Pro
<>舌尖2》1分58秒的出境,没有门店全景,没有品牌露出,但这并不妨碍渝味晓宇——一个曾8个月败光全副身家的草根火锅,成为很多人心目中“重庆火锅”的标签之一,并借着东风,一年开出60余家分店,却因加盟准备不足,品牌遭到大量质疑,渝味晓宇果断降速求稳,试图将草根逆袭的故事说完整。
张平谈渝味晓宇23年的沉浮
枇杷山正街,横亘在最“正宗”的老重庆——渝中区腹地,曾是政要们修建官邸、公馆的地方。如今,这里依然保持着它窄小的模样,沿途绿树成荫,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老旧的楼房静静矗立,和远眺之处的城市风光有些许格格不入。
就在这城市中心却比城市“慢”一拍的地方,因为《舌尖2》上的1分58秒,有了自己的新地标——渝味晓宇。
▲渝味晓宇创始人张平
中午11点左右,渝味晓宇老店开始热闹起来,等位的凳子沿着不宽的街面一直延伸到远处,三间不大的民房改建的简陋门店里,传出阵阵辛辣的味道,裹挟着浓郁牛油的润滑感觉,把人笼罩其中,霸道地抢占了所有嗅觉感知。
午市的人还没走完,晚市的人又开始陆续赶来,屋内火锅沸腾,水汽从窗口散出,屋外老山城的空箱子越堆越高,排队的人像重庆的高温一样,热情高涨,这样的景象会一直持续到午夜时分。
重庆最不缺的就是火锅,特别是渝味晓宇这样的草根火锅店,但登上《舌尖》的,却是渝味晓宇,渝味晓宇也物尽其用,将登上《舌尖》打在了每家门店的宣传之上,大肆扩张。
乍看上去,渝味晓宇风光无限,但它也曾有过8个月败光所有积蓄的黑历史,而聊起因《舌尖》爆红,矮小、朴实的渝味晓宇创始人张平却说,这是一场美丽,却又有点残酷的意外。
1
北上8个月
败光14年打拼下的全副身家
渝味晓宇的故事要追溯到23年前。
1994年,二十出头的电车售票员张平下岗了,当时并不发达的餐饮业,以及重庆爬坡上坎的地形,让“高居山上”的人外出就餐十分不便,张平因为邻居们的一句话:“你弄个麻辣烫,我们就不到外面去吃了”,和妻子做起来晚市麻辣烫。
后来张平干脆租了房子,摆了7、8张桌子,把麻辣烫改成火锅,午市、晚市、宵夜一起做,取了妻子名字谐音做店名,晓宇火锅就这么开了起来。
▲渝味晓宇开了23年的枇杷山老店
晓宇在枇杷山服务着整条街及附近的街坊们,不温不火地开了14年。14年来,只有初中文化的张平,别说把连锁开到全国,连走出枇杷山都没想过,他和街面上所有草根餐饮人一样,只想维持生计。
2008年底,张平在北京的同学给他打来一通改变命运的电话,同学想拉张平到北京合伙开火锅店。
这通电话像一米阳光,让萦绕张平心头多年的种子有了发芽的迹象。
一直是“井底蛙”的张平,深藏着一颗飞翔的心,当一切遥不可及,这样的念头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但当机会如此触手可及,张平还是想“放飞”自己,“当时自己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老婆也是农村的,还是想用劳动去改造自己的生活”。
于是,张平盘掉枇杷山门店,带着14年来辛苦攒下的10多万元毅然北上,2009年初,到北京开起了火锅店。
但现实狠狠给了张平一记耳光。
由于选址有误,人均消费比其他火锅店低仍无法受到青睐,跌跌撞撞维持了几个月。然而问题又来了,和重庆40来度的三伏天仍人声鼎沸不同,北京才到6月,火锅就已经没人吃了,为了撑下去,张平什么都做,卤菜、早餐,“什么找钱我做什么”,依然没能把小店盘活。
仅仅8个月,张平就败光了14年攒下的全副身家,灰头土脸地被打回老家。
2
背水一战,
只为早点还完债
回到重庆,干了十多年火锅的张平,完全不知道自己离开火锅还能干什么。一片迷茫之际,之前盘给别人的枇杷山老店经营得也不理想,老板希望张平能把店盘回去。
此时的张平手中只有早年置下的一处房产,他开始琢磨卖房,做最后一搏。
这时候老丈人看不过去了,在老人心中,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房。于是老人卖着自己的老脸,帮张平借到了七、八万元,低价把店盘了回来。张平心里清楚,这次恐怕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
2009年9月,晓宇再次开张。
但再上路的张平却不同了,8个月的北京之行,用全副身家交的学费,像为曾“蜗居”枇杷山一隅的张平,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以前真的就像一个井底蛙,只看到枇杷山那个小地方,不要说全国,都没想到重庆还有这么大地方,太局限了”。
“见过大世面”的张平学会了反思,发现除了选址、营销,自己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口味,“以前为了节约成本,食材能省则省,比如以前花椒用差了,火锅的尾子就是苦的”。
选址、营销,没钱的张平没得选,唯一的路就是改良口味。张平豁出去了,把剩下的钱,全洒在了食材上,“辣椒、花椒、牛油,全都用最好的,反正也只有这么一博了”。
背水一战的张平每天凌晨打烊后开始为第二天的营业炒料,要忙到天蒙蒙亮,菜品全由妻子当天到市场采购。老主顾告诉两口子,泸州有家毛肚好,张平就请人把毛肚发到重庆,自己再去提货,“只要有人给我介绍什么好,我就第一时间去找,不考虑什么成本了,怎么好怎么来”。
张平的最后一搏,成了。
“第一天就卖了2000多,之前从来没有过”,第一个月营业额六万多,那是原来一年半载才能做得到的。
之后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张平也看到了希望,但背着债过日子的张平,想的仍不是做品牌、做连锁,而是怎么把借来的钱早点还完。
随着成都合伙门店的火爆,晓宇渐渐在川渝地区有了名气,慕名而来的除了食客,还有《舌尖2》的导演,《舌尖》正是看中张平夫妇跌宕的草根创业史,于是有了晓宇在《舌尖2》上1分58秒的镜头,没有门头,没有品牌露出,但立刻有饕客扒出来,这就是枇杷山上那个晓宇。
▲就是这么简单的镜头,捧红了渝味晓宇
2014年,晓宇重开的第5个年头,门口排队的队伍越来越长,连带着店旁唯一的车库也涨价了,每天下午3、4点,推着三轮卖凉糕的小贩就向晓宇汇集,5块钱一碗,一晚上怎么也要卖出七八十碗。为了不影响街坊休息,到了午夜,张平常常要限制营业。
那时张平才意识到,《舌尖》有多火,晓宇有多火。
3
《舌尖》的荣耀背后,
是疯狂加盟带来的残酷
随荣耀而来的还有无数想加盟的人,“他就把我们堵在店里,你不让他做他都要做,他都不跟你谈价格,就是要做,挡也挡不住啊”。
不喜欢拂人面子的张平,实在拗不过“死缠烂打”的加盟商,在加盟系统、管理体系、供应链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被迫而无奈地放开了加盟。
张平没想到,口子一开,加盟商更来势汹汹,每天要接二三十个加盟电话,加盟经理最多的时候,一周要飞八万公里,2015年一年就开了60多家加盟店。
然而一切“来得太快了”,没做好爆红准备的张平,自然没做好迎接残酷的准备,但命运已然把张平架在了那儿。
“当时也没维护品牌的概念”、“供应链是什么都不知道”、“没什么管理,你拿钱来就可以做”……这是张平对开放加盟初期的描述。
由于管控跟不上,各地加盟店的口碑越来越差,“晓宇上《舌尖》徒有虚名”的评论也开始钻入张平的耳朵,张平急了,加盟店亏了是其次,这样下去迟早砸了自家好不容易立下的招牌。
开始混迹餐饮圈的张平,也听到一些建议,决心改变做单店的思维,加强品牌、加盟管理,降速求稳。
2016年开始,对内,张平到北京找来专业打造连锁品牌的企业,帮晓宇做加盟规范,还在重庆招来一批火锅界的连锁、品牌管理人才。
对待加盟商,张平也不管什么面子了,“你要是一味地要去找利润,不顾及这个品牌,坚决不做”。
同时,晓宇要求加盟店必须使用统一的系统,每天的营业额、出了哪些菜品、底料用了多少,总部都可以监控,避免了之前常出现的加盟商私自更换底料、菜品的问题,用张平给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能把他锁得住”,制度实行后,就有加盟商因为擅自更换底料,被张平直接关停。
在对外形象上,晓宇的品牌名因为已经有人注册,而全部改成渝味晓宇。因为出了名,各种山寨晓宇也层出不穷,张平就把“登上《舌尖》”打在每家门店的招牌之上,有人说,渝味晓宇真是把《舌尖》利用到了极致,张平却说,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你能仿我的名,但你没上过《舌尖》啊,我们就通过这个来打假”。
经过一系列动作,渝味晓宇的品牌、加盟、管理、培训体系正在日臻成熟,最薄弱的供应链,也在渐渐跟上发展的脚步。
现在,降速的渝味晓宇以每年40家的开店数量,以及90%左右的开店存活率,进入火锅品牌的第一集团军,张平未来3~5年的目标,是拥有20家直营店,300家加盟店。张平和他草根逆袭的故事,未完待续……
结语
多少草根逆袭的案例,都像王子公主的童话,只写到“经过重重阻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却总难到达白头偕老的彼岸,因为在一起只是开始,草根爆红也不过是个开始。
大多数草根爆红不久便会归于平静,很少有能借此大肆开店、开启连锁加盟,不管是拉面小哥,还是阿大葱油饼,他们开启连锁会如何?谁都不敢说。张平和他的渝味晓宇至少开始上道了,有模有样。
时间是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朋友,也许现在的渝味晓宇并不尽如人意,但我们或许该给渝味晓宇一点时间,给张平一点时间,从一个亏本门店,到一个优秀连锁品牌,把草根逆袭的故事,写完整。
——————
记者:陈南,本文由红餐网记者原创,转载请注明。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