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全家出游
总要寻找最地道的好吃的菜馆
只要味道够正
开一两小时车无所谓
长大以后
吃多了含各种添加剂的食物
越发想念那种原始味道
< class="pgc-img">>周末的晚上打卡的这家
卢记鲍鱼鸡火锅
正是我寻觅了好久的味道
< class="pgc-img">>食材天不天然,入口即知
鲍鱼鸡的煲底的汤汁是这道菜的灵魂!
吃肉之前一定要先来碗汤
< class="pgc-img">>一锅金黄,满口馨香。
不含任何添加剂,滋补养生,美容养颜,
< class="pgc-img">>喝完汤后,
一定要记得先吃鸡!
鸡肉口感属于比较嫩滑紧实的,
据服务员介绍说是深山里面的土鸡,
越嚼越香,真的很好吃
< class="pgc-img">>每天的鲍鱼是经过精心挑选,
都是现洗现煮,生猛劲儿十足。
< class="pgc-img">>每只鲍鱼个头都有手掌心那么大,
而且每一锅对于鲍鱼的用料都超级足。
个头饱满,现点现杀,只只鲜活
上桌了还在“跳舞”,鲜活得不得了~~
< class="pgc-img">>只有新鲜鲍鱼才能做到:
肉够厚身,弹牙有嚼劲!
个头跟拳头有得挥,卖相足够有杀伤力!
两鲜之一的花螺在鲍鱼鸡煲中起得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有花螺的汤汁肯定鲜浓,而螺肉又会吸收汤汁,
拿牙签挑起螺肉,随时有汤汁蹦出来。
< class="pgc-img">>有机鲜切鱼片
鱼片现切,下锅7秒后鱼肉即可熟透了,鱼刺比较少
▼掀,剥,抽,打,摔,包,挤
——手打虾滑和肉丸养成日记
每一颗虾滑和肉丸,都是经过后厨千锤百炼而成,
下锅以后,渗入了鲍鱼花螺肌肉等汤汁的鲜美,Q弹可口
好吃的蒜香排骨,炸的很酥,咬的带劲,爱吃肉的不要错过!!
经典的广式腊味煲仔饭
最下面有一层脆脆的锅巴,搭配广式腊肠鲜肉,
上桌的时候饭香四溢,很不错哦
< class="pgc-img">>我们一行四人吃的停不下来,几下就分光了
PS:买单的时候点评上有团购,
所以我们四个人吃的价格真的超级划算
果断又屯起了卷下次二刷
< class="pgc-img">>今日探店:卢记鲍鱼鸡
卢记鲍鱼鸡地址:珠江路新世界百货中心5楼(海底捞火锅旁边)
二店地址:华电路1号万谷慧生活广场4层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有人能拒绝在悠闲的假日,在雨过天晴,清风微凉的海边,时而游荡,时而惬意地俯视着身边极速逃窜的小螃蟹。
而我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忽然看见一个麻麻赖赖的东西在动!!!
你瞅瞅它在哪儿
这就是传说中的海癞蛤蟆?
高能预警! 密恐速退!
蜗牛?鲍鱼?癞蛤蟆?
什么鬼,海边也产癞蛤蟆吗???小心翼翼走近一看,不对,也没看见这玩意儿的腿啊,像个蜗牛一样慢慢爬,头上还有个蜗牛角。
奇奇怪怪的,先拍个照发朋友圈(bushi)
图源:wikipedia
这时候可能有沿海的同学感觉眼熟了:“这不是我们家吃的那个土鲍么”?
这种外形酷似癞蛤蟆或土疙瘩的小生物真名叫石磺,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缩眼目石磺科贝类,常被当地人称为泥龟、土海参、土鲍或者海癞蛤蟆。
图源:researchgate
石磺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成体体长一般只有6cm左右,虽然属于贝类,但与亲戚蜗牛和鲍鱼不同,其贝壳已经退化,全身裸露无壳。体表密布瘤状、树枝状突起以及黑色的用于感光的背眼,头部背面有一对可伸缩的触角。
石磺腹足纲的亲戚们
腹足纲可依据呼吸器官的类型等分为三个亚纲,前鳃亚纲和后鳃亚纲的物种基本都是用鳃呼吸的水生生物。
1
前鳃亚纲
主要包括螺、鲍
上:螺螺开会
下:走上平民百姓家餐桌的鲍鱼
2
后鳃亚纲
主要包括各种海蛞蝓(海牛和海兔)
上:石磺的邻居:喀林加海牛
下:和石磺长得七分像的日本石磺海牛
3
肺螺亚纲
石磺、蜗牛、蛞蝓同属于肺螺亚纲的缩眼目,蜗牛和蛞蝓类基本使用肺进行呼吸。
喜欢在雨天冒头的蜗牛
崂山嗜粘液蛞蝓
然而石磺自己内部却出现了差异:有学者对华东沿海的四种石磺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均具有呼吸孔,可以在潮湿的空气中进行“肺”呼吸,而有的石磺同时具有鳃,可以进行鳃呼吸,有的甚至能够利用皮肤进行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的差异说明石磺很有可能是海洋生物向陆地进化的过渡类群,对物种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种常见石磺的背(上)腹(下)面观比较(示瘤眼PE和背眼DE),从左到右依次为:瘤背石磺、平疣桑椹石磺、里氏拟石磺、紫色疣石磺。背眼:位于背部中央乳状突起顶端,可以自由伸缩,具有感光作用,在光线剧烈变化时能迅速收缩,一般只有一个;瘤眼:在背部密布的多个瘤状突起,也可以感受光线变化。图源:文献[5]
滩涂上的伪装者
石磺是杂食性兼植物食性的贝类,和大部分的腹足动物一样依靠口中的齿舌获取食物,主要摄食底栖硅藻、潮汐涨落带来的小型生物、有机碎屑以及芦苇荡中促淤作用沉淀的食料,边吃边排出颗粒状或细长条状的粪便,对滩涂底质改良有较好的生物修复效果。
近年来,还有研究人员将石磺用于红树林的浒苔防治,通过投放石磺取食浒苔,避免浒苔爆发。
视频来源:纪录片《蔚蓝之境》
凭借外表完美的保护色,石磺出门能较好地躲避水鸟等天敌的捕食,部分种类还有钻泥的习性。然而由于抛弃了沉重但保护性能max的贝壳,只能依靠自己皮肤的石磺对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抗性都较差,对生活环境的温度盐度湿度均有较高要求,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洞穴中。
环环相扣的爱情
石磺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动物,一般发育程度相近的两个个体即可进行交配,首尾相接,像打太极一样旋转进行受精。
视频来源:《蔚蓝之境》
但也有不少学者发现三个甚至多个个体围成环状的集体交配。由于石磺精子和卵子发育并不同步,存在雄性先熟的现象,交尾后精子会在体内的特定部位先进行贮藏,待卵子发育成熟后再在受精囊完成受精作用。
怎么不算一种首尾呼应呢
图源:央视网
与许多生物一样,石磺的产卵时间明显受到潮汐的影响。有学者研究发现瘤背石磺更倾向于在农历初七和二十三(小潮)左右开始大量产卵,这可能有利于它们的幼虫在初一、十五(大潮)孵化时顺势进入大海发育至大面盘幼虫时期,并在下一次大潮时随着潮水回到高潮区成功上岸。
石磺产卵
图源:《蔚蓝之境》
幼虫靠面盘移动,游泳能力较弱,需要靠潮水上岸
图源:央视网
石磺能好怎?
既然前面都提到了鲍鱼,不得不问一句石磺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
石磺确实有些其貌不扬,很多人看着它这麻麻赖赖的样儿就下不去嘴,质感有些像橡皮糖。
视频来源:Youtube
据一些人说,石磺不仅味道鲜美,口感与鲍鱼相似(但是也有人觉得吃着像蚯蚓/发抖),且所含营养丰富,包括蛋白质以及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与海参鲍鱼一样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然而由于围海工程、滩涂引淡、人为滥捕,曾在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石磺种群大量减少,石磺产品供不应求。
肉肉乎乎的腹面
图源:zookeys
不过在水产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石磺育苗技术难关被攻破,研究发现,瘤背石磺不仅营养成分较高,而且体内含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血栓尤其是抗肿瘤活性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是最有经济前景的石磺。
通过大批量培育石磺幼苗进行增殖放流的方式,瘤背石磺在放流区的资源量大幅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丰富了大家的餐桌。目前,市面上主要销售的除了瘤背石磺,还有从越南等国进口的紫色疣石磺。
是补品还是毒药?
在众多海产中,贝类致人中毒的概率可以说是遥遥领先,如何安全地吃上这口贝鲜成了吃货们最重要的议题:
贝类常常通过滤食或刮食的方式摄入各种可能含有毒素的藻类以及可能被污染的有机碎屑,其内脏团中容易富集各种污染物,因此吃贝类一般只吃肌肉,不吃内脏团。
了解产地来源,避免购买水质污染严重地区的海鲜,减少贝类携带病菌的可能性。
为了追求“鲜”,贝类直接生吃或者烫一下开水就吃致人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此处点名毛蚶和贻贝),因此食用贝类应该选择加热比较彻底的烹饪手法,高温杀死细菌以及分解可能存在的毒素。
关注当地相关部门的警示,在赤潮爆发高峰期捕捞的贝类体内的毒素水平可能较高,并且无法通过烹饪手段彻底分解,中毒风险高。
了解并避免食用高风险的种类例如织纹螺(海瓜子)和芋螺(鸡心螺)
上:热带地区常见的剧毒芋螺(鸡心螺)
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的织纹螺(海瓜子)(的壳)
采购新鲜的贝类,避免购买死亡甚至明显有腐败气味的海鲜,不吃煮熟后放置时间过长的海鲜。
一定要煮熟哦
图源:新晚报
尽管石磺本身无毒,是相对安全的食用贝类,但也出现过使人急性肝衰竭的案例,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彻底煮熟。烹饪石磺的前处理一般是先用清水冲洗净石磺外表的泥沙,有些做法会剥去石磺外套膜的革质表皮,然后从腹部剖开,去除全部内脏,焯水(用开水烫一下可以使蛋白质变性,避免受到刺激大量分泌粘液),用熟水或食盐水洗净粘液,再进行蒸、煮、炒或其他操作(也可以煲汤)。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简单的做法:石磺切丝(方便煮熟),焯水时可以适当加点米酒去腥,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配菜小炒一下,再加入石磺一起炒,最后加入调味料并勾芡。
一种更简单的做法:打边炉(火锅)→直接扔开水里白灼(广东人表示原汁原味才最鲜!)
总之,食品安全关乎你我小命,可不能大意,别为了一口“鲜”把滋补品吃成“毒药”哦!
撰文、除标注外摄影 | 凌凌九尾
微信编辑 | 未末
粥底火锅来自顺德的“毋米粥”,正所谓“有米不见米,只取米精华”。被粥底煮过的食材不仅能更好的保留自己的原汁原味,而且会变得更加鲜嫩。吃到最后,粥底汇聚食材之味,喝上一碗更是让人难忘的鲜甜美味~
食谱作者@黄莺Bird-Xu: