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需要多长时间?
羊肚菌鸡汤、东坡肘子、云南盐水鸭、粉蒸肉、四喜八宝饭……开罐、装盘、加热,在高上高食品有限公司这里,一顿正宗滇味年夜饭只需二十分钟就可上桌。即配、即烹、即热、即食的预制菜正在以省时省力的新姿态,“硬核”闯入人们的餐桌,带来了便捷与丰富选择的生活新方式。
“滇式”预制菜“食”力出圈
2022年,云南省预制菜产业产值约200亿元,约占全国市场规模的4.7%,云南进军“万亿级”赛道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首届云南国际餐饮美食暨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在昆明举办
天养食材·滇味飘香,10月13日-15日,首届云南国际餐饮美食暨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餐博会)在昆明举办,7000余款展品亮相展会。餐博会聚焦餐饮业与预制菜全产业链发展,以实现餐饮业与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为使命,全力推动云南乘“万亿风口”跑出新速度,以“食”力出圈,让云南味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滇式”预制菜“食”力出圈 天“养”云南有“食”力
“以前我是做出口贸易的,每次提到我们出口的食品来自云南,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NO.1的存在。”墨江预制菜创新中心内贸销售部总监徐立说道。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野生菌王国等美誉,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气候优势,高原特色农业“天赋异禀”,孕育了种类丰富的优质绿色天然食品,且具有良好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
在昆明高上高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元相眼中,“天养天赐”的云南也是企业底气十足发展的源头。“云南预制菜的发展必须要以云南的特色食材为主,才能在预制菜的赛道上有一定优势,把云南的预制菜推向全国,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黄元相介绍道,目前企业成功研发的松茸鸡汤、羊肚菌鸡汤、乳饼夹火腿、黑松露午餐肉等备受大众喜爱,下一步,企业还将聚焦云南特有的野生菌,面向家庭研发更多的预制菜品。
“滇式”预制菜“食”力出圈
与此同时,云南26个民族多元的历史文化共同塑造了云南独特的饮食文化,汇集了各种不同的烹饪技巧、口味和食材,创造出属于云南的“滇味”,带来一种多层次融合的美食体验。
“滇式”预制菜“食”力出圈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的预制菜也得到了官方的“盖章认可”。2022年9月30日,云南省政府发布了《云南省预制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依托滇菜文化和云南旅游优势,以传统滇菜、民族特色菜肴和特色小吃等为突破,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强化供应链、升级消费链,全力推动云南预制菜产业发展,从多方面入手布局预制菜产业,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高品质绿色食材、多元化口味,抓住消费市场,发挥云南独特优势,搭乘政策东风,为食客带来丰富、新鲜、健康的美食体验,“滇式”预制菜正以鲜明的民族菜系特色走进更多人的餐桌,云南预制菜大有可为。
“安全”预制有溯源
“对于预制菜,消费者最关注的就是安全性,为此我们提供了餐饮供应链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硬件、流程扫描、通过系统对中央厨房生产安全、品质、经济性进行充分保障和控制。”昆明未来餐饮有限公司、云南供销央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旭东表示。
预制菜作为舌尖上的新产品、新服务,“营养”和“安全”一直是最引人关注的两个话题。尽管云南预制菜市场潜力巨大,但实现长久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制定和遵循严格的预制菜生产加工标准,对流入市场的食品严把“安全关”。
2022年底,云南省首家5G智能化中央厨房——未来餐饮有限公司落地昆明。目前,未来餐饮5G智能化中央厨房为餐饮供应链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实现了预制菜生产的全程可视化溯源。“对基地合伙人,确保源头标准化,在养殖端与种植端接入了5G摄像头,预制菜加工原材料可溯;对于供应链合伙人实现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全程监测,加工工厂设置136个5G摄像头,24小时对每个生产工人的标准作业流程与交通路线进行监测;对于城市合伙人提供餐饮企业区域配送服务,打通物流配送环节,实现全程数据监测,最终实现在消费端可追溯原材料加工全过程。”李旭东解释道,在预制菜的生产路径中,系统将自动监测企业的加工全过程,一旦发现食品加工不达标、员工操作不规范或者出现高人流区污染,系统将自动触发报警机制。
“马老表过桥米线上市之前要经过三重检验程序,首先企业内部有严格的质检体系,其次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最后是国家抽检。”云南天方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邹敏表示,把好销售前的最后一道关,让预制菜成为“明白菜”,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菜”。
“预制菜+科技”应是提高预制菜的质量、安全性以及生产效率的进步之举,发挥智能化管理实时性和全面性优势,让每一批食材的来源、生产过程和运输路径都能被实时记录和追踪,辅以严格的检测程序、高标准透明度不仅有助于食品安全管理,更能提振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让“滇式”预制菜香飘万里。
还原正宗“云南”味
如何在新鲜食材预加工、运输到达世界餐桌后依旧能还原最正宗的云南风味?这也是预制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性难题。
2022年6月,墨江预制菜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揭牌,这是云南首个预制菜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以打造绿色预制菜产业园区为目标,通过挖掘茶马古道马帮菜,依托当地特色风味,开发出了独特的预制菜菜品。
“滇式”预制菜“食”力出圈
高原深水鲷鱼养殖作为我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水产养殖的龙头产业,在墨江预制菜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剔骨、去皮、精深加工、速冻保鲜,一个小时内,鲜活的鲷鱼变为了无骨无刺的鲷鱼片。“要保证鱼制品的鲜美,我们必须使用活鱼进行预制加工,同时以超低温瞬间速冻技术锁住这份鲜嫩,让这份具有云南特色味道的鲷鱼出口到世界。”徐立说道。
在首届餐博会中,米线专区无疑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焦点,米线作为“云品”的一张靓丽名片,堪称云南美食第一味,云南米线已经取得规模化、产业化和连锁化的发展,成为云南极具市场价值和影响力的传统食品之一,而在预制菜行业中,米线更是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云南道路。
生产技术的“自我研发+升级改造”,马老表作为生产方便过桥米线的企业,严选优质大米,经过淘洗、浸泡、磨浆、脱水、挤丝、成形、烘干等系列生产工序后,“马老表实现了九分钟冲泡还原正宗云南米线味,传承云南饮食文化,与世界分享云南味道。”邹敏介绍。
“如何安全地延长米线保质期?如何长期摆放或冷藏米线但不让其变硬变脆?如何适应不同地区客户对米线口感不同的需求?翻越这三座大山,我们花了四年的时间。”云南官人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春晖说道,与马老表烘干米线不同,官人桥米线开创了保鲜米线技术,成为云南首家保质期一年的保鲜米线厂家,并且能使米线含水量保持在65%到75%之间。目前企业日产达5-6万袋,11月还将在寻甸投入另一个日产40万袋的现代自动化工厂。“我们的目标就是做米线界的‘富士康’,用‘保鲜米线’服务全国的地方性米粉产品,也让‘云南过桥米线’以全新的面貌走出云南、走向全国。”
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云南米线产业的发展,不断助推产业加工生产技术研发升级,预制米线的保鲜技术和预包装米线产品的生产技术取得了显著突破。烘干与保鲜新预制技术并存,传统工艺遇上现代化制造,不断迭代米线加工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为云南米线的市场推广和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今,日渐“蹿红”的预制菜正成为舌尖上的新产品、新服务,通过科技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用“科技锅”炒香云南滇系预制菜,“滇式”预制菜正在这片万亿“蓝海”破圈突围飞入百姓家,为世界餐桌添一道正宗云南味。
策划:杨萍
记者:杨萍 实习记者 高祎祎 实习生 马官雪
视频:杨萍 实习生 马官雪
编辑:刘曦靓
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馨婷
当一批批游客汹涌流向东北时,来自东北的餐饮品牌也正加速冲向全国。
近日,米村拌饭在公众号宣布开启事业合伙人招募计划。计划显示,事业合伙人主要负责拿到公司指定的好位置、处理外部关系。目前,该计划开放城市为北京。
米村拌饭于2014年成立,发源于吉林延吉,主打石锅拌饭等朝鲜族美食。窄门餐眼显示,2020年—2023年,米村拌饭新开门店数量分别为43家、182家、236家与480家,截至目前,在全国15个省份及直辖市都开设了门店,其中,北京是门店占比最高的城市。
以联营模式开店、菜品标准化且整体定位精准切中目标客群需求,是米村拌饭得以快速扩张的原因。也因此,米村拌饭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收获了“东北麦当劳”的称号。
除了米村拌饭,近年来,喜家德、西塔老太太等东北菜品牌,以及老乡鸡、费大厨、珮姐等地方餐饮品牌,也正加速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地方餐饮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混战也更加激烈。
图源:米村拌饭微博
“东北麦当劳”合伙门槛越来越高
时代周报注意到,近几年,米村拌饭的合伙模式已经几度变更。
根据米村拌饭最新发布的事业合伙人招募信息,投资一家门店需要100万元左右,一线城市需要投资120万元左右,该费用包括商铺房租费、设备费、装修费、培训费等前期开店的所有费用。其中,合伙人出资比例为实际结算金额的85%,包括店长、店长师傅、区域经理以及选址网规在内的公司团队则出资剩余的15%,合伙人与团队每月从门店纯利润中按出资比例分红。
而根据新消费内参报道,2021年时,米村拌饭的合伙模式中,以100万元总投资为例,区域经理、店长等公司团队出资80万元,合伙人的出资额为20万元。总部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拥有门店30%的分红权,剩下的70%则由其他出资人按出资比例分红。
到了2023年上半年时,约100万元的门店总投资里,公司方面投资41万元,合伙人投资59万元。回本前,合伙人与公司团队按出资比例享受分成;回本后,合伙人分成比例降为39%,公司方面则分成61%。
显然,合伙开一家米村拌饭的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这或许与品牌的发展阶段有关。自2016年走出延吉后,米村拌饭在国内多地快速扩张门店网络。经历了近三年的高速拓店,截至目前,米村拌饭在营门店数量已突破1000家。
由合伙人与公司员工共同出资开店,让米村拌饭得以保证门店运营质量并实现轻资产快速扩张。菜品总数在20款上下、高度聚焦拌饭、菜与汤等标准化程度高的菜品,则为米村拌饭在扩张过程中降低了供应链与人工成本。
此外,在产品定位与门店运营过程中传递出的“极致性价比”,则让米村拌饭满足了追求“精致穷”的消费客群。
据悉,米村拌饭的门店人均消费约33元,同时提供3元一碗无限续的米饭,以及不限份量的免费海带汤与泡菜;门店菜品虽少,但石锅拌饭、安格斯肥牛饭与芝士年糕鸡等菜品,均能给人较强的饱腹感。另据窄门餐眼,米村拌饭52.01%的门店均位于商场,其中,超过半数的门店均位于通常入驻高客单价餐饮品牌的商场的3层、4层与5层。
米村拌饭菜单,图源:官网
地方菜在高线城市短兵相接
米村拌饭并非首个迈向全国的东北餐饮品牌。
近年来,发源自黑龙江鹤岗的喜家德虾仁水饺与发源自辽宁沈阳的西塔老太太泥炉烤肉都在面向全国开店。窄门餐眼显示,成立于2002年的喜家德水饺,目前全国门店数量超过800家。成立于2020年的西塔老太太泥炉烤肉,门店数量也已超过300家。
此前,在南下拓店的过程中,喜家德曾推出“358模式”门店合伙制模型加速开店。即让考核成绩排名前50%的店长获得分红权;让能够培养出新店长并符合考评标准的店长有机会投资新店以及成为区域经理。此外,喜家德还鼓励达成考核标准的管理层投资入股新店。2020年7月,其开放外部合伙人参与经营。米村拌饭的合伙模式,显然与前辈喜家德存在相似之处。
此外,来自安徽的老乡鸡与小菜园,来自湖南的农耕记与费大厨,来自重庆的乡村基、大米先生以及珮姐、周师兄等品牌,近年来也纷纷走出大本营,面向全国扩张。
从主营产品来看,上述品牌中,除了乡村基、大米先生与老乡鸡仍采取的是较传统的小碗菜快餐模式,其余品牌基本面向的是快餐之上、大餐之下的社交型餐饮场景,并聚焦于地域特色、具有强记忆点的爆款菜品。比如喜家德的虾仁水饺、费大厨的辣椒炒肉、珮姐的鱼子酱质感红油锅底以及周师兄主打的大刀腰片。
扩张模式方面,它们大多采用了对门店把控力度更高的直营或者联营合伙模式,而老乡鸡、朱光玉火锅与楠火锅开放了较大范围加盟。
目前,上述品牌基本瞄准的仍是人口密集、餐饮消费活跃的高线城市,且门店网络中商场门店的占比最高。当前,除了米村拌饭、喜家德与老乡鸡是二线城市门店占比最高,其余品牌都是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门店占比最高。
这也意味着,即便发源地不同,来自各地的地方餐饮品牌们殊途同归,都要在高线城市短兵相接,争夺年轻消费群体的注意力。而如何在细分赛道中持续品类创新、如何在门店快速扩张时保证品牌价值并持续引流获客,或许是所有地方餐饮品牌全国化过程中的必修课题。
之前调查了一些企业老总,城市合伙人是什么?然而得到的答案八九不离十,和招商加盟,代理经销商这些差不多吧,就是换了个马甲。
那事实是怎么样的?
我之前调查了一些企业老总,城市合伙人是什么?然而得到的答案八九不离十,和招商加盟,代理经销商这些差不多吧,就是换了个马甲。
那事实是怎么样的?
< class="pgc-img">>城市合伙人到底是什么,和传统分销渠道有什么不同?消费者,城市合伙人和项目方三者之间都能够获得什么呢?
城市合伙人是什么?
简单的说,城市合伙人是在传统分销渠道的基础上融合了粉丝经济,会员经济,合伙人制度等一系列中心思想从而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
城市合伙人与品牌方两者的关系从加盟的分散式管理摇身一变成了合伙人制的集中式管理,既分散了直营风险,管理也比加盟紧密。
于是企业就变成了对内加盟,对外合伙的一个整体。
城市合伙人其实是不需要缴纳加盟费的,当然也可以象征性地收取品牌保证金,但是金额不会很多,因为他本身既是用户也是股东还是合伙人,所谓的“品牌保证金”其实就相当于入伙(股),双方共同经营品牌,按协议进行分红,合伙人自己的销售额还有提成。
这样的合作模式非常轻,双方利益捆绑,城市合伙人要是把品牌做坏了也是自己的损失,创业者获得了低成本快速扩张市场的契机,PS:如果是请销售团队还得发工资;
城市合伙人获得了低成本创业的机遇,自己无需太大的资金投入;
消费者能够获得更舒适的产品体验和发现高质低价的商品,没有中间商差价。
城市合伙人的商业模式将直营和加盟的优点都结合在一起,品牌方,城市合伙人,消费者三者形成了三赢局面的良性循环。
< class="pgc-img">>当然城市合伙人在现实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 品牌方如何找到合适的城市合伙人?
- 城市合伙人作为后来者如何熟悉品牌方的品牌文化传递给消费者?
- 产品“水土不服”怎么办?
因此,城市合伙人是有一定门槛的。不仅要对品牌方所处的行业要有一定认知,而且还要有一定的人脉,资源甚至是渠道。即使没有相关行业经验,企业管理能力,快速学习能力这些也是需要具备的。所以城市合伙人不再局限在单个“人”上,商家,企业(团队),甚至是上下游供应链都可以参与其中。
那城市合伙人有哪几种呢?
城市合伙人目前大致有三种模式:
< class="pgc-img">>第一种:股权架构上的“合伙”关系。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功夫熊。
据悉,功夫熊是把现成的模式、系统、经验和资源都毫无保留提供出去,并设计合理的机制均分回报及资本收益。这套“城市合伙人”计划在股权结构上有“合伙”关系,同时这关系也符合《公司法》中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公司的设置基础条件。
第二种:“无任何成本式”城市合伙人。
该类合伙人并不用与品牌正式签署《劳动合同》,属于非正式编制用人,并不是该公司或者品牌的员工;是借助与整合“货品资源、品牌资源、渠道资源、物流资源等资源”来为自己创业。合伙人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收入以“无底薪+佣金”的形式。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的城市合伙人。
第三种:“保证金式”城市合伙人。
这个类型的合伙人关系,基本上与第二种类似。唯一的不同在于在成为城市合伙人之前,需要支付一笔加盟保证金。
“城市合伙人”这个新词汇出来之前,公司想要扩展业务,一般有两种做法:加盟和直营。
直营的模式是纯粹的公司分身术,能保证服务和产品的质量,公司也能保证团队的管理。但是这种模式需要公司亲力亲为,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员方面,公司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加盟则不同,既省钱又省人还可能省事,实为公司异地扩张的妙方。
传统加盟一般分为自愿加盟和委托加盟。
自愿加盟是:加盟方出加盟费,资源(资金、店面),公司输出标准化流程(装修、管理、产品),完成加盟后,双方尽管是同一品牌阵营,但是每个店面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委托加盟是:加盟方加入时只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经营店面设备器材与经营技术皆由总部提供,因此店铺的所有权属于总部,加盟商只拥有经营管理权利,利润必须与总部共享,也必须百分百听从总部指挥。
而城市合伙人模式中,城市合伙人要交入伙费、品牌保证金(可退)、每年的平台管理费用(可退),资源(团队、资金),公司输出标准化流程(管理、产品),双方建立关系后,共同经营品牌,公司与合伙人按协议进行收益分红。
综上所述,城市合伙人模式相当于两种加盟方式的“结晶”。既不会把加盟者推到自负盈亏的极端,也不会让加盟者赚得越多被“剥削”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